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2012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详解

2012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详解

2012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详解今年的化学试题,学生反馈不一,有的说难,有的说还可以。

看来这份题目初步实现了良好的区分度。

当然一些基本不变的考点还是有的,如化学平衡解释一些结论,化学平衡计算等等。

但几乎每一个学生的反馈一个字:“怪”。

究竟怪在哪里呢?经过我学生们的口述,可以总结一下“怪”,其实就一句话模拟考是一回事,高考(微博)是另外一回事。

具体来说:1、平时不考的,这回考到了。

热化学方程式曾经都是加加减减的就搞定了,这次引入了键能,还有比例计算。

平时没练过画装置图,这次考到了制氨气简易装置。

(这个还好,我们训练过)化学平衡引入了投料比参数。

(2010四川出现过类似考点,只不过是选择题的形式,这次改成了大题。

) ……2、大量陌生方程式。

3、探究性问题比例增加。

HSO3- 和 SO32- 混合溶液酸碱性变化的解释银氨体系黑色沉淀的出现……解读: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近三年来的北京高考题和模拟题,其基本结论是,模考题不是当年高考的预测性试题;而相反,当年的高考题是对明年模考题的预测。

每年的模考题的侧重点基本都是参照去年或往年的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改编的。

举个例子,今年西城二模27题氨气催化氧化那道题目,很多老师,很多同学都说出的不错,很有创意。

其实你看看2010年重庆27题就不觉得这题有什么了,口诀一句话:“防止冒白烟,除水又除氨”,最后的填空写过氧化钠,其实也就是原题中略做修改。

2011年顺义二模的题目也是一样,大家自行去寻找。

有些同学一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模考题对高考起不到预测的作用,练了半天都是无用功,那我该怎么办?初步建议:要想在复习中,全面而深入的覆盖北京题目的考点,就请不要局限于训练北京历年高考题,有很多全国卷的真题也是可以列入训练范围的。

但一定要进行去粗取精的练习,有些侧重点和北京考题不一样的就不必练了。

举个例子,江苏广东某些工业流程过于复杂,考点高于北京大纲范围,可以舍弃其中的某几问;但某几问比如沉淀洗涤,重结晶,防水解,防分解还是可以重点总结一下。

2012北京高考化学题

2012北京高考化学题

11,12选择重编2012-06北京高考化学部分8.下列试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9.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s>C1>P B.热稳定性:HCL>AsH3>HBrC.还原性:As3->S2->CL- D.酸性:H3AsO4>H2SO4>H3PO410.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12 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和H2O制备化学原料。

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 +2H++2e一=H COOH(11年)8.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和II中正极均被保护B. I和II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C. I和II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D. I和II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11年)10.25℃、101kPa下:①2Na(s)+12O2(g)=Na2O(s) △H= -414kJ mol-1②2Na(s)+O 2(g)=Na2O2(s) △H= -511kJ 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常温下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D. 25℃、101kPa 下:Na 2O 2(s)+2Na(s)=2Na 2O(s) △H= -317kJ mol -1 (11年)12.已知反应:2CH 3COCH 3(l)CH 3COCH 2COH(CH 3)2(l)。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6.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NaHCO3,故B项错误。

7.B A项,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变暗的原因是钠被氧化生成Na2O,反应方程式为4Na+O22Na2O,故A错误;C项,Na2O2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反应有2Na2O2+2CO22Na2CO3+O2和2Na2O2+2H2O4NaOH+O2↑,故C错误;D项,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的反应方程式为HC O3-+Ca2++OH-CaCO3↓+H2O,故D错误。

8.A 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互不相溶,故应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选③装置。

9.C A项,原子半径As>P>Cl;B项,非金属性Cl>Br>As,所以热稳定性HCl>HBr>AsH3;D项,非金属性S>P>As,故酸性H2SO4>H3PO4>H3AsO4。

10.A浓HNO3具有挥发性和强氧化性,所以在①中可能发生反应:6I-+8H++2N O3-3I2+2NO↑+4H2O,使①中液体变为蓝色。

11.D A项,天然植物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有单甘油酯、混甘油酯等,属混合物,故无恒定的熔点、沸点;B 项,麦芽糖是还原型二糖,蔗糖不是还原型二糖;C项,H2N—R1—CONH—R2—COOH与H2N—R2—CONH—R1—COOH 互为同分异构体,水解产物相同;D项,乙醛能与酚类发生类似甲醛与苯酚的缩聚反应。

