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灌井施工方案
在井点回灌技术中,主要的构造要求和施工措施

在井点回灌技术中,主要的构造要求和施工措施(1)回灌井点构造指示回灌井点系统由水源、流量表、水箱、总管、回灌井管组成。
其工作方式恰好与降水系统相反。
回灌能的设计主要考虑井点的配置以及计算每一灌水渠点的灌水井点力,准确地计算其影响范围。
回灌井点的埋设深度,应按井点降水曲线、透水层的深度和岩性渗透性来确定,一般宜移至长期降水曲线下1.0m左右,并位于渗透性抗性较好的土层中。
回灌井点的井管滤管长度应大于水井过滤段的长度,一般宜从地下水位以上0.5m处所开始一直到井管底部,日照时数其构造与雨量井点管基本相同。
回灌井点的间距应与降水井点相适应。
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间的距离应根据降水、回灌水位曲线和场地条件而定,要避免回灌水重新回到干旱尽量减少井中,造成两井"相通势,难以形成有效地隔水帷幕。
上海地区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间距不宜小于6m。
(2)回灌井点主要施工措施;1)回灌井点埋设方法及质量与降水井点相同。
2)在回灌井点保护范围内新设水位观测水位井,测量地下水位标高,根据水位调节回灌水量,以便使原有建(构)筑物下的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从而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测量水位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定时观测,并作好记录。
3)在原有建(构)筑物上设置沉降监测点,进行光学仪器水准测量,跟踪记录被保护建(构)筑物的沉降发展。
4)设置回灌井高位运行水箱,以满足注水压力的其要求,水箱倾斜度可根据水箱回灌水量配置,回灌水一般气温靠水位差重力自流灌入土中。
5)做好回灌井点设置后的冲洗工作,冲洗溢出方法一般是往回灌井点大量地注水其后,迅速再进行抽水,尽可能地加大土层加强中水力梯度,除去瓦片内的细粒成分,提高灌水能力。
6)回灌用水必须是清洁水,回灌配套应经常检查,防止堵塞。
7)重置井点必须在降水井点启动前或在降水的同时向土中灌水,尽可能能保持抽灌平衡。
当一方停止教育工作时,另一方也停止组织工作,恢复工作也应同时进行。
【工程实例】苏州某大厦轻型井点装甲车辆重置施工技术(1)工程概述某大厦位于苏州新区,西面和西面与交通要道接壤,东面紧邻一栋新建的商城大厦。
回灌井施工方案

回灌井施工方案
回灌井,是指在吸水井或出水口等地下水源的周围注入水源,使水源恢复或提高。
回灌井施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对目标地下水源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测,包括地层厚度、地下水位、含水层的渗透性等参数的测定。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其次,根据勘测结果,制定合理的饮用水井回灌方案。
方案中要明确回灌井的位置,注入水源的来源和数量,注入过程中的压力控制等。
同时,还需考虑环境保护因素,避免对周围地下水造成负面影响。
在施工前,需要对回灌井进行钻探,以确定井的位置和深度,并在井口周围进行围堰,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污染。
然后,进行回灌井的井筒施工。
井筒施工主要包括井口的保护和井壁的加固。
井口保护可以采用钢板或混凝土做井口围护,确保井的稳定性。
井壁加固可以采用灌浆等方法,以加固井壁的承载能力。
接下来,进行注水操作。
注水操作需要根据方案中制定的注入水量和频率进行,同时要注意控制注水的压力,以避免对地下水源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注水过程中,还需要定期监测井水的水质,确保回灌井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最后,对回灌井施工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可以通过定期抽取
地下水样品和监测井水位的方式进行,评估则需要对回灌井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回灌井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回灌井施工方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下水的地质条件、环境保护要求等多种因素。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下,才能确保回灌井的效果和环境安全。
回灌井技术方案

珠海市恒虹世纪广场基坑支护回灌井、降水井施工技术方案广东省珠海工程勘察院二O一O年一月珠海市恒虹世纪广场基坑支护回灌井、降水井施工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负责:项目负责:总工程师:院长:提交单位:广东省珠海工程勘察院提交日期:二O一O年一月十五日联系电话:,2263344(传真)项目负责电话:一、前言珠海市恒虹世纪广场位于拱北粤海中路与迎宾南路交汇处的西北角,由1~3单元42层商住楼及局部4层商业楼组成,设有2层地下室。
地下室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支护,桩间采用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支护桩及止水桩桩深均为。
恒虹世纪广场基坑外北侧现有2栋天然地基建筑物、基坑内地下水较丰富,为确保基坑支护安全顺利实施,必须采取回灌、降水措施。
参照广东省工程勘察院提交的《珠海市恒虹世纪广场超前钻勘察报告》,场地地层结构如下:(1)人工填土层土层为素填土和杂填土,素填土由粉质粘土混碎砖块、碎石块组成,松软~压实状;杂填土由建筑垃圾组成,灰黄色、灰褐色,松散-稍压实,层厚约~。
(2)淤泥质砂层主要分布在基坑外部边沿的局部地段,多呈薄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饱和,松散-稍密,含淤泥质,层厚约~。
(3)粉质粘土层主要分布在基坑外部边沿的孔段,湿~很湿,软可塑状,粘性较强,质纯,细腻,层厚约~。
