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材料热处理及检测分析

合集下载

热处理工艺分析报告

热处理工艺分析报告

热处理工艺分析报告1.引言热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保温一段时间,并经过冷却使其达到期望的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和优化是提高材料性能和质量的关键。

2.分析方法本次热处理工艺分析使用了金相显微镜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两种常用手段。

金相显微镜可以观察材料的组织结构,而显微硬度测试可以评估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3.实验步骤本次实验选取了X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将X材料加热到960°C,保温时间为30分钟,然后通过快速冷却的方式冷却至室温。

随后,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组织结构,并用显微硬度测试仪对材料进行了硬度测试。

4.实验结果和分析金相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经过热处理后,X材料的晶粒尺寸显著增大,并且出现了大量的晶界。

这表明热处理工艺导致了材料的再结晶,从而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显微硬度测试结果显示,经过热处理后,X材料的显微硬度明显下降。

这可以解释为热处理导致材料的晶粒尺寸增大,晶界面积增加,从而阻碍了位错的移动和晶界的滑移,减弱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综合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对于X材料来说,经过所选的热处理工艺,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得到了提高,但硬度和强度有所降低。

5.结论本次热处理工艺分析的结果表明,经过所选的热处理工艺,X材料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晶粒尺寸增大,晶界增多。

这导致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得到了改善,但硬度和强度有所下降。

对于实际应用中对韧性和塑性要求较高的情况,该热处理工艺是可行的。

6.建议在进一步优化热处理工艺时,可以考虑调整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等参数,以达到更好的性能和质量要求。

此外,对不同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应进行深入研究,以制定适合不同材料的最佳工艺方案。

[1]张三,李四.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学报,2024[2]王五,赵六.金相显微镜在热处理工艺分析中的应用[J].金属材料科学与工艺,2024[3]丁七,孙八.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显微硬度的影响[J].材料力学,2024。

简述热处理的工艺性能分析

简述热处理的工艺性能分析

简述热处理的工艺性能分析热处理是指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一系列工艺操作,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技术方法。

热处理工艺性能分析是对热处理后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评价和分析,以确定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热处理工艺参数,实现材料性能的改善和提高。

热处理工艺性能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结构分析:热处理会改变材料的晶粒和相的结构,因此对热处理后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组织结构分析可以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样品的晶粒大小、相的分布和形态等来反映材料的组织结构特征。

此外,还可以使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进行更加详细的组织结构分析。

2. 硬度测试: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也是材料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热处理会改变材料的晶格结构和晶粒尺寸,从而影响材料的硬度。

通过硬度测试可以确定热处理对材料硬度的影响,进而评价热处理的效果。

3. 力学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是评价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等方法来确定材料的力学性能。

热处理会引起材料的晶粒长大、分布均匀化和残余应力的改变,从而对材料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可以评价热处理工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 延展性能测试:延展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之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形变能力,也是评价材料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热处理会改变材料的晶界能量和晶界位错密度,从而影响材料的延展性能。

通过延展性能测试可以评价热处理对材料塑性变形能力的影响,为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热处理的工艺性能分析是通过对热处理后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来评价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通过分析材料的组织结构、硬度、力学性能和延展性能等指标,可以确定热处理工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和材料性能的改善提供依据。

因此,在进行热处理时,需要进行详细的工艺性能分析,以确保热处理后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评估方法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评估方法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评估方法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理想的性能要求。

同时,对于热处理后材料的组织性能进行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热处理工艺的分类和作用热处理工艺可以分为退火、淬火、正火等不同类型。

退火是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减缓材料的内部应力和改变晶粒结构。

淬火是将材料迅速冷却至室温或稍高温度,以使材料获得高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

正火是在加热材料至一定温度,然后通过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控制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退火可以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和缺陷,提高材料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淬火可以使晶粒细化,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正火则可以使材料同时具备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因此,在进行金属材料的热处理之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要求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工艺。

二、组织性能的评估方法1. 显微组织观察显微组织观察是评估金属材料热处理后组织性能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材料的晶粒大小、晶界、位错等结构特征,可以判断材料的晶粒细度、晶界清晰度以及存在的缺陷等情况。

这些细节可以为进一步分析材料的性能提供依据。

2. 硬度测试硬度测试是评估材料硬度和强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的载荷,然后测量载荷下材料表面的凹陷深度或使用显微镜观察硬度印记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硬度数值。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会对材料硬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硬度测试可以用来评估热处理工艺的有效性。

