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议:中国的承担与挑战

合集下载

巴黎协定对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巴黎协定对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巴黎协定对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巴黎协定是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的一项重要国际协议,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该协定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巴黎协定的推动作用:1.1 强调清洁能源转型:巴黎协定明确了全球应该迈向低碳经济的方向,并鼓励各成员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这为各国提供了在能源领域进行转型的指导,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2 激励绿色投资:为了实现巴黎协定中设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各国需要大量投资于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

协定通过建立透明度和信任机制,鼓励各国吸引更多的私人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绿色投资,促进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

1.3 推动技术创新:巴黎协定要求各成员国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包括研发更高效的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发展新能源和储能技术等。

这将推动全球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为能源转型提供更多可能。

二、巴黎协定面临的挑战:2.1 国家履约不足:巴黎协定虽然得到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签署和承诺,但一些国家的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仍不够具体和明确。

一些发达国家在减排承诺上存在不充分的问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发展需要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困难。

2.2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尤其是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

然而,目前国际社会对于这方面的支持仍然不足,导致一些国家难以实现减排目标和推动能源转型。

2.3 气候政策不一致:不同国家的气候政策存在差异,包括政策目标、措施和力度等方面。

这种不一致性可能会导致一些国家在能源转型过程中遭受不公平的竞争,甚至出现碳泄漏现象。

因此,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协调性和公平性。

三、克服挑战的措施和建议:3.1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合作和对话,共同应对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通过共享经验、资源和技术,促进全球能源转型进程的协调以及减排目标的实现。

关于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担当2000字_概述及范文模板

关于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担当2000字_概述及范文模板

关于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担当2000字概述及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承担着重要的大国责任。

随着经济实力的崛起和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治理中的主导力量。

本文将就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担当进行概述和分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除了引言部分外,还将包含三个主要部分: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担当,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担当带来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扮演的角色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承担大国责任所展示出来的各方面表现,并剖析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同时,本文也会探讨这些担当所带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应对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未来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方案。

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国担当2.1 经济实力的崛起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以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业实力和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水平,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崛起对于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并为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合作机遇。

2.2 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姿态。

无论是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还是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和地区性合作机制,中国都表现出其愿意承担更多责任并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更多贡献的决心。

2.3 建设全球伙伴关系的努力中国致力于建设和平、稳定、包容、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

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合作,中国展现出积极进行外交交往和互利共赢的态度。

中国努力促进各国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利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这些方面的表现都证明了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承担起了大国担当。

中国落实《巴黎协定》的政策和行动

中国落实《巴黎协定》的政策和行动



新常态下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增加非化石能源供应满足,CO2排 放基本稳定。

2005~2013年,非化石能源年均增速10.3%, CO2排放增速5.4%; CO2排放量 从2005年5990 MtCO2上升到9126 MtCO2。 2013~2016年,非化石能源年均增速10.9%, CO2排放基本持平,2016年比 2015年下降0.9%。

170524—清华-WRI
5. 经济新常态下低碳转型加速,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的调整起了关键作用 (1)

新常态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GDP能耗强度下降加速。

高耗能原材料产品产量下降,高耗能产业在经济中占比降低。2013~2015年, 粗钢产量下降5.1%,水泥产量下降2.5%,而2005~2013年,其年均增长率分 别为11%和10.8%。


全面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促进能源与现代信息技术深 度融合,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网络。
170524—清华-WRI
9.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控制能源 消费总量 (1)

能源战略不仅保障供给,同时要引导和调控需求,提高能效,控 制能源消费总量。

170524—清华-WRI
3. 中国制定《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及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提供保障 (1)

2017年4月底,中国公布《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2016~2030》,明确了战略导向、重点任务、实施措施和政策保 障。 重申并强化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2030年GDP的CO2强度比2005 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 右,2030年左右CO2排放达到峰值且努力早日达峰。 明确到2050年初步建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化能 源体系,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一半。 以2030年NDC目标为引导,分解并体现在每个五年规划的约束性 指标之中。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摘要:一、巴黎气候协定的背景与重要性1.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背景2.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二、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发展可再生能源3.增加森林碳汇4.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三、中国实现巴黎气候协定承诺的措施1.能源结构调整2.节能减排政策3.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4.国际合作与交流四、巴黎气候协定对中国的影响1.促进国内绿色低碳发展2.提升国际地位与影响力3.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正文:巴黎气候协定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法律文书,于2015 年在法国巴黎签署。

这一协定的签署旨在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巴黎气候协定的制定,并作出了坚定的承诺。

首先,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承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具体而言,我国计划到2030 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尽早实现。

此外,中国还承诺到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 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 年增加45 亿立方米。

为实现上述承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中国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同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科技创新也是中国实现巴黎气候协定承诺的关键驱动力。

