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生物知识点整理
2019-2020新教材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 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揭示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阐明生物界的统一性。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人为例,起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荷兰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活细胞;德国魏尔肖的名言: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3.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4.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2.细胞的多样性: 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乳酸菌,大肠杆菌,根瘤菌,霍乱杆菌,炭疽杆菌.●常见的蓝细菌有: 颤蓝细菌,发菜,念珠蓝细菌,色球蓝细菌.●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蘑菇、灵芝、木耳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包含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它们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细胞的代谢功能。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能够指导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二、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种群在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由DNA分子组成。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通过基因的组合和突变,生物可以产生新的性状,进而促进进化。
三、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形成生物分类系统。
生物的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由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流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生物的生长与发育生物的生长是指体积和数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生物个体从胚胎发育到成熟的过程。
生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会经历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等阶段。
五、生物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生物的代谢是指生物体对外界物质的吸收、利用和排泄过程。
代谢过程中需要能量的供应,能量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六、生物的调节与协调生物体内部的各个系统通过调节和协调来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生物体内部调节的主要系统。
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遗传通过基因的传递来实现。
变异是指基因发生突变或基因重组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是进化的重要基础。
八、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关系。
生物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九、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物种的存在。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人类共同努力。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与进化、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生物的生长与发育、生物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生物的调节与协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在高一生物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生物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生命的奥秘和解答生物学问题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笔者将对高一生物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如细菌;真核细胞则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如动植物细胞。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物的分类学生物的分类学是对生物进行分类、命名和归类的学科。
根据外部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特征和生物地理分布等特点,生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分类单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
生物的分类学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各种生物的特征。
三、遗传与进化遗传是指生物通过遗传物质(DNA和RNA)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在遗传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现象。
而进化是生物种群随时间逐渐改变并适应环境的过程。
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生物的能量转化生物体的能量来自于食物的摄入,而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细胞内的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而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产生氧气。
这些能量转化过程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五、生物的生长与发育生物的生长是指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增加,而发育则是指细胞分化和形态特征的变化。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包括营养、气候、激素等因素。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器官发育是生物体内部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
六、人体与健康人体是生物中最复杂的生命体,其中包括骨骼、肌肉、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神经和生殖等多个系统。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一.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3.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包含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4.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
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5.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是存在的。
(如:某些水体中,鲈鱼,无其它鱼类、食物不足时,成鱼就以本种小鱼为食。
)7.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含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8.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例如: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体,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9.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做~。
(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10.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
(例如: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1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1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①光:阳光对生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A、光的强与弱对植物:如松、杉、柳、小麦、玉米等在强光下生长好;人参、三七在弱光下生长。
浅海与深海,海平面200M以下无植物生存。
b、光照时间的长短:菊花秋季短日照下开花;菠菜、鸢尾在长日照下开花。
c、阳光影响动物的体色:鱼的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d、光照长短与动物的生殖:适当增多光照时间可使家鸡多产蛋。
E、光线影响动物习性:白天活动与夜晚活动。
②温度:a、不同地带的差异:寒冷地方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地方阔叶林较多b、植物的南北栽种:苹果、梨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c、对动物形成的影响:同一种类的哺乳动物生长在寒冷地带,体形大;d、对动物习性的影响:冬眠—-蛇、蛙等变温动物;夏眠—-蜗牛;洄游:迁徙;季节性换羽。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 康漠尔推测
- 达尔文的进化论
2. 细胞及其结构与功能
- 细胞的基本特征
- 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分裂、运动等)
-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分裂与遗传
- 细胞的有丝分裂
- 细胞的无丝分裂
-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
- 遗传的分子基础(DNA、基因、染色体等)
4. 生物的分类与演化
- 生物的分类方法
- 生物的系统发生
- 生物的进化与适应
5.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 植物的器官结构(根、茎、叶、花等)
-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 植物的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6.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 动物的组织结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动物的运动和调节
- 动物的内分泌调节
- 动物的呼吸和循环
7. 生物的能量转化与调节
- 热量的产生和调节
- 消化和吸收
- 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节
- 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调节
8. 生物的繁殖与发育
- 生物的无性繁殖
- 生物的有性繁殖
- 生物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幼体发育等)
9.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生物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调节
- 生物的生态位和生态系统
这些是高一生物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完整版)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注意:病毒的相关知识: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第1章 走近细胞 高一生物上学期核心概念全归纳(人教版2019必修1)(背诵版)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后人修正的重要学说,它主要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其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P2)2.归纳法: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P5)3.系统: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P5)4.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叫做生命系统。
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几部分(P6)注意: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系统、器官、组织层次,细胞即是个体又是细胞层次;植物没有(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病毒是生物,但不是生命系统。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5.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整体是一个种群(P6)6. 群落: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同种群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叫做群落。
(P6)7.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个体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更大的整体。
(P6)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细胞中的结构如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仁等结构的大小均超过0.2微米,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都能看到,因而这些结构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
2.亚显微结构:又称为超微结构。
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0.2微米,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的厚度,核糖体、微体、微管和微丝的直径等均小于0.2微米,因而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这些细胞结构,要观察细胞中的各种亚显微结构,必须用分辨力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2019年高一生物知识点

2019年高一生物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即将告别2018年,迎来新的一年。
而对于即将升入高一的学生们来说,踏入高中的第一步,就是学习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
其中,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无疑是高一学生所需熟悉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生物学的起点,始于对细胞的发现与研究。
在高一的生物学课堂上,学生们将学习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两类。
学生们需要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此外,对于细胞的功能,如新陈代谢、蛋白合成、物质运输等也需要了解。
分子生物学则更加聚焦于生命的基本分子组成,如核酸和蛋白质。
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涵盖了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等核心过程。
了解这些基本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知识有助于学生们深刻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生物进化与分类生物进化理论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祖先和适应环境的演化过程。
另外,生物分类学是基于共同特征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类群的学科。
学生们需要通过了解不同的分类方法、建立分类树状图并熟悉生物的分类特征。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还需要了解人体的解剖与生理学。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对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学习。
理解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工作原理,对于高一生物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生态学与环境科学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们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学习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内容。
遗传与生物工程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学生们需要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基本的遗传规律,并了解常见的遗传疾病。
此外,了解生物工程的应用与伦理问题也是必要的,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
总结以上介绍了2019年高一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生物进化与分类、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生态学与环境科学以及遗传与生物工程等方面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一生物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绝大部分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这个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能够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有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水
无机物无机盐
组成细胞蛋白质
的化合物脂质
有机物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