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考汉语试题-教学文档
藏族语文高考试卷真题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都正确的是:A. 藏族(zàng zú)雪域(xuě yù)神秘(shén mì)B. 布达拉宫(bù dá lā gōng)藏獒(zàng yáo)藏刀(zàng dāo)C. 雅鲁藏布江(yǎ lǔ zàng bù jiāng)羊卓雍错(yáng zhuó yōng cuò)藏历(zàng lì)D. 理论(lǐ lùn)哲学(zhé xué)文学(wén xué)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特的文化,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藏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C. 他的成绩提高了,这是他努力学习和老师教导的结果。
D. 我喜欢听藏族的音乐,那种悠扬的旋律总能让我感到心情愉悦。
答案:A3. 下列词语中,与“和谐”意思相近的是:A. 和顺B. 和缓C. 和谐D. 和美答案:A二、填空题1. 藏族人民信仰的宗教是______。
答案:藏传佛教2.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称______。
答案:藏历年3. 藏族人民居住在______地区。
答案:青藏高原三、简答题1. 简述藏族文化的主要特点。
答案:藏族文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宗教文化影响深远,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唐卡、藏绣、藏戏等;(4)语言文字独特,藏文是藏族人民的通用文字;(5)生活习惯独特,如喝青稞酒、吃酥油茶等。
2. 简述藏传佛教对藏族文化的影响。
答案:藏传佛教对藏族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信仰对藏族人民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方式等产生深远影响;(2)佛教文化推动了藏族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3)佛教建筑和艺术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标志;(4)佛教文化促进了藏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融合。
西藏汉语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西藏汉语考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汉语中“西藏”一词的意思是:A. 雪域高原B. 神圣之地C. 世界屋脊D. 东方明珠答案:A2. 下列哪个词不是西藏的别称?A. 雪域B. 西藏自治区C. 藏区D. 世界屋脊答案:B3. 西藏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A. 东北B. 西北C. 南方D. 西南答案:D4. 西藏的首府是:A. 拉萨B. 乌鲁木齐C. 成都D. 昆明答案:A5. 西藏的主要宗教是:A. 伊斯兰教B. 佛教C. 基督教D. 道教答案:B6. 西藏的布达拉宫是:A. 一座寺庙B. 一座宫殿C. 一座博物馆D. 一座学校答案:B7. 西藏的藏历新年叫做:A. 春节B. 藏历新年C. 端午节D. 中秋节答案:B8. 西藏的藏戏是:A. 一种舞蹈B. 一种戏剧C. 一种音乐D. 一种武术答案:B9. 西藏的藏医药是:A. 一种烹饪方法B. 一种医疗方法C. 一种艺术形式D. 一种体育活动答案:B10. 西藏的海拔高度通常在多少米以上?A. 3000米B. 4000米C. 5000米D. 6000米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西藏是中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国______部。
答案:西南12. 西藏的气候属于______气候。
答案:高原13. 西藏的人口主要由______族组成。
答案:藏14. 西藏的宗教文化以______教为主。
答案:佛15. 西藏的标志性建筑是______宫。
答案:布达拉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请简述西藏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答案:西藏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它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西藏的自然环境独特,拥有广袤的高原、连绵的山脉、深邃的峡谷和众多的湖泊。
17. 请简述西藏的文化特色。
答案:西藏的文化特色丰富多样,其中佛教文化尤为突出,藏传佛教是当地主要的宗教信仰。
2023年西藏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西藏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飞速发展,考古资料得以大量积累,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多学科合作日益深入,各种专题研究广泛展开。
“考古写史”在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获得诸多具有突破性和填补空白意义的成绩,中国考古学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上古史构建方面展现了广阔前景。
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新材料,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地的文明化进程等,如不同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手工业作坊,以及象征王权、神权、军权和复杂礼制出现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
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新材料,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地的文明化进程等,如不同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手工业作坊,以及象征王权、神权、军权和复杂礼制出现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
从重构上古史体系角度看,20世纪70—80年代,夏鼐、苏秉琦等系统地构建了新石器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时空框架体系。
苏秉琦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基础上提出“满天星斗”“多元一体”和“古国一方国帝国”等关于中国上古史的历史叙述体系。
严文明提出“重瓣花朵”模式,在承认多区域文化共存的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强调中原文化区“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
张光直认为各地区文化多元发展并通过彼此之间的密切交流而形成一个“中国相互作用圈”。
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到殷墟考古学文化、周代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不仅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文献记载的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礼制等众多方面从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脉络,而且填补了诸多传统历史学的空白,如四川的三星堆一金沙文化、江西的吴城文化、两周时期的曾国与中山国历史,等等。
