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病句专题复习整理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三病句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三病句

〔三〕病句专题复习自主练习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缺主语〕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搭配不当〕3、你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今后希望你们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4、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自相矛盾〕5﹑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否认不当〕6﹑我生长在戏剧之家,琼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主客颠倒〕考点简析在题型上主要有两种:1、选择题:选出对所给句子中没有语病或有语病的一项;选出对所给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2、改错题:在病句上用修改符号直接修改;在语段中修改划线的句子。

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对修改病句根本要:1、修改病句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那么,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2、正确把握句子构造,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3、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4、了解根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复习点津一、常见的病句类型有:1、成分残缺〔或赘余〕如: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缺宾语〕2、搭配不当如: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语序不当如:全校学生认真讨论和学习了"中学生守那么"的容。

4、不合逻辑如:考试能否取得优良成绩,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一面与两面〞不当〕5、表意不明如:王明发现华正在和他的同学探讨问题。

〔指代不明〕6、构造混乱如: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华裔作者之手。

二、修改病句要遵守的原那么病句修改以改通顺、改准确,不作语言润色,不改变句子原意为原那么。

三、常用修改符号备考指南一、常见的辨析病句的方法〔1 〕梳理枝干法。

即用语法分析的方法,依次检句子的主干和修饰局部。

〔2 〕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看句子是否合于语言习惯。

可与语法分析配合使用。

〔3 〕造句类比法。

对语感判断或语法分析仍吃不准的句子,可仿原句的构造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比拟得出结论。

中考初中病句复习大全

中考初中病句复习大全

修改病句1.常见病句类型病句主要包括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其中前四类是语法结构方面的问题,后两类是句意方面的问题。

(1)用词不当①感情色彩不当。

如:他那么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该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节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③主宾搭配不当。

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

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该为“很多”。

)(3)成分残缺①缺主语。

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的作用,所以,应删去)②缺宾语。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

应加上“的情景”。

)(4)语序不当①逻辑语序不当。

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

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

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两个分局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在主语后边。

例如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局主语不同时,关联词在主语前边。

如例B,两个分局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前后矛盾①前后不统一。

九年级病句专项训练

九年级病句专项训练

九年级病句专项训练一、病句类型及示例。

1. 搭配不当。

- 主谓搭配不当。

- 例句: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搭配不当,应把“精神”改为“形象”)- 动宾搭配不当。

- 例句: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参观”与“经验”搭配不当,应把“参观”去掉)- 主宾搭配不当。

- 例句: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济南”与“季节”搭配不当,应把“冬天的济南”改为“济南的冬天”)-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 例句: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把“很大”改为“很多”)2. 语序不当。

- 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 例句:她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语序应为:她是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女教练。

)- 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 例句: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语序应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 定语和状语位置不当。

- 例句: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应将“广泛地”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 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 例句: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应按身份从低到高排序为“学生、老师、领导”)3. 成分残缺或赘余。

- 成分残缺。

- 主语残缺。

- 例句: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使”并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谓语残缺。

- 例句:我们要在广大青少年中造成一种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应在句末加上“的风气”,句子缺少谓语中心语)- 宾语残缺。

- 例句:他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体会。

(“抓紧”后缺少宾语,应在“交流学习体会”后加上“的时间”)- 成分赘余。

- 例句: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八年级语文下病句专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下病句专项复习

八年级下学期病句专项复习中考涉及的病句类型为五种:成分残缺、重复累赘、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一、成分残缺可分为三小类:(一)缺主语。

例: 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她很快恢复了健康。

【解析】主语残缺,改法有两种:(1)去掉“通过”,让“医生的治疗”作主语;(2)删去“使”,让“她”作主语。

)(二)缺谓语。

例: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

【解析】缺谓语,应改为“开展学雷锋活动”。

(三)缺宾语。

例:根瘤菌具有从空气中吸取固定氮,并将其作为养料提供给作物。

【解析】宾语残缺,“具有”应带名词性宾语。

可在谓词性短语“从空气中吸取固定氮”之后加上“功能”。

例题检测:(指出病句的错误类型并修改)1、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2、小明同学成绩优异,学校下达了嘉奖令和五百元钱。

3、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4、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让我的病很快的好了起来。

5、清晨六点钟,在通往及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了数万名欢送。

二、重复累赘可分为两小类。

(一)句子中用了相同意思的几个词语。

例:这句话的后面,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解析】“无声”与“潜台词”重复,去掉“无声”。

(二)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中的字意思重复。

例: 那颗千年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解析】“险峰”就是陡峭的山峰,与前面的“陡峭”语意重复,可删除“陡峭”,或把“险峰”改成“山峰”。

