好的孤独读书感悟

合集下载

关于自己的路靠自己走感悟说说

关于自己的路靠自己走感悟说说

关于自己的路靠自己走感悟说说(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规则制度、工作计划、合同范本、句子大全、说说大全、节日祝福、作文大全、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sentence summaries, talk summaries, holiday blessing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自己的路靠自己走感悟说说1、希望你以后路再难走都熬过,别把难过留给别人看笑话,以后越来越成熟,做自己想做的事。

好的孤独读后感

好的孤独读后感

好的孤独读后感《好的孤独》读后感。

《好的孤独》是一本由林达所著的心灵成长类图书,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探讨了孤独的本质和价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孤独对于一个人成长和内心世界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白了如何去享受和拥抱这种“好的孤独”。

在书中,林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向读者展示了孤独的另一面。

她认为,孤独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情感,而是一种能够让人静下心来思考、反省和成长的机会。

正是在孤独中,人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而这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恰恰是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所需要的。

通过书中的讲述,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孤独的力量。

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孤独时光。

这段时光,或许会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但正是这种孤独,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力量和勇气。

正如书中所说,“好的孤独,不是让你感到无助,而是给你一个机会,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

”。

在书中,林达还提到了如何去享受好的孤独。

她认为,孤独并不意味着孤立,而是一种能够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

在孤独中,人们可以学会独处,学会静心,学会思考和反省。

这些都是人们在喧嚣的社会中所需要的品质,也是人们在孤独中所能够获得的宝贵财富。

通过阅读《好的孤独》,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孤独的力量和价值。

它让我更加明白了孤独对于一个人成长和内心世界的重要性,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享受和拥抱这种“好的孤独”。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体验,我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悟孤独的真谛,也会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感谢林达,感谢《好的孤独》,让我在阅读中获得了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

《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读后感_5000字

《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读后感_5000字
第9页 共11页
意味着我们在精神上更独立,因而更自由。我们不但能判辨外物 的正误,还能评断自我的是非;不但能拒斥他人的无理要求,还 能反省节制自我的无度欲念。
那不只是“我”的自由,而是尽己之力、由近及远地实现更 多人的自由;那不只是“我”的快乐,而是推己及人地传递更深 远的快乐。
四、向死而生 墙角的一朵小花在我们寻常人眼中看似构造简洁、稀松平常、 不值一提,但细细探究之下,却是别有洞天、自成一个困难世界。 我们不行能躲避死亡,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迎向它。但是 对于死亡,我们并非完全无能为力,并非没有选择。我们不能选 择自己死或不死,但我们却能选择如何对待死亡。 与其挖空心事却徒劳无功地去计较生命的长短,不如去深思 如何运用我们有限的生命,使之绝不空虚,这意义显得更为重大。 Part 7 感恩心、忏悔心、新奇心 一、最好的感恩,是承受爱、传递爱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他人对我们的善待不是天经地义、天经地 义的事情时,只有当我们担心于受惠于人时,我们的感恩心才会 在不知不觉中油然而生。 对自己得到的一切不知感恩的人,不配得到任何东西。 承受爱,享受爱,并传递爱,才是感恩的王道。这个过程快
第5页 共11页
律”使人心灵伸展,使人精神自由,使人更看得上自己这个人。 自律比放纵更接近自由:为所欲为”意味着我们已然被欲望
所左右、由贪心驱使,不是我们在主宰或支配自己的欲望,相反, 倒是欲望在主宰和支配我们,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所谓的“自 由”“并不意味着能做自己想做的”,而是意味着“能拒绝自己 不想做的” 。
第4页 共11页
烦。这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挚友即是 soul mate,也就是在灵魂中相连,是精神的一体
共生。在友情中,我们担当的不是彼此的琐事,而是对方的灵魂。 Part 4 道德,源于人性,归于安心 一、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真正的道德从来是在“利他”中实现精神的“利己”、在

好的孤独读后感

好的孤独读后感

好的孤独读后感《好的孤独》一书是马东先生的一部心灵随笔集,阅读之后,让我对孤独这个概念重新有了一番思考和认识。

这本书通过马东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自己身边人的观察和剖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孤独世界,让人不禁深思自己的生活状态。

马东先生在书中列举了许多与孤独有关的案例,这些案例几乎发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告诉我们,孤独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独处,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独白。

生活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上,我们时常会被外界的压力和干扰所困扰,无法修整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理解并体验孤独,就是和自己共处一室,去思考每一个问题,探索自己内在的需求和渴望。

书中提到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优美的孤独”,这种孤独是一种超越常规的孤独。

在这种孤独中,我们静静地坐在一个人的桌子前,品味一杯咖啡,享受一份美食,看一本书,独自感受世界的美好。

在人来人往的咖啡馆中,我们独自一人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和自在。

这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只有亲自去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与意义。