12.C电池总反应式为:2CO2+2H2O2HCOOH+O2。

负极:2H2O-4e-O2↑+4H+,正极:CO2+2H++2e-HCOOH。

A项,能量转换过程是太阳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C项,催化剂a附近生成H+,酸性增强,催化剂b附近消耗H+,酸性减弱,故C项错误。

25.答案(1)SO2+H2O H2SO32H2SO3+O22H2SO4(2)2OH-+SO2H2O+S O32-(3)①酸HS O3-存在:HS O3-H++S O32-和HS O3-+H2O H2SO3+OH-,HS O3-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②ab(4)①HS O3-+H2O-2e-S O42-+3H+②H+在阴极得电子生成H2,溶液中c(H+)降低,促使HS O3-电离生成S O32-,且Na+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得以再生解析(3)①当n(S O32-)∶n(HS O3-)=9∶91时,对应的pH为6.2,可知NaHSO3溶液显酸性。

2012年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解析(全)

2012年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解析(全)

2012年高考试题全国卷化学解析版6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7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3Al++3OH=Al(OH)3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a(OH)2 +23CO-=CaCO3 ↓ + 2OH-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l2 + 2OH-=Cl O- + Cl-+ H2OD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 + 6H+= 23Fe+ + 3H2 ↑8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映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 H2O(g) −−−→←−−−催化剂CO2(g) + H2(g) △H <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增加压强B 降低温度C 增大CO的浓度D 更换催化剂9 、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① A+B→X (△H >0),② X→C(△H <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10 、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半径,X元素为A.AlB.PC.ArD.K11、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①③②④B ①③④②C ③④②①D ③①②④12.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 g2O,F e(OH)3 ,NH4HCO3 ,N a 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是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V3>V2>V4>V1B. V3>V4>V2>V1C.V3>V2>V1>V4D.V2>V3>V1>V413.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C.1mo1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L氧气(标准状况)D.1mo1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g溴27.(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和e中,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周期数的二倍;b和d的A2B 型氢化物均为V形分子,c的+1价离子比e的-1价离子少8个电子。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版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解析】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正确;只有单原子分子单质分子中不含化学键,B错误;CO2分子含有极性键,但CO2是非极性分子;NaOH等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D错误。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3OH-=Al(OH)3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 2 +=CaCO3 ↓ + 2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2 +2=Cl+ + H2OD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 + 6 = 2+ 3H2 ↑【答案解析】CA答案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错误;B中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错误;D答案中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错误。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 H2O(g) CO2(g)+ H2(g) △H <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增加压强B 降低温度C 增大CO 的浓度D 更换催化剂【答案解析】BCO(g)+ H2O(g)CO2(g)+ H2(g) 是一个气体总体积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A错误;反应式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B正确;增大CO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D错误。

反应A+B →C(△H <0)分两步进行△ A+B→X (△H >0)△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答案解析】D由反应A+B →C(△H <0)分两步进行△ A+B→X (△H >0)△ X→C(△H <0)可以看出,A+B →C(△H <0)是放热反应,A和B 的能量之和C,由△ A+B→X (△H >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 <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 的能量大于C,答案:D。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版6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 , 正确的一项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A【解析】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 正确;只有单原子分子单质分子中不含化学键,B 错误;CO2分子含有极性键,但CO2是非极性分子;NaOH 等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D 错误。

【考点】1.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的关系: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中却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H 4NO 3、Na 2O 2是离子化合物,但在NH 4NO 3、Na 2O 2中除了含有离子键外,还含有共价键。

2.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但不一定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即共价键既可以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又可以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NH 4NO 3、Na 2O 2、NaOH 是离子化合物,但含有离子键的同时还含有共价键。

【点评】:本题把化学键和化合物的类型熔合成一体,考查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学键、极性分子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本题基础性较强,重点特出。

7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3Al ++3OH-=Al(OH)3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a(OH) 2 +23C O -=CaCO 3 ↓ + 2OH -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l 2 + 2OH -=Cl O - + Cl -+ H 2OD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 + 6 H += 23Fe + + 3H 2 ↑【答案】C【解析】A 答案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错误;B 中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错误;D 答案中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错误。

【考点】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时,关键抓住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化学式的拆分是否准确、是否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是否守恒等;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2012年高考全国2卷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高考全国2卷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XX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考试化学部分一、选择题(6′×7=42′)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ˉ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有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9.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由(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ˉ1的一元酸HA与b mol·Lˉ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 = b B.混合气体的pH = 7C.混合溶液中,c(H+)=√Kw mol·Lˉ1D.混合溶液中,c(H+)+c(B+)=c(OHˉ)+c(Aˉ)7167142818818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 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二、非选择题26(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2012北京高考化学试卷解析