例题检测:(指出病句的错误类型并修改)1、我们要在思想上自觉地抵制不良的坏风气。

2、经过整改,这个单位的人员安排、生产计划以及科室人员的配置,都达到了上级的要求。

3、“第11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那英再度蝉联主席。

4、你不要妄自菲薄你自己。

5、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三、语序不当可分为二小类(一)并列结构语序混乱(前后均有短语,需从前后照应、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方面理顺句序。

中考病句类型(完整版)

中考病句类型(完整版)

中考病句类型(完整版)一、成分残缺(九年级下册P28)最常见的是由于在主语前滥用介词“对、通过、在、使”等,使做主语的词语作了介词的宾语,导致成分残缺。

例如:①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②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③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她很快恢复了健康。

练习1.通过青少年团校的学习,使我在思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2.经过医生的再三解释,才使患者家属明白了病情的严重程度。

3.当我和小崔走进教室时,看到阿义的滑稽相,都忍不住笑了。

4.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5.这种布具有防水耐磨,防蛀耐酸,很适合化学实验人员穿用。

二、不合逻辑(九年级下P63)从语法结构上看没有毛病,但表达不合理,仍是病句。

例如:①过了一会,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②由于生产很快搞上去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③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这部电影的主题曲《酒干倘卖无》。

练习1.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

2.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3.同学们把门窗擦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4.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疾驰,如离弦的箭一般。

5.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三、搭配不当(九年级下册P145)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如:①必须造就千百万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技术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②党和国家决定继续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所以今年大学继续扩招。

练习1.《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2.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提高。

3.学校热情表扬了刘飞见义勇为的行径。

4.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起摇晃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5.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了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项复习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项复习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1)今天,各公司对网络信息交换了广泛的 意见。 修改:今天,各公司对网络信息广泛地交 换了意见。
(2)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 来。 修改:自己有双灵巧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 出来。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 努力。 修改: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 努力。 (2)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 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 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修改:“温暖” 改为 “ 冷暖” (3)思想内容健康,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修改:“健康”后加“与否”或删掉“坏” 字
3、主宾搭配不当
(1)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 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修改:这劳动的最后一天是同学们最紧张、 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2)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市场经济 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修改:政治局面的稳定团结,是我国市场经 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3)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修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F、她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 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修改:她是(国家队)的(一位) (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 的(篮球女)教练。
注意: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
表领属(或表时间、表处所)+ 表数量(或指 称词语)+ 动词(或动词短语)+ 形容词(或形 容词短语)+ 名词(或名词短语)+ 中心语
分析
“谁也不会否认……” 这一双重否定句已表示肯定意思,后面 再套进“不是……”这一否定词,最终表示否定的意思。(三 重否定表示否定。)应去掉“不”;例句中 “切忌”已有 “不要”的意思,应去掉“不要”。

初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举例中考复习

初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举例中考复习

初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举例中考复习初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举例(一)、成分残缺:例1: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主语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例2: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献爱心”。

(句子后面缺少“开展”的宾语,可以加上“活动”一词。

)(二)、词序不当:例3:数学对我不感兴趣。

(主体“我”,客体“数学”,改为“我对数学不感兴趣。

”)例4: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逻辑上应是先“认识”,再“改正”。

)(三)、搭配不当:例5: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例6: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习态度不能用提高,可改成“端正”或“改进”。

)(四)、重复罗嗦:例7: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具体”与“详”重复。

)例8: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罗嗦。

)(五)、否定不当:例9: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例10: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六)、误用歧义:例11: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车没有配锁具。

”也可以理解为“车没锁起来。

”)例12:做手术的是他的父亲。

(“做手术的”人可是医生,也可指病人。

)(七)、前后矛盾:例13: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例14:“五四”征文稿件的字数不要超过1000字左右。

(“不要超过”和“左右”前后矛盾。

)(八)、用词不当:例15: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智慧的人。

(名词“智慧”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有智慧”或“聪慧”)例16: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复习知识点常考题型整理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复习知识点常考题型整理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复习知识点常考题型整理一、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1: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教导"和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

2.动宾搭配不当例2: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英雄活动的经验。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动宾搭配不当,谓语中心语“参观”和宾语中心语“经验”不搭配。

将“参观”改为“学习"即可。

3。

主宾搭配不当例3: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济南”和宾语中心语“季节”不搭配.将“冬天的济南”改为“济南的冬天”即可。

4。

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4: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心血.【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很大”和中心词“心血”不搭配.将“很大"改为“很多”即可。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5:哥哥不但瘦,而且精神饱满.【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将“不但……而且……”改为“虽然……但是……”即可.6。

