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总结

合集下载

生物质气化的原理和技术

生物质气化的原理和技术

生物质气化的原理和技术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生物质气化这个有意思的事儿。

想象一下,生物质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神奇礼物。

那生物质气化呢,简单说就是把这些生物质,比如木头啦、秸秆啦,通过一些特别的手段变成有用的气体。

就好像变魔术一样,把这些原本普通的东西送进一个“魔法盒子”里,经过一番操作,出来的就是可以利用的气体啦。

这个“魔法盒子”其实就是气化炉。

在气化炉里,生物质会经历一系列过程。

首先呢,它们被加热,就像我们在烤火一样,温度慢慢升高。

然后,它们开始分解,就像积木被拆开一样。

接着,这些分解出来的东西再进一步反应,最后就产生了我们需要的气体。

这些气体用处可大啦,可以用来发电,让我们家里的电灯亮起来;也可以用来做饭,就像我们用天然气一样方便。

比如说,在一些农村地区,就可以利用当地的农作物秸秆进行气化,这样既不浪费资源,又能给自己带来便利。

是不是很神奇呀!总之,生物质气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技术,让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的馈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呢!。

生物质气化气的化学反应机理

生物质气化气的化学反应机理

生物质气化气的化学反应机理生物质气化技术是一种能够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气的技术,常见的生物质包括木材、秸秆等。

通过气化反应,生物质中的碳、氢、氧等元素可以与气体反应,形成一种高效的燃料——生物质气。

生物质气化气的化学反应机理十分复杂,本文将从生物质的组成、气化反应的基本原理、燃气的成分和生物质气化过程的优化方面进行讲解。

一、生物质的组成生物质是一种天然的可再生资源,它由各种不同种类的有机物质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纤维素占生物质的总质量的40-50%,是生物质的主要结构成分,它由大量的葡萄糖分子组成。

半纤维素占生物质总质量的20-30%,它是由木聚糖、木寡糖和其他糖类组成的。

木质素占生物质总质量的15-25%,是一种高度聚合的芳香族化合物。

二、气化反应的基本原理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气,其基本原理是将生物质加热至高温状态下,使得生物质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气体,即生物质气。

在生物质气化反应中,生物质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成气态产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三、燃气的成分生物质气化所产生的燃气主要由碳氧化物、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组成。

其中,一氧化碳是生物质气化的主要产物,其含量可达到20-30%。

氢气是生物质气化反应中的重要产物,其含量可达到10-15%。

同时还包括少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四、生物质气化过程的优化方案对于生物质气化气的化学反应机理,优化生物质气化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几种优化方案:1. 温度控制生物质加热至高温状态,是气化反应能够进行的前提。

但是,在气化反应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物质气产率。

在实际生产中,控制好反应中的温度是非常关键的。

2. 添加催化剂添加适当量的催化剂是提高生物质气化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催化剂可以在反应过程中有效地降低反应温度,促进生物质分解,增加生物质气成分中氢气和甲烷的含量。

3. 氧气含量的控制生物质气化反应需要一定的氧气参与才能保证反应的进行,但是含氧量过高会导致生物质中的一氧化碳无法转化,导致产生大量的废气。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案例与分析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案例与分析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案例与分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生物质气化是指将生物质原料(如木材、农作物秸秆、废弃物等)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通过热化学转化过程,将其转化为可燃气体的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还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

一、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原理与特点生物质气化的基本原理是在缺氧或有限氧气供应的条件下,生物质原料发生热解和部分氧化反应,生成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成分的合成气。

其主要反应包括热解反应、燃烧反应和还原反应。

生物质气化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原料来源广泛:包括各种农业废弃物、林业剩余物、城市生活垃圾等,资源丰富且可再生。

2、能源转化效率较高:相比直接燃烧,气化过程能够更有效地释放生物质中的能量。

3、环境友好: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4、应用灵活:所产生的合成气可用于发电、供热、生产化学品等多种领域。

二、应用案例(一)生物质气化发电在_____地区,建设了一座以生物质气化技术为核心的发电厂。

该发电厂以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气化炉将生物质转化为合成气,然后利用燃气轮机进行发电。

这座发电厂的装机容量达到了_____兆瓦,年发电量约为_____千瓦时。

与传统的燃煤发电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_____吨,二氧化硫排放_____吨。

同时,该项目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二)生物质气化供热在_____工业园区,采用了生物质气化供热系统。

该系统以园区周边的木材加工剩余物为燃料,通过气化设备产生合成气,然后将其输送到热交换器中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热能。