(4)砾砂层局部为圆砾,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饱和,稍密~中密状为主,含粘粒,层厚约~。
(5)粉质粘土层该层分布局限,湿,可塑状,含石英粒,层厚约~。
(6)花岗岩风化残积砂(砾)质粘性土层分布在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厚度变化较大,硬塑状为主,局部地段顶部呈可塑状,土性主要为砂质粘性土,局部地段为砾质粘性土,层厚约~。
(7)全风化花岗岩层岩芯呈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原岩矿物以长石和石英为主,组织结构尚存,长石呈粉末状,湿,坚硬状,层厚约~。
(8)强风化花岗岩层矿物以长石和石英为主,底部夹少量碎岩屑,组织结构清晰,岩芯呈土柱~半岩半土状,层厚约~。
(9)中风化花岗岩层(10)微风化花岗岩层二、回灌井、降水井设计恒虹世纪广场基坑外北侧现有2栋天然地基建筑物。
回灌井施工方案范文

回灌井施工方案范文一、前期准备工作1.深入了解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和程度,并确定回灌井的施工目标和要求。
2.对现有井洞进行勘测,包括井深、井径、井底形状、井壁状况等,并记录详细的测量数据。
3.将井洞清理干净,包括清除井底淤泥和井壁的杂物,并确保井洞内外干净整洁。
4.检查井设备的完好性,包括水泵、管道、阀门等,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换。
二、回灌井施工步骤1.安装回灌设备。
根据井洞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回灌设备,如水泵、管道等,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2.测试回灌设备。
运行回灌设备,测试其性能和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3.调整回灌速度。
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回灌的水量和速度,以适应地下水位的上升需求,但需要注意不要超过井洞实际承载能力。
4.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安装地下水位监测设备,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监测结果。
5.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回灌设备。
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回灌设备的工作状态,以保持地下水位在目标范围内。
6.定期检查回灌设备。
定期对回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问题。
7.记录施工过程和结果。
在施工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一次的回灌操作和监测结果,以便于后期分析和总结。
三、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限制外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2.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3.定期检查回灌设备和施工现场,确保设备和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4.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防护设备,如围栏、警示线等,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5.根据当地的规定要求,必要时还应配备有关的急救设备和人员。
结语:。
压力回灌井施工方案

压力回灌井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 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二、回灌井施工参数及平面布置2.1回灌井施工参数2.2回灌井措施2.3回灌系统及回灌系统示意图2.4回灌系统管理要求2.5平面布置图三、压力回灌井施工3.1 施工工艺3.2 注水方法及水位观测点布置3.3压力回灌井运行四、人员及设备组织4.1劳动力组织4.2机械及材料组织五、安全文明施工5.1安全施工措施5.2 文明施工措施一、工程概况1.1编制目的为减小我方基坑开挖及管井降水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回灌井采取井点有压方式回灌。
1.2编制依据1.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管线布置图3.5.主要引用规范及相关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111-9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基坑降水手册》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主编1.3 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本次勘察查明:场地自然地面以下40.45m以内的土层按其沉积环境、成因类型以及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自上而下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其中第(4)层分为2个亚层,并包含一个透镜体层,第(3)层分为3个亚层,分层描述如下:第(1)层:素填土,灰褐色,软塑,很湿~饱和,高压缩性。
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局部为淤质土,含有机质,有臭味。
层厚0.80~3.50m,层底标高-1.03~1.62m。
