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差异

合集下载

南北方园林的异同点

南北方园林的异同点

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人的不同,在造就了人的不同的同时,也就造就了不同的建筑。

中国是园林的发源地,有园林“母地”之说。

中国的园林按地域的不同,分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但在大体上,可以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

因为所处地域的不同,所以建筑特点和建筑方式都大相径庭,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以下详细介绍一下。

1、 北方园林因为北方多为都城,皇室王族多居住在此,所以北方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私人园林极少。

所以,北方园林主要介绍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顾名思义,就是皇族王室所建所游的宫廷花园。

在北京,最有名的皇家园林就是三大园(颐和园、清漪园、圆明园)、恭王府花园和北海公园。

皇家园林是宫殿和苑囿相结合的帝王宫苑,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还可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处所;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壮丽豪华,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

博采众家之长,荟萃天下美景于一地。

皇家园林的特点是:1、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如: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300公顷。

2. 建筑风格多姿多彩。

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杭州苏堤六桥、苏州狮子林、镇江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

3. 功能齐全。

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寿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以便买卖。

北京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类型,是世界园林皇冠上一颗闪亮的宝石。

2、 南方园林狮子林以湖石假山奇秀幽趣著称,有“假山王国”之誉。

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

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

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

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

中国古典园林-南北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南北差异

成员:滕满婷 侯观花 齐云英 刘密 邓亚京 朱敏 李磊
宫殿区
• 避暑山庄可分为宫殿区 和苑景区两部分,避暑 山庄宫殿区建筑风格独 特,它没有紫金城宫殿 之华丽感,建筑基座与 民宅相似,青砖素瓦, 装修古朴淡雅,不施彩 绘,木显本色,显得格 外清爽、古朴、淡雅而 恬静。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 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 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 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 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 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 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玉带桥
承德避暑山庄
• 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 园林。山庄始建于1703年,前后历时89年才全部 竣工,占地564万平方米,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 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它不仅规模宏大,而且 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 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 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 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 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假山池沼
因地制宜 别出心裁
花墙和廊子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 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 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 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 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构思是 “小中见大”。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 筑,构成一个个景点。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 要功能;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 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 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 浓郁的书卷气。
苏州园林
• 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 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 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 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 (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 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 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 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以及南北园林的差异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以及南北园林的差异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以及南北园林的差异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杜鹃是理想的观赏矮生地被植物,它宜种在中性偏酸的土壤里,而在碱性土壤中则生长不好,甚至死亡,地被效用就发挥不了。

茶梅宜种在偏阴之地,而在常日照的立地环境中则生长不好。

又如连翘和红花木都是喜温暖湿润的观色地被植物,适种于中偏酸性土壤,在园林造景中常被相间异色成片状色块或带状色块配置。

而迎春又是一种开花早、喜光、耐旱、耐脊薄、耐盐碱的早春观花型地被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点植或片植于假山水池驳岸处,以丰富景观效果。

小叶栀子、六月雪、九里香、夜来香等均是木本矮生香花型地被植物,均喜肥沃中性偏酸的土壤和耐半阴的立地环境。

南天竹果实鲜红、经冬不落,是理想的观叶观果植物,适种于中偏酸性土壤,是造园布局中经常被采用的地被植物。

还有八角金盘是一种强阴性耐湿的观叶地被植物,在一些居住环境偏阴之地成片配置,以增加居住区的绿量。

竹子能与自然景色融成一体,在庭园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清静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以竹配置的庭园具有典型的东方园林韵味。

依竹之特性及具体环境需求在园林配置中,大中型竹可以竹为主,以群植、片植形式创造较为独立的竹林景观。

如落叶树种中的桃、梅、李、杏、杨树、刺槐、悬铃木、落叶松、金钱松、池杉等;具针状叶的喜光常绿树种,有马尾松、雪松、五针松、花柏、侧柏、龙柏等。

常绿阔叶树种中的海枣、白玉兰、银杏、榆树、榉树、栾树、无患子、槭树、喜树、桂花、丁香等也属喜光性树种。

常绿阔叶树种中的南天竺、黄杨、山茶、珊瑚树、八角金盘、十大功劳、海桐、杜鹃、肉桂、樟竹、蒲葵、棕榈等,及多数具扁平、鳞状叶的针叶树种,如香榧、云杉、红豆杉、罗汉松、罗汉柏等,大多为耐阴树种,其枝叶一般较茂密,生长速度较慢。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二)华北地区:适合作上木的有:银杏、白蜡、臭椿、合欢、槐树、栾树、刺槐、悬铃木、元宝枫、柿树、流苏、旱柳、毛白杨、白榆、皂荚、桧柏、侧柏、白皮松、雪松、油松、华山松、玉兰、洋白蜡等。

