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一、课题: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二、课型:讲授新课三、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和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理解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在联系;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综述山东问题的由来及结局。
3、情感要求: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开创了新起点,以民主与科学为宗旨的五四运动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五四运动中体现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民主与科学以及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精神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2、教学难点:理解五四精神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营造:上课伊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同时和学生交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会唱吗?有几个学生开始跟着歌曲唱了起来,继而会调动大部分人,气氛热烈。
字幕在幻灯片上缓缓出现,最后定格。
突出其中的一句歌词:“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2、讲授新课:一、探源五四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
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
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教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展示图片)提问: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会议的?学生阅读教材回答2.教师:“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让我们带着期望,带着梦想,走进巴黎和会。
(多媒体播放《我的1919》片段)学生带着问题(顾维钧的雄辩是否为中国挽回了利权?)并回答教师提问: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展示材料并出示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学生归纳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要求。
4.教师:北洋军阀政府对学生运动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学生作答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2.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出示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学习目标: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口号、过程、结果及意义;2.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德育目标: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搜集五四运动有关资料学生准备:搜集五四运动的有关史实教学过程:一.导:(创设情境,问题形成)(一),创设情境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
我们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有关?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
(二)问题生成(自学导读单)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是什么?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外争主权,内除国贼3.五四运动的成果有哪些?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什么?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5.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6.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7.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导读单(二)合作探究【探究一】五四运动的背景(1)国内: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③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4)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2)国际:①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同革命指明了道路:②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探究二】什么是五四精神呢?五四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一、教学背景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本教材旨在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经过和影响;(3)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学术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性判断和辨析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思辨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于思想解放和进步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起因和主要经过。
2.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学术的影响及其意义。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了解吗?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简单回答,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梳理(20分钟)1.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动荡、外国列强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凡尔赛和约》等。
2.讲解五四运动的主要经过:学生示威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学生群体行动等。
3.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学术的影响:爱国主义思想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思潮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等。
第三步:思辨拓展(3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
2.每个小组选出代表,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并进行陈述。
3.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辩论。
4.教师引导总结讨论结果,点出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第四步:补充案例(10分钟)补充介绍五四运动中的一些典型人物和事件: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以及《新青年》、北京大学的相关事迹。
第五步:知识巩固(15分钟)1.设计小组练习题,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解答。
2.教师抽查几组进行答题和讲解。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与现实关联。
初中教案五四运动

初中教案五四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内容、结果及其意义。
2. 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其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起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重点:1.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义。
教学难点:1. 对于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有何联系?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内容、结果及其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巴黎和会的失败,中国外交的失败。
2. 讲解五四运动的内容:学生的抗议活动,运动的扩展,学生运动的口号。
3. 讲解五四运动的结果: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和约,运动的胜利。
4. 讲解五四运动的意义:爱国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众觉醒,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何关系?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五四运动中的典型案例,如学生运动领袖、运动的参与者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和精神,讨论其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强调五四精神对当代青年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撰写一篇关于五四运动的短文。
2. 思考并回答: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五四运动的背景、内容、结果及其意义。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五四运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其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起的作用,并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五四青年节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五四青年节主题班会教案三篇主题班会名称:自律成就梦想(5·4主题班会)班会主题:5·4青年节活动目的:通过次班会,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务,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让学生立足现实,激发他们“为中华之突起而念书”的热爱自己的国家热情。
让同学们更加明确本身的抱负,以激发更大的进修热情,为进修年的进修注入更大的动力。
活动主题:责任理想爱国活动背景: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_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__,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49年国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活动过程:1.组织散播有关优秀青年志愿者事迹的影视作品或是爱过电影。
2.可以评选我们的青春偶像:采访学生,统计其中欢迎的青春偶像,调涨其中的积极向上,能体现青年风貌的。
制成展板,与学生展板同时展出。
3.寻找有特长有特殊经历有青春活力的学生,撰写他们的个人小简介,制成展板,惊醒宣传。
活动的意义: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80年的风雨征程。
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我们的节日。
青年,朝气蓬勃的人;青年,我的中国.我要用呐喊,抖掉那附着在大好河山上的污泥腐瓦;我要用热血,融化那将要凝冻的江河湖川.年青的中国,奔流的中国,我的中国.我们中国青年,浩然正气满乾坤!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兴奋的统一体。
通过活动把积极地风尚散播开来,将这样的精神更加深入到每个年轻人心中。
活动主旨:弘扬年轻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6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6教学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2. 掌握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主要事件。
2. 掌握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2. 分析五四运动如何影响中国的近代史发展。
教学准备:1. 教材: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准备好投影仪和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具:准备好板书和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并引发他们的兴趣。
二、学习五四运动的起因和主要事件(15分钟)1. 讲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 分析五四运动的主要事件,例如学生运动、学生示威等。
三、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影响(1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2. 汇总各组的讨论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
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总结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历史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五四运动的读后感或者展示相关的资料。
六、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五四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反思:1. 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讨论?3. 是否需要增加更多的历史实例或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中

五四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字资料和提取图片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法:通过讲解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3. 列表法:通过列出五四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五四运动的进程。
4. 分析归纳法:通过分析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使学生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本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巴黎和会的召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四运动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发生的?二、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和原因。
2. 教师讲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重要事件。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观察图片,了解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的精神,如爱国主义、民主思想、科学精神等。
三、巩固知识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思考如何将五四精神应用到当代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五四运动对当代的启示和意义,如爱国主义、社会责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白土窑寄宿制学校刘春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从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五四精神,即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精神,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讲解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2.学法:阅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MV《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歌曲。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一首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98年前的5月4日,青年学子带
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同时也唱出了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五四爱国运动。
(二)新课部分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师:是什么原因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我的1919》,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1)、顾维钧是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
(2)、其发言围绕着哪一个问题?
(3)、中国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生:基本能回答出来。
教师:指出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正义要求被拒绝,和会要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出群情激奋,北洋政府却来电要求代表在合约上签字,更加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所以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思考: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少年强则国强,因此青少年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
生:讨论回答。
教师过渡:五四运动率先起来的是青年学生,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代表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示威游行,我们现在来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知识说出五四运动经过。
(阶段、口号、时间、主力、中心、形式、结果)
2、五四运动经过
生:通过视频结合课本均可说出。
教师:多媒体展示。
过渡,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的意义有哪些?学生看书总结。
3、五四运动历史意义:
学生: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1)、极大的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团结。
(2)、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3)、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教师:详细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的“新”指什么?
通过表格对比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学生:讨论后填写。
教师过渡:在五四运动中广大青年学生起了先锋模范作用,下面们我们来看在纪念五四
8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的讲话,提出了五四精神是什么?
4、五四精神
学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并回答。
教师:出示图片解释五四精神含义。
并进一步指出,今年2017年,是中
国多难的一年,九寨沟地震,作为祖国的儿女,我们能为国家做什么?
教师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要有对国家、民族的历史
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坚守爱国主义情感。
(三)课堂小结
师: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必须对于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应该重点掌握,对于五四运动爆发的经过,以及五四运动所取得的初步胜利,只作常识性的了解。
附:板书设计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2.意义
四、五四精神
(四)当堂检测——练一练
(五)作业:
以“我与五四精神”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以增强时代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