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莫言《大风》赏析

莫言《大风》赏析

莫言《大风》赏析
莫言的这篇《大风》写的是早年丧子的86岁年迈的爷爷无疾而终,手里拿着一根草,引发的孙子对幼时与爷爷一起去东北洼割茅草遇见大风的一段回忆。

文章只有七页,却是唯一我觉得描写的最真实,最温情,最有寓意,人物形象最光辉,读来最隽永,勾起无数回忆的一篇。

爷爷是最爽利的庄稼人,干过的活比别人都齐整细致,那次爷爷推车带我去割草,爷爷挥汗如雨,并没认真教会我,我割了几镰刀草,去捉了有许多籽的蚂蚱,爷爷生火给我烤了吃,就着烤热的干粮,油香难忘。

割了满满的一车,爷爷在后面推车,我驾着细绳在前面拉,走在河沿上,刮起了大风,似乎还有龙卷风,我们差点被刮翻进河里,好在祖孙合力,捱过大风,重新走进了黄昏里。

车里只剩下一根草。

这类似每一个生命的归宿,历尽艰难,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

但那天早上的雾,朝阳,云彩,草上的露珠,高粱穗子,爷爷吼起的那首曲调古老、节拍缓慢、悲壮苍凉、豪放不得志的歌却永远留在记忆之中,传承给了下一代人,他们活着不朽,爷爷就有一部分也活着不朽。

在许多篇章里,莫言都写到这种青草甘甜清香的味道,他迷恋这种味道,我们每个人都会迷恋某种味道,关于某个亲人,某个时刻印象入骨的味道,他留在我们的味觉里,永不消散,一旦牵扯,回忆就出来,惹人心酸。

莫言《狼》原文及赏析

莫言《狼》原文及赏析

莫言《狼》原文及赏析莫言《狼》原文及赏析【1、莫言《狼》原文】那匹狼偷拍了我家那头肥猪的照片。

我知道它会拿到桥头的照相馆去冲印,就提前去了那里,躲在门后等待着。

我家的狗也跟着我,蹲在我的身旁。

上午十点来钟,狼来了。

它变成了一个白脸的中年男子,穿着一套洗得发了白的蓝色咔叽布中山服,衣袖上还沾着一些粉笔末子,像是一个中学里的数学老师。

我知道它是狼。

它俯身在柜台前,从怀里摸出胶卷,刚要递给营业员。

我的狗冲上去,对准它的屁股咬了一口。

它大叫一声,声音很凄厉。

它的尾巴在裤子里边膨胀开来,但随即就平复了。

我于是知道它已经道行很深,能够在瞬间稳住心神。

我的狗松开口就跑了。

我一个箭步冲上去将胶卷夺了过来。

柜台后的营业员打抱不平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霸道?”我大声说:“它是狼!”它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无声地苦笑着。

营业员大声喊叫着:“把胶卷还给人家!”但是它已经转身往门口走去。

等我追到门口时,大街上空空荡荡,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只麻雀在啄着一摊热腾腾的马粪。

等我回到家里时,那头肥猪已经被狼开了膛。

我的狗,受了重伤,蹲在墙角舔舐伤口。

【2、莫言《狼》赏】读莫言微型小说《狼》,想到他的山东老乡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两匹狼,不同的是,蒲公笔下“再狡猾的狼也斗不过好猎手”,而莫言笔下的`这匹狼“道行很深”,狡诈无比。

它拍了我家肥猪的照片后,先是伪装成清贫的数学老师(象征善良或底层人群)去照相馆假装冲印,以误导“我”的注意,即使受到狗(象征正义的武器)的攻击,也装作无;还引起营业员(象征不明真相的群众)为它抱不平。

而它去照相馆的目的,竟是为了调虎离山,吃掉“我”家的猪。

尽管“我”也聪慧谨慎,最后还是上当受骗。

真是“道高一尺,高一丈”啊。

当年郭沫若评价《聊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莫言的《狼》在讽刺当今社会人心险恶,让人防不胜防上更胜一筹,可以说超过了他的前辈。