南北方园林特点

南北方园林特点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

以北京为例,除西北之外,几乎都缺少充足的水源。

城内的王府花园可以奉旨引用御河之水,一般的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运水补给,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

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

北方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小一些。

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青石纹理挺直,类似江南的黄石,北太湖石的洞孔小而密,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

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

北方叠山技法深受江南的影响,既有完整大自然山形的模拟,也有截取大山一角的平岗小坂,或者作为屏障、驳岩、石矶,或作为峰石的特置处理。

但总的看来,其风格却又迥异于江南,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

植物配植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

每届隆冬,树叶零落,水面结冰,又颇有萧索寒林的画意。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王府花园尤其如此。

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了。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叠石理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

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

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

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

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南北的差异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南北的差异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南北的差异摘要:中国园林有着独特的风格,并且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得中国传统园林在南方与北方分别以两个特有形式呈现,皇家园林更适于北方环境,而南方则着重发展私家园林。

虽然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继承并保留了以往的特点,但是在布景、规模与建筑方面都往独自特有的形态发展,导致两者之间在今天越来越特立独行,正是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造就了两种不同的美,这对世界园林艺术有着深刻影响。

关键词:传统园林南北差异由于各国文化差异的原因,对园林一词的见解也非常多样化,每一个地域对园林都有各自的解释,甚至在称呼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有些地域认为只有达到一定占地面积,或者一定施工设置等级才能被称之为园林,所以园林在世界上没有统一,但是即便如此,依然能找到各国园林之间的共同点,就是都以一个空间范围为主,然后建设或者利用环境特有的花草树木、山水河流营造一种自然唯美的意境,在此基础上与建筑结合结合,比如房子、拱桥、凉亭等一系列建筑融为一体,这是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不远在哪里都是园林不可或缺的。

南北园林变化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普及,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定义无时不在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到了园林发展的路线,园林随着一次一次的装修,在南方与北方个字以独立的形态存在,其园林作用功能,也结合园林所在地进行多方面改革,这对人们的发展与需求有这着更深一步的影响,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多便捷。

园林以适应人类进步的趋势,逐年变化着。

无论从对园林的管理还是园林本身的规模大小,都有重要意义。

而由于地域风俗和区别,对园林发展有着深入影响,现在园林以及以南北两极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大体灵魂依然保有传统,但是外在建设改造,使得南北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

中国在几千年前,一直信仰崇拜黄河文化,并总结其精髓,黄河在国际舞台,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的商标。

那时候社会并未发展完善,依然有山贼的存在,山贼们视山脉为领域,并引发了争夺领地的战争,处于地带边缘的部族,产生了争夺疆域扩大领土的想法,这种占有欲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存在着,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将这些意识消除,反而社会收到了争夺意识的牵制,导致后来的发展都与边疆争夺有着说不完的关系,可以争夺边疆对后来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不仅如此,受到影响的还有区域部分的园林环境。

南北方园林建筑的赏析

南北方园林建筑的赏析

南北方园林建筑的赏析
南方园林建筑和北方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在设计理念、布局风格、植物选择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各自展现了独特的美学价值。

以下是南北方园林建筑的赏析:
南方园林建筑:
水池和流水:南方园林通常以水景为主要特点,有大面积的水池和流水,如池塘、湖泊、水榭等,形成迷人的水景效果。

花卉和竹林:南方园林注重花卉和植物的种植,常见的有牡丹、兰花、桂花等,竹林也是常见的景观元素。

亭、轩和廊:南方园林常设有亭、轩、廊等休憩和观景的建筑,供游客欣赏风景和休息。

古朴典雅:南方园林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讲究自然、恬静的氛围,注重营造一种意境和情趣。

以园林为主:南方园林的设计侧重于打造整体的园林环境,强调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的融合。