3. 拉伸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强度和延展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在金属试样上施加拉伸载荷,测量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得到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性能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热处理后的试样的拉伸性能,可以评估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质量控制和检验

热处理质量控制和检验

热处理质量控制和检验
热处理质量控制和检验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性质的加工方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热处理质量的控制和检验是保证产品性能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首先,从控制方面来讲,热处理工艺参数的设定和控制是影响热处理质量的关键。

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保证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因此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温度、时间、冷却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确保产品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热处理过程中需要保证热处理介质的质量,例如淬火介质是否达到要求、表面清洁度是否满足要求等。

这些因素对热处理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在热处理前确保介质的质量,以保证热处理效果。

再次,热处理前后需要对材料进行检验。

热处理后材料性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硬度、强度、韧性等方面,需要进行相应的硬度测试、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检验方法来检测材料性能。

此外,还需要检验材料表面状态、尺寸精度等指标是否标准,以保证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最后,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可以对热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分类,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调整。

常用的分类包括:同种材料在不同热
处理工艺下的性能对比、同种材料在相同热处理工艺下的批次性能对比、不同材料在相同热处理工艺下的性能对比等。

总之,热处理质量的控制和检验是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合理控制和材料检验的科学、精细化,保证了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热处理钢的材料性能分析

热处理钢的材料性能分析

热处理钢的材料性能分析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作为金属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钢材的性能对于机械设备和工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法,可以改善钢材的性能,尤其是硬度和耐磨性。

本文将对热处理钢的材料性能进行分析和探讨。

1. 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升温和冷却的方法,可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化学特性,从而改善钢材的性能。

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钢材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形规律,控制其晶粒的大小和分布,从而达到改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性能的效果。

热处理一般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加热、保温和冷却。

在热处理过程中,钢材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都是影响热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加热温度一般根据钢材的类型、形状和硬度等特性进行选择。

保温时间取决于钢材的厚度和耐热性能,通常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冷却速度则决定着钢材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快速冷却可以产生细小、均匀、稳定的结构,但也容易产生裂纹和变形等问题。

2. 热处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可以改善钢材的性能,尤其是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等方面。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钢材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使其具有更加理想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质。

2.1 硬度硬度是钢材的重要性能之一,也是热处理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热处理过程中,钢材的晶粒会发生细化,晶界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导致钢材的硬度和强度增加。

此外,钢材在快速冷却过程中,也会产生残留应力和塑性变形等效应,这些效应可以增强钢材的硬度和韧性。

2.2 强度强度是钢材的另一个重要性能,也是直接受到热处理影响的性能之一。

热处理可以通过细化钢材的晶粒和增加晶界数量,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抗拉性能。

此外,热处理还可以产生残留应力的效应,这些应力可以增强钢材的抗拉强度和韧性。

2.3 耐磨性耐磨性是钢材的重要应用性能之一,也是热处理的重要目的之一。

热处理可以通过增强钢材的硬度和强度等性能,改善其耐磨性能。

热处理分析报告

热处理分析报告

热处理分析报告1. 引言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加工技术,通过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来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本文将以一个步骤化的思维过程,对热处理分析进行探讨。

2. 确定热处理目的在进行热处理分析之前,首先要明确热处理的目的。

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等性能。

根据具体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淬火、淬火回火等。

3. 分析材料的组织结构在进行热处理之前,需要对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晶粒大小、形状以及晶界的存在情况。

通过分析材料的组织结构,可以判断其原始状态以及可能存在的缺陷。

4. 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根据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所需的性能改变,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

例如,如果需要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可以选择淬火方法;如果需要增加材料的韧性,可以选择退火方法。

5. 设定合适的热处理参数热处理参数包括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等。

根据材料的特性和所需的性能改变,设定合适的热处理参数。

温度和保温时间的选择应考虑材料的熔点、固溶度和相变温度等因素;冷却速率的选择应考虑材料的导热性和冷却介质的性质。

6. 进行热处理实验根据设定的热处理参数,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确保整个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完成后,取出样品进行后续分析。

7. 分析热处理效果通过对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分析,评估热处理的效果。

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再次观察材料的组织结构,比较和原始状态的差异。

还可以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硬度测试、拉伸测试等,评估性能的改变程度。

8. 结果讨论与总结根据对热处理效果的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9. 结论通过本文的步骤化思维过程,我们可以对热处理分析进行详细的讨论。

明确热处理目的、分析材料的组织结构、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和参数、进行实验以及分析热处理效果,都是热处理分析的关键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特性和性能改变,为进一步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热处理分析报告