这种中国式的幻现实主义和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幻现实主义是有所不同的,莫言的叙事风格沿袭的是《西游》《聊斋》的。

莫言《母亲》原文及赏析

莫言《母亲》原文及赏析

莫言《母亲》原文及赏析莫言的散文《母亲》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和整理的的莫言《母亲》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母亲莫言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

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活生生的综合性形象。

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

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赏析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赏析

莫言 的透明的胡萝卜主要讲些什么内容?如何赏析呢?下面一起来看下!【一、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内容简介】《透明的红萝卜》里的主角,小黑孩是个孤儿,从小缺乏父亲的教导且总是受到继母的虐待,这从小黑孩的外貌就可以看出来: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

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

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

他的头很大,脖子细长,挑着这样一个大脑袋显得随时都有压折的危险。

文章中写小黑孩被继母从睡梦中打醒去挑水的 段落 写的比较细致。

小黑孩的遭遇使得他的性格变得沉默、倔强而孤独,感情世界也变得空虚,从不愿意主动跟别人打交道。

而处在乡村社群中心的青年们,他们对于黑孩从没有屑于理解。

小黑孩和小石匠被派到滞洪闸工地干活挣工分 ,受到了小石匠以及美丽善良的菊子姑娘的保护。

但因为继母虐待的阴影以及他对菊子姑娘一种隐隐的情慷,他甚至咬了菊子姑娘 ,在小石匠和小铁匠打架时,意外地帮欺负他的小铁匠去打小石匠。

小铁匠动不动就让黑孩去偷地瓜和红萝卜,因为黑孩视觉上的幻觉 ,他把红萝卜看成了有着金色外壳包着银色液体的透明的红萝卜,从此对红萝卜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最后当小铁匠把他的萝卜扔进了水里再也找不到时,黑孩钻进了萝卜地,把所有正在成长的红萝卜都拔了出来。

【二、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赏析】萝卜能够透明,还是红色的。

这已经是个意象,一个富于诗意的意象。

它使人想起 童话 。

然而,按照通常的说法这应该算是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所谓农村 题材 小说 。

但凡是读过这篇 小说 的人,恐怕都要犹疑,它究竟能不能算是反映现实农村生活的农村题材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

这孩子刚出现 的时候普普通通,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裤子,细长的脖子支撑着大脑袋。

但是越到后来,这孩子越象个小精灵,还透着几分 神秘。

他从来不说话。

莫言作品《枯河》解读

莫言作品《枯河》解读

莫言作品《枯河》解读莫言作品《枯河》解读莫言在小说《枯河》中,多次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如“屁股”象征着“脸”,“小狗”象征着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莫言作品《枯河》解读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莫言的小说《枯河》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和“时空交叉”的独特叙事结构,许多独特的意象值得我们思索和探究,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莫言作品的创作特色和深刻的精神内涵。

本文将围绕“屁股”、“小狗”、“月亮”这些意象进行挖掘和探讨。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莫言在小说《枯河》中运用了很多象征的手法,其中小虎的屁股和那只小狗就是两组象征,它们分别象征了小虎的脸和小虎本人。

狗与人一条小狗在满是尘土的街上走着,它没有打扰谁的生活,却被突如其来的横祸改变了那弱小的生命的命运。

那绿色的汽车就那样奔驰着呼啸而过。

伴着灰尘的小三和碾压的剧痛,小狗就那样被碾压出了肠子。

它没有一声哀嚎,也没有一声呜咽。

它就那样“心平气和”却又无可奈何地走着,仿佛世界与它无关。

它只是个过客般渐行渐远渐无;当小虎撞到了小珍后,他被村支书狠狠地踢翻在空中,这时,他又想起了那只小狗他恍然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小狗了。

他觉得自己的肠子也如同那只小狗的肠子被拖了出来;后来,当他走出小媳妇的家时,他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又依稀地想起了那条被碾压出了肠子的小狗。