该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达到了_____兆瓦,满足了园区内_____家企业的生产用热需求。

通过使用生物质气化供热,园区内的企业每年可节省能源成本约_____%,同时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环境污染。

生物质能源的生物质燃烧和生物质气化

生物质能源的生物质燃烧和生物质气化

生物质能源的生物质燃烧和生物质气化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指的是通过利用植物、树木、农作物和废弃物等有机物质进行能源生产的过程。

一种常见的生物质能源的转化方法是生物质燃烧和生物质气化。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指的是将生物质材料直接燃烧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一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燃烧和能量利用。

燃烧过程中,生物质材料中的碳、氧、氢等元素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能。

这个过程类似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但由于生物质的含氧量较高,所以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较低。

能量利用过程中,燃烧释放的热能被用于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此外,生物质燃烧还可以用于供暖、热水、工业炉等需求热能的场合。

生物质燃烧的优点在于其能源来源广泛、可再生性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对空气质量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生物质燃烧中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二、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气化是将生物质材料在缺氧(或氧气限制)环境下进行热解和气化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生物质材料可以转化为可燃的气体燃料,称为生物质气体。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生物质材料首先被加热至高温,使其发生热解,产生可燃的气体和固体残渣。

然后,气体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气化反应进行净化和转化,得到更高质量的气体。

最终,这些气体可以用于发电、燃料合成等能源转换领域。

生物质气化的优点在于能够高效利用生物质材料,产生高质量的气体燃料。

与生物质燃烧相比,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的排放物较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

此外,生物质气化还有助于减少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问题。

然而,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气化过程中产生气体的组成会受到生物质材料的种类、气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控制。

此外,气化设备的成本较高,对技术和经济条件要求较高。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生物质气化技术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广泛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二、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原理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将生物质原料进行分解、转化和合成,生成气体燃料的一种方法。

从原理上来讲,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预处理、气化反应、气体净化和利用。

1.预处理生物质预处理是指在生物质气化前对原料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上的加工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气化反应。

预处理的目的是将生物质经过加工后变成较为均匀的物料,提高其物料的可流动性和导热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气化效果。

2.气化反应生物质气化反应是将气化物料在高温、低氧气体条件下进行制气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燃料。

生物质气化反应主要包括干式气化和湿式气化两种。

干式气化是指在高温情况下,将生物质原料在缺氧的环境中尽量完全转化成气体。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生物质的水分含量可以很低,操作简单易行,清洁高效,特别适合大规模生产。

缺点是,气化产物中含有大量的焦油和灰分,需要进一步净化处理。

湿式气化则是指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将水蒸气与生物质原料反应,产生气体燃料。

相对于干式气化,湿式气化需要控制水分含量,而且操作难度更大,但灰分和焦油的含量比较少。

3.气体净化气体净化是指对生物质气化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过滤、去除灰尘、硫化物、有毒有害物质和其他杂质等,以便产生纯净的燃气,满足特定的燃烧要求。

常见的气体净化技术包括电除尘法、吸附法、捕集法、过滤法、膜处理法等。

4.利用生物质气化产生的气体可以用于提供热量或做为燃料,同时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改造,将气体转化成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合成气、合成油、合成酯等。

三、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加剧,生物质气化技术已成为当前能源研究和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

1.国外研究发达国家在生物质气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生物质发电及气化专题报告

生物质发电及气化专题报告

生物质气化及直燃发电专题报告一、全国农林生物质资源储量及分布状况生物质能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在生物质中的一种能量形式,我国幅员辽阔,是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质能源资源。

1、农林生物质资源储量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6亿公顷,年产农业生物质约7亿吨,除用作肥料、饲料以及造纸等工业原料外,约有4亿多吨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

森林资源总储蓄量150亿立方米,采伐剩余物和造材剩余物约占林木生物量的40%,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十一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2.5亿m3/a计算,考虑其它采伐量,每年可产生约1.2亿t的采伐、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按原木的34.4%计算可达0.4亿吨。

扣除造纸、人造板使用量,可作为燃料资源的约为0.9亿吨。

综上农林生物质可供利用量约为4.9亿吨/a,而且每年以5%的增长率在增长。

2、农业生物质能源资源分布我国农作物秸秆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黑龙江、江苏、吉林、四川、河北等省,单位国土面积秸秆资源量高的省份依次为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河北、上海、吉林、湖北等省(见图1),秸秆资源总量分布见图2。

