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材料热处理方式及目的
表面热处理目的

表面热处理的目的引言表面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工艺,通过在材料表面加热、保温和冷却等过程,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能和组织结构,以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等特性。
不同的表面热处理方法有不同的目的和应用领域,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表面热处理方法及其目的。
淬火目的淬火是一种通过迅速冷却材料表面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的表面热处理方法。
淬火过程中,材料在高温下形成奥氏体结构,并在迅速冷却后转变为马氏体结构。
马氏体具有高硬度和强度,能够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抗拉强度。
方法淬火通常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
将待处理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使其达到奥氏体相区。
在保温一段时间后,通过快速冷却(例如水淬或油淬)来迅速将材料表面冷却至室温,以形成马氏体结构。
应用淬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的钢铁材料,如汽车零部件、机械零件等。
通过淬火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抗拉强度。
渗碳目的渗碳是一种通过在材料表面加入碳元素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的表面热处理方法。
碳元素能够与材料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形成碳化物,从而增加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方法渗碳通常通过在高温下将材料与含有碳源的介质接触一段时间来实现。
常用的渗碳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渗碳过程中,材料表面逐渐吸收碳元素,并在后续的热处理过程中形成均匀分布的碳化物层。
应用渗碳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需要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零部件,如齿轮、轴承等。
通过渗碳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淬火回火目的淬火回火是一种综合应用淬火和回火两种表面热处理方法的工艺。
淬火回火旨在通过淬火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然后通过回火来减轻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和脆性。
方法淬火回火通常包括加热、保温、冷却和回火四个步骤。
将待处理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使其形成马氏体结构。
在保温一段时间后,通过快速冷却将材料表面迅速冷却至室温。
将材料再次加热至适当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以减轻内应力和脆性。
金属热处理基本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本知识金属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金属结构和性能的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金属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热处理的目的以及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一、常见的热处理方法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至其固溶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增加金属的硬度和强度的方法。
常见的固溶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和时效处理。
淬火是将金属加热至固溶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形成固溶体,从而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时效处理是在淬火后,将金属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以达到固溶体中的晶粒溶解和析出硬化相的目的,提高金属的综合性能。
2. 马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至马氏体起始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在金属中形成马氏体组织的方法。
马氏体转变可以显著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可以改善其耐磨性能和韧性。
常见的马氏体转变方法包括淬火和回火。
淬火是将金属加热至马氏体起始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形成马氏体,进而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回火是在淬火后,将金属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使马氏体转变为较为稳定的组织,从而提高金属的韧性。
3. 回火处理回火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至适当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以改善金属的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回火处理可以降低金属的硬度和强度,提高其韧性和延展性。
不同的回火处理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金属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回火处理方法包括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应用需求。
二、热处理的目的金属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以满足特定的工艺和使用要求。
具体来说,热处理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通过热处理,可以使金属中的晶体细化,晶体界面增多,从而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2. 改善金属的韧性和延展性:热处理可以消除金属中的内应力和缺陷,减少晶界的孔洞,从而提高金属的韧性和延展性。
3. 提高金属的耐磨性和耐蚀性:通过调整金属的组织和相态,热处理可以增加金属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介绍几种热处理方法

介绍几种热处理方法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来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
它在许多工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1. 淬火(Quenching)淬火是一种通过急冷的方法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在淬火过程中,将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迅速冷却,通常使用水、油或气体等介质进行冷却。
这种急冷的过程能够使材料产生高硬度和高强度,同时也会增加脆性。
淬火常用于钢材的处理,可以使钢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强度。
2. 回火(Tempering)回火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的交替处理来改变材料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在回火过程中,首先将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保持一段时间,最后进行冷却。
回火能够减轻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回火常用于淬火处理后的材料,以提高其强度和韧性的平衡性。
3. 然后是退火(Annealing)退火是一种通过加热和缓慢冷却的方法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退火的目的是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和缺陷,提高其塑性和韧性。
在退火过程中,将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退火常用于冷加工后的材料,以恢复其原始性能并提高可加工性。
4. 淬火回火(Quenching and tempering)淬火回火是一种将淬火和回火两种热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的处理方式。
首先将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进行淬火,然后再进行回火处理。
淬火回火能够使材料同时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韧性,适用于一些对材料强度和韧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如汽车发动机的曲轴。
5. 氮化处理(Nitriding)氮化处理是一种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氮元素来改善材料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在氮化处理过程中,将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与氨气等氮源反应,使氮元素渗透到材料表面形成氮化层。
氮化层能够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适用于一些要求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零件制造。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材料改性方法,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性能,从而满足不同工业领域的需求。
典型的热处理工艺

