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一年级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一】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7.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貭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8.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动力学、达朗贝尔原理等。

以动力学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应用学科有天体力学、振动理论、运动稳定性理论,陀螺力学、外弹道学、变质量力学,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晶体动力学等。

9.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二】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速度和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5.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三】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at2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2=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9.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由矢量表示。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运动的结果力可以导致物体产生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和运动之间的基本关系。

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即F=ma。

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速率,它是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当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时,它就会产生加速度,从而产生运动。

二、直线运动1. 速度和位移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它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能够准确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2. 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相等时,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恒定,但方向可以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描述。

3. 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的速度不断改变时,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

三、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当物体绕着圆心做匀速旋转运动时,称为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

2. 向心加速度在圆周运动中,物体沿着圆周方向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物体的线速度大小和圆周半径。

3. 曲线运动除了圆周运动外,物体还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曲线运动,如抛物线运动、螺旋线运动等。

这些曲线运动都有特定的运动规律,涉及到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等方面的研究。

四、相对运动1. 相对速度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存在相对速度。

相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两个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2. 惯性参考系相对运动需要有相对于物体的参照物,这个参照物称为惯性参考系。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1. 运动学的定义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规律、运动原因和运动过程。

它不考虑物体的具体形态和内部结构,而主要关心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规律。

2. 运动的基本要素运动的基本要素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位置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坐标,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置变化的速率,而加速度则是速度变化的速率。

3.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在运动学中,相对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绝对运动则是该物体在绝对参考系中的运动。

4. 相对参考系和绝对参考系相对参考系是以一个物体为参照,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而绝对参考系是以绝对空间或绝对时间为参照,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2. 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变化,而加速度不为零。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三、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绕着固定轴线做圆周运动。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2. 弹性碰撞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碰撞而不损失动能,其碰撞规律可以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描述。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规定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对作用力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能量和动量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成正比;而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高度和引力势能相关。

2. 动量动量是一个物体运动时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学1.1 直线运动•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与位移关系式1.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基础知识:半径、圆心角、弧长、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等•匀速圆周运动:切线与目标方向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匀变速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与相应的公式关联,如角位移、切向加速度等2. 力学基本定律2.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原理的表述和例子,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示例•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表达式,质量与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力(例如重力、摩擦力)对物体造成的影响。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之间产生干扰;合力和平衡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2 物理力学的应用•弹簧力、压强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表达式•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分析•研究平衡问题时所使用的自由体图3. 动量和能量3.1 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如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等3.2 能量转化与守恒•力做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原理•势能转换、机械能转换及其相关例子4. 古典力学中其他重要概念4.1 平衡条件分析•不同类型杆件或物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所保持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

•杠杆平衡以及杠杆原理应用4.2 圆周运动中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作用•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概念及表达式•深入分析物体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运动学、力学基本定律、动量和能量以及其他重要概念。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对您在学习物理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一、引言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而不涉及引起运动的力。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运动学的概念为学生提供了描述和分析物体运动的基础工具。

本文将概述高中物理运动学的主要知识点。

二、基本概念1. 距离与位移- 距离是物体运动的总路径长度。

- 位移是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和方向。

2. 速度- 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率。

- 瞬时速度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速度。

3. 加速度-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 它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量除以时间间隔。

三、运动学方程1. 匀速直线运动- 公式:\( s = ut + \frac{1}{2}at^2 \)- 其中,\( s \)是位移,\( u \)是初始速度,\( a \)是加速度,\( t \)是时间。

2. 匀加速直线运动- 公式:\( s = ut + \frac{1}{2}at^2 \)- 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同,但加速度 \( a \) 是一个非零常数。

3. 最终速度- 公式:\( v = u + at \)- 其中,\( v \)是最终速度。

四、运动图象1. 位移-时间图- 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 斜率代表速度。

2. 速度-时间图- 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 斜率代表加速度。

五、圆周运动1. 线速度- 物体在圆周路径上的速度。

- 公式:\( v = \omega r \)- 其中,\( \omega \)是角速度,\( r \)是半径。

2. 角速度- 物体绕轴旋转的速度。

- 公式:\( \omega = \frac{v}{r} \)3. 向心加速度- 使物体保持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 公式:\( a_c = \frac{v^2}{r} \)六、相对运动1. 参考系- 描述物体运动的坐标系。

- 可以是静止的或运动的。

2. 相对速度-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

- 公式:\( v_{relative} = v_{object} - v_{reference} \)七、应用问题1. 自由落体-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物理学习中的运动学知识点是同学们理解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现象。

下面是对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归纳。

一、运动学基本概念1. 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为运动。

2. 参照系:用来观察和研究运动的坐标系。

3.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改变的矢量量。

其大小等于终点位置减去起点位置。

4.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是矢量量。

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5.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是矢量量。

包括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二、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变化的直线运动。