图2中国秸秆资源分布3、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分布林业生物质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分布见图3。

图3中国林木生物质资源分布二、农林生物质气化和直燃发电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储量巨大,目前主要的利用方式:林业剩余物用于造纸、生产人造板、加工颗粒燃料、生物质气化、直燃发电,大部分伐区剩余物及抚育伐剩余物散落在林间腐烂。

农作物秸秆目前主要处置方式是田间焚烧或粉碎后翻埋于农田,用作饲料、农户取暖和炊用燃料,另有一部分用于生物质制气、生物乙醇、直燃发电等。

本文侧重对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气化进行论述。

1、农林生物质气化1.1农林生物质热解与气化热解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使生物质受热分解,产生固体炭、液体(焦油和木醋)与可燃气体的一种方法,气体热值在10~13 MJ/m3。

生物质气化是在不完全燃烧条件下,利用自身部分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在气化剂参与下,将生物质转化为含CO、H2、CH4等可燃气体的过程,是将低品位的固态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的可燃气体的热化学过程。

生物质超绝热气化制氢项目总结

生物质超绝热气化制氢项目总结

生物质制氢项目总结一、项目简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低碳化发展的终极方向。

然而自然界中不存在纯氢,只能从其它化学物质中转化、分解或分离得到。

目前全世界96 %的氢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制取,其生产费用高且产生较多温室气体。

于是,部分学者都在研究如何利用生物质高效、环保的转化为氢气。

目前,生物质制氢的主要方法有两种:生物法制氢和热化学法制氢。

热化学法主要包括热解、高压超临界转化和气化法等。

其中,气化制氢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产气氢含量较高,已引起了很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

但生物质在气化过程中产生较多有害的焦油。

本项目采用基于超绝热气化的思想,将具有蓄热、微孔过滤、裂解等功能的多孔介质应用于生物质气化制氢过程中焦油的超绝热高效转化,以期提高生物质气化产氢效率。

二、本人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及发挥的作用我主要是对生物质超绝热气化制氢中的核心设备——生物质气化炉进行全方面的研究,以及和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生物质制氢的实验研究。

总结了生物质气化的反应过程,为整个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包含了各种反应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气化反应的各种因素和常见问题;总结了各种生物质气化炉的构造、原理及其特点,为整个实验奠定了设备基础;对本实验所用设备进行了分析总结;与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生物质制氢的实验研究。

三、参加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在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特别是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很高兴能够走到最后,通过参加此次大学生创新项目,让我受益匪浅。

当然,参加此次大学生创新项目,我也付出了很多,牺牲了许多课外休闲时间,但是相比这些,我的收获远远大于失去。

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收获:首先,不得不让我谈及的就是计划的重要性。

在项目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就像是一只蚂蚁看见了一块很大很美味的奶酪一样;后来是唐志国老师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我们从刚开始建立计划,慢慢的一步一步去完善并走向最后,由于在刚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的计划,在后期很多组忙着更加完善的时候,我们的过程是在不断地优化和创新。

生物质气化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及应用

生物质气化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及应用

生物质气化技术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及应用情况一、生物质气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的热力学条件下,借助于气化介质(空气、氧气或水蒸气等),使生物质的高聚物发生热解、重整、氧化和还原反应,热解伴生的焦油进一步热裂化或催化裂化成为小分子碳氢化合物,进一步生成CO、H2和CH4等混合燃气。

生物质气化利用可包括气化供气技术、气化供热技术、气化发电技术和气化制氢技术等。

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发展较快,主要以气化供气和供热为主向气化发电、冷热电多联产等方向发展。

生物质气化利用虽然较广阔,但生物质气化还不能大量推广,主要影响生物质气化发展的因素有:(一)燃料:⑴生物质成型燃料(BMF):①燃料原料。

生物质原料多种多样,有木质和草本类,城市有机垃圾和动物粪便等。

原料不同,燃料的热值、灰分和挥发分也不同,不同原料产生燃气量也不同。

②燃料其他物理性质。

水分含量、燃料密度(颗粒密度和堆积密度)、颗粒大小等。

水分含量过大或太小都不利于生物质气化;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燃料密度越高,气化效果越好;小颗粒的燃料相对比大颗粒气化效果好。

在2013年及以前,BMF行业虽发展快速,但燃料参数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规格。

⑵燃料供应:生物质原料(农业、林业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用较广泛的地方可以相应的降低燃料的收集成本,进而降低气化过程中的成本。

