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是世界“十大之最”。
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
利: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缓洞庭湖的淤积等。
弊: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珍稀物种,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一定影响。
一、长江三峡工程利处:1、防洪: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进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洪水,可在不动用荆江分洪区的情况下控制荆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围以内,遇千年一遇洪水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站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秒。
是解除长江中游洪水威胁,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有效的措施。
2、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可供电华中、华东以及川东地区。
每年约可替代煤炭5000万吨,可减轻上述地区的煤炭运输压力,并可减轻因火电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
3、航运: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形成660公里长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庆以下的航道条件。
由于险滩淹没,航深增加,坡降变缓,流速减小,船舶的运输效率将明显提高,运输成本可较目前35%~37%,必将大力加速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
4、其他: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长江三峡工程弊处:1. 文物: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移民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
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移民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
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对库区文物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
2. 环境: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完成,上游水位抬升,使得长江沿岸大面积陆地被淹,一些物种将不复存在;下游水位降低,水流量减少,使得下游气候也将出现变化。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正文:一、引言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本文将对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该工程的影响。
二、背景介绍1、工程概述:三峡水利工程是位于中国长江流域的重要工程,包括三峡大坝、船闸和电站等设施。
2、建设背景:该工程的建设旨在解决长江流域的水电需求和防洪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利益分析1、经济利益a:水电发电: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能够为中国提供大量清洁能源。
b:交通运输:建设三峡船闸后,长江航道条件改善,促进了水上交通的发展。
2、社会利益a:水资源利用:工程有效调节了长江水位,提供了灌溉和供水的功能,改善了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条件。
b:旅游业发展:三峡水利工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弊端分析1、生态环境破坏: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2、生态系统改变:大坝建设改变了长江的水流和洪水冲击,对下游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导致一些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条件恶化。
3、潜在地质灾害风险:工程建设中,一些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和地震也需要得到重点考虑。
五、对策建议1、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工程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灾害防范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预测和防范工作,降低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六、结论综合分析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可以看出该工程在水电供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风险等问题。
因此,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灾害防范措施。
附件:1、工程建设规划图2、工程建设进展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水利工程:指为调节、控制、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进行的工程活动。
2、清洁能源: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的能源,不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污染物。
3、环境保护: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和措施。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高中复习必备)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高中复习必备)【三峡工程的利与弊】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库区,其中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但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
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它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得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调节局部气候。
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不利影响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三峡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三峡工程八大焦点问题透视焦点一:泥沙淤积埋大坝?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技术问题之一。
面对泥沙问题,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以此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
近年研究表明,三峡水库泥沙入库量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
根据中国工程院2013年《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综合报告》,自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以来(2003年至2012年),入库年均水量变化不大,但入库年均沙量为2.03亿吨,为1990年前均值的42%。
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水库上游来沙减少趋势仍然持续,2009年至2012年的年均入库悬移质输沙量为1.83亿吨,仅为1990年前均值的38%。