二、时空交错的叙述顺序中“月亮”意象的运用:在《枯河》中,描写月亮的片段一共出现了9个,这9个片段分布在整篇文章中,每隔几段就会出现一次,而每次都是以不同的状态出现。

我们发现,月亮成为了本文的一条叙事线索,贯穿着小虎走向死亡的始末。

它笼罩了整篇小说的压抑阴森的气氛,月亮不断地在变化推动着情节发展。

文章的开头为我们展现的是一轮巨大的并且是水淋淋的月亮,它笼罩着整个村庄,笼罩着寂静,给整篇文章奠定了一种压抑的基调,预示着悲剧的发生。

后面月亮又升高了,依然还是水淋淋的,再往后看,“月亮已经升到了正南方”,小虎求援般地盯着月亮看,内心充满了挣扎。

莫言的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的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的经典作品赏析莫言,中国当代作家,因其深刻的作品和对中国乡土文化的描绘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他的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人们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本文将以莫言的经典作品为题,对他的作品进行赏析。

《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

这部小说以中国北方一个农村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家族成员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以家族的兴衰为主线,通过多代人的命运和情感纠葛,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沧桑和变迁。

莫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性的复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深刻。

《蛙》。

《蛙》是莫言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中国文化大革命为背景,通过一个农村医生的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以医生孙少安的视角,描写了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艰辛和磨难,以及他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

莫言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敏感,揭示了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摧残和对人性的扭曲,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是莫言的又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通过一个女性的命运,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以女主人公的视角,描写了她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命运和情感纠葛,以及她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莫言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人性的敏感,揭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莫言的经典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乡土文化的丰富和人性的深刻,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莫言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名家散文赏析-莫言

名家散文赏析-莫言

名家散文赏析-莫言
莫言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被国际文坛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首席写作者”,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莫言的名家散文进行赏析,通过逐个章节的细化,带您领略莫言散文的魅力。

一、文化背景及莫言生平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莫言的文化背景,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以及莫言的个人生平和成长经历。

这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莫言的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个人经历。

二、莫言散文作品概述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概述莫言的散文作品,包括他的代表作品和风格特点。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概览,读者可以对莫言的散文创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三、散文作品赏析
这一章节将逐个篇章对莫言的散文进行赏析,包括对每篇散文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赏析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莫言的散文作品。

四、莫言散文的艺术魅力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探讨莫言散文的艺术魅力,包括他的叙
事手法、意象和象征、语言的美感等方面。

通过分析这些艺术要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莫言散文的独特之处。

附件:
本文档附有莫言散文的部分原文摘录和翻译,读者可以通过阅
读原文来更好地理解莫言散文的语言运用和美感。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版权法:保护文学、艺术等著作权利的法律规定。

2:知识产权:包括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在内的一系列权益,用于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名家散文赏析-莫言

名家散文赏析-莫言

名家散文赏析-莫言名家散文赏析-莫言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写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通过对莫言散文的赏析,分章节介绍其代表作品及创作特点。

第一章:《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该作以农村为背景,通过描写红高粱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变迁,展现出残酷的现实与人性的复杂。

莫言巧妙运用多重叙事视角,将故事层层递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章:《檀香刑》《檀香刑》是莫言的又一力作,该作以古代杀人案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檀香刑的追溯和揭示,展现出人心的黑暗和社会的残酷。

莫言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紧凑的情节,构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

第三章:《莫言散文的创作特点》莫言的散文作品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创作特点。

首先,莫言善于运用鲜明的形象描写,使作品生动有趣。

其次,他擅长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以独特的文风吸引读者的眼球。

此外,莫言的散文作品往往以农村为背景,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呈现出真实而深刻的人性面貌。

第四章:附件本文档附有莫言相关的散文作品,供读者深入了解。

第五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法:著作权法是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创作人权益的法律。