北方园林建筑:
围墙和砖石:北方园林通常设有围墙,营造私密感。

园林中常用砖石铺地,营造朴实的风格。

山石和假山:北方园林常用山石和假山,通过石景的布置打造山水景观,增加园林的层次和趣味。

松柏和蓬莱:北方园林常见的植物有松柏、柳树等,通过树木的布局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重视布局:北方园林注重整体布局和对称美,强调建筑和植物之间的平衡和和谐。

以建筑为主:北方园林的设计通常以建筑为主,强调建筑和园林景观的相辅相成。

无论南北方园林建筑,都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思想,以及园林艺术家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追求。

南方园林以水景和植物为主要特色,强调自然和优雅;北方园林以山石和建筑为主要元素,强调雄伟和坚实。

两者的美学风格各有千秋,都值得欣赏和品味。

南北方建筑差异

南北方建筑差异

南北方建筑差异南北方建筑差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各自的传统建筑风格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建筑形态、材料选用和装饰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南北方建筑的差异。

一、建筑形态南方建筑以水的元素为核心,在自然环境中融入了更多的水景和湿润的景观。

其建筑形态多呈现庭院式布局,如江南的园林建筑、岭南的民居等。

这些建筑一般采用矮墙围合,追求空间的舒适和开放感。

而北方建筑则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多重层次,往往以庙宇、宫殿、城堡等宏伟的建筑形式展现。

二、材料选用南方建筑多使用砖木结构,由于湿气较重,木结构能够吸收潮气,保持室内干燥。

同时,砖墙也具有保温、防潮的作用。

而北方建筑则主要采用砖石结构,能更好地隔绝寒冷气候的侵袭。

此外,北方建筑还采用了大量的瓦片,用以起到保温降温的作用。

三、装饰风格南方建筑追求自然和谐,讲究雅致、高贵的装饰。

房屋外墙往往以白墙为主,偶尔出现的彩色装饰多是以窗户、门框等作为点缀。

室内则常见精美的木雕和花鸟画,突出了艺术气息。

而北方建筑则更加注重雕塑和壁画的运用,给人以雄浑、壮观的印象。

建筑外观以红墙黄瓦为主,给人以深沉和厚重的感觉。

有了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南北方建筑在形态、材料选用和装饰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仅是由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的,也与地域文化、民俗习惯等有关。

南方地区多雨潮湿,空气湿度较高,因此南方的建筑形态更注重开放性和通透感。

而北方则寒冷干燥,由此影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形态的设计。

南北方建筑的差异既源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又承载了地域文化的不同。

这种南北方建筑差异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也为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

无论是南方的园林建筑,还是北方的城堡庙宇,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探寻和研究。

这些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相互映衬、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建筑的多元风貌。

通过对南北方建筑差异的理解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的差异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的差异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的差异中国历史悠久,黄河流域几千年前的生态环境与现在大不一样,那时有大片厚实的植被,水土保持较好,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古代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北方园林系统发源很早,规模很大,与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南方园林系统互有影响。

历代都以黄河流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北方园林的特点:1.为历代朝代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2.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4.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江南园林的特点: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 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岭南园林的特点:1.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2.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算是北方园林的佼佼者,也是皇家园林的代表作,突出特点就是线条比较粗放,装潢比较奢华,大气,简单说来就是“雄”苏州园林算是南方园林的代表,大部分都是些达官贵人退休以后隐居的地方,突出特点就是小巧玲珑,清秀淡雅,简单说来就是“秀”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北方园林的特色在皇家、寺观、私家园林中都有表现,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从内容的布局特点上看,主要表现为儒道佛三家对园林的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差异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

以北京为例,除西北之外,几乎都缺少充足的水源。

城内的王府花园可以奉旨引用御河之水,一般的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运水补给,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

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

北方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小一些。

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青石纹理挺直,类似江南的黄石,北太湖石的洞孔小而密,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

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

北方叠山技法深受江南的影响,既有完整大自然山形的模拟,也有截取大山一角的平岗小坂,或者作为屏障、驳岩、石矶,或作为峰石的特置处理。

但总的看来,其风格却又迥异于江南,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

植物配植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

每届隆冬,树叶零落,水面结冰,又颇有萧索寒林的画意。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王府花园尤其如此。

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了。

造成南北园林差异的原因有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历史的遗迹、以及气候的影响等等的原因。

但是归根到底气候资源显然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了。

在众多气候因素中我们着重分析水的不同形态在园林建设中的意义。

南北园林在风格上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大小之分。

整体看,南方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小巧,呈纤丽之态;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多雄巨,呈宏丽之势。