马东还通过举例告诉我们,孤独并不是一种消极的状态,相反,孤独可以带给我们许多的启迪和力量。

正是因为孤独,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境。

在孤独的时刻,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学会独立思考,追求内心真正的渴望。

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与自由。

在孤独的道路上,我们不再寻求他人的赞美和认可,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平衡和舒适。

我们学会了照顾自己,学会了与自己为伍。

孤独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奢侈和享受。

我们在孤独中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己,最终实现了精神上的解放和深度的满足。

阅读《好的孤独》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孤独是一种奇妙而又美妙的体验。

正是因为孤独,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自己,释放内心的力量。

我们在孤独中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寂寞和痛苦,更多的是快乐和自在。

而要实现这种快乐和自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在孤独中与自己对话,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

《好的孤独》读后感

《好的孤独》读后感

《好的孤独》读后感
当我翻开《好的孤独》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如此沉浸其中。

作者陈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让我重新认识了孤独,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孤独不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力量,一种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的力量。

陈果告诉我们,孤独是一种自我觉醒的过程,是我们在独处时能够听到的内心声音。

这种声音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还能让我们更加坚定地面对外界的挑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孤独的力量。

在独处的时光里,我学会了倾听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的人生。

我发现,只有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才能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种自我觉醒的过程,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此外,《好的孤独》还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人的交往。

陈果在书中提到,孤独并不是要我们与世隔绝,而是要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这种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让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真诚、更加坦荡。

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能够与我们产生共鸣、能够理解我们内心的人。

总的来说,《好的孤独》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书籍。

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孤独,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独处的时光,也会更加真诚地与他人交往。

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好的孤独读后感

好的孤独读后感

好的孤独读后感
《<好的孤独>读后感》
哇塞,读完《好的孤独》这本书,我真的是感慨万千啊!就好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束光,照亮了我心里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角落。

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知心老友,跟我诉说着那些关于孤独的深刻道理。

它不是在跟我讲孤独有多么可怕,而是告诉我,孤独也可以是美好的呀!这就好比说,黑暗并不可怕,有时候它反而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光明。

我记得书中有个观点特别触动我,它说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可不是嘛!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独自前行吗?有时候会有人陪伴我们一段路,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面对很多事情。

这就好像我们走路,有人能跟我们一起走几步,但路还是要自己一步步去走啊!
还有啊,书中说要学会享受孤独,这真的太对了!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难道就只能感到无聊和寂寞吗?当然不是啦!我们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呀,比如看看书、听听音乐、画画什么的。

这不就像是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也可以过得很惬意,而不是非得有人陪着才开心。

我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孤独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我可能会害怕孤独,觉得那是一种可怜的状态。

但现在我明白了,孤独也可以是一种力量,一种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的力量。

这就好像一把宝剑,只有经过磨砺才能更加锋利呀!
总之,《好的孤独》这本书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读一读,去感受一下其中的智慧和力量。

难道你不想去试试吗?。

《好的孤独》读后感范文(通用性3篇)

《好的孤独》读后感范文(通用性3篇)

《好的孤独》读后感范文(通用性3篇)《好的孤独》读后感范文(通用性3篇)在孤单的情景中,大家才会造成更加深入的思索,“他人带不动的,最后時间都是会带去”,看完《好的孤独》后大家从这当中感受到深深地的哲理。

下列是我用心梳理的《好的孤独》读后感范文(通用性3篇),热烈欢迎阅读文章,期待大伙儿可以喜爱。

《好的孤独》阅读感想1往往挑选这本书,是由于以前看过创作者陈果在央视《开讲了》的一期演说,讲得很精彩纷呈。

八零后的陈果系清华优秀教师、哲学博士,被称作“麻辣教师”,她的课也被学员评选为“我非常钟爱的清华课程内容”。

该书为创作者第一本书,是其近十年来的教学心得梳理而成,包揽了她的观念精粹。

这本书结集了许多孤独患者对日常生活、对性命、对自身、对全球的疑惑与询问。

书里讲到孤单与孤独、自信心与自傲、自我约束与随意、完善与纯真等一些大家工作中日常生活很有可能碰到的一些难题,使有同样境况的人会搞清楚不只是你一个人在与这种疑惑作战,很多人一样忧伤着你的忧伤,孤独患者你的孤单。

这类“共苦”也许能使人到迷境当中多一份面对迷境的胆量、多一点与迷境调解的宁静、多一些超过迷境的期待,并因而消除自身的孤单、消除自身的忧伤。

下边谈一谈看完该书后感受较为深的二点內容。

关于孤独与孤独。

实际中,大家每一个人总是会在人生道路的此一时彼一时深陷此一种彼一种苦恼,无一例外,区别仅取决于苦恼都有来源,內容各有不同,有些人拮据于维持生计的艰辛、化学物质的贫乏,有些人疲惫于生命的暗影、精神实质的荒芜;有的苦恼来源于挨饿难忍却何以充饥,有的苦恼来源于应对特色美食却毫无食欲,看起来不一样的苦恼,则是一样的无奈。