虽然中国可利用的生物质资源较丰富,但是燃料分布不均匀,目前出现生物质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生物质利用较少,而需生物质原料的地方需花费较高的运输成本到其他地方购买生物质燃料,大大增加了生物质气化过程的燃料成本,同时燃料供应不足制约着生物质气化的发展,影响生物质气化效果。

(二)净化: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净化分为干式和湿式,干式主要去除其中的粉尘和颗粒,湿式主要去除焦油和少量的微细颗粒。

目前气体净化还不成熟,气化效果不明显,焦油去除难度较大,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净化的成本还相对较高。

(三)国家政策:虽然国家目前大力倡导节能节能减排,支持和引导生物质的发展,生物质利用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对生物质发展目标也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和规划,但是政策不到位制约了生物质能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化指标的影响因素
复杂的热化学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影响气化指标的因素取决于3个方面,即原料特性、气化过 程的操作条件和气化反应器的构造。
第13页
生物质气化指标及影响因素
(1)生物质特性 原料特性不但影响气化指标.而日也决定气化方法的选择。 生物质作为气化原料比煤作为气化原料有突出的优点。 1)挥发分高、固定族低。生物质特别是秸秆类生物质,固定 碳在20%左右,而挥发分则高达70%左右。在较低温度下, 约400度就可全部挥发出来。 2)生物质碳反应性高。生物质碳在较低温度下,以较快的速 度与CO2及水蒸气进行气化反应。 如:在815℃、2MPa下,木炭在He(45%)、H2(5%)及水蒸气 (5%)的气体中,只要7分钟,80%能被气化,泥煤炭只能有 约20%被气化,而褐煤显几乎没有反应。 3)生物质灰分少。生物质灰分一般少于3%(稻壳等除外)。 4)含硫量低。生物质台硫量一般少于0.2%,不需要气体脱 硫装置,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分解过程机理及动力学表达式 低温时(低于250℃)的主要产物是CO2、CO、H2O及焦炭;温度升 高至400℃以上时,生成CO2、CO、H2O、H2、CH4焦炭及焦油等;温度
继续升高至700℃并有足够停留时间时,出现二次反应,即焦油裂解为
氢、轻烃及炭等产物。
第5页
生物质气化反应动力学
还原过程中主要化学反应及过程速率 下面反应是可逆的,增加温度、降低压力促进反应进行。温度低于
第8页
生物质气化设备和工作原理
② 下吸式气化炉
优点是: 1. 气化强度较上吸式高; 2. 工作稳定性好; 3. 由于氧化区在热解区与还原区之间,因而干 馏和热解的产物都要经过氧化区,在高温下 裂解成H2和CO等永久性小分子气体,使气 化气中焦油含量大大减少。 缺点是: 1. 出炉的可燃气中含有的灰分较多; 2. 出炉的可燃气的温度较高,须用水进行冷却。
第3页
生物质气化基本原理
3.还原区(吸热) H2
热气体上升进入裂解区 未反应炭进入氧化区
4.氧化区(放热)
温度大约为1000~1200℃ 产物为CO、CO2 热气体上升进入还原区 灰进入灰室
图 上吸式气化炉气化原理
第4页
生物质气化反应动力学
生物质气化动力学包括热分解过程机理及动力学表达式,还原过程中的 主要化学反应及过程速率,焦炭的燃烧过程及其二次反应过程速率。
700℃时,反应有利于CO2的生成,并且水蒸气与碳的反应速率极为缓慢
。温度从800℃开始升高时,水蒸气与碳的反应明显增加。
其中水蒸气与碳的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式:
第6页
生物质气化反应动力学
焦炭的燃烧过程及其二次反应过程速率 生物质炭的燃烧速率受燃烧温度控制,基本呈现对数曲线增长。又受
氧通过灰层的扩散速率控制,细颗粒的燃烧速率比大颗粒快得多。随着
缺点是:
1. 原料中水分不能参加反应,减少了燃气中H和碳氢化合物的含量, 气体与固体逆向流动时,物料中的水分随产品气体带出炉外,降低 了气体的实际热值,增加了排烟热损失; 2. 热气体从底部上升时,温度沿着反应层高度下降,物料被干燥与低 温度的气流相遇,原料在低温(250~400oC)下进行热分解,导致焦 油含量高。
(2)流化床气化炉
流化床气化炉的反应物料中常掺有精选过的惰性材料沙子,在吹入气
化剂作用下,物料颗粒、沙子、气化剂接触充分,受热充分,在炉内呈 “沸腾”燃烧状态,气化反应速度快,生产能力大,气化效率高。
第10页
生物质气化设备和工作原理
以外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为例: 主要优点
气化反应在床内进行,焦油也在床内裂解,气固分离以后的炭
缺点
(1)产出气体的显热损失大。 (2)由于燃料颗粒细,流化速度较高,故产出气体中的 带出物较多。
第21页
双流化床气化炉
第22页


