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第一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
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
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征税=社会成本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
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
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
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经济学原理的核心知识点

经济学原理的核心知识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科学,它探讨了个体、企业和政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的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经济学原理中的核心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和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劳动力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动力数量。
供求关系的平衡点称为市场均衡,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消费者和生产者达到了最大化的福利。
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每次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认为,当消费者获得更多的产品或服务时,他们对每一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递减。
边际效用分析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遵循最大化满意度的原则。
三、成本与效益成本与效益是经济决策的核心考虑因素。
成本是指生产或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资源和机会成本,而效益是指通过生产或购买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利益。
经济决策通常会考虑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权衡关系,以确定最优的决策方案。
四、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一种决策可能意味着放弃其他的选择,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
了解机会成本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权衡不同选择之间的利弊,使决策更加理性和有效。
五、弹性在经济学中,弹性用于衡量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常见的弹性概念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供给弹性。
了解不同变量的弹性有助于理解市场对价格和需求变化的反应,从而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
六、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一个市场上竞争程度的特征和条件。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运作方式有助于理解商品和劳动力的定价机制以及市场效率水平。
七、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行为。
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
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3、物品:自由物品、经济物品、有害物品。
4、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5、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特点:有用性;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经济物品相对于自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价格为正。
6、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
7、稀缺性:经济物品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经济物品总是难以满足无限产生和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稀缺性。
8、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人们生产的所有区域。
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
从世界各地来看,稀缺性存在于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
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稀缺性的问题,只不过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
所以,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9、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10、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
(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
11、生产可能性: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达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于过度的问题。
13、资源配置是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各种商品或劳务,并分给不同的人,以使人类无限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原理 知识点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
1.机会成本:指在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2.供需平衡:市场上供求双方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即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3.边际效用: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对个体满足程度的额外增益。
4.成本效益分析:对决策进行评估时,将决策带来的效益与成本进行比较。
5.机会成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一种活动必然意味着放弃其他活动的机会成本。
6.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或产生不公正结果的情况。
7.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资源限制下,经济体能够生产的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最大组合。
8.效用理论:经济学中用于衡量个人主观满意程度的理论。
9.弹性:衡量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的敏感程度。
10.货币供应:特定时间和地点上可用的货币数量。
11.劳动力市场:买卖劳动力的市场,涉及雇主和劳动者之间
的交易。
12.消费者需求: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13.生产者供给: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14.需求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5.供给弹性: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6.GDP(国内生产总值):国家所有市场交易价值的统计数据,表示国家总体经济活动水平。
17.通货膨胀:货币的普遍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的持续上涨。
18.后果不对称:经济决策的结果不仅影响决策者自身,还会
对其他人产生外部性影响。
19.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管理经济
活动的政策。
20.贸易保护主义:通过限制进口和促进本国产业发展来保护
本国利益的政策。
经济学原理微观笔记

一、经济学1.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即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主流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2.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1.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的:(1)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经济学原理是研究资源如何被分配和利用的学科。
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以下是一些重点笔记:1. 市场供需: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当供大于需时,价格通常下降;当需大于供时,价格通常上升。
2. 机会成本:做出某种选择时,必须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