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性评估项目组组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认为,三峡入库泥沙量减少,一方面是因为上游不断实施水土保护工程,水土流失局面得到很大改善;另一方面,三峡上游新建了一系列水库,对泥沙有一定拦截作用。
他表示:“今后,随着三峡上游新建各大水库的蓄水拦沙和上下游水库的联合调度,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总体会进一步缓解,三峡水库可以在100年内维持200个亿的库容量。
论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概述

三峡工程利与弊学校:汕头市飞厦中学班级:初二三班姓名:陈思畅参赛号:002024753 指导老师:方旭乔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随着工程的一步步进行,三峡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为整个长江流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三峡的作用第一.防洪三峡修筑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洪。
它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其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的控制长江上游的洪水。
第二.调水三峡工程可以有效的调控长江的水流。
在汛期可以蓄水,减小长江下游的水量;在枯水期就可以加大下游水的供应。
从而起到为下游地区调控流水,协调下游地区防洪抗旱。
第三.发电对于三峡的发电功能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它还促进了节能减排,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有害气体排放,为我国创造了无法供量的经济效益。
三峡工程有防洪,发电等作用,在养殖,航运等方面也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在三峡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弊端。
三峡的弊端第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给洄游鱼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使长江的生物链以受到巨大破坏。
第二.地质灾害三峡很多地区的地层主要是土层,结构松散,在持续的暴雨影响下,土层会因为吸水而发胀,会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第三.文化遗产在三峡地区,在这块土地上曾存在灿烂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三峡库区蓄水后,长江沿岸的文化遗产遗失,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
总结综合三峡上述的作用与弊端,我认为其作用还是占主体位置。
至于其所出现的弊端,其影响虽大,但是人们正一步步的解决缓解,对上下游带来的问题也一直在认真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使工程多利少弊,长治久安,全面发挥综合效益,使三峡工程成为造福人民的工程。
三峡工程利弊分析

受灾人口1888万人。
(4) 19பைடு நூலகம்8年大洪水
淹地482万亩,死亡1562人,受灾人口229万人,经济损失 一千多亿元。加上当年东北松花江、嫩江洪灾,总经济 损失达2200多亿元。
3. 减少大气污染 每年可减少煤炭这一不可再生能源4000-5000万吨, 少排放CO2约1亿多吨,SO2200万吨,CO1万吨,氮氧化 合物37万吨和大量的工业废水,对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 等危害将起到极大作用。
4.川江航道大大改善 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以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运输 成本可降低35-37%。
5.政治影响巨大
除以上外,还可给沿江经济发展、旅游开发、渔业养殖等 带来相关效益。
三峡工程劣势
山体滑坡现象增多
可能会对重庆地区气候带来不利影响
其它问题
移民安置问题 泥砂问题 文物保护问题 战争问题
谢谢观看!
三峡水库具有393亿m3库容,建成以后,可以使荆江地区的 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 水,配合临时分蓄洪水和其他防汛措施,可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 决和防止毁灭性灾害的发生。
2.发电效益显著 三峡水电站共装机26台,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 亿度,相当于全国的1/9,除可供华中、华东以外,还可输送 川东、华北。
三峡工程利弊浅议
三峡工程是集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集于一身 的特大型水利水电项目。枢纽工程概算为500.9亿元,这还不包括 输变电工程概算与水库移民安置概算。
三峡工程优势: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主要以防洪、发电、航运、供水为其功能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持续干旱以及近期部分地区发生剧烈的旱涝急转等极端气候事件,再度引发了对三峡工程的利弊之争。
利1:首先,利处是一定有的。
根据资料显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有效控制上游洪水,累计拦蓄洪水260多亿立方米,为下游防洪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就仅仅一个工程在去年汛期,防洪经济效益就已经达到266亿元。
这为我们国家省下了多少钱财,省了多少的人力。
利2:三峡工程水电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900亿千瓦时,对缓和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电力紧张状况有重要作用。
这不仅仅是为国省钱,还为世界的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大减少了大气污染。
利3:工程建设完成后,改善了长江的航道条件,使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促进了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
利4: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成为了长江三峡的景点。
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长江三峡将吸引世界各国游客,引来大量人口观光,促进当地经济的提升。
利5:三峡水库在枯水期下泄流量的天然情况增大,有利于改善下游水环境状况和供水条件。
弊1:引起周围居民的搬迁,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环境。
如果政府承接好搬迁之后的一切,确定每位搬迁家庭已经找到地方并且居住下来了,要花上上百亿去整顿,而且,搬迁并不重在居住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搬迁人民的精神问题弊2:经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地区遭受8.1级地震侵害,是因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利于弊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利于弊第一篇: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利于弊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长江三峡工程由重庆到湖北宜昌市的巨大水利工程,造福了千万人民,是我国最大,最全面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虽然三峡水利工程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我们都知道,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不可能十全十美。
三峡工程也是同样。
我们先来看这项工程带来的好处:首先就是发电。
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电站,它缓解了我国的电力问题。
它的年发电量超过了900亿千瓦时。
