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
世界地理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

第四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一节东亚和日本【知识目标】1.正确识记东亚的地位和范围、主要海洋、岛屿及半岛。
2.理解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3.识记日本的岛屿、邻海、和自然条件的特点。
4.理解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分布与城市。
5.了解日本的渔业和农业。
【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的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1.东亚季风的成因。
2.东亚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差异。
3.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条件。
第一课时东亚概况一、位置范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带海陆位置:东部,西岸范围:东亚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
_________是临海国,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半岛国家,_________是群岛国家,_________是内陆国。
读图查找:①日本群岛、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岛、海南岛、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②日本、蒙古、朝鲜、韩国及其首都③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④40°N与120°E的交汇点、23°26′N与120°E的交汇点、40°N与80°E的交汇点二、地形、河流1、地势高低:西部多、,东部多、2、海岸线曲折,多 _______和岛屿3、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4、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和,狭小,河流三、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之一,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
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的不同又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气候区,前者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_______。
中国_________和_________境内受不到夏季风影响,是_________ 气候。
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 学案 整理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一节东亚和日本东亚基础知识整理一.东亚的位置和范围80°E— 140°E, 20°N—50°N,绝大部分在带海陆位置:亚洲部,西岸临海国:(首都,主要民族汉族)内陆国:(首都,主要民族蒙古族)——第二大内陆国范围半岛国:(首都,主要民族朝鲜族),(首都,主要民族朝鲜族)岛国:(首都,主要民族大和民族)二.东亚自然地理特征1. 地形、河流海岸线,多(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日本四岛、台湾岛等);地势高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东部多;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河流短促。
2. 气候⑴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显著①东亚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②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③东亚季风气候特点⑵西北内陆地区为气候,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的此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3)读地图册《东亚气候类型》图,东亚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A、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一月均温在00C以上;B、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均温在00C以下;C、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东西部气候差异:西部气候大陆性明显,向东大陆性减弱,性增强。
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2.经济朝鲜半岛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朝鲜森林、矿产丰富,经济不发达。
韩国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经济发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蒙古畜牧业为主。
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东亚地区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日本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1.概况:东亚岛国,由、、、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面积,人口,人口超亿的国家(1.27亿)。
东亚及日本复习学案

东亚及日本复习学案
东亚及日本复习学案(1 课时)
一、填图
在图中填出经纬线的度数,半岛名称,海上邻国的名称,4 大岛屿的名称,临海和大洋的名称、海峡、内海的名称,渔场的名称,两大洋流的名称和流动方向,首都的位置和名称,两个良港的位置和名称,最高山峰的位置和名称
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海岸线的特点及对日本的气候和经济会产生什幺影响?
2、读右图,思考
(1)分析图中ABC 三地气候特征的不同及其形成原因。
(2)如果三地分别是上海、东京、哈尔滨的气候资料图,请你排序:
3、图1 中A、B 两地的降水季节变化有什幺不同?为什幺?
4、若以ABC 三点代表一个区域,且从A 至B 至C 表示日本工业分布区域的变化,则日本的工业布局的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幺?
5、日本的地形有什幺特点,对气候和河流有什幺影响?
6、日本多地震火山喷发的原因?如何面对?
7、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
8、日本的工业区分布在哪里?为什幺这样布局?近年来的布局趋势有哪些变化?为什幺这样做?
9、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是什幺?为什幺很典型?对农业生产有什幺影响?
三、感受高考。
2.2东亚与日本学案.docx

第一节东亚与日本【考纲要求】1.解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主要区域特征2.识记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考点解析】I.|东亚:90° E-160° E 20° N-40° &概况:5国,蒙、朝与中国陆邻,日、韩与中国隔海相望。
⑴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汉城),岛国-日本(东京)。
⑵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半岛、岛屿上多山地丘陵,河流短促,水能富。
⑶气候: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东亚处在世界最大大陆-一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大洋一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最明显。
⑷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黄色人种,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II.匣]:30° -45° N, 130° -145° E,东九区。
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国⑴自然地理:①东亚岛国:太平洋西侧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些小岛组成;海岸曲折,港湾优良一横滨、神户最大海港。
②多山地形: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③温湿气候: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报,夏秋遭台风。
④矿产贫乏,森林水力丰富。
⑤地狭人稠,人口超亿,东西融合的文化。
⑵发达的经济:与美国、欧盟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①发展条件: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
矿产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利用其便利海运、发达科技、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效率管理,加工原料,出口高品质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一贸易对象有美、中、欧, 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国。
②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钢铁出口国,铁矿石来自澳.巴.印,福山是临海型钢铁基地)、汽车(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造船(长崎造船厂)、电子(“硅岛”)、化学、纺织。
【精彩】高二世界地理《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优秀学案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问题1:日本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重点)风-水-地冬季日本盛行西北风(风),从日本海带来的水汽(水)到日本海沿岸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或雪(地),所以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多;太平洋沿岸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夏季日本盛行东南风,且太平洋沿岸处于迎风坡,所以太平洋沿岸降水丰富,而日本海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问题2:日本的工业分布特征(了解)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
布局在沿海,便于原料、燃料的运进,产品的输出。
新兴工业向新区发展:如本州岛的东北部和九州岛,出现“临空型”布局。
筑波城是新兴科学城。
京都和奈良是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
问题3:日本的农业(了解)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北海道渔场。
农业因为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
问题4:日本为什么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了解)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
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典型例题】1、(19上海)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
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东亚和日本 学案(区优质课参评)