这个概念强调了资源有限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在不同选择之间做出权衡。
3. 激励:人们会根据激励来行动。
正向激励增加人们的动力,负向激励减少人们的动力。
了解激励机制有助于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4. 效率与公平:经济活动的效率是指实现最大福利的程度。
公平指的是资源的合理分配。
经济学家通常关注效率问题,因为资源的最佳利用可以提高整体福利。
5. 外部性:当经济活动的行为者或受益者无法捕捉到全部成本或收益时,就会出现外部性。
负面外部性可能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解决。
6. 弹性:弹性衡量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应弹性表示供应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7. 垄断与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卖家。
与之相对的是竞争市场,其中有许多卖家。
竞争市场有助于促进效率和消费者福利。
8. 政府干预:政府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税收、补贴、监管等手段来干预市场。
这些干预旨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并提高整体福利。
9. 经济增长与循环波动:经济增长指的是长期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循环波动是经济活动的短期波动。
经济学原理旨在理解产生经济增长和循环波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10.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原理和影响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贸易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但也可能引发争议和不平等。
这些是经济学原理的一些重点内容,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作出明智决策并评估政策的有效性。
经济学原理总复习

《经济学原理》总复习第一章导言一、基本知识点资源及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联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经济学简史二、问答题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联系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有什么不同?第二章供求平衡原理一、基本知识点需求需求的表示方法需求规律及其反常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供给供给的表示方法供给规律及其反常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供求规律需求价格弹性及其类型谷贱伤农薄利多销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及其类型蛛网理论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二、问答题:1、影响需求或供给的因素?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与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3、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的优势与缺陷答: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最低限价.采取支持价格可以使某一行业得到长足性地发展,并保证该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比如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采取支持价格政策也有不足之处,他可能导致该产业生产的过剩,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等.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鼓励某种产品的消费而规定的低于其均衡价格的最高限价.采取限制价格可以保证某种消费的正常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但长期的限制价格支持也会造成某种产品的长期性短缺\助长黑市交易等,一般只在通货膨胀、战争、自然灾害的特殊时期采用。
4、什么是“谷贱伤农”?(作图说明)三、计算题1 .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5,当它降价8%时,需求量会增加多少?解:已知E d =1.5,,根据需求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PP Q Q E d //∆∆= 得需求量会增加%12%85.1.=⨯=∆=∆P P E Q Q d 2 .某种商品在价格由10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40单位。
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1)已知P 1=10,P 2=6,Q 1=20,Q 2=40根据中点法公式计算得:(2)该商品需求富有弹性。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内部范围)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内部范围)1.如何理解稀缺性这个概念?提示:(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符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盲,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提示:(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民收人决定理论.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3.简要说明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1)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压,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客观性。
第四,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
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内部范围)1。
如何理解稀缺性这个概念提示:(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符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盲,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
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民收人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
简要说明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1)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压,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客观性。
第四,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
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
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4。
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它包括那些内客理论的表述方式有些提示:(1)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2)理论的形成。
首先要对所研究的经济变量确定定义,并提出一些假设条件。
然后,根据这些定义与假设提出一种假说。
根据这种假说可以提出对未来的预测。
最后,用事实来验证这一预测是否正确。
如果预测是正确的,这一假说就是正确的理论,如果预测是不正确的,这种假说就是错误的,要被放弃,或进行修改。
(2)理论的表述方式。
第一,口述法,或称叙述法。
用文字来表述经济理论。
第二,算术表示法,或称列表法。
用表格来表述经济理论。
第三,几何等价法,或称图形法。
用几何图形来表述经济理论。
第四,代数表达法,或称模型法。
用函搬关系来表述经济理论。
5。
假设在理论形成中有什么重要性提示: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的形成中假设非常重要。
离开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与结论都是毫无意义的。
虽然,在形成理论时,所假设的某些条件往往并不现实,但没有这些假设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像自然科学在严格的限定条件下分析自然现象一样。
1。
用替代效应和收人效应解释辑求定理。
提示:(1)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人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其他商品的价格没变,那么,其他商品的相对价压下降了,消费者就会用其他商品来代替这种商品,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了。
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置减少。
(2)收人效应是指货币收人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消费者的货币收人并没有改变,那么,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就减少了,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也就减少了。
收人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
