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课后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课后习题解答

作业一:1.根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所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客观地、恰当地估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答: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在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内容。
由于细胞生物学运用了近代物理、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它主要研究细胞各种组成部分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研究细胞总体的和动态的功能活动,包括细胞生长分裂、发育分化、遗传变异和演化,以及研究这些相互关系和功能活动的分子基础。
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实际上是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的结合,即细胞分子生物学。
可见,细胞生物学的兴起是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不可分割的。
从生命结构层次来看,细胞生物学介于分子生物学与个体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相互渗透。
因此,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和分子生物学一起同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
在我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它广泛渗透到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免疫生物学等的研究中,并同农业、医学和生物高技术发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以医学为例。
医学作为一门维持人类健康、防治人体疾病的应用性学科同细胞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细胞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进步。
如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很多疾病的诊断简单而精确,使癌症等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
2.通过学习细胞学发展简史,你如何认识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答: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生物学的建立,大约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
这段历程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阶段:①细胞的发现;②细胞学说的建立;③细胞学说的经典时期;④实验细胞学时期;⑤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完善。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chapter10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一、名词解释1. 核层(nuclear lamina)2. 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3. 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on)4. 核纤层(nuclear lamina)5. 异染色质化6. 核孔复合体7. 端粒酶8. 着丝粒9. 染色体组10. 恒定型异染色质11. 随体DNA二、选择题:请在以下每题中选出正确答案,每题正确答案为1-6个,多选和少选均不得分1.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5SrRNA基因位于A.核仁组织区B.非核仁组织区2.核仁(necleolus)A.见于间期的细胞核内B.增殖较快的细胞有较大和数目较多的核仁C.功能是组装核糖体D.rRNA的合成位于纤维中心(FC)与致密纤维中心(DFC)的交界处3.以下哪一类细胞或细胞器中具有70S型核糖体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菌D.酵母4.灯刷染色体是哪一时期的卵母细胞染色体A.细线期(leptotene)B.合线期(zygotene)C.粗线期(pachytene)D.双线期(diplotene)E.终变期(diakinesis)5.多线染色体A.是染色体多次复制而不分离形成的B.每一条由一对同源染色体组成C.具有横带纹和膨突(puff)D.用同位素标记的TdR处理,发现膨突被标记,说明膨突是基因活跃转录的部位6.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特征总和(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等)称作A.核型(karyogram,karyotype)B.带型(band type)7.端粒(telomere)A.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B.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串联而成C.具有“细胞分裂计数器”的作用D.复制需要反转录酶(端粒酶)8.核仁组织区(nucleolar orgnizing regions NORs)通常位于染色体的A.主缢痕B.次缢痕C.端粒9.巴氏小体(barr body)是一条异染色质化的X染色体,以下具有巴氏小体的基因型有A.XXB.XYC.XXYD.XYY10.间期细胞核中易被核酸酶降解的染色质是A.结构异染色质B.功能异染色质C.常染色质11.核小体A.每单位结合约200bp的DNAB.由核心颗粒和连结线DNA两部分组成C.核心组蛋白包括H2A、H2B、H3、H4D.H1为连接组蛋白,结合在连接线DNA的中部12.非组蛋白A.又称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B.属酸性蛋白质C.属碱性蛋白D.只在S期合成13.组蛋白A.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C.属碱性蛋白D.属酸性蛋白E.只在S期合成F.在所有的生物中与组蛋白相互作用的DNA磷酸二酯骨架都是一样的14.结构最具有种属特性的组蛋白是A.H2AB.H2BC.H3D.H4E.H115.结构最为保守的组蛋白是A.H2AB.H2BC.H3D.H4E.H116.染色体必须的组成部分包括A.单一序列B.中度重复序列C.高度重复序列D.自主复制序列(ARS),E.着丝粒序列(CEN)F.端粒序列(TEL)17.染色质的组成成分包括A.DNAB.RNAC.组蛋白D.非组蛋白18.以下哪些组件与亲核蛋白的输入有关A.Ran-GTPB.ImportinC.ExportinD.NESE.NLS19.核定位信号(nuclea rlocalization signal,NLS)A.可引导蛋白质输出细胞核B.对其连接的蛋白质无特殊要求C.完成转运后被切除20.蛋白质通过核膜孔的运输方式属于A.门控运输(gated transport)B.跨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C.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21.核膜解体后,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的核纤层肽属于A.A型B.B型22.核纤肽(lamin)属于A.微丝B.微管C.中间纤维23.核被膜的哪一部分上具有核糖体A.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B.外核膜(outer nuclear membrane)C.核周隙(perinuclear space)24.没有细胞核的细胞有A.人类红细胞B.人类白细胞C.植物的筛管25.以下哪一类细胞的核质比最小A.癌细胞B.有丝分裂分裂前期细胞C.减数分裂前期细胞D.衰老细胞三、是非题:1. 不论转录活性是高是低,细胞中核孔的密度和总数都是一样的……………………()2. 肌球蛋白分子的头部具ATP酶活性。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1) 任务: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以细胞为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阐明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生命现象的本质。