第(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质粘土,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干强度低,低韧性,含有机质及半腐植物,摇震反应无,切面无光泽,夹软塑状粉质粘土,本层层厚变化大。
工程性质很差。
游泳馆位置该层埋深相对较浅,射击馆、运动员公寓位置埋深大,层厚0.50~17.90m,层底标高-18.00~-0.64m。
回灌井施工方案

回灌井施工方案一、井身结构及质量要求1、井眼结构:Φ445mm钻头×400mΦ241.30mm钻头×1600m2、套管结构:Φ339.70mm套管×400mΦ177.80mm套管360~1500m3、表层固井:Φ339.70mm水泥返出地面套管串套管附件:1. Φ339.70mm×Φ127mm钻杆连接大小头1个;2. Φ177.80mm止水器6个;3. Φ177.80mm灯笼扶正器6个;4. 环形钢板及循环接头1个。
各次固井水泥用量:1、表层30吨水泥返出地面;2、Φ177.80mm套管重合部位固井水泥10吨。
下表层套管固井:1. 下Φ339.70套管钢级J55壁厚9.65mm长度400m;2. 套管下完后,上接方钻杆因表层水泥返出地面预计使用30吨,水泥塞面20m;3. 水泥终凝后做固井质量蹩压试验7.4MPa,30min压力不降。
下入水层套管及要求:1、准备下井的套管必须按照下井顺序排序;2、Φ177.8mm套管与Φ339.70mm套管重合的要求,不少于40m;3、177.8mm套管使用Φ127mm钻杆送到位,采用反注法注水泥10吨(水泥终凝后做蹩压及悬重回要试验)。
确定套管悬挂牢固无误后进行127钻杆倒扣作业;注:蹩压试验要求,蹩压7Mpa,30min压力不降合格,悬重回零30min,不升固井合格4、筛管加工要求:筛管加工要求钻孔直径Φ20mm孔眼密度为18-20%,用8#镀锌丝作内支承,用60.目不锈钢筛网包紧再用10#镀锌丝缠紧,缠丝间隙为0.5-1.0mm要求用锡焊牢固,不允许有虚焊和脱焊之处。
井身结构示意图。
回灌井施工方案

回灌井施工方案1. 引言回灌井是指将处理过的废水或地下水通过回灌井井孔排放至地下的一种处理方式。
回灌井施工方案的编制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
本文将介绍回灌井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2. 施工前准备2.1 确定回灌井位置根据工程需求和地质勘探数据,确定回灌井的安装位置。
需要考虑地下水流动情况、土壤稳定性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2.2 设计井孔结构根据回灌井的用途和工程要求,设计井孔结构,包括井眼直径、井深、套管和滤管等。
2.3 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包括井眼钻机、套管、滤管、水泥和混凝土等。
3. 施工步骤3.1 井孔钻探首先利用井眼钻机进行井孔钻探,井眼直径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钻探过程需要注意控制井孔钻进速度,避免出现土壤塌方或者井孔坍塌等安全问题。
3.2 安装套管在完成井孔钻探后,根据设计井孔结构,在井孔中安装套管。
套管可以提供井孔稳定性,防止井孔坍塌。
安装套管时,需要对套管进行定位和固定。
3.3 安装滤管安装完套管后,需要安装滤管。
滤管能够过滤掉颗粒物,防止堵塞回灌井。
滤管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水质情况进行确定。
3.4 测试井孔在完成套管和滤管的安装后,需要对井孔进行测试。
测试可以包括井孔稳定性测试、滤水速度测试和井孔封固材料检查等。
3.5 封固胶浆灌注测试合格后,开始进行封固胶浆的灌注。
封固胶浆可以固定套管和滤管,防止井孔的水平渗透。
3.6 完善井头结构在封固胶浆灌注后,需要完善井头结构。
这包括安装水泵、安全阀和管道接口等。
4. 施工后检查4.1 检查井孔施工完毕后,对回灌井的井孔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井孔的稳定性、井孔封固胶浆的固化情况等。
4.2 检查设备和管道同时还需要检查回灌井相关的设备和管道。
确保设备安装正确、管道连接紧密,并对设备和管道进行试运行。
4.3 检测回灌效果最后进行回灌效果的检测。
可以通过监测地下水位和水质来评估回灌效果。
回灌井施工方案

回灌井施工方案回灌井施工方案是指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或地下水资源需要补给,需要施工回灌井来向地下水层注入水源,以保持地下水位稳定或增加地下水资源。
回灌井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地质勘察:在确定施工位置前,需要对地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层的性质和厚度等参数的测定,以确定最佳的回灌井施工位置。
2. 设计施工方案:根据地下地质勘察结果,设计回灌井的布置方案,包括回灌井的数量、深度和井孔直径等参数的确定。
3. 施工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井筒、井壁护套、水泥、泵站设备等,并进行质量检查和保养。
4. 井身掘进: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回灌井的井身掘进,一般采用钻井机进行掘进作业。
井筒直径和深度根据设计参数进行施工。
5. 井孔加固:为了保证回灌井的稳定,需要进行井孔加固。
一般采用水泥注入的方法,将水泥浆注入井孔,填充井壁空隙,加固回灌井的井身。
6. 安装回灌设备:回灌井施工完成后,需要安装回灌设备,包括水泵和管道系统。
水泵负责将水源抽入井孔,并通过管道系统将水源输送至目标地下水层。
7. 开始回灌:安装好回灌设备后,即可开始进行回灌作业。
根据需要,控制回灌井的水源和流量,将水源注入地下水层,实现地下水位的回升或地下水资源的补给。