区域地理复习学案《东亚和日本》高一刘静【学习目标】1、掌握东亚概述,分析东西部差异2、掌握日本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影响3、掌握日本工业的特征和分布【学习过程】一、东亚概况:1、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标出主要经纬线:80°E,120°E,140°E,20°N,40°N(2)写出国家及其首都: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3)边缘海: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⑩______。
(3)填写东亚地貌单元(4)结合“东亚地形图”,总结东亚的地形特征?(4)分析地形如何影响河流、气候、总结东西部差异二、日本的地理位置1.在空白图中画出130°E、140°E、145°E 、30°N、40°N、45°N 2.填写日本四大岛的名称:A ;B ;C ;D 。
3.填写日本主要城市:①;②;③;④;⑤;⑥;其中首都是;两个著名的海港是和。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2、气候特征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气候特点:比同纬度地区降水__________,夏季气温_______,冬季气温_________,气温年较差小,海洋性明显。
【分析】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夏季多降雨及西海岸(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3、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探究】日本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特征的影响有哪些?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1、农业⑴分析日本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季风气候对日本农业生产的影响。
⑵分析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2、工业日本工业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为什么?【合作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随堂演练】1、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A .太平洋沿岸与其他大洲的距离较近B .各大河流注人太平洋,可实现河海联运C .太平洋沿岸航线被称为“海上生命线”D .日本工业原燃料和工业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 2、.日本许多汽车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是因为美国( ) A .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B .经济发达,汽车市场广阔 C .生产成本低,规模效益大 D .汽车生产技术落后于日本 3、.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 )A .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B .石油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C .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地域组合优良D .正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 4、.日本的大城市多为港口城市,这说明( )A .城市的繁荣依赖于交通运输的发展B .沿海地区更适宜人们的居住与生活C .港湾水深的沿岸地势平坦开阔,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D .港口的建设为城市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扩大城市规模读“日本一月气温、降水量及岛屿沿岸洋流示意图”,完成5—7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东亚地区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2、了解日本的文化、历史和政治制度。
3、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分析能力,以及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了解情况,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2、知识梳理:通过多媒体展示东亚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东亚和日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深入探究: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例如东京、大阪等,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同时,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这些城市或地区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4、实践活动:提供一些东亚和日本的地图和统计数据,让学生进行区域分析、定位、数据解读等活动。
例如,让学生找出某个城市的位置,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或劣势,或者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等。
5、课堂讨论:就一些热点问题,例如日本历史中的侵略行为、现代日本的社会问题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6、总结与作业: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相关作业,例如绘制一个东亚地区的地图,或者写一篇关于日本文化历史的短文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和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2、采用案例教学,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和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4、采用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评价与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包括学生的地图绘制、短文写作等。
世界地理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1

东亚和日本学案学习目的1,东亚的位置范畴;重要国家及都市,重要区域特性;2,日本的位置、范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性。
3.通过读“日本图”理解日本的领土构成、自然特性,并阐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
自主学习1、范畴和位置:解释阐明:某地地理位置的表述:涉及三个方面:①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②海陆位置(临海、岛国及内陆国);③相对位置(邻国及邻省)。
有时还要说上板块位置,但要灵活,由于普通状况下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要写,其它状况不用写)(阅读地图册102 和103 页东亚图)回答下列问题位置:相对位置:东面对洋,西邻亚和亚,北部与(国名)接壤,南部为亚和亚。
绝对位置:东亚的范畴大致从东经到北纬到。
(注意北回归线、北纬40 °、120°E、的位置。
)板块位置:东亚位于和两大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1、识记下列内容:①20º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及海南岛(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
②23º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ft)。
③40ºN 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草原(黄河几字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④50º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⑤蒙古:80ºE-120ºE,50ºN附近。
⑥朝鲜半岛:为35º N,128 ºE穿过。
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
范畴:东亚涉及、、、、等国家。
是临海国,和是半岛国家,是群岛国家,是内陆国。
东亚绝大部分地区在带(五带)。
填图: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写出国家及其首都:①;②;③;④;⑤;(2)边沿海:⑥、⑦、⑧、⑨、⑩。
(3)东亚最大半岛是,最大群岛是。
(4)图中地区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明显,并由①向⑤方向,气候特点含有由性向性气候过渡的特点,①③两国南部为气候,④国为气候,②国为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
一、东亚
1、地形
(1)看东亚地形图,描述东亚的地形分布差异、根据地势走向判断河流总体走向及河流特征?
(2)东亚有哪些高原、盆地、平原?那些海域?
(3)东亚河流的总体流向说明什么?(引申:推断亚洲的河流流向特点:)
(4)东亚的岛屿分布有何特点?结合板块知识说明形成的原因。
2、气候
(1)东部沿海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冬夏季风有什么差异?中国东部沿海、朝鲜半岛、日本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差异?
(3)东亚西部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这种气候类型对土壤、植被、河流有什么影响?
3、经济
东亚东部和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
二、日本
1、在图中找到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
2、在图中找到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3、读图描述:
(1)描述日本的半球位置。
(2)描述日本的经纬度位置。
(3)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
(4)描述日本的板块位置。
①日本群岛东侧的海沟是怎样形成的?
②有资料说日本海在缩小,你觉得可信吗?请说出理由。
4、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5、沿北纬36度做地形剖面线,描述沿线地形变化。
6、日本共有几种气候类型?成因分别是什么?
7、日本气候年降水量比我国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丰富,请思考其降水多的原因?
8、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甚至是暴雪,思考其形成原因?
9、日本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与哈尔滨的温带季风气候相比有什么不同?
10、日本的气候与英国的气候有什么差异?
11、日本的工业带有哪些?在分布上有何特点?试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12、试分析日本工业多集中在南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
13、日本哪种能源能丰富些?说明推断的理由。
哪类矿产能丰富?说明推断的理由。
14、日本城市、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受灾程度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拓展: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和灾害程度严重的原因是否一样?预防措施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