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研发工作,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此外,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与各国分享绿色发展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与实施,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一方面,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力。

总之,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作出了坚定的承诺,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实现这些承诺。

“后巴黎”时代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挑战及进路

“后巴黎”时代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挑战及进路

【哲学与当今世界】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23年12月(第12期,总第320期)Dec.,2023(No.12,General No.320)收稿日期:2023-01-12基金项目: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视域下新疆共同富裕研究”(项目编号:22XJC710002);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研究”(项目编号:22YJC710008);202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西北工业大学标志性成果培育项目“论新时代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贡献”(项目编号:D5000220407)作者简介:马超(1985-),甘肃庆阳人,法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

“后巴黎”时代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挑战及进路马超(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29)摘要:气候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被誉为全球治理的“一面镜子”。

《巴黎协定》的达成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后巴黎”时代,这使全球气候治理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

新时代中国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引领者和建设者,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

“后巴黎”时代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理念体现为:三大全球倡议提供了包容的和平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正确的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鲜明的主体理念;主要挑战表现为:面临国内低碳经济转型、严格履约、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及气候外交博弈加剧等方面;现实进路可归纳为:提升国内气候治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持续推动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重视和积极开展领导人气候外交、加强气候治理的国际对话与合作等。

关键词:“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国内气候治理;低碳发展;气候外交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3)12-0023-0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新闻1+1》2015年12月14日完成台本 ——巴黎协议:中国表率与挑战!

《新闻1+1》2015年12月14日完成台本 ——巴黎协议:中国表率与挑战!

《新闻1+1》2015年12月14日完成台本——巴黎协议:中国表率与挑战!(节目导视)解说:四十年踟蹰不前,13天艰苦谈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的气候协定,终于在巴黎达成。

奥朗德法国总统:这是完成的一场最美丽,最和平的革命,气候变化的革命。

解说:中国,正在为世界,做出最负责任的表率。

克里美国国务卿:没有中国的参与,美国也不会有这样的进展,这点我必须老实说。

解说:同时,我们也在迎接巨大的挑战。

《新闻1+1》今日关注:巴黎协议:中国表率与挑战!(开场短片)法比尤斯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主席法国外长:现在,我请求巴黎大会正式通过《巴黎协定》草案,我看到整个大厅里大家态度都很积极,没有人表示反对,那么《巴黎协定》获得通过。

董倩主持人: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刚才您看到的画面,是在当地时间12日晚上,法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在个小锤子落下之后,一个新的协定就诞生了。

这个协定的名字,叫做“全球气候变化协议”。

通过这个短片可以看到,这是在所有的参与者的这种欢呼、拥抱还有相互致敬中产生的。

就像法国总统奥朗德所说的那样,“为了这个协定的达成,已经等待了40年”。

那么是一个什么样的协定的诞生,会让人如此的期待,却又这样的姗姗来迟呢?它的内容、意义和价格,又何在呢?就让我们回到昨天的现场,一共去观察。

(播放短片)解说:北京时间昨天凌晨2点26分,在法国巴黎布尔歇会议中心的“塞纳”会议厅,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终于可以敲下手中那个代表着环保的绿色小锤了。

法比尤斯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主席法国外长:《巴黎协定》获得通过。

这是一个小小的锤子,可是却做了伟大的事情。

解说:2015年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确做了一件伟大的事。

小锤敲下,大家欢乐、拥抱、甚至流泪。

现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代表,共同见证了这历史性的时刻。

每一个人都深知,这一刻来之不易。

因为《巴黎协定》,是第一份被全部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

评析巴黎协定中关于适应性和减缓性措施的具体实施与挑战

评析巴黎协定中关于适应性和减缓性措施的具体实施与挑战

评析巴黎协定中关于适应性和减缓性措施的具体实施与挑战巴黎协定是由全球国家共同制定的一项全球性气候变化协议,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加强适应能力。

其中,适应性和减缓性措施是协定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就巴黎协定中适应性和减缓性措施的具体实施与挑战进行评析。

一、适应性措施的具体实施巴黎协定强调了国家对气候变化适应的重要性,并提出各国应制定并实施适应性计划。

适应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和法律框架建设各国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律框架,以支持适应性措施的实施。

这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责任,为适应性措施提供法律保障。

2. 资金和技术支持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适应性措施实施的困难,主要是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

因此,国际社会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其推动适应性措施的实施。

3. 信息和数据管理适应性措施的实施需要充分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各国应加强气候观测和数据收集,并建立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更好地监测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开展适应性措施。

4. 教育和公众参与适应性措施的成功实施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各国应加强气候变化教育,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鼓励公众参与适应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二、适应性措施面临的挑战实施适应性措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资金不足适应性措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资金是一个制约因素。