莫言作品的出版、转载等行为需要遵守著作权法的规定。

2.侵权:侵权是指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著作权侵权、名誉权侵权等。

未经莫言授权擅自转载、翻译、篡改等行为都有可能构成对他的侵权。

3.版权:版权是指著作权作品的创作人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莫言作品的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其授权,他人不得擅自利用。

全文结束,附件及法律名词注释请参见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作品精选
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作家。

其作品深受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作者简介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2月17日生。

出身于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其间曾经到棉花加工厂做过临时工。

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

1997年10月转业到报社工作。

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获文艺学士学位。

1980年开始创作,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庭》、《天堂蒜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八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白棉花》等二十四篇,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枯河》、《拇指铐》等六十余篇,、电视、话剧等多部。

编辑推荐
小说从来就不是高深的东西,玄妙的小说理论不可信。

那些把小说说得玄而又玄的人,多半写不出像样的小说。

作品介绍
天堂蒜之歌
诺贝尔奖常任秘书彼得·英格伦挑选出于1995年首次在英国出版的《天堂蒜之歌》,作为莫言的入门书。

背景设置在在20世纪的中国农村,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天堂县过着或多或少百年不变生活的农民的故事,他们一直被命令只允许种植一种作物——蒜——然后在当初一声令下要求生产大量商品导致市场过剩的官员们,拒绝购买他们的产品时孤立无援地离开。

这本书,一直被拿来与《第二十二条军规》和《愤怒的葡萄》相比较,在进入90年代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一度无法见到。

红高粱家族
由于1987年张艺谋执导的同名电影,《红高粱家族》成为了莫言在西方最知名的`作品。

张艺谋的电影只根据小说的头两章故事拍摄,但整书却讲述了家庭中的三代人挣扎于20世纪中国农村坎坷跌所带来的恐惧。

故事从女人的孙子的视角倒序,女人因为给村中的抗日战士运粮而被日本人枪杀,从此被祭为英
雄。

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村庄所抗争的暴力并不只有日本侵略者,还有反复破坏红高粱地的土匪。

酒国
特级调查员丁钩儿去酒国调查吃人的传言时,被人设宴款待。

然而,宴席上的酒食却另有玄机。

丁钩儿醉到不省人事之后,被矮子、长鳞片的恶、一群养来要吃掉的男童和阴险的厨师所构成的一连串噩梦击倒。

莫言用两条叙述线,展开了他对中国与食物之间的联系的理解——一条是丁钩儿的侦探经历,一条则是“莫言”与他的读者间一系列的书信。

师傅越来越幽默
《师傅越来越幽默》是一本作品集,收录了莫言在20年的时间中所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说的题材以幻想小说和为主,兼顾悲剧和戏剧。

这些故事中,有想要成为资本家的模范下岗职工,有吃铁的男孩子,有被抛弃的女童,有飘走的新娘。

莫言童年时经历过饥荒,迫使他吃炭充饥。

据莫言说,这些故事的创作受到了饥饿和孤独的启发。

而小说在情节上对官僚体系的摧毁,以及令个人幸存的处理,使得莫言得以与卡夫卡相提并论。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采用了横跨20世纪的宏大叙事。

故事讲述了的上官鲁氏的命运。

上官鲁氏在1900年义和团“拳乱”中出生,她的父亲被德国士兵杀害,母亲也在不久后共赴黄泉。

自杀之前,上官鲁氏被母亲藏在了一口面缸里,后来被姑姑抚养长大,嫁给了一个“连鼻涕都不如”的丈夫。

在婚后的一系列出轨中,上官鲁氏生下了8个儿女,其中便包括了故事的叙述者,同时也是视若珍宝的儿子——上官金童。

四十一炮
《四十一炮》讲述的是“斧头、臭水和日本迫击炮”的故事,是一场“中国农村的荒诞剧”。

故事采用双重叙事,在老和尚聆听徒弟讲述花天酒地生活的同时,讲述了另一场家庭悲剧。

《四十一炮》的英译版将于明年一月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商在宣传时,已经将其与199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和波兰文学家维尔托德·贡布罗维奇相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