藏语文高考试卷真题

一、基础知识与应用(共30分)1. (6分)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美轮美奂(huàn)风驰电掣(chè)雕梁画栋(tóng)B. 鸡毛蒜皮(sān)轻歌曼舞(màn)震耳欲聋(lóng)C. 草长莺飞(yīng)漫步人生(màn)风马牛不相及(jí)D. 持之以恒(héng)莫衷一是(zhōng)胸有成竹(zhú)2. (6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欢声笑语,气氛热烈。
B. 漫步在风景秀丽的公园,心情格外舒畅。
C. 突破重围,奋勇向前,终获成功。
D. 鸡鸣狗吠,夜深人静,寂静无声。
3. (6分)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位老师博学多才,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B.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我们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C. 他虽然身体残疾,但意志坚定,乐观向上。
D. 这部电影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人深思。
4. (6分)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那位歌手的嗓音优美动听,让人陶醉。
B. 这座城市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 他的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
D.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值得一读。
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标题:藏语文的魅力藏语文,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语文为藏族人民的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5. (4分)下列关于藏语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藏语文是一种古老的语言,源自印度。
B. 藏语文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只有藏族人使用。
C. 藏语文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D. 藏语文是一种容易学习的语言,适合所有人学习。
6. (4分)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关于藏语文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藏语文是藏族人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高考藏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B. 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C.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D.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决定增加阅读课的时间。
B. 我很喜欢这首诗,尤其是诗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骄傲。
D.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答案:A3. 下列词语中,与“一鸣惊人”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一举两得B. 一蹴而就C. 一帆风顺D. 一马当先答案:B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洪亮,像打雷一样。
B.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像一座宝库。
C. 他的脸色苍白,像一张白纸。
D. 这座楼很高,像一根柱子。
答案:B5. 下列词语中,属于形近音同的一项是:A. 悠闲(yōu xián)B. 悠悠(yōu yōu)C. 悠然(yōu rán)D. 悠长(yōu cháng)答案:B6.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成语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这本书的内容浅显易懂,老少皆宜。
C. 她的舞姿优雅,宛如天仙下凡。
D. 他办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答案:C7. 下列词语中,属于多音字的一项是:A. 画(huà/huà)B. 舍(shě/shè)C. 破(pò/pāo)D. 招(zhāo/zhāo)答案:A8.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常识吗?B.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竟然不知道?C. 这本书的价值难道不是显而易见吗?D. 这个道理难道还需要解释吗?答案:C9.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青山绿水,碧波荡漾。
藏族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语在藏语中的发音与汉语相近?A. 玛尼石B. 藏獒C. 桑耶寺D. 布达拉宫2. 藏历新年被称为“雪顿节”,下列关于雪顿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丰收节B. 雪顿节主要在青海举行C. 雪顿节期间有藏戏表演D. 雪顿节是藏历的除夕夜3. 以下哪位不是著名的藏族诗人?A. 格萨(Gérza)B. 萨加(Sagya)C. 索南嘉措(Sönam Gyatso)D. 米拉日巴(Mi la Ras pa)4. 藏族传统的纺织工艺中,以下哪种是著名的?A. 永靖织锦B. 青海藏毯C. 四川蜀锦D. 云南大理织锦5. 以下哪位是藏族著名的音乐家?A. 阿坝(Aba)B. 仓央嘉措(Kangyur Gyatso)C. 拉萨(Lhasa)D. 索南旺堆(Sönam Wangdue)6. 藏族传统的舞蹈中,以下哪种舞蹈与佛教有关?A. 花儿舞B. 锅庄舞C. 雪山舞D. 长鼓舞7. 藏族人民信仰的主要宗教是:A. 基督教B. 伊斯兰教C. 佛教D. 道教8. 以下哪个节日是藏族传统的祭祀节日?A. 端午节B. 清明节C. 雪顿节D. 重阳节9. 藏族传统建筑中,以下哪种建筑是典型的?A. 砖木结构B. 砖石结构C. 土木结构D. 玻璃结构10. 以下哪个词语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智慧”?A. 玛尼B. 嘎玛C. 萨迦D. 布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藏族人民信仰的宗教是______,其代表建筑是______。
2.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又称______。
3. 藏族传统的纺织工艺中,______是著名的藏毯。
4. 藏族著名的音乐家______,他的代表作有《六弦琴》等。
5. 藏族传统的舞蹈中,______是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舞蹈。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藏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