8. 施工验收:回灌井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回灌井的井筒、井孔加固、回灌设备的安装质量等方面的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回灌井施工方案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地下地质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回灌井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灌井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地质情况与水文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场地地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二)水文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四、回灌井施工参数及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回灌井施工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现场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五、人员及材料设备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劳动力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二)机械及材料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六、回灌井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工艺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七、回灌井回灌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一)回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二)回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八、回灌井回填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九、安全文明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安全施工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二)文明施工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⑵本工程设计图纸;⑶《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⑷《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0-86);⑸《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⑹《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J120-99);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⑻《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三、地质情况与水文条件(一)场地地质条件1、地层岩性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揭露地层为素填土(Qml )、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第四期花岗岩(γ53(1))。
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Qml)素填土(层序号①):砖红色、灰黄色,欠固结,松散状,结构不均,主要由粘性土混少量建筑垃圾堆填而成,堆填时间约30年。
现场采填土样6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w=23.9%;e=0.699; IL=0.14;a1-2=0.32MPa-1;Es1-2=5.99MPa。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26次,校正后N值介于3.7~9.5击,离散性较大。
场地内钻孔均有分布,厚度介于1.50~8.50米,平均4.79米。
层底标高2.08~8.93米。
(2)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1)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序号②1):深灰色、灰黑色,湿~很湿,软塑状,捏痕深,成份以粉粘粒为主,含腐殖质及朽木,略具腥臭味,局部夹粉细砂。
取原状土样6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w=38.9%;e=1.040;IL=0.90; a1-2=0.49MPa-1;Es1-2=4.72MPa。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21次,校正后N值介于2.6~4.4击,平均3.4击。
厚度介于0.50~3.20米,平均1.56米。
层底埋深3.30~9.50米,相应标高1.06~7.25米。
2)粉质粘土(层序号②2):砖红夹黄色、桔黄色,稍湿~湿,可塑状,土质粘性好,含少许砂。
取原状土样8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w=26.4%;e=0.736; IL=0.30; a1-2=0.29MPa-1;Es1-2=6.26MPa。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25次,校正后N值介于7.9~14.6击,平均10.6击。
场地内除CK3、ZK5、10等钻孔外,其余钻孔均有分布,厚度介于1.00~7.30米,平均3.32米。
层底埋深6.00~14.50米,相应标高-3.98~4.48米。
3)粉细砂(层序号②3):灰白色、灰黄色,岩芯呈团块状、散粒状,粘性土含量约10%~30%,分选性较好,饱和,稍密为主,局部松散。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18次,校正后N值介于9.3~15.1击,平均11.6击。
分布厚度0.70~3.90m,平均厚度1.88m。
层底埋深7.50~11.40米,相应标高-1.12~3.25米。