第23页
不断循环回反应炉内。使炭有足够的时间在床内停留,以适应还 原反应速度慢的需要。适合水分含量大、热值低、着火困难的生
物质物料。
主要缺点 产气中灰分需要很好地净化处理和部
件磨损严重。
第11页
生物质气化指标及影响因素
1.比消耗量。定义:气化1kg生物质所消耗气化剂(如空气、 水蒸气、氧气)的量。 2.产品气产率。气化1kg原料所得到的气体燃料在标准状态 下的体积称为产品气产率。
颗粒粒径减小,燃烧速率按对数曲线递增。 焦油的燃烧速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且接近直线关系。 二次反应包括裂解、重整、水蒸气与一氧化碳的变换反应、二氧化碳 与碳及碳与水蒸气的还原反应等。温度与停留时间是决定二次反应程度
的主要因素。
第7页
生物质气化设备和工作原理
1)固定床
① 上吸式气化炉
优点是:
1. 燃气在经过热分解层和干燥层时,将热量 传递给物料,用于物料的热分解和干燥, 同时降低其自身的温度,使炉子热效率大 大提高; 2. 热分解层和干燥层对燃气有一定的过滤作 用,所以出炉的燃气中只含有少量灰分; 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炉内阻力小。
(3)气化条件。
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物料特性、气化设备结构等也是影响 气化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气化条件,气化产物成分的 变化很大。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固定床气化炉
下吸式:焦油含量少,热值高 上吸式:焦油含量多,热值低
第19页
流化床气化炉
第20页
优点: (1)流化床气化炉断面小,气化效率和气化强度较高。 (2)流化床气化对灰分要求不高,可以使用粒度很小的 原料。 (3)流化床气化的产气能力可在较大范围内波动,且气 化效率不会明显降低。 (4)流化床使用的燃料颗粒很细,传热面积大,传热效 率高,气化反应温度不是很高且均衡,结渣的可能性减弱。
第9页
生物质气化设备和工作原理
③ 横吸式气化炉
生物质原料由炉顶加入,灰分落入炉栅下部的灰室。气化剂由侧面进 入,产出的气体也由侧面流出,气流横向通过气化区,在氧化区、还原
区进行的热化学反应与下吸式气化炉相同,只不过反应温度较高,燃烧
区温度甚至会超过灰熔点,容易造成结渣。因此,该炉适用于含灰分少 的原料,一般用作焦炭和木炭气化。
第14页
生物质气化指标及影响因素
(2)原料的结渣性。
反应性好的原料,可以在较低温度下操作.气化过程不易结渣,有利 于操作,也有利于甲烷生成。矿物成分往往可使燃料在燃烧反应中起 催化作用。 例如:将木灰(1.5%)喷在加热中的木材表面上.就可使反应性加强, 反应时间减少1/2。
第15页
生物质气化指标及影响因素
生物质气化
1
主要内容
生物质气化基本原理 生物质气化反应动力学
生物质气化设备和工作原理
生物质气化指标及影响因素
第2页
生物质气化基本原理
1.干燥区 温度大约为100~250℃
产物为干物料和水蒸气
水蒸气随着下面三个反应 区的产热排除气化炉
干物料进入裂解区
2.热分解区(裂解区) 温度大约为300~600℃ 产物为炭、H2、水蒸气、 CO、CO2、CH4、焦油及其 他烃类物质 热气体上升进入干燥区 图 上吸式气化炉气化原理 炭进入还原区
3.碳转化率。碳转化率是指生物质燃料中的碳转化为气体燃
料中碳的份额,即气体中含碳量与原料中含碳量之比。
燃气中的体积百分比 气体产率,m3/kg 原料中碳的含量,%
第12页
生物质气化指标及影响因素
4. 气化效率。生物质气化后生成的产品气总热量与气化原料 总热量之比,称为气化效率,它是衡量气化过程的主要指标。 5. 气化强度。单位时间内,气化反应器单位横截面上所能 气化的原料量称为气化强度,单位通常为kg/(m2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