2. 技术转移困难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相对滞后,缺乏适应性技术的转移和应用能力。

因此,技术转移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3. 缺乏数据和信息适应性措施的实施需要充分的数据和信息支持,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数据收集和信息管理方面存在困难,这给适应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 政策和法律框架不完善一些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框架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导致适应性措施的实施不够有力和有效。

巴黎气候大会中国承诺

巴黎气候大会中国承诺

巴黎气候大会中国承诺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COP21)在法国巴黎召开,吸引了来自全球195个国家和欧盟的代表。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承诺了一系列重要的举措,以应对世界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

中国承诺减少碳排放中国的承诺是在全球限制气候变暖幅度在2摄氏度以内的共识下提出的。

中国政府承诺,在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65%~70%。

这意味着中国将加快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以减少碳排放。

中国还承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20%。

这意味着中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这些承诺显示了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努力。

中国加大能源革命力度为了实现减排目标,中国政府承诺加大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推进能源革命。

中国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中国还将加大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的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能源革命中来。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从而减少碳排放。

中国加强国际合作中国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共同努力。

中国承诺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中国将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能力,促进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建设。

此外,中国还承诺加强技术转让,积极推动清洁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推广。

这些举措显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和行动。

中国的承诺与行动中国不仅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做出了承诺,还将这些承诺转化为国内的具体行动和政策。

中国在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制定了《巴黎协定》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

政府加大了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入到绿色产业的发展中去。

中国还加强了对碳市场的建设和运作,以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和碳市场的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协定》前 前全球可再生能 源投资连续数年 居全球第一
被动
消极迎战
主动 积极谋划
第 25 页
2014年中国的努力
-2.6%
煤炭产量下降 •
LOGO

中国能源产量仅增长0.2%,远低于5.9%的过去十年 平均水平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2.6%,增速不到过去十年平均水 平6.6%的一半
15.7%
水电增长

P23
LOGO
2014年
2972.1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Mtoe)
23%
占全球能源消费量
61%
占全球净增长
66%
煤炭占比
P24
LOGO
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舞台的华丽转身
1997
2007-2009
2015
《京都议定书》 的非附件一国 家,没有设定 具体目标
巴厘会议和哥本 哈根会议中坚持 发展空间的世界 第一碳排放大国
P11
历史性的一步,并不 意味着十全十美。 留下了一些未解的难 题。如何核查?如何 监督?
LOGO
《巴黎协定》涵盖了全球一致减排的目标、措施、资金补偿、技术援 助、透明减排、减排核查等29大类内容,此协议将在2020年正式运作。
2℃
确定长期目标
全球气温与工 业化时期控制 在升高2℃以 内;到2050年 后实现碳排放 与碳吸收的平 衡(净零排放)

• • •
化石能源中,煤炭产量下降2.6%,而过去十年年均 增长5.3%,煤炭消费增长仅0.1%。
非化石能源中,水电增长最快,为15.7% 中国能源结构持续改进,煤炭占比66%,而2005年 最高为74% 可再生能源全年增长15.1%,产量占全球总量的 16.7%,而十年前仅占1%。核能增长13.2%,高于过 去七年平均水平的两倍。 CO2排放仅增长0.9%,远低于5.9%的十年平均水平, 略高于0.5%的全球平均增长。
195个缔约国,“一个 都不少”人全在,都 同意。这在全球治理 中是罕见的局面。
LOGO
全球气候谈判多年来的 最大难点,就是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谈不拢。 为两者搭起了一座由共 识垒砌的桥梁
确立了“国家自主 贡献”的主基调。 发达国家今后要“多出钱”,以 千亿美元量级的资金,帮助发展 中国家。而后者今后也得“多出 力”,更主动地落实低碳发展。
LOGO
1
产业体系的调整
2
绿色低碳 转型
企业能源利用结构调整,能效提高
3 4
5
行政法规增加企业责任与合规压力 绿色金融政策给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6 6
碳交易市场前景广阔
LOGO
1 产业体系的调整
• 煤炭产业的惨淡境遇 • 新能源产业的光明前景
• 环保产业进入新纪元
P34
LOGO
2
企业能源利用结构调整,能效提高
• 碳排放交易的主要目标:通过给参与企业设定排放上线,推行碳 配额管理实现合理控制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并通过建立起交 易制度体系,以市场发现排放配额价格,赋予企业实现减排目标 的灵活机制,激励企业有效降低减排成本,切实落实各项控制温 室气体排放任务,从而推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 结构,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 2014年全球碳交易规模达447亿欧元。世界银行曾预测,2020年 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 一大能源交易市场。
• “发展中国家”—与印度一块 进程加快,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
LOGO
P20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LOGO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只用60年的时 间就实现了城镇化率从10%到50%的过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 市居民,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中国城市化率将达70%。
• 预期的国家自主贡献
INDC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京都议定书》
《巴黎协定》
“承诺” (commitment) “自上而下” “承担责而罚”
“贡献” (contribution) “自下而上” “自主决定”
P19
中国的承担
中国的双重身份:
P39
LOGO
6 碳交易市场的相关建设带来更多的减排动力 6
•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 省、广东省、深圳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将2013年2015年定为试点阶段。 • 截至2015年7月底,中国7个试点全部完成履约,共覆盖2052家控 排企业,配额的累计成交量超过5365万吨,累计成交额约19.5亿 元;中国自愿减排(CCER 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 配额约1079万吨。虽然碳交易的总量仍未符合市场预期,但总体 来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验成功”。 • 《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到,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 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0.1%
煤炭消费增长
-4.5%
能源强度下降
0.9%
CO2排放增长
P26