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例6: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能否”包含了两方面内容,“成功"只包含了一方面内容。

在“成功”前加上“是否”即可.二、成分残缺1.缺少主语例7: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主语.将“使”删去即可.2。

缺少谓语例8:春天来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谓语。

在句末加上“生机勃勃”即可。

3.缺少宾语例9: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美德”即可.三、成分赘余1。

重复多余例10: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于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重复多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句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辨识修改病句的能力。

1.辨识句子的正误。

2.从语段中寻找病句并进行改正。

3.在具体语境中用符号修改其中的病句。

4.几个病句选择修改。

5.分析病句的错因。

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语病类型,掌握修改方法,是解答病句修改题的应对策略。

常见的语病类型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事理等。

现结合具体病例略作分析。

(1)用词不当。

主要有词性误用、词义不当、色彩不当、关联词语误用、介词误用等几种情况。

典型例题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
典型例题2: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

典型例题3:前程机械公司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典型例题4:他那身沾满污渍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

典型例题5:北京奥组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在4月15日起,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解析] 这五个例句均存在词语误用的问题。

例1“感动”是动词,此句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例2“悬殊”本是形容词,此句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

例3“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百分比或实际数量。

例4中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例5介词不当,“在”应改为“从”,或删去“在”。

典型例题6: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

典型例题7: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典型例题8: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

[解析] 这三个例句均存在词义不当的问题。

例6词义误解,“不刊之论”是不能更改、不
可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

例7词义轻重不当,“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

例8词义范围不当,“事变”应改为“事件”或“事情”。

典型例题9: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好煽动工作。

典型例题10: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

典型例题11:我们再次向全世界郑重地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析] 色彩不当一般有三种情况:褒贬误用、语体不当、不合语境。

例9“煽动”是贬义词,此句误用,应改为“鼓动”。

例10“一氧化碳”是专业术语,用于一字不识的老大娘是不恰当的,应改为“煤气”。

例11“说明”不合庄重严肃的语境,应改为“声明”。

典型例题12: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

典型例题13: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解析] 关联词语误用一般有错用关联词语、滥用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使用不当等情况。

例12和例13分别存在错用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的问题。

例12“尽管”是转折连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应改为“不管”。

例13两个分句之间明显存在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

(2)搭配不当。

主要有主谓语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等几种情况。

典型例题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典型例题2:《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典型例题3: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典型例题4: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解析] 例1主谓搭配不当,“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例2动宾搭配不当,“塑造”与“事迹”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例3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打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不能与“打扫”搭配,可在“干干净净”后把“、”改成“,”,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整整齐齐”。

例4是由于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3)语序不当。

语序是指句子各种成分的排列次序。

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排列顺序是相对稳
定的。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

语序不当主要有四种: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句子成分顺序不当、分句位置不当。

典型例题1: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典型例题2: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典型例题3: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典型例题4: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解析] 例1词序不当。

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例2主客体颠倒,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例3存在句子成分顺序不当的问题,这类问题可能造成不同的限制关系,引起表意的差异。

此句中“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换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例4分句位置不当,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4)句式杂糅。

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即句式杂糅。

典型例题1: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典型例题2: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解析] 例1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改成“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例2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是可想而知的”并在“成绩”后加“呢”。

(5)成分残缺或多余。

成分残缺是指必须具备的语法成分残缺不全。

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成分多余一般有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附加成分多余等情况,成分多余也影响语意的表达。

典型例题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典型例题2: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解析] 例1由于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造成表意不严密。

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限制语“艰苦且有效的”。

例2主语多余,“原因”与后面的“因为”重复,应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6)不合事理。

典型例题1: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

典型例题2: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解析] 例1中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所表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

可将“大海”改为“大地”。

例2分类列举不当,“牙膏”“牙刷”“日用品”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1.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注意: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

尤其应该注意,能调整语序的就不能增删,能改动一处的,决不能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2.修改病句的原则是:对症下药、原意不变、尽量少改。

3.具体操作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

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

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以上原则、方法和操作可经简化为以下的歌谣:
①借助语感先体会,再提主干查枝叶。

②主干枝叶没问题,要看语序当不当。

③句首出现了介词,警惕主语会残缺。

④自相矛盾与重复,删去调换要简洁。

⑤“是否”“能否”关键词,一面两面要对应。

⑥否定词和关联词,有它出现要警惕。

⑦并列结构要当心,谨防前后出问题。

⑧增删调换灵活用,句子毛病定除去。

总之,修改病句要认真开动脑筋,巧用修改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