2012北京高考化学试卷解析

2012年高考化学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I35.5 Br8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6.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6.B【解析】A项,食盐有效成分是氯化钠,可以用于调味品,A项正确;B项,小苏打有效成分是碳酸氢钠,做发酵粉,不是碳酸钠,B项错误;C项,复方氢氧化铝片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做抗酸药剂,氢氧化铝中和胃酸,C项正确;D项,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用做消毒剂,D项正确。

【考点与方法】本题考查食盐、小苏打、复方氢氧化铝片和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及用途,意在考查考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教材知识储量。

本题易混淆小苏打、苏打(纯碱)有效成分,苏打的有效成分是碳酸钠,可用于作洗涤剂,工业制普通玻璃。

因为苏打溶液的碱性较强,产生1mol二氧化碳,需要2 mol H+,一般不用作酵粉。

本题易误解“抗酸”,抗酸含义是消耗酸,而易误解为“不与酸反应”。

7.下列结实实验现象的反映方程式正确的是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B.向AgC1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1+S2-=Ag2S↓+2C1-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Na2CO3+O2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O32-+2H2O7B.【解析】A项,钠在常温下暴露在空气中,钠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氧化钠:4Na+O2=2Na2O,A项错误;B项,硫化银的溶度积小于氯化银的溶度积,在难溶电解质转化过程中,溶度积较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成溶度积较小的电解质,该离子方程式正确,B项正确;C项,过氧化钠在潮湿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粘稠物,是由于过氧化钠与空气中水蒸汽、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C项错误;D项,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少量,取碳酸氢钠为1 mol,需要1mol氢氧化钙反应:NaHCO3+Ca(OH)2=CaCO3↓+NaOH+H2O,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O3-=CaCO3↓+H2O,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Br 8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A B C D用品有效成分NaCl Na2CO3Al(OH)3Ca(ClO)2用途做调味品做发酵粉作抗酸药作消毒剂【答案】B【解析】小苏打的有效成分为NaHCO3,可用于发酵食品。

【考点】化学与生活【题型】图形结合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有关7.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1+S2-=Ag2S↓+2C1-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 +2CO2=2Na2CO3+O2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O32-+2H2O【答案】B【解析】A.切开的金属Na在空气中变暗是因为Na与O2反应生成了Na2O,重点考的是反应条件B.由于Ag2S比AgCl更难溶,故加入Na2S溶液时发生沉淀转化,由一种难溶物质转化为一种更难溶的物质B 项正确,重点这是课改新加入的内容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与H2O反应生成NaOH,重点考察信息读取“潮湿”D.项中澄清石灰水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不会存在CO32-。

重点考察的是量的问题【考点】方程式正误判断沉淀转化,反应中量的问题,金属及金属化合物的性质【题型】方程式结合反应中的现象,文字叙述+方程式8.下列试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B.用CC1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用FeC12,溶液吸收C12选⑤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答案】A【解析】Na2CO3溶液和CH3COOCH2CH3互不相溶,应选用装置③来分液。

【考点】化学实验基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题型】图像观察结合知识点【书中】9.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s>C1>P B.热稳定性:HC1>AsH3>HBr C.还原性:As3->S2->C1- D.酸性:H3AsO4>H2SO4>H3PO4 【答案】C【解析】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故原子半径:As>P>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氢化物的热稳定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热稳定性:HCl >HBr>AsH3,酸性:H2SO4>H3PO4>H3AsO4;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故还原性:As3->S2->Cl-。

10.用图中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①中的物质②中的物质预测①的现象A 淀粉─KI溶液浓硝酸无明显变化B 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变化C AlCl3浓氨水有白色沉淀D 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答案】A【解析】浓硝酸具有挥发、强氧化性,因此烧杯①中I-会被HNO3氧化为I2,溶液变蓝色;浓盐酸虽有挥发性,但酚酞遇酸不变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烧杯①Al3+与NH3作用形成Al(OH)3 白色沉淀;饱和氯水中会挥发出氯气进入烧杯①后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可使湿润的红纸条褪色。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B.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C.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不一致D.乙醛、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答案】D【解析】天然植物油属于混合物,没有恒定的熔点、沸点;蔗糖中不含有醛基,不具有还原性,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二肽是由两种氨基酸采取不同的缩合方式生成的,其水解产物相同;乙醛、乙二醇可发生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氯乙烯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