典型的热处理工艺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典型的热处理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1. 退火: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减轻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
根据不同的目的,退火可以分为全退火、球化退火、时效退火等。
全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慢慢冷却到室温,目的是恢复材料的再结晶组织,消除应力,并提高塑性和韧性。
球化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然后冷却到室温,目的是消除应力和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
时效退火是将材料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目的是实现材料的时效硬化和组织稳定。
2. 正火:正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正火可以使材料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但韧性相应降低。
常见的正火工艺有正火淬火、正火回火、正火水淬等。
正火淬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目的是形成马氏体组织,提高材料的硬度。
正火回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目的是降低材料的硬度并提高韧性。
正火水淬是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用水迅速冷却,目的是在材料表面形成淬火硬化层,并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3. 淬火:淬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淬火可以使材料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但韧性相应降低。
淬火过程中的冷却速度和冷却介质的选择都对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淬火介质有水、油和气体等。
水冷速度最快,油冷次之,气体冷速度最慢。
根据不同的目的,淬火可以分为完全淬火、局部淬火、表面淬火等。
完全淬火是将整个材料同时进行淬火,目的是获得全面的硬化效果。
局部淬火是将材料的局部区域加热和淬火,目的是获得不同的硬度和性能分布。
表面淬火是在材料的表面形成淬火硬化层,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4. 回火:回火是将材料在淬火之后再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

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从而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以达到所需的使用性能。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热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退火退火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其可塑性,以方便后续的加工过程。
同时,退火还可以消除金属材料内部的应力,提高其抗腐蚀性。
退火的过程比较长,需要控制好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否则可能会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
二、正火正火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的过程。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降低其可塑性,以方便后续的加工过程。
同时,正火还可以细化金属材料的晶粒,提高其机械性能。
正火的过程比较短,需要控制好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否则可能会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
三、淬火淬火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其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同时,淬火还可以细化金属材料的晶粒,提高其机械性能。
淬火的过程需要控制好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否则可能会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
四、回火回火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其韧性和抗腐蚀性。
同时,回火还可以消除金属材料内部的应力,提高其机械性能。
回火的过程需要控制好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否则可能会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
五、表面热处理表面热处理是一种只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主要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不改变金属材料内部的性能。
表面热处理的方法包括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电镀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同时不改变金属材料内部的性能。
六、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改变金属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从而提高其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的过程。
钛合金各热处理作用

钛合金各热处理作用钛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而钛合金的性能主要由其热处理过程决定。
本文将介绍钛合金常见的几种热处理工艺及其作用。
1. 固溶处理(Solution Treatment)固溶处理是钛合金最常见的热处理工艺之一。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加热使合金中的固溶元素均匀地溶解在钛基体中,以提高合金的韧性和塑性。
固溶处理温度一般在β转变温度以上进行,时间根据合金成分和尺寸而定。
固溶处理后,钛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锻性,适合进行后续的加工和成形。
2. 时效处理(Aging Treatment)时效处理是将固溶处理后的钛合金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热处理,以进一步调整合金的性能。
时效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固溶相分解和析出相的形成来提高钛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时效处理温度和时间根据合金的成分和要求而定。
时效处理后,钛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会显著提高,但塑性和韧性会相应降低。
3. 淬火处理(Quenching Treatment)淬火处理是将固溶处理后的钛合金迅速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快速冷却来固定固溶相的结构,防止析出相的形成。
淬火处理可以提高钛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但会降低其塑性和韧性。
淬火处理的冷却介质可以是水、油或空气,选择不同的冷却介质会对钛合金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4. 回火处理(Tempering Treatment)回火处理是将淬火处理后的钛合金进行加热再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回火来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应力,并提高合金的韧性。
回火温度和时间根据合金的成分和要求而定。
回火处理后,钛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会得到改善,但硬度和强度会相应降低。
5. 等温处理(Isothermal Treatment)等温处理是将钛合金在固溶温度或其他特定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进行的热处理工艺。
等温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保持温度来稳定固溶相或促进析出相的形成,以调整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的四个阶段