(3)需求定理所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正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3。
在下列情况下,vcD影碟机的市场需求或率求且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1)电影院票价从10元下降为5元。
(2)政府加大了对盗版影碟的打击力度,盗版碟几乎没有了。
(3)生产影碟机核心部件的工厂发生大火,半年内无法恢复生产。
(4〉生产影碟机的技术发生了突破性进步。
提示:(1)需求减少,因为到电彤院看电影与看vCD是替代品,两种替代品之间价格与辅求成同方向变动。
(2)符求减少。
因为盗版影碟与vCD是互补品,两种互补品之间价格与辅求成反方向变动。
(3)特求壁减少,因为供给减少引起价格上升,也会使辅求置减少。
(4)辅求置增加,因为供给增加引起价格下降,使帑求量增加。
4。
收入增加和价格下降都可以使彩电的市场销售且增加。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用围形说明收入增加和价格下降引起的销售量增加有什么不同提示:(1)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整个特求曲线向右移动。
(参阅第2题中的图2)(2)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沿着同一条符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参阅第2题中的6.什么是均街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提示:(1)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斋求置与供给置相等时的价格。
这时该商品的篇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符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2)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
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上升;只有当供给量等于符求量,并且供给价格等于符求价格时,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查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7。
什么是供求定理提示:(1)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箫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2)特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4)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置减少。
8.什么是市场经济它有哪些特点伐示: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具备这样三个特点: 1、决策机制是分散决策。
2、协调机制是价格。
3、激励机制是个人物质利益。
9。
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1)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是传递情报、提供刺激,并决定收人分配。
(2)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3)的变动可以调节裔求。
(4)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
(5)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10。
价格调节经济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运行提示:(1)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调节作用以三个重要的假设为前提条件。
第一,人是理性的。
第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第三,信息是完全的。
(2)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特求时会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这样,一方面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对该商品的符求,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生产,减少了对该商品的供给。
价格的这种下降,最终必将使该商品的供求相等,从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同理,当某种商品供给小于需求时,也会通过价格的上升而使供求相等。
价格的这一调节过程,是在市场经济中每日每时进行的。
价格把各个独立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并协调他们的活动,从面整个经济和谐而正常地运11。
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说明下面的两种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破坏一个城市的最好办法除了轰炸之外就是限制房租了。
(2)最低工资法是保护所有低收人者的。
提示:(1)对。
因为在限制房租(即实行价格上限)的情况下,房东不愿意修理房子,也不原增加住房,一个城市会变得破破烂烂。
(2)不对。
最低工资法保护已有工作的低收人者,使他们的收人有保证。
但增加了失业(即供给过剩),使另一些低收人者找工作更困难。
12。
有些地方规定电影票价最高不得超过25元,虽低不得低于10元。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引起什么后果这种作法有利于还是有害于电影事业的发展提示(1)25元属于价格上限,10元属于价格下限。
(2)当影片好时,25元电影票价格会引起观众人数太多;当影片不好时,10元电影票价格会使观众人数太少。
(3)这种做法不利于电影业发展。
-13。
现在我国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放开收购。
你认为这种政策有什么利弊在加人世界贸易后能否仍然采用这种办法提示:(1)有利之处是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民收人;不利之处是农产品供大于求,政府支出增加;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要放开价格,调整产业结构。
14.简要说明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需求无弹性,即Ed=0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2)需求无限弹性,即Ed→∞。
在这神情况下,当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
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相等。
这时的裔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4)需求缺乏弹性,即1>Ed>0。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王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这时的符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线。
(5)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这时的符求曲线是一条比较平坦线。
2。
形响需求弹性的因农有哪些提示:(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特求程度,即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3。
试说明收入弹性的分类及如何根据收入弹性的大小划分商品的类型第一,收人无弹性,即Em=0。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收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这时收人一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线。
第二,收入富有弹性,即Em>1。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收人变动的百分比。
这时收人一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而且比较平坦的线。
第三,收人缺乏弹性,即Em<1。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收人变动的百分比。
这时收入一符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而且比较陡峭的线。
第四,收入单位弹性,即Em=1。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与收人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这时收人一符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井与横轴成45°的线。
第五,收人负弹性,即Em<00在这种柠况下,需求量的变动与收人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这时收人一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2)可以根据收人弹性的大小来划分商品的类型。
收人弹性为正值,即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的商品是正常商品,收人弹性为负值,即随着收人增加需求量减少的商品为低档商品。
收人弹性大于一的商品为奢侈品,收入弹性小于一的商品为必需品。
4。
什么是需求交叉弹性如何根据交叉弹性系数来判断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提示:(1)需求的交叉弹性叉称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口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符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