涉及到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仅受重力作用的运动,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

三、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物体绕定点做圆周运动。

涉及到角度、弧长、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2. 抛体运动:物体在平抛或斜抛状态下进行的运动。

涉及到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最大水平位移以及飞行时间的计算。

四、图像分析1. 位移-时间图像: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变化过程。

2. 速度-时间图像:用来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 加速度-时间图像:用来描述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五、相对运动1. 相对速度:指两个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速度。

2. 重追问题:描述两个物体追及的问题,涉及到追及时间和相遇位置的计算。

六、应用案例分析1. 车辆行驶:利用运动学知识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进行分析。

2. 坠落物体:利用自由落体的运动学关系,分析物体坠落时间和速度。

3. 弹簧振动:利用质点振动的运动学关系,分析弹簧振动过程中的周期和频率。

以上是对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来加深对运动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超详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1. 引言
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规律以及与运动有关的各种物理量。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的运动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2. 运动的描述
-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 运动的描述方法:图示法、行进图、位置-时间图等。

-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3. 运动的计算
- 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 运动速度的图像表示: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

- 运动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 运动加速度的图像表示:加速度-时间图、速度-时间图。

4. 自由落体运动
-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 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重力加速度、下落时间、下落高度等。

5. 斜抛运动
- 斜抛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 斜抛运动的计算:水平速度、垂直速度、飞行时间、最高点
高度等。

6. 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主要涉及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运动描述方法、运动计算以及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我们
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掌握运动计算的方法,并能应用
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以上是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的超详细总结。

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

理论力学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重要知识点一、刚体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总结1.刚体运动的最简单形式为平行移动和绕定轴转动。

2.刚体平行移动。

·刚体内任一直线段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它的最初位置平行,此种运动称为刚体平行移动,或平移。

·刚体作平移时,刚体内各点的轨迹形状完全相同,各点的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刚体作平移时,在同一瞬时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方向都相同。

3.刚体绕定轴转动。

•刚体运动时,其中有两点保持不动,此运动称为刚体绕定轴转动,或转动。

•刚体的转动方程φ=f(t)表示刚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角速度ω表示刚体转动快慢程度和转向,是代数量,。

角速度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角加速度表示角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是代数量,,当α与ω同号时,刚体作匀加速转动;当α与ω异号时,刚体作匀减速转动。

角加速度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绕定轴转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加速度与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关系:。

速度、加速度的代数值为。

•传动比。

一、点的运动合成知识点总结1.点的绝对运动为点的牵连运动和相对运动的合成结果。

•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 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

2.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绝对速度: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运动的速度;•相对速度: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运动的速度;•牵连速度:动参考系上与动点相重合的那一点相对于定参考系运动的速度。

3.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绝对加速度: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运动的加速度;•相对加速度: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运动的加速度;•牵连加速度:动参考系上与动点相重合的那一点相对于定参考系运动的加速度;•科氏加速度: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牵连运动和相对运动相互影响而出现的一项附加的加速度。

•当动参考系作平移或= 0 ,或与平行时, = 0 。

该部分知识点常见问题有问题一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的意义。

问题二应用速度合成定理时要画速度矢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无大小的点(理想化模型,为简化问题研究方便而引入)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本身形状大小相对于研究问题是次要的,可忽略。

(物体本身大小远小于研究距离)
4,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而选为标准的物体(就是假设不动的物体)
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应尽量使得研究问题简化
5,坐标系:为定量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而建立的坐标

二,时间和位移
1,时刻:对应某一位置,某一瞬间,是一个点
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对应一段位移、一段过程
时间轴:(要能看懂,哪个是时间?哪个是时刻?)
2,标量和矢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如“路程、速率、时间”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如“位移、速度、加速度”
3,路程:通过路径的长度。

标量,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只能粗略反映物体的运动
4,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能精确反映物体运动矢量,线段长度表示位移大小,箭头表示位移方向
5,路程位移关系:路程和位移是两个不同类型的物理量,绝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
单向的直线运动:“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其它运动中,“位移大小”小于路程
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定义式:(发生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比值定义:V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和单独的位移或时间没有关系的!
2,矢量:速度方向就是运动方向
3,分类:平均速度: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只能粗略反映运动快慢
瞬时速度: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运动
4,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
平均速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5注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都是矢量,
瞬时速率、平均速率都是标量
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四:加速度
1,定义式:
物理意义: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量
类似说法:就是“速度的变化率”等于V-t 图象中的斜率(倾斜程度)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就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或“每秒变化多少”
比值定义:a 等于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与单独的“速度变化”或时间没有关系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V”方向一致
2,匀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为零的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3,加速条件: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一致即可。

(与a 变大变小没有关系的)减速条件: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相反即可。

(与a变大变小没有关系的)4,两个误解:加速度是负的,一定是减速(错)
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也减小(错)
五: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