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INDC)
• 2030 年 左 右 CO2 排 放 争取提前达到峰值; 将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 源中的比重提升到 20%
LOGO
• 2030 年碳强度在 2005 年 的 基 础 上 降 低 60%~65%,森林蓄积量 要增加45亿立方米
LOGO
• 为什么会发生?
• CO2排放增多,同时,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却被大量砍伐。现在, CO2的浓度比过去80万年内的任何时候都要高,2015年5月份, CO2浓度又创下新纪录
P4
LOGO
• 影响是什么?
• 极地冰盖开始融化 • 1900年以来,全球海平面平均上涨 了19厘米。近几十年中,海平面上 升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将使很多 岛屿及低地国家被置于危险当中。 • 现有和20世纪80年代早期相比,极 地冰盖大约了缩减了近1/2个中国。
• 建立规模为 200 亿元人 民币的气候变化南南 合作基金,用以支持 其他发展中国家
P27

2016 年 启 动 在 发 展 中 国 家 开展 10 个低碳 示范区 、 100 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 化 项 目 及 1000 个 应 对 气 候变化培训名额合作项目
LOGO

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和碳排 放之间的脱钩,即经济对碳 的依赖程度将降低,创造更 有利的条件,向低碳发展道 路的转变。 脱钩的主要原因是:单位 GDP能耗下降以及能源结构 的去碳化,尤其在2030以后, 后者作用更加显著。
P30
LOGO
P31
中国实现INDC目标的困难和挑战
人口增长的排放的增 加可能超过制造业长 期排放量
LOGO
自然资源的可靠供 应(成本与安全)
重工化的产业结 构调整不可能一 蹴而就
低碳和适应技术方 面的研发能力有限
关键的利益相关者 之间的协调仍然是 有限的
巨大的投资和建设 费用
第 32 页
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P14
LOGO
P15
LOGO
RCP8.5背景
预期温度变化 (1986–2005到 2081-2100):
在RCP2.6背景下,如果温室气体 排放在2010-2020年间达到峰值, 然后大幅下降的,则全球气温上升 温度分布图如左下。
P16
LOGO
• 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
P17
LOGO
P18
LOGO
LOGO
温度上升,极端天气变多
暴雨
干旱
台风
雾霾
联合国《2014人类发展报告》
LOGO
P7
LOGO
2015年世界气候大会于11月30日在法国巴黎召开,在经历了长达13天的艰难谈 判,比预计延期24小时以后,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举起带有大会标志 的绿色小锤,宣告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诞生,它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 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 加强煤炭清洁利用 • 扩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P35
LOGO
3 行政法规增加企业责任与合规压力
• 推进气候变化立法
– 《应对气候变化法》(2015.9初稿) –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2014.9.19)
• 企业能源审计
• 规范温室气体排放统计
LOGO
巴黎协议: 中国的承担与挑战
李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2016.1.15
由 Nordri®设计提供

LOGO
• 引言
• 艰难的全球气候谈判
• 《巴黎协议》的内容
• 中国的承担
• 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P2
引言 • 世界变得越来越暖和
LOGO
• 过去100年中,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近0.85℃,自1880年以来,共出 现14个最暖年份,其中13个年份出现在21世纪,而2015年又刷新了 新纪录。
P40
总结
为什么达成协议如此艰难?
• 2℃的长期目标

LOGO
从工业化开始(1875年)到现在,全球升温已经升了将近1℃,今后的85年 时间里,还有1℃的空间。 • 中国承诺到2030年碳 排放达到峰值,把各 国这些承诺全部加起 来,最乐观的设想也 是达到2.7℃的升温目 标,也就是说目前国 际各国的承诺放到一 起连2℃的目标都达不 到。
全球气候谈判的历程
P9
• 咬文嚼字
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 UNFCCC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