2) 范围:(1) 细胞的细微结构;(2) 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3) 大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及分子解剖。
2. 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3. “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1)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 所谓生命实质上即是细胞属性的体现。
生物体的一切生命现象,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分化、代谢和激应等都是细胞这个基本单位的活动体现。
3) 生物科学,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免疫学、胚胎学、组织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其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从细胞水平上来阐明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 现代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交叉汇合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也要求各个学科都要到细胞中去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
5) 鉴于细胞在生命界中所具有的独特属性,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若要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的机理,都必须以细胞这个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研究目标,从细胞中研究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 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2)生物膜与细胞器3)细胞骨架体系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7)细胞起源与进化8)细胞工程5.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以及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是什么?研究的三个根本性问题:1)细胞内的基因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问题2)基因表达的产物――结构蛋白与核酸、脂质、多糖及其复合物,如何逐级装配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问题3)基因表达的产物――大量活性因子与信号分子,如何调节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的问题生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1)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2)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程序性死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间信号传递;受体与信号跨膜转导;细胞内信号传递4)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6.你认为是谁首先发现了细胞?1) 荷兰学者A.van Leeuwenhoek,而不是R.Hooke。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chapter6

第六章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一、名词解释:1. 信号识别颗粒2 胞质溶胶(cytosol)3. 内膜系统(internal membrane system)4. 微粒体(microsome)5. 门控运输6. 初级溶酶体7. 次级溶酶体8. 信号序列9. 信号识别颗粒10. 停靠蛋白11. 内信号肽12. 信号假说13. 转移停止序列二、选择题:请在以下每题中选出正确答案,每题正确答案为1-6个,多选和少选均不得分1. 肝细胞中的脂褐质是A.衰老的高尔基体B.衰老的过氧化物酶C.衰老的线粒体D.残体(后溶酶体)2. 溶酶体A.膜有质子泵,将H+泵出溶酶体B.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防止自身膜蛋白降解C.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细胞内消化D.精子的顶体是一个巨大的溶酶体3. 以下哪一种是微体的标志酶A.酸性磷酸酶B.过氧化氢酶C.碱性磷酸酶D.超氧化物歧化酶4. 在植物的微体中能进行A.TCA循环B.乙醛酸循环C.卡尔文循环D.Hatch-Slack循环5. 高尔基体能将溶酶体的各类酶选择性的包装在一起,是因为这些蛋白质具有A.Ser-Lys-LeuB.KKXX序列C.M6P标志D.KDEL序列6. 矽肺与哪一种细胞器有关A.高尔基体B.内质网C.溶酶体D.微体7. 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果胶质是在哪一种细胞器中合成的。
A.高尔基体B.光面型内质网C.粗面型内质网D.中央液泡8. 以下哪些细胞器具有极性A.高尔基体B.核糖体C.溶酶体D.过氧化物酶体9. 高尔基体上进行O-连接的糖基化,糖链可连接在以下哪些氨基酸残基上A.丝氨酸(serine)B.苏氨酸(threonine)C.脯氨酸(proline)D.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10. N-连接的糖基化中,糖链连接在哪一种氨基酸残基上A.天冬酰胺(asparagines)B.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C.脯氨酸(proline)D.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11. 内质网上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糖的供体为A.半乳糖(galactose)B.核苷糖(nucleotide sugar)C.N-乙酰葡糖胺(N-acetyglucosamine)D.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galactosamine)12. 肽链边合成边向内质网腔转移的方式,称为A.post-translationB.co-translationC.post-transcriptionD.co-transcription13. 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是一种A.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B.糖蛋白(glycoprotein)C.脂蛋白(lipoprotein)D.热休克蛋白(hsp)14. 以下哪些蛋白质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A.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B.跨膜蛋白C.溶酶体的水解酶D.糖蛋白15. 肌质网是一种特化的内质网,可贮存A.镁离子B.铜离子C.铁离子D.钙离子16. 粗面型内质网上附着的颗粒是A.tRNAB.mRNAC.核糖体D.COPⅡ衣被蛋白17. 在受体介导的内吞过程中,靶膜上的受体可与低密脂蛋白(LDL)中的哪一部分结合A.APO-B蛋白(apolipoprotein B-100)B.酯化胆固醇C.未酯化胆固醇D.磷脂分子18. 细胞对低密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s,LDL)的吸收与那一类衣被蛋白有关A.COPⅠB.COPⅡC.clathrin19. 受体下行调节(receptor down-regulation)指受体A.被修饰而失活B.被转移到细胞其它部位C.被送到溶酶体中降解20. v-SNAREs存在于A.靶膜B.质膜C.运输小泡膜D.任何一种膜21. 高尔基体碎片,在含有A TP的溶液中温育时,能形成哪种衣被小泡。