热处理分析报告

热处理分析报告1. 简介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热处理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和制造业领域,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性。

本文将对热处理的原理和常见的热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2. 热处理原理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从而使材料的性能得到改善。

在加热过程中,晶体内部的原子或分子会发生移动,从而改变晶体的排列方式。

当材料冷却时,这些原子或分子会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晶体结构,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能。

3.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3.1 淬火淬火是一种通过迅速冷却材料的方法,以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过程中,材料被加热到临界温度,然后迅速冷却,通常使用水或油。

这种快速冷却导致材料在凝固时形成非晶态或马氏体结构,从而使材料的硬度大大增加。

3.2 等温退火等温退火是一种通过在高温下保温材料一段时间,再缓慢冷却的方法。

这种处理方法主要用于降低材料的硬度和增加韧性。

在等温退火过程中,原子或分子会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晶体结构,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能。

3.3 淬火和回火淬火和回火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组合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材料首先被淬火以增加硬度,然后被回火以降低脆性。

回火的温度和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所需的性能。

4. 热处理分析实例4.1 实例背景某公司生产的汽车曲轴在使用中出现了断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决定进行热处理分析。

4.2 分析步骤1.收集曲轴的材料信息,包括材料成分、硬度等数据。

2.对曲轴进行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曲轴的组织结构和存在的缺陷。

3.对曲轴进行热处理试验,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对处理后的曲轴进行金相显微镜观察,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

5.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抗拉强度、硬度等指标。

6.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数据,确定最佳的热处理方法。

4.3 结果分析通过对曲轴进行热处理分析,发现采用淬火和回火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曲轴的强度和韧性。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与性能测试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与性能测试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与性能测试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的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而性能测试则是评估热处理工艺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和性能测试的相关内容。

一、热处理工艺热处理是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热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进而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溶解到基体中,通过高温加热使固溶体达到均匀一致的状态。

常见的固溶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和回火,用于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2. 热变形处理热变形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塑性变形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热变形处理方法包括热轧、热挤压和热拉伸等,用于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和延展性。

3. 热处理工艺参数热处理工艺的参数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对最终金属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得到期望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而不当的参数选择则可能导致材料性能的下降。

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对金属材料经过热处理后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检测的过程。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判断热处理工艺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金属材料是否符合应用要求。

1.力学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是评价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有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硬度测试等。

拉伸试验可以评估金属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性能指标;冲击试验可以评估金属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硬度测试可以评估金属的硬度和强度等指标。

2.物理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主要包括热膨胀性、热导率和电导率等。

热膨胀性测试可以评估金属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线膨胀系数;热导率测试可以评估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电导率测试可以评估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