热处理的四个阶段
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是:
1、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最后进行缓慢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另外退火也经常作为淬火的预处理工作;
2、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3、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淬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钢材的硬度;
4、回火:为了降低淬火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热处理是指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化学成分与组织,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热处理目的

热处理目的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性质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增强材料的硬度、强度、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
不同类型的热处理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选择正确的热处理过程对于实现所需的材料性质至关重要。
一、热处理目的1.改善材料硬度和强度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以使金属中原本分散在晶粒中的碳、氮等元素溶解到基体中,形成固溶体,从而提高了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这种方法称为固溶强化。
2.改善材料韧性通过淬火或回火等方法,可以使金属中原本分散在晶粒中的碳、氮等元素析出到晶界上,形成细小而均匀分布的颗粒,从而提高了金属的韧性。
这种方法称为沉淀强化。
3.改善材料耐腐蚀性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以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而均匀的氧化物或氮化物膜,从而提高了金属的耐腐蚀性。
这种方法称为表面硬化。
4.改善材料耐磨损性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以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而均匀的碳化物或氮化物膜,从而提高了金属的硬度和耐磨损性。
这种方法称为表面强化。
5.改善材料尺寸稳定性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从而减小晶粒尺寸和晶界数量,提高材料的尺寸稳定性。
这种方法称为细晶粒强化。
6.改善材料导电性和磁导率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材料中电子的自旋方向和排列方式,从而提高了金属的导电性和磁导率。
这种方法称为电子结构调控。
二、常见的热处理方法1.淬火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至室温或低于室温,使其产生马氏体组织以增强硬度、强度等力学性能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2.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使其产生回火组织以提高韧性、减少脆性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3.正火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使其产生珠光体组织以提高韧性和塑性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4.退火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至室温,使其产生软化组织以改善加工性能、减小残余应力等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5.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将合金材料在高温下保持一定时间后迅速冷却至室温,使其产生沉淀强化作用以提高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材料热处理
1、45(S45C)常见热处理
基本资料: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也叫油钢),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
⑴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
淬火:淬火温度840±10℃,水冷(55~58HRC,极限62HRC);
回火:回火温度600±10℃,出炉空冷(20~30HRC)。
硬度:20~30HRC
用途:模具中常用来做45号钢管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
(调质处理后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但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
可用调质+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实际应用的最高硬度为HRC55(高频淬火HRC58)。
2、40Cr(SCr440)常见热处理
基本资料:40Cr为优质碳素合金钢。