细胞生物学习题+答案(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绪论本章要点:本章重点阐述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发展及目前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要求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或重点研究领域,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重大事件及代表人物,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2、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3、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4、细胞学cytology5、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二、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和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的、、、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2、年英国学者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命名为cell;后来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科学家是。
3、1838—1839年,和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
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
5、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6、人们通常将1838—1839年和确立的;1859年确立的;1866年确立的,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7、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
三、选择题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b、Leeuwen Hoekc、Grewd、Virchow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b、Crick和Watsonc、Schleiden和Schwannd、Sichold和Virchow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
a、1665年以后的25年b、1838—1858细胞学说的建立c、19世纪的最后25年d、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4、()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一)任务: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以细胞为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阐明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生命现象的本质。
(二)范围:(1)细胞的细微结构;(2)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3)大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及分子解剖。
2.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3.如何理解所说的“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1)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所谓生命实质上即是细胞属性的体现。
生物体的一切生命现象,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分化、代谢和激应等都是细胞这个基本单位的活动体现。
(3)生物科学,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免疫学、胚胎学、组织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其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从细胞水平上来阐明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现代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交叉汇合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也要求各个学科都要到细胞中去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
(5)鉴于细胞在生命界中所具有的独特属性,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若要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的机理,都必须以细胞这个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研究目标,从细胞中研究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2)生物膜与细胞器;(3)细胞骨架体系;(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7)细胞起源与进化;(8)细胞工程。
5.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以及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是什么研究的三个根本性问题:(1)细胞内的基因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问题。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绪论本章要点:本章重点阐述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发展及目前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要求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或重点研究领域,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重大事件及代表人物,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2、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3、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4、细胞学cytology5、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二、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和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的、、、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2、年英国学者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命名为cell;后来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科学家是。
3、1838—1839年,和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
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
5、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6、人们通常将1838—1839年和确立的;1859年确立的;1866年确立的,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7、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
三、选择题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b、Leeuwen Hoekc、Grewd、Virchow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b、Crick和Watsonc、Schleiden和Schwannd、Sichold和Virchow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