3.微观结构分析微观结构分析是通过金相显微镜等工具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晶界和相含量等参数,可以评估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动鼓HT250
100X
T8钢
500X
五、钢铁中的基本金相组织
3、珠光体
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其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较好。抗拉 强度σb :770MPa 伸长率δ:20~35%;冲击韧性αk : 30~40J/cm2 硬度180HBS 。
片状珠光体
500X
支腿螺母QT500-7
100X
三、常存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1锰 钢中的锰来自炼钢原料,锰有一定的脱氧能力,可使钢中的FeO 还原成铁,改善钢的质量;锰与硫生成MnS,能减轻硫的有害作 用;锰能溶于铁素体产生固溶强化。锰在钢中是一种有益元素。 2硅 钢中的硅来自于炼钢原料,硅能与钢液中的FeO生成炉渣,消除 ℃ FeO对钢质量的影响;硅能溶于铁素体产生固溶强化,提高钢的 强度和硬度。硅在钢中是一种有益元素。 3硫 钢中的硫是炼钢时由矿石和燃料带入的,硫不溶于铁,以铁存在 于钢中。FeS与Fe形成低熔点共晶体,熔点为985℃,分布在奥氏 体晶界上,当钢在1000-1200 ℃进行热加工时,由于晶界处共晶 体熔化,产生热脆。为此在钢中加入适量的锰,生成MnS(熔点 1620 ℃)可消除热脆。硫是钢中是一种有害元素。
二、钢铁材料的牌号与标记
3.2.2 不锈钢、耐热钢,一般用一位数字表示平均碳含量的千 分数。当碳含量上限小于0.1%(低碳)时,以0表示碳含量; 当碳含量不大于0.03%时,以00表示碳含量。如5Cr21Mn9Ni4N、 1Cr18Ni9Ti、0CrNi9、00Cr12等。 3.2.3 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高碳轴承钢等,一般不标出碳含 量数字,若平均碳含量小于1%时,可用一位数字表示平均碳含量 的千分数。如Cr12MoV、5CrW2Si、W18Cr4V、GCr15等 3.3 代表合金元素含量 3.3.1 合金元素平均合金含量小于1.5%时,钢号中仅标明元素符号, 一般不标明含量。 3.3.2 合金元素有数字标明时表示其含量的百分数(高碳铬轴承钢 除外)。 如5Cr21Mn9Ni4N 、1Cr18Ni9Ti、 W18Cr4V 等.
★铸铁是指经过碳的质量分数大于2.11%的铁碳合金。碳 在铸铁中除少量溶解于金属基体外,通常 以游离状态的 石墨存在,或以化合状态的渗碳体存在。其分类方式如下:
灰口铸铁
按断口颜色 铸铁 按石墨形态 白口铸铁 麻口铸铁 灰铸铁 球墨铸铁 可锻铸铁 蠕墨铸铁
★ 钢是指碳的质量分数为0.0218~2.11%的铁碳合金。 低碳钢(C<0.25%)
一、金属材料的分类
1、金属的分类
铁 黑色金属 锰 铬
重金属(铜、镍等)
金 属 有色金属
轻金属(铝、镁、钠等)
贵金属(金、银、铂等)
半金属(硅、硼等)
放射性金属(镭、铀等)
稀有金属钛、钨等)
一、金属材料的分类
2、工程用金属材料的分类
铁基合金(结构钢、工模具钢、不锈钢、 碳钢、铸铁等) 铜基合金(纯铜、黄铜、青铜等) 工 程 材 料 铝基合金(纯铝、铸铝、变形铝等) 镁基合金(镁铝合金、镁铝硅等) 钛合金(纯钛、TC4、TC11等)
四、热处理行业术语
1 正火 将金属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 处理叫做正火。正火可以细化晶粒、改善机械性能与可切削性。 2 退火 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使它缓慢冷却, 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退火可降低金属的硬 度和脆性,增加塑性。 3 淬火 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浸入到淬火剂中 ,以获得高硬度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改变钢的 内部组织,获得高的硬度和强度,更好地发挥钢材的性能潜力 ,为 回火做好组织准备。
二、钢铁材料的牌号与标记
3.3.3 特殊情况:高碳铬轴承钢,其铬含量用千分之几计,如 GCr15、GCr9等。低铬合金工具钢,其铬含量也用千分之几计, 但在含量数值之前加一数字“0”。如Cr06。 3.4 表示性能数据 如碳素结构钢Q235表示其屈服点不小于235MPa;球墨铸铁等标 准牌号如QT400-18中的数字分别表示抗拉强度不小于400MPa和 延伸率不小于18%; 铸钢等标准牌号如ZG230-450表示屈服强度 不小于230MPa,抗拉强度不小于450MPa;电工硅钢等标准牌号 中的数字表示电磁性能,如50W360表示厚度不大于0.5mm,铁损 值不大于3.60W/Kg。
农机用钢、机床用钢、航空用钢、宇航用钢等)
二、钢铁材料的牌号与标记
我国钢铁产品牌号一般采用汉语拼音、国际化学元素符号 及阿拉伯数字结合起来表示。
1、采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产品名称、用途、特性和工艺方法等。 如QT500-7、 GCr15 、 Q235、ZG230-450等 2、采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表示产品中的主要元素。如20Mn2、 20CrMnTi、60Si2Mn、35CrMo等 3、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钢的顺序号、元素含量或性能数据等。 3.1 表示顺序号。 如A1、 A2、A3、 A4 、A5。 3.2 表示平均含碳量。代表平均含碳量的数字,一般用阿拉伯数 字放在牌号的头部。 3.2.1 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弹簧钢, 用两位数字表示,含义为平均碳含量的万分数。如45、 20Mn2 、 38CrMoAl、55CrV等。
金属材料热处理及检测分析
——广东富华理化检测中心 管理人员培训讲稿