而北方园林呈宏丽之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集各地名园胜景于一园,如承德避暑山庄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玉泉山静明园有三十二景,北京圆明园也有四十景。

可以说,园林成群是构成北方园林宏大壮美的主要因素,这和南方园林多散落于市井郊野有着极大的不同。

二者在整体视觉、感官审美上,也就有了不小的区别。

扬州园林成群的地方有多处,较有名的一是在新城花园巷一带,如寄啸山庄、片石山房、小盘谷、棣园、秋声馆等;一是在城内东关街,有小玲珑山馆、寿芝园、百尺梧桐阁、逸圃等;一是在城北瘦西湖两岸。

尤其是瘦西湖,直通至蜀冈平山堂,因当年清乾隆帝的临幸,使各地官绅富贾俱在河之左右营造园林,记载在册的就有二十四景之多。

其间楼台逶迤,屋宇高筑,鳞次栉比,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景长卷。

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为:“平山堂离城约三四里,行其途中八九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

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

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谢溶生序》又有:“开止水以为渠,处处是烟波楼阁”的论述。

园多、景美,集成群、连成势,从这点看,瘦西湖景区便颇有了北园宏丽的风貌。

其次,皇家园林选地广,多选可稍加改造的天然山水,是其规模宏大的又一方面。

皇家园林的相地选址,可概括为:地形丰富、取景自然、高下散布、水陆互渗、山水适宜、建筑唯因。

而这,又几乎就是瘦西湖景区相地构园的特色。

“整个景区显示出完整的景观构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起承转合连绵不断的景观序列,体现了突出的整体景观组织特征,是江南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艺术相互间借鉴融合的成功范例。

”这样产生的效果便是“视野之开阔为苏州园林所不及,而相互呼应却又较杭州西湖紧凑。

”瘦西湖如此,计成在扬州所营构的影园也是这样。

影园位于扬州旧城南门西南隅的南湖长屿上,四周环境是“前后夹水,隔水蜀冈,蜿蜒起伏,尽作山势,环四面,柳万屯,荷千余顷,蕉苇生之。

水清而多鱼,渔棹往来不绝。

”这自然朴野的画面,与倚真山真水营构的皇家山水园,如避暑山庄、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等何其相似。

这也难怪吴肇钊在《计成与影园兴造》中说:“江南淡淡的云山,园内是陪衬平岗小坂,漠漠平林,显得山体更为平远,构成一幅山水长卷;北面较近的蜀冈,园内是呼应色泽苍古的千仞峭壁,虬曲古松二,显得山势宏大高远,恰又是一幅山水立轴。

”此外,以万千的柳树群植于园林,似也可看作是北园的特色之一。

瘦西湖三十里河堤上遍植的柳树,烘染出了“一水回环杨柳外,画船来往藕花天”的诗意图景。

郑元勋在《影园自记》中称影园也是“环四面,柳万屯”。

陈从周先生说:“苏南后期园林中,杨柳几乎绝迹,然在扬州园中却常能见到。

”其更在《说园续》中有以下断语:“杨柳亦宜装点园林……但江南园林则罕见之……而北国园林,面积较大,高柳侵云,长条拂水,柔情万千,别饶风姿,为园林生色不少”。

苏州、杭州虽也有以柳为名的景点,如苏州拙政园的柳荫路曲,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苏堤春晓、六桥烟雨等,但从柳树的数量、或与建筑的组景上看,则远不及扬州园林来得密,来得有气势。

南方与北方的园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特色,互有补益。

从时间上说,中原、北方园林比南方园林发展得早。

但南方后来居上,当然,南方园林是在北方文化南渐之后发展起来的。

其后,北方园林又取材于南方园林。

1.南方园林江南有温和的气候、充沛的水量、丰盛的物产、优美的景色、宽松的人文环境,其园林营建必然自呈特色。

《中国大百科全书·江南园林》总结为三点:第一,叠石理水、水石相映。

太湖石奇特多姿,在庭中造型尤佳。

最称绝的是苏州瑞云峰、杭州植物园绉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

第二,花木种类多。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布局自由,结构不拘定式,清新洒脱,小巧细腻,幽雅美丽。