a、1665年以后的25年b、1838—1858细胞学说的建立c、19世纪的最后25年d、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4、()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chapter14

第十四章细胞与环境互作一、名词解释:1. 桥粒与半桥粒2. 黏着带与黏着斑3. 紧密连接4. 间隙连接5. 连接子6. 蛋白聚糖7. 糖胺聚糖8. 封闭连接9. 选择素10. 整联蛋白11. 纤粘连蛋白12. 层粘连蛋白13. 弹性蛋白14. 胞间连丝二、选择题:请在以下每题中选出正确答案,每题正确答案为1-6个,多选和少选均不得分1. 细胞外基质的功能包括A.影响细胞存活、生长与死亡B.决定细胞形状C.控制细胞分化D.参与细胞迁移2. 细胞的定着依赖性(anchorage dependence)指A.细胞必须和特定的细胞外基质结合B.细胞必须和特定的细胞结合C.以上两者均需要3. 蛋白聚糖是氨基聚糖GAG与核心蛋白质(core protein)的共价结合物,其糖链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安装上去的?A.细胞质B.内质网C.高尔基体4. 基膜是由细胞外基质特化而成的结构,其成分除entactin/nodigen、perlecan、decorin外,A.层粘连蛋白B.Ⅳ型胶原C.弹性蛋白D.纤粘连蛋白5. 以下关于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描述哪条不正确?A.GAG是由重复二糖单位构成的无分枝多糖B.GAG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肝素、硫酸角质素等。
C.透明质酸是唯一不发生硫酸化的氨基聚糖D.各类GAG均可以与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蛋白聚糖6. 以下哪一类细胞外基质含糖量最高?A.胶原B.纤粘连蛋白C.层粘连蛋白D.弹性蛋白7. 纤粘连蛋白V字形二聚体在C端以哪一种化学键相连?A.离子键B.氢键C.二硫键8. 纤粘连蛋白上与细胞表面整合素(integrin)识别的部位包含A.RGD(Arg-Gly-Asp)三肽序列B.KDEL(Lys-Asp-Glu-Leu)四肽序列C.KKXX (Lys-Lys-X-X)四肽序列9. 维生素C缺乏导致坏血症是因为A.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B.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羟基化修饰的辅酶C.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合成的辅酶10. 原胶原纤维是由几条肽链构成的右手螺旋?A.1B.2C.3D.411. 胶原蛋白由重复的Gly-X-Y序列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细胞内膜泡运输的概况、类型及其主要功能膜泡运输是蛋白质分选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在转运过程中不仅涉及蛋白质本身的修饰、加工和组装,还涉及多种不同的膜泡靶向运输及其复杂的调控过程。
主要分为一下三种类型:COPⅠ包被小泡: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
COPⅡ衣被小泡:介导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网格蛋白衣被小泡:介导质膜→胞内体、高尔基体→胞内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植物液泡的物质运输二、试述物质跨膜的种类及其特点主要有三种途径:(一)被动运输: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1、简单扩散: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on)。
特点: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②不需要提供能量;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2、促进扩散:特点:①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②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③特异性;④饱和性。
(二)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②需要能量;③都有载体蛋白。
(三)吞排作用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三、试述Na+—K+泵的工作原理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
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
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
总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3个Na+,转进2个K+。
四、试述胞间通信的主要类型1)、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隙连接:是一种细胞间的直接通讯方式。
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相联系。
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
2)、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信号分子(受体)与另一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细胞应答的过程,即细胞识别。
3)、化学通讯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这种通讯方式称为化学通讯。
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以下3类: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五、阐述DNA分子的一级结构多样性(一)单一序列:非重复序列DNA,是细胞中编码DNA序列。
(二)中度重复DNA序列:具有基因选择性表达的信息,起调控作用。
1、短散在重复元件3、长散在重复元件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中可移动的遗传元件,影响基因表达。
(三)高度重复DNA序列1、卫星DNA:重复单位长5~100bp,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着丝粒部位;2、小卫星DNA:又称数量可变的的串联重复序列,重复单位长5~100bp,常用于DNA 指纹技术作个体鉴定;3、微卫星DNA:重复单位序列最短,重复单位长1~5bp ,具高度多态性,在遗传上高度保守,为重要的遗传标志。
六、试述核小体的结构特点①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H1。
②由H2A、H2B、H3、H4各两分子形成八聚体,构成核心颗粒;③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 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bp 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④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 相连,典型长度60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bp。
⑤组蛋白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实验表明,核小体具有自组装的性质。
⑥核小体沿DNA的定位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而通过核小体相位改变影响基因表达。
七、试述多聚核糖体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概念:核糖体在细胞内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而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 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mRNA 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多聚核糖体的生物学意义:细胞内各种多肽的合成,不论其分子量的大小或是mRNA 的长短如何,单位时间内所合成的多肽分子数目都大体相等。