编制:汤国强 2012年9月22日
目录 一、金属材料的分类 二、钢铁材料的牌号与标记 三、钢中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四、热处理行业术语 五、钢铁中的基本金相组织 六、钢铁材料常见缺陷组织 七、公司几种产品金相检查 八、金属热处理质量缺陷 九、市场质量案例分析
四、热处理行业术语
7 塑性 金属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称为塑性。通常用延伸 率来表征材料塑性的高低。 8 韧性 金属抵抗冲击作用的能力,叫做韧性。单位为焦耳(J) 9 弹性 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发生一定变形,当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其原 状的性能叫弹性。弹性金属承受外力的最大限度叫弹性极限。 10 屈服点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外力不再增加, 而材料的变形仍继续存在,这种现象叫“屈服”。开始发生屈 服现象时的应力叫“屈服点”。
三、钢中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4 磷 钢中的磷是炼钢时由矿石带入的,磷一般能全部溶于铁素体中, 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尤其在低温 时更为严重,容易产生冷脆。 5 碳 碳在钢中是影响其性能最大的元素,能与合金元素作用生成碳 化物。主要表现在影响强度、硬度、疲劳极限、红硬性和耐磨 性等方面。 6 合金元素 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非常复杂,添加合金元素的目的主要 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提高淬透性、提高强度和硬度、细化晶 粒、提高红硬性、耐蚀性、耐磨性、回 火稳定性等。
不锈钢
100X
支腿齿轮
500X
五、钢铁中的基本金相组织
5、马氏体
碳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 ,其强度、硬度很高,但塑性、韧 性低。
高碳马氏体
500X
隐晶马氏体
500X
低碳马氏体
500X
五、钢铁中的基本金相组织
6、莱氏体
高温莱氏体是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低温莱氏体是由珠光体 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莱氏体硬度很高,塑性极差。
制动鼓 HT250
100X
制动底板ZG230-450
100X
五、钢铁中的基本金相组织
4、奥氏体
碳溶入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以符号A表示。奥氏体的力学性能 与其溶碳量及晶粒大小有关。一般来说,奥氏体的伸长率为40%~50%,硬度为 170~220HB,强度、硬度较低,具有良好的塑性和低的变形抗力,适于进行压 力加工。与γ-Fe一样,奥氏体无铁磁性。
七、公司几种产品金相检查
4 支腿齿轮 金相检验项目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渗碳体、 非马氏体组织深度、渗层深度。
七、公司几种产品金相检查
5 车轴焊接 检验项目为显微硬度、焊脚高度、熔深和金相组织等。
五、钢铁中的基本金相组织
1、铁素体
碳溶入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以符号F表示。其力学性能几乎和纯铁 相同,其强度、硬度较低,但具有良好的塑性与韧性。
体心立方晶格示意图
纯铁
100X
U形螺栓45#调质
500X
涡轮40Cr正火
500X
五、钢铁中的基本金相组织
2、渗碳体
化学式为Fe3C的金属化合物称为渗碳体。渗碳体的熔点为1227℃。渗碳体的硬度 极高(约800HBW),脆性大,塑性几乎等于零,是一个硬而脆的相。
低温莱氏体
500X
六、钢铁材料常见缺陷组织
1、带状组织 使钢的组织产生各向异性,即沿着带状纵向的强度高、 韧性好,横向的强度低、韧性差。
2碳化物液析 切割了金属基体,使钢的脆性增大,易产生淬火裂纹,并使工 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碳化物的剥落而成为磨粒磨损或形成疲劳破坏的发源地。
六、钢铁材料常见缺陷组织
碳素钢 按化学成分
中碳钢(0.25%≤C≤0.60%) 高碳钢(C>0.60%) 低合金钢(合金元素<5%) 中合金钢(5%≤合金元素≤10%) 高合金钢(合金元素>10%)
合金钢

结构钢(工程结构用钢、机器零件用钢) 工具钢(刃具钢、模具钢、量具钢)
按用途分
特殊钢(不锈钢、耐磨钢、耐热钢等) 专业用钢(指各个工业部门专业用途的钢,如
七、公司几种产品金相检查
1 车轴 原材料车轴检验项目为晶粒度、夹杂物、脱碳层、成品车轴 检查晶粒度、脱碳层。
七、公司几种产品金相检查
2 轮毂 轮毂金相检验项目为球化率、石墨大小、珠光体含量、 碳化物含量等。
七、公司几种产品金相检查
3 制动鼓 金相检验项目为石墨形状大小、珠光体含量、碳化物形状、 含量等。
四、热处理行业术语
11 晶格与晶胞 为了描述金属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可以把原子 看成是固定不动的刚性小球,把刚性小球抽象为几何的点, 如果把这些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就构成几何空间格架,这种抽 地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方式的空间格架,就称为晶格。 为了便于说明原子在空间排列的特点,根据晶体中原子排列 规律性和周期性的特点,通常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 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这个最小几何单元就称为晶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