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街道办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街道办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街道办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xx街位于XX中部地区,辖区共有人口近8万人,设置16个社区居委会,地域广,人口多。这里聚集着曾是省市重点纳税单位的汽齿、四站等一批大型企业;近年来,这里也是弱视群体相对集中,企业改制、城中村改造等工作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灾区。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思路,开展了社情民意站活动,着力发挥社区的基层一线优势,强化社会管理信息掌控机制,构建起“提前发现、尽早预防、及时应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抓起,从敏感问题抓起,把各类不稳定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提高了服务工作大局的能力,谱写了社会管理的创新诗篇。

一、结合街情,探索优化社会管理之路

前些年,我们在社会管理工作上没有少下功夫,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辖区内大到企业改制、城中村改造,小到医疗纠纷、居民用水等各类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我们忙于应付,却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类矛盾多发,而我们仍沿用老的重管控、轻服务的社会管理工作思路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矛盾多发生在基层,在社区,而作为最基干力量的社区因能力方面的制约,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形成能第一

时间面对矛盾,但不能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的情况。基层稳,则社会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心在基层,落实靠基层。基层的社会管理工作思路必须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必须善于运用社区面对基层群众,对各类矛盾问题最敏感的优势,创新机制,探索出一条在矛盾频发的形势下,及时有效化解矛盾,推进社会管理上水平的路子。基于这种考虑,街工委、办事处邀请我街22位区人大代表专门召开碰头会进行商议后决定以开展社情民意站活动的方式,搭建政府与居民交流的平台,既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增强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又开辟一条人民群众发表意见、反映问题的新途径,全方位收集和了解民意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发现并化解矛盾,同时积极发挥桥梁作用,进一步畅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沟通渠道,推进辖区和谐环境的创建。实践证明,开展社情民意站活动是加强和创新我街社会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也是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积极研判,形成活动开展有效模式

社区处于社会基层的第一线,处于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选择社区作为社情民意站活动的切入点,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甘苦,摸清群众的脉搏。基于此种认识,我们每月选择1到2个社区,安排有街机关班子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社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并邀请2到3名党代表、

务居民等方面着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五是“直通”弱势群体。深入到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家庭,了解其生活境况,听取其意见建议,争取其对街道、社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下访各社区,开展巡回走访和对话

结合“直通车”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我街有针对性在活动开展社区开展巡回走访,带着感情去面对群众,对话群众,了解社情,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心交心,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赢得对社情民意站活动开展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一是开展走访,进一步洞悉群众诉求心声。深入到、党员、居民、弱势群体家庭和辖区单位(企业),面对面听取意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化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和发展。二是开展大对话,切实解决居民急事难事。每次活动安排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党代表、居民参加的对话,坚持边听边解决的原则,由相关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现场解答居民提出的有关问题,宣传相关政策,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化解的时限;属依法依规不能解决的,讲清道理,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三是开展大接访,有效拓展民意了解渠道。每月安排2名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到社区接待居民群众,收集

群众意见,并将收集到的意见整理后反馈到“社情民意站”活动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问题的解决,并对解决办理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3、建立社情民意QQ群,拓宽服务群众的信息化渠道

为拓宽社情民意了解渠道,我们建立了五里社情民意QQ 群,实行网上回复制度,回应群众关切,疏导公众情绪,开辟了一条服务群众的新途径。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的留言,能够直接回复的及时予以回复,需要咨询相关部门的,经研究后,第一时间予以回复。同时,将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定期整理汇总上报。

4、优化制度,构建多层次运作体系

为推进社情民意站活动开展,我街专门成立社情民意站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及实事组两个小组,具体负责社情民意站活动的开展,定期向活动领导小组报告活动进展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对于每次活动收集到的问题,层层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限期解决,并通过每月办公会、社区调度会及时通报问题解决进展情况。对于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由街工委、办事处及人大代表组、政协联络组,协调上级或有关部门解决。充分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面广、代表性强的优势,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促进活动的开展、问题的解决。整个活动全程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向相关人员通报情况,并作出书面回复,由当事人在回

复书上作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评价,积极监督并促进问题的解决。

三、不断总结,推进各项工作继续前行

社情民意站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推动了一批疑难和热点问题的及时调处和有效解决,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被居民亲切称为“党的政策宣传站,民情民意体察站,居民群众服务站”。另一方面也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改进了干部队伍工作作风。

1、为民服务意识在社情民意站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与群众面对面接触,认真倾听民声民情,切实为百姓办实事,社情民意站活动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一个负责政府的务实作风。通过开展社情民意站,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群众着想,积极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2、群众合理意见在社情民意站活动中得到进一步解决

开展社情民意站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依法解决群众反映合理的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4月底以来,社情民意站活动已在我街五琴里、五檀里、五合里等3个社区进行,并将继续在全街16个社区推广。已进行的3个社区共收到意见建议34条,涉及到拆迁、城管、计生、社区建设、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居住证办理等7个方面的问题,现场办结20条,其余在一个月内均办理完结。

3、干群感情在社情民意站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领导现场接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服务,疏情绪、解疑难,能增强同群众的感情。在社情民意站活动中,我们看到,党员群众参与社情民意站活动的热情很高,对街道办事处开展这样一种活动的评价很高,机关干部切身感受到群众的疾苦,进一步增强了勤政为民的责任感,营造了党群、政群、干群关系和谐融洽的氛围。

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五里正在不断“发力”。重视民生,重视民意,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源头活水”。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了解到的民生民意各方面问题,积极查找各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为五里“十二五”时期提供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让五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绘出异彩纷呈的崭新画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