无奈的人通常会觉得尤其孤独。

那麼应对孤独,大家该如何选择呢?书里讲到有孤单与孤独2个挑选。

孤单与孤独是有差别的。

孤独是要大家有与人相处的時间,保证“如我所是”,彻底不用打扮、矫情,不用戴着遮阳帽抽根烟装放低沉;孤独是怡然自得的与人相处,是自成体系的详细。

好的孤独读书心得感悟(模板8篇)

好的孤独读书心得感悟(模板8篇)

好的孤独读书心得感悟(模板8篇)《好的孤独》——陈果写给那些孤独的悲伤者,讲述如何与孤独相处,换一种方式看待孤独。

和自己内心对话在和书里某些思考的点共鸣时,也促使我们从在我们心里之外的世界里回归自己思考,和自己对话,从书里获得一星半点的启发,也在书里星星般闪烁着理解和共鸣的光。

在读这本书的期间,自己也曾有郁郁不得解的时间,又一次觉得伸手找不到有人拉一把的无助,孤独。

静下来看这本《好的孤独》时,虽没有说绝对就一下子开朗起来了,但的确对自己的孤独感有了一些释怀,更珍惜了能够这样静下来和自己对话的时间。

在人生此一时彼一时陷入此一种彼一种烦恼中,自己也曾一度觉得孤独是件很痛苦的事,因为所有的苦乐只是自己自知。

习惯不去诉说自己的所谓难过的事,怕倾诉了别人不懂,怕倾诉了也只是涂添又一份难过,可一旦又一次被压垮,自己又觉得无人可助。

后来学会与那个孤独的自己相处,与自己对话之后,不是一味地悲伤于孤独,而是接纳与和解。

是那些我们自己独处,和自己对话的时候,让自己对自己有了更多的审视,调整,让那些挫折后孤独的思考,成为在我们后面的路走得更踏实的一份力量。

后来也明白了真正那些我们亲近的人,更希望就算只是悲伤的又一份传递,他们也希望是我们能告诉他们,而不是缺席。

换一种思考,就像书里提到的“无用”的朋友,在我们被生活打击之后,在这些时刻沉淀下来的,那是真正值得起的珍贵。

童年真的。

那么无忧才让我们怀念么?从童年到成熟,从前年幼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后来我们需要负责起的越来越多,甚至成为了那个从前替人负重前行的人,但我们也更多地独立思考与个体发展,慢慢沉淀着“自净能力”。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花非花,也许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我们不了解的一方世界。

感恩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谢谢那些能一路和我们同行的人。

我们知道的东西越多,就会发现有更多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那就继续前行,继续拥抱这个温暖世界。

那些孤独之后,可能才更懂了拥抱这世界的可爱之处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孤独读书感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读《好的孤独》有感
华龙区黄河路小学
看完陈果老师的《好的孤独》,有很多感触,便记录下来。

刚看到这本书,首先对陈果这个人很好奇,便在百度里搜索有关陈果的资料。

陈果,正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学生送外号思修女神、复旦北区三宝之一。

副职:微博热搜屠榜女王,高级心灵教主。

她主讲思修,被学生奉为灵魂导师,抢她的选修课比双十一秒杀还难。

她低调神秘,但课堂上却频频被学生偷拍,一次次被动送上微博热搜榜。

大神7年低调不现身,这次露面,却耿直地把“老底”都交代了,她带来了新书——《好的孤独》《好的孤独》集陈果10年教学心得整理而成,囊括了她的思想精髓。

她用哲学的方式告诉你,孤独的自己有多强大。

书中提到:最成熟的,不过是“天真”。

我们很多人常觉得“成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为人“世故圆滑”、处事“世俗中庸”,这就要我们磨去真性情、丢弃“纯真”。

我的身边不乏一些年过半百的老者,待人接物、言行举止无不透露着行云流水的自如、动静皆宜的
舒展,我无可抑制地被这样的成熟练达、世事洞明所折服。

但有趣的是,这样的“成熟”固然是经年累月之修养,却总给人清澈澄明之清新,不但不杂、不乱、不浑浊,相反还很单纯、恬淡、沉静。

我觉得,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应该留有“天真”。

有句话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比如关于“朋友无用论”,就有了更直击心灵的回答——朋友无用论对“朋友”一词的滥用,恐怕仅次于“爱情”。

正因为频繁遭到误用,人们对它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误解,“朋友”一词也因此掉价不少。