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 +2H++2e一=HCOOH【答案】C【解析】该过程利用太阳能使CO2与H2O转化为HCOOH,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由图示中电子转移方向并结合物质的转化可知,在催化剂a表面发生反应:2H2O-4e-==4H++O2,有O2产生,同时有H+生成,故催化剂a附近酸性增强;H+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催化剂b表面发生反应::CO2+2H++2e-==HCOOH。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分)本部分共4小题,共58分。

25.(13分)直接排放含S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

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 SO₃2-):n(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n(SO₃2-): n(HSO3﹣)91:9 1:1 9:91pH 8.2 7.2 6.2①上表判断NaHSO₃溶液显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a.c(Na+)=2c(SO32-)+c(HSO3-)b.c(Na+)> c(HSO3-)> c(SO32-)> c(H+)= c(OH-)c.c(Na+) + c(H+)=c(SO32-)+c(HSO3-) + c(OH-)(4)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满送至电解槽再生。

再生示意图如下:①HSO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当阴极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

简述再生原理:【答案】(1)SO2+H2O H2SO3,2H2SO3+O2 H2SO4(2)2OH-+SO2== H2O+SO32-(3)①酸HSO3-存在:HSO3- H++SO32-和HSO3-+H2O H2SO3+OH-,HSO3-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②ab(4)催化剂①HSO3-+H2O-2e-==SO42-+3H+②H+在阴极得电子生成H2,溶液中c(H+)降低,促使HSO3-电离生成SO32-,且Na+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得以再生。

【解析】(1)SO2溶于雨水形成亚硫酸,亚硫酸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H2SO4。

(2)SO2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2SO3时,NaOH溶液必须足量。

(3)①n(SO32-)/n(HSO3-)=9:91时pH=6.2 可知,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难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②利用电荷守恒:c(Na+)+c(H +)= 2c(SO32-)+c(HSO3-) +c(OH-)知,溶液呈中性时,c(H+)= c(OH-),则a项正确,c项错误;结合n(SO32-)/n(HSO3-)=1:1时pH=7.2可知,pH=7时n(SO32-)/n(HSO3-)<l,b项正确。

(4)①在阳极上,HSO3-放电也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2SO4。

26.(12分)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1。

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A:(1)已知:i.反应A中,4mol HC1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

ii.①H2O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断开1 mol H—O 键与断开1 mol H—Cl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__kJ,H2O中H—O 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弱”)_______________。

(2)对于反应A,下图是4种投料比[n(HCl):n(O2),分别为1:1,2:1,4:1,6:1]下,反应温度对HCl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

①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________。

②当曲线b,c,d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HCl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与投料比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投料比为2:1、温度为400℃时,平衡混合气中Cl2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400℃②4HCl(g)+O2(g)Cl2 (g)+2H2O (g)H =-115.6 kJ/mol③32 强(2)①4:1 ②投料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低③30.8%【解析】(1)①H2O是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②利用题中给出的反应A和已知i中的信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③设H—Cl键键能为x kJ/mol,H—O键键能为y kJ/mol,依据②中热化学方程式和题干中已知ii的数据有:4x+498-243×2-4y=-115.6,解得:y-x=32,说明H—O键与H—Cl键键能相差32 kJ/mol,且H—O键键能强于H—Cl键键能。

(2)①依据反应A 可知投料比n(HCl)/n(O2)越大,HCl的转化率越低,结合图象,对比同温度时HCl的平衡转化率可知曲线a,b,c,d分别代表投料比为6:1,4:1,2:1,1:1;②结合图象,作纵坐标垂线可知.达到相同的HCl的平衡转化率时,投料比越高,对应的温度越低;③由图象可知,投料比为2:1,400℃时,HCl的平衡转化率为80%,依据反应A,利用“三段式”可求出平衡混合气中Cl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30.8%。

装置实验序号试管中的药品现象实验Ⅰ2mL银氨溶液和数滴较浓NaOH溶液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黑试管壁附着银镜实验Ⅱ2mL银氨溶液和数滴浓氨水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27.(15分)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银镜。

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

该同学欲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差异,查阅资料:a.Ag(NH3)2+ +2H2O Ag++2 NH3•H2Ob.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1)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药品是。

(2)经检验,实验Ⅰ的气体中有NH3,黑色物质中有Ag2O。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产生的现象是。

②产生Ag2O的原因是。

(3)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NaOH还原Ag2O。

实验及现象:向AgNO3溶液中加入,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