4)砾砂(层序号②4):灰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为主,局部松散。
岩芯呈团块状、散粒状,粘性土含量约10%~25%,含少量卵砾石。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13次,校正后N值介于11.1~19.0击,平均14.0击。
分布厚度1.00~3.60m,平均厚度1.82m。
层底埋深6.80~13.60米,相应标高-3.01~3.15米。
(3)第四系残积层(Qel)砾质粘性土(层序号③):紫红色、褐黄杂花白色,稍湿-湿,可塑-硬塑状,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不均匀含5%~25%的石英砾,岩芯泡水极易软化。
取原状土样9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w=28.8%;e=0.802; IL=0.29; a1-2=0.33MPa-1;Es1-2=5.79MPa。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67次,校正后N值介于11.4~29.4击,平均17.5击。
场地内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介于1.60~18.40米,平均8.71米。
层顶埋深13.2~26.70米,相应标高-16.18~-2.57米。
(4)燕山期第四期花岗岩(γ53(1))钻孔控制深度内根据其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四个风化带:1)全风化花岗岩(层序号④1):黄褐色、褐黄色,岩石完全风化,除石英外,其他矿物已风化成土状,岩芯呈坚硬土状,手捏易散,泡水易软化。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41次,校正后N值介于30.7~45.5击,平均35.0击。
控制深度内,场地内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介于0.70~9.10米,平均4.37米。
层顶埋深17.00~32.90米,相应标高-6.15~-22.58米。
(二)水文情况1、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孔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
素填土底部赋存有上层滞水,该层弱透水且不富水;孔隙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层中的孔隙水,以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及相邻场地的侧向补给为主要补给源,水量及水位主要受季节控制。
其中粉细砂及砾砂层为强透水层,富水及透水性强,总体水量较大,其余土层为弱透水层。
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风化花岗岩裂隙中,主要受侧向地下水沿裂隙补给,以该类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补给条件,其水量大小及渗透性高低均与基岩各部位裂隙发育程度、裂面特征及其间的连通性有关。
依场地地质条件结合钻探情况分析,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基岩的风化裂隙发育,其分布厚度不一,起伏较大,水量不均匀,一般在强风化岩与中风化岩带中的过渡地带水量较大。
因风化基岩上部仅局部覆盖有砂土层(砾砂),基岩裂隙水与上覆砂层中的孔隙水的水力联系较弱,基岩裂隙水总体上具一定的承压性。
2、地下水位及其腐蚀性勘察期间测得终孔混合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介于2.10~5.10米,平均4.08米,标高介于5.25~8.48米,平均6.42米。
根据深圳地区经验及相邻场地地下水情况,推测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约为1米,最高水位约地面以下3.08米。
地勘报告评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四、回灌井施工参数及布置(一)回灌井施工参数1、根据本工程工勘报告提供的资料②3粉细砂②4砾砂,该土层富水及透水性强,总体水量较大,回灌主要是针对这两层土体。
2、回灌井内采用D160硬质PVC管、底部3m开5mm孔眼并包裹2层尼龙纱布,PVC管四周采用5~20mm碎石回填,地面往下1m采用粘土挤密封堵。
注水总管引用自来水管,并分节进行连接。
钻孔深度地表向下12米。
(二)现场布置1、回灌井布置(1)、根据本工程围护结构特征和拟建场地水文地质特征,对基坑四周进行回灌措施(主要针对粉细砂及砂砾层)。
①回灌区域位于坑外地下水下降明显部位(根据设计图进行纸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进行调整),即基坑四周区域(2-2至9-9剖面),共布置18口回灌井;②所有回灌井过滤管位置处于回灌底部,回灌后通过②3粉细砂②4砾砂层强透水层渗透至土层内;2、场地布置①、临时用电:利用甲方施工现场提供的电源,架设专用配电箱,采用集中管理。
从专用配电箱分为两路接出作为现场施工用电。
现场施工用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三级箱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进行设置。
②、临时用水:现场水源从业主指定水源接出,临时用水线路沿场地周围以及临时通道进行布置,每30米设置水阀一个。
③、泥浆池:为满足泥浆排放要求,保证泥浆不污染周边环境,在2-3个回灌井中间设置一个泥浆池(泥浆池位置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布置),泥浆池尺寸为1.5m×1.5m,深度为1.0m,再设置1个大泥浆池,泥浆池尺寸为3.0*3.0*1.5m,由小泥浆池汇入大泥浆池。
泥浆经沉淀后在运至弃置场。
五、人员及材料设备组织(一)劳动力组织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的原则,组织高效率的施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