一位很欣赏和赞同她的“朋友论”,真挚的“朋友”即是“挚友”。

他们不是玩伴,不是酒友,不是寂寞时的慰藉者,不是精神的避难所,也不是基于利益牵扯或实用效果的“人脉”,更不是在场面上随口说说的套话或社交辞令。

“朋友”往往不是哄来哄去的一个群体,也不是扎堆出现的一个圈子;“朋友”不是对你的主意或见解都抱以赞同、迎合的人,也不是对你事事妥协、盲目跟从的人。

“朋友”不是跟班,不是附庸,也不是陪衬人,而是在人格和精神上彼此对等的人。

“朋友”很少是一见如故
者,因为心灵的亲近、精神的契合往往需要在时间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果我们以为“朋友”就是自己的精神避难所,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将自己无力担当的哀怨情绪一股脑地向他宣泄,也不管他是否愿意、生活处境如何,都要他与我们分担我们的烦恼,至少是倾听我们的满腹牢骚,那我们作为“朋友”恐怕显得过于自私了。

我们这样做,对我们的朋友不好。

或许我们应当意识到,此时的我们是在借“朋友”的名义将他当作我们的情绪宣泄对象、语言垃圾桶,我们毫无节制地让无辜者承受了本应由我们自己消化的怨气冲天——这是一种对友情的滥用、对朋友的损耗,我们实际上在这样喋喋不休的抱怨中浪费了与朋友在一起的宝贵时间。

朋友之间分担“苦”却不分担“怨”,因为“苦”是心灵的受难,“怨”是情绪的毒气;朋友之苦往往也是我们的苦,而一个人绝不会忍心用自己情绪的毒雾笼罩朋友的生活,使其遭受污染。

关于《朋友是“无用”的。

》这个观点,听了她的讲解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之所以交朋友、之所以需要朋友、之所以爱我们的朋友,不是因为他们“有用”。

朋友不是为了“利用”,不是为了找一个安全的情绪宣泄渠道,不是为了索取安慰,不是为了陪衬自己的优越,不是为了多
一个“帮手”或“同谋”......而是为了奉献我们的爱与关怀,为了与之分享心灵的丰富和生活的美好,为了那种相互理解所带来的默契,为了“不时常想起,却无处不在”的空气般的同在感和信赖感。

与朋友在一起,我们不期待得到任何东西,仅那份彼此无需设防的内心松弛、不刻意的流畅自如,已然使我们心满意足。

我的一个同性朋友是这样描述朋友之间的心领神会的,“执手相看无语,却心事了然”。

确实如此,她一句不经意的“我还不知道你吗”常能让我心生感动、备感幸运——你知道我,正如我知道你知道我,无需太多解释,因为你懂。

在出现实际的困难时,我们反倒不找朋友帮忙,不向朋友借钱,不要求朋友为我们找工作,不愿意让朋友出面为我们捋平麻烦。

在这一点上,友情与爱情十分相似,纯洁、美丽、近乎神圣,那是一种建立在心心相印基础上的情感关系。

你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个人原因而使自己的soul mate(灵魂伴侣)承担太多现实的功利之用,因为你爱你的朋友,爱他所以不愿轻易增添他的烦恼,也不希望你们质朴的友情因为掺入了任何非友情的因素而变得复杂纠结。

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更愿意让朋友就这样无用着、闲置着,也不舍得将这清水搅浑。

有时,因为这清水太明澈见底,竟会给不知情的旁人造成一种幻象,
以为“无水”,以为这两人不是朋友,就像一块明净透亮的大玻璃常常使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而眼睁睁地一头撞上去。

我们并不常谈及我们的朋友,也不在外人面前炫耀我们深情厚谊的友爱,我们甚至并不与朋友本人频繁地见面、时时沟通,以至于有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我们与朋友之间有着日久年深的交情,但即使再长时间不见,一旦相逢交流,仍一如既往的默契,仿佛从未分开过。

朋友即是soul mate,也就是在灵魂中相连,是精神的一体共生。

在友情中,我们担当的不是彼此的琐事,而是对方的灵魂。

朋友不是实用之物,而是奢侈品。

他不符合实用性的标准,却使生命华丽。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拥有朋友本身已然是一种幸福。

所以,如果你所谓的“朋友”是可供你想用时用他一下的工具的话,你就没有脱离实用及功利层面,美好的友情与功利无关。

我的感悟:当我看了,听了陈果老师关于孤独寂寞和朋友的一些阐述,我有了深刻的感受:这么有思想深度的女人,相必是我一辈子可望而不可及的。

能够这么客观地看待孤独和寂寞,我想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内心都是充实的,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巨大力量的。

孤独和寂寞是二回事,孤独者可以和朋友坐在一起,无论何种环境都不影响他独处之快感,寂寞的人是需要社交,社交实际上是廉价
的,是有功利性的目的,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再多的寂寞者群体结合在一起也是逃不出寂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