缓和了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电力紧张的问题,也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再来说说三峡工程防洪的功能。
它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止了长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保证了下游数千万亩耕地和数千万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曾经在98年就抵抗了一次特大洪灾。
既然是水利工程,那么肯定也针对航运。
这项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从宜昌到重庆间600千米的川江航道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通航能力低的问题。
使得长江两岸的人民交往畅通,使得长江真正成为了黄金水道。
那么接下来就来看弊端:先从小处的说起,当生存环境改变后,长江中甚至长江周边的动植物难免会有不适应。
上游水库的储水,水量变多后,对于到上游产卵的鱼就造成了影响。
大家都知道,白鳍豚是我国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其活动范围主要是在长江沿岸,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使长江往来的渔船争多。
渔船往来平凡,船与鱼相撞的事故也会争多,甚至还导致一些不法船商非法捕捉白鳍豚,这导致了白鳍豚的严重减少。
其次,长江水流速度等的改变也会对周边的天气甚至是气候都会造成影响。
而且在堤坝的修建中还积聚很多的泥沙在大坝的周围,水的浑浊,还有中下游的泥沙的减少对环境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对长江三峡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破坏。
甚至一些物种也因此灭绝。
三峡工程的建设还造成了众多当地居民移民搬迁的问题,为了建设此工程,差不多113万人口要进行搬迁。
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甚至用掉了大约400亿人民币,搬迁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问题,更要面临移民的精神问题。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利与弊,现在,就让我们谈谈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利1、防洪效益大。
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水电站大。
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地下厂房装有6台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将是世界最大水电站。
3、航运效益显著。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4、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弊1.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三峡水库蓄水期间的高水位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哋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
从至今还保存的叙利亚境内的最古老水库坝算起,人类已有三千三百多年筑坝历史,但建造坝高超过一百米、二百米甚至三百米的高坝,还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
对于三峡建成后蓄水的初期的地质灾害的大幅度增加,一定要让大家认识到,不是三峡制造了地质灾害,而是三峡的水位变化让原来高海拔处的一些潜在的地质灾害的地形,得到了提前的释放。
这些潜在的地质滑坡体经过蓄水初期几年的考验,最终一定会减少未来的地质灾害。
除此之外,河流沿岸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河水的能量不断切割河谷导致的地质变形造成的。
因此,把河流中的水能利用发电之后,一定会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的成因。
所以,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凡是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都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同时凡是水能资源被完全开发若干年之后,地质灾害就会变得很少发生。
例如,国内的丰满、新安江,欧洲的法国所有水电开发充分的地方,我们很少听说哪里出现了地质灾害。
即便就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比非就是像人们所说的那么邪乎。
例如,官方比较公认的说法之一,是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的四大家鱼数量明显减少,渔业经济受到巨大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的地理小论文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
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三峡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效益,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遇到类似1870 年的特大洪水,也可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
避免疾病流行、传染病蔓延,避免洪灾带来的饥荒、救灾赈济和灾民安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可减免洪灾对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威胁;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缓洞庭湖淤积速度,延长湖泊寿命;还可改善中下游枯水期的水质。
它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
每年可少排放1000 万吨二氧化碳,100 万吨二氧化硫,1 万吨一氧化碳,37 万吨氨氧化合物,以及大量的废水、废渣;可减轻因有害气体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的危害。
三峡工程还可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节的流量显著增大,有利于珍稀动物白暨豚及其它渔类安全越冬,减免因水浅而发生的意外死亡事故;还有利于减少长江口盐水上溯长度和人侵时间,减少上海市区人民吃“咸水”的时间。
其不好的方面在于:淹没了库区周边地区的文物古迹;破坏了沿岸的生态,对于大多的周边的动植物的生存有影响。
我认为三峡工程是在目前的阶段利大于弊的。
还有她的一个防护工程也应当值得大家的关注。
三峡工程是很多年前就在讨论的问题。
她是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体。
她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东西,是顺应社会的发展,也丢了很多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定的补救
工作。
那么我们的绿色营就是很好的一个窗口.环境。
可以看看我们周围的江水,就知道了。
其实堤坝的修建积聚很多的泥沙在大坝的周围,水的浑浊,还有中下游的泥沙的减少对环境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戚宇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力需求猛增的情况下,三峡工程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它可以有力的解决中国南方的能源危机,稳定电价.它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初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评估,如消落带问题等,这也是每一个大坝无法避免的. 但现在还来得及,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对人民负责,解决对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如果只注重经济效益,会对三峡的有效利用带来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会所到影响.如果现在不解决好这些问题,以后等事态恶化,无法控制的时候才警醒,就要花费更大的代价. 我认为三峡工程是在目前的阶段利大于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