越长的mRNA可以结合更多的核糖体,提高了蛋白质合成的速度;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进行多肽合成,对mRNA 的利用及对其浓度的调控更为经济和有效。
八、阐述生物膜的结构特征1、细胞膜由流动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3、蛋白质或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是赋予生物膜功能的主要决定者;4、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九、试述细胞膜蛋白的种类及特点根据膜蛋白与脂分子的结合方式,可分为:整合蛋白;外周蛋白;脂锚定膜蛋白整合蛋白:为跨膜蛋白是两性分子。
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
外周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的亲水部分结合,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或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
脂锚定膜蛋白:是通过与之共价键相连的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层分子中,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其水溶性的蛋白质部分位于脂双层外。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并伴随着能量的传递;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十一、阐述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生物繁育的基础。
单细胞生物细胞增殖导致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
多细胞生物由一个单细胞即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细胞增殖是多细胞生物繁殖基础。
成体生物仍然需要细胞增殖,主要取代衰老死亡的细胞,维持个体细胞数量的相对平衡和机体的正常功能。
机体创伤愈合、组织再生、病理组织修复等,均依赖细胞增殖。
十二、阐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1. 概念: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程序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凋亡细胞将被吞噬细胞吞噬。
2. 细胞调亡的生物学意义:它是维持组织机能和形态所必需的。
生物发育过程中及成体组织中正常的细胞凋亡有助于保证细胞只在需要它们的时候和需要它们活的地方存活。
这对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自稳平衡的保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方面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十三、试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区别点细胞凋亡细胞坏死起因生理或病理性病理性变化或剧烈损伤范围单个散在细胞大片组织或成群细胞细胞膜保持完整,一直到形成凋亡小体破损染色质凝聚在核膜下呈半月状呈絮状细胞器无明显变化肿胀、内质网崩解细胞体积固缩变小肿胀变大凋亡小体有,被邻近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无,细胞自溶,残余碎片被巨噬细胞吞噬基因组DNA 有控降解,电泳图谱呈梯状随机降解,电泳图谱呈涂抹状蛋白质合成有无调节过程受基因调控被动进行炎症反应无,不释放细胞内容物有,释放内容物。
十四、癌细胞的基本特征①无限增殖②具有侵润性和扩散性细胞③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④蛋白质表达谱系或蛋白活性改变⑤mRNA转录谱系的改变⑥体外培养的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失去接触抑制。
1、维持细胞形态2、细胞内运输:是胞内物质运输的路轨。
3、细胞器定位4、鞭毛(flagella)运动和纤毛(cilia)运动5、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十六、减数分裂的过程及意义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5个阶段: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各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双双移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着丝点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
【后期】由纺锤丝的牵引,使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各自发生分离,并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到达两极的同源染色体又聚集起来,重现核膜、核仁,然后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紧接,也可能出现短暂停顿。
染色体不再复制。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有时还伴随细胞的变形。
【前期】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
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
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
【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末期】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性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
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
减数分裂的意义:既有效的获得了双亲的遗传物质,保持后代的遗传稳定,又可以增加更多的变异,确保生物多样性,增强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十七、试述锚定链接的类型、结构及功能与中间丝相连的锚定连接桥粒:形成独特的盘状致密斑,一侧与细胞内的中间丝相连,一侧与跨膜粘附性蛋白质相连,两个细胞间形成纽扣状结构,将相邻细胞铆接在一起。
功能:铆接相邻细胞,提供细胞内中间丝的锚定位点,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
半桥粒:它通过细胞质膜上的膜蛋白整合素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底膜上, 在半桥粒中,中间丝不是穿过而是终止于半桥粒的致密斑内。
功能:通过半桥粒,上皮细胞可以黏着在基膜上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粘合带: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结构。
功能:促使上皮细胞层弯曲形成神经管等结构粘合斑:细胞通过肌动蛋白纤维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
功能:有助于维持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以及影响细胞生长的信号传递一、细胞内膜泡运输的概况、类型及其主要功能膜泡运输是蛋白质分选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在转运过程中不仅涉及蛋白质本身的修饰、加工和组装,还涉及多种不同的膜泡靶向运输及其复杂的调控过程。
主要分为一下三种类型:COPⅠ包被小泡: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
COPⅡ衣被小泡:介导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网格蛋白衣被小泡:介导质膜→胞内体、高尔基体→胞内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植物液泡的物质运输二、试述物质跨膜的种类及其特点主要有三种途径:(一)被动运输: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