小阁临流,冷色多,像山水画。

青瓦素墙,褐色门窗,官僚政治意识淡薄,书卷气深浓。

南方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

江南园林主要指以苏州、杭州、无锡、扬州、南京、上海、常熟等城市为主的私家园林。

江南园林属于文人写意派山水园,文人画家参与造园,以人工造景为主,规划巧妙,设计精致,人文气氛浓。

造园师在有限的空间再现真实的自然山水,以小见大,意蕴无穷。

陈从周先生写过一篇《园林分南北,景物各千秋》,说北方园林华丽,江南园林雅秀。

北方高亢,南方婉约。

北方少水,缺乏天然条件,皇家园林有富贵之气,而庸俗之处在所不免。

南方园林清雅平淡,多书卷气,但不免寒酸简陋。

北方园林如京剧,南方园林如昆曲,京剧受昆曲影响大,著名京剧演员都在昆曲上下过功夫。

2.北方园林中国历史悠久,黄河流域几千年前的生态环境与现在大不一样,那时有大片厚实的植被,水土保持较好,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古代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北方园林系统发源很早,规模很大,与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南方园林系统互有影响。

历代都以黄河流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概言之,北方园林有以下特点:其一,北方园林以宫廷园林为代表。

既然是朝廷修建的园林,那么,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诸方面都是倾国而为之。

并且,宫廷园林必然讲究帝王气派,雄伟高大、金碧辉煌,主体突出,强调中心。

所有的宫廷园林都占地较广,平面布局严谨,壮阔粗旷,厚重沉稳。

其二,北方园林受南方影响。

清代康熙帝、乾隆帝南巡,喜好南方园林,把南方工匠招到京城造园。

北方人也自觉地学习南方园林。

京城的园林实际上是全国园林的集锦,集全国名园之大成。

如:?圆明园仿照了杭州的“断桥残雪”、“柳浪闻鸳”、“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曲院风荷”;圆明园还仿照了苏州的“狮子林”。

其文源阁仿照了宁波的天一阁,四宜书房仿照了海宁安阑园。

熙和园仿照了杭州西湖,二者的堤、桥、岛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仿照了嘉兴南湖,小金山仿照了镇江的金山,芝经云堤仿照了杭州苏堤。

其三,北方园林有四合院基调。

四合院是北方普遍的民居形式,贵族的四合院都是带花园的。

北京故宫的御花园,实际上是四合院花园的放大。

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花园是研究北方私家花园的活教材。

在中国园林发展过程中,南北园林风格曾有交流和渗透。

清朝康熙、乾隆两代皇帝数度南巡,使这种交流发展到一个高潮,在当时修建的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等北方园林中出现了很多模仿江南园林名胜的景点和“园中园”。

尽管建筑仍是北方形制,但在平面布局和建筑与自然山水的关系上吸取了南方园林的许多特点。

江南的许多地方为接待帝王驻跸临幸,也兴建了许多行宫和别馆。

如扬州富商为了争宠于皇帝而在瘦西湖兴建的许多园林建筑,多带有北方风格。

至今扬州园林建筑仍有融合南北风格的特点。

不论南方或北方的园林建筑,其造型都比一般建筑灵活多样,精巧秀丽。

明末清初李渔《一家言》中写道:“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

总的说来,园林建筑以朴雅大方为上品,以繁琐矫揉为下品。

这样的园林建筑审美观点是和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美的宗旨相一致的。

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算是北方园林的佼佼者,也是皇家园林的代表作,突出特点就是线条比较粗放,装潢比较奢华,大气,简单说来就是“雄”苏州园林算是南方园林的代表,大部分都是些达官贵人退休以后隐居的地方,突出特点就是小巧玲珑,清秀淡雅,简单说来就是“秀”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中国园林还善于因地制宜,即根据南北方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南方园林与北园林之不同。

皇家宫苑与私家园林也由于种种条件的不同,而各有其特性,现在中国园林已逐步形成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以及各少数民族地区园林等的地方风格和民族风格。

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风格上的差异。

造成风格上的差异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服务对象不同:北方皇家苑囿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不尽相同;(2)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北方皇家苑囿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3)气候条件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

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个方面。

从平面布局看,江南园林由于多处市井,所以常取内向的形式,因为在市井内建园,周围均为他人住宅,一般均不可能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

北方皇家苑囿由于所处自然环境既优美,又开阔,所以多数景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广为借景,而且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外观。

少数园中园,虽取内向的布局形式而自成一体,但多少还要照顾到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