40Cr钢属于低淬透性调质钢,具有很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即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Cr能增加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强度和回火稳定性)
⑴调质处理
淬火:淬火温度850℃±10℃,油冷。
(硬度45~52HRC)
回火:回火温度520℃±10℃,水、油冷。
硬度:32~36HRC
用途:用于制造汽车的连杆、螺栓、传动轴及机床的主轴等零件
⑵不同回火温度
淬火:加热至830~860℃,油淬。
(硬度55HRC以上)
回火:150℃——55 HRC
200℃——53 HRC
300℃——51 HRC
400℃——43 HRC
500℃——34 HRC
550℃——32 HRC
600℃——28 HRC
650℃——24 HRC
3、T10(SK4)常见热处理
基本资料:T10碳素工具钢,强度及耐磨性均较T8和T9高,但热硬性低,淬透性不高且淬火变形大,晶粒细,在淬火加热时不易过热,仍能保持细晶粒组织;淬火后钢中有未溶的过剩碳化物,所以耐磨性高,用于制造具有锋利刀口和有少许韧性的工具。
⑴淬火+低温回火
淬火:淬火温度780±10℃,保温50min左右(视工件薄厚而定)或淬透。
先淬如20~40℃的水或5%盐水,冷至250~300℃,转入20~40℃油中冷却至温热。
(得到硬度62~65HRC)
回火:加热温度160~180℃,保温~2h。
(回火后硬度60~62HRC)
用途:适于制造切削条件较差、耐磨性要求较高且不受突然和剧烈冲击振动而需要一定的韧性及具有锋利刃口的各种工具,也可用作不受较大冲击的耐磨零件。
⑵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一般不调至处理)
淬火温度780~800℃,油冷至温热。
回火温度(640~680℃),炉冷或空冷。
(回火后硬度183~207HBS)
4、9CrWMn (SKS3) 常见热处理
基本资料:9CrWMn钢是油淬硬化的低合金泠作模具钢(俗称油钢)。
该钢具有?定的淬透性和耐磨性,淬?变形较?,碳化物分布均匀且颗粒细?。
该钢的塑性、韧性较好,耐磨性?CrWMn钢低。
优点:硬度、强度较高;耐磨性较高;淬透性较高;机械性能好(尺寸稳定,变形小)。
缺点:韧性、塑性较差;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对过热较敏感;耐腐蚀性能较差。
⑴淬火+低温回火
退火(预先热处理):加热至750~800℃,,≤30℃/h控温冷却至550℃出炉空冷(约停留1~3h)。
(作用:改善或消除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
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淬火:先预热至550℃~650℃,再加热至800~850℃,保温,油冷至室温(硬度64~66HRC),组织为高碳片状马氏体。
回火:加热至150℃~200℃,保温2h,炉冷(硬度61~65HRC)。
硬度:HRC60℃以上
用途:常用于制造截面尺寸不大而形状较复杂的冷冲模,耐磨的定位销等。
5、Gr12MoV (SKD11) 常见热处理
基本资料:Cr12MoV为冷作模具钢,具有高淬透性,洁面截面为 300~400㎜以下者可以完全淬透,在 300~400℃时仍可保持良好硬度和耐磨性,韧性较Cr12 钢高,淬火时体积变化最小。
淬火:第一次预热温度300~500℃,升温时间30min,保温时间2h;
第二次预热温度840~860℃,升温时间20min,保温时间2h;
第三次升温温度1020~1040℃,升温时间20min,保温时间;
然后油冷至油温。
(硬度60~63HRC)
回火:530℃——50~55HRC
420℃——55~60HRC
180℃——60HRC以上
回火后空冷至室温。
(回火1次后,出炉冷却,然后继续回火,重复回火3次,达到要求硬度即可)
硬度:不同回火温度得到不同的硬度
用途:可用来制造断面较大、形状复杂、经受较大冲击负荷的各种模具和工具。
如冲孔凹模、切边模、滚边模、钢板深拉伸模、圆锯、标准工具和量规、螺纹滚模等。
6、—— (SKH4) 常见热处理
基本资料:为钨系一般含钴型高速钢,红硬性和高温硬度及耐磨性较W18Cr4VCo5钢高,但韧性低,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64~66HRC 。
淬火: 淬火,820~870℃预热,1270~1290℃(盐浴炉)或1280~1300℃(箱式炉)加热,油冷。
(硬度64~66HRC)
回火:540~560℃回火2次,每次2h。
(硬度≥63HRC)
硬度:≥63HRC
用途:用作加工材料硬度在 400HB以上的复杂条件(重负荷)下工作的车刀、铣刀、滚刀等。
7、4Cr5MoSiV1 (SKD61) 常见热处理
基本资料:SKD61是一种空冷硬化热作模具钢,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韧性以及抗高温彼劳性能.能承受温度聚变,适宜在高温下长期工作,还具有优良的加工性和抛光性能。
该钢是一种含硅、铬、钼和钒的中合金热作模具钢,经淬火、回火处理后得到组织细、晶粒适中的马氏体,组织从体七分布粉细小的碳化物,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而且淬透性能好。
淬火: 第一阶段预热500~550℃
第二阶段预热750~800℃
吹风冷却或高压气体冷却等,100~150℃入回火炉
回火:预热:300~350℃
回火加热:550~680℃
空气冷却到室温,回火三次。
淬火温度1020~1050度,硬度56~58HRC,热处理变形小。
硬度:56~58HRC (表面可渗氮氮化处理,使加工出来的产品具有更好的耐磨性。
)
用途:比较适合制作尺寸大和形状复杂的模具;热作铰刀;切槽刀;剪刀等。
8、—— (——) 常见热处理
淬火:
9、—— (——) 常见热处理
淬火:
20、9Gr19Ni10(SUS304)不锈钢表面能渗碳吗
304不锈钢一般不渗碳处理,因为不锈钢主要用途是防锈,渗碳后耐腐蚀性降低(传统高温渗碳时,铬碳化物析出)。
若要提高硬度或耐磨性,可以渗氮、表面镀硬铬。
奥氏体不锈钢也可低温渗碳。
常用钢材淬火后不同硬度值的回火温度(°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