2. 简述藏族传统节日对藏族人民生活的影响。
藏高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踉踉跄跄(liàng liàng qiàng)B. 翠色欲流(cuì shì yù liú)C. 眉清目秀(méi qīng mù xiù)D. 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与他平时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B. 通过这次比赛,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C.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D. 老师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称赞他是班级的骄傲。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看这部电影怎么样?B. 你看这部电视剧好吗?C. 你觉得这部电影如何?D. 你觉得这部电视剧怎么样?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满天的繁星,犹如无数颗闪亮的钻石,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上。
B. 她的笑声,像清泉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
C. 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我热泪盈眶。
D. 那一片片绿叶,犹如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忠诚卫士。
5. 下列各句中,语言风格不一致的一项是:A.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B.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被誉为千古绝唱。
7.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
8. 《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这篇散文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
9.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篇辞表,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决心。
10.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2023年西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语文考前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开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亲密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绘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是伴随现____古学而生的一门新兴学问。
传世文献展示的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来的金银器史,是不一样的。
前者显示了数量颇多的名目和使用甚巨的数目,但提供详细形象的材料很少。
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
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
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而通过销熔的方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气。
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
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气。
与其他门类相比,金银器皿和首饰的制作工艺都算不得复杂,这里便格外显示出设计的重要。
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无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当然不同时代表现的形式多有不同,亦即选择与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同,这也正是工艺美术史所要展示的一个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汉语试题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 转.折转.圈斗转.星移B. 救济.接济.同舟共济.C. 数.据数.落不计其数.D. 温度.程度.审时度.势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粗犷宣泄川流不息B. 埋伏惊愕出奇不意C. 经典脉博一筹莫展D. 寒暄候车貌和神离3.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A. 高尚——卑鄙镇静——慌乱B. 渺小——伟大精细——粗糙C. 密集——稀疏悲哀——喜悦D. 紧张——局促坚强——软弱4.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 安静的教室安详的身体安稳的生活B. 严肃地追问严厉地批评严密地论证C. 听从指挥听取意见听候调遣D. 态度和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全都是褒义的一项是A. 大家都没想到,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也在处心积虑地牟取私利。
B. 他总是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C. 在首战失利的情况下,中国队的队员仍然不屈不挠,斗志昂扬。
D. 张警官明察秋毫,把那个老奸巨猾的骗子绳之以法。
6.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许多人致力于海洋水产资源的保护与合适开发。
B. 冬天来了,凛冽的山风刮起来了,天也黑得更早了。
C. 看着这些老照片,我不禁有了怀旧的情绪,甚至有些感化。
D. 近年来的科学考查证实,其他星球也存在着碳氢化合物。
7.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①改进②开创③完善④突破⑤规范这一次的实验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它的成功______了科研难关。
______了研究体系。
科研人员____程序,____方法,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____了新局面。
】A. ④③①②⑤B. ①⑤③④②C. ④③⑤①②D. ①③⑤④②8.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 很多人虽然搬进了高楼大厦,但还是留恋着胡同文化。
B. 无论是扫描式阅读还是跳跃式阅读,注意力也要高度集中。
C. 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D. 妈妈一边帮我收拾行李,一边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
9.将“这是因为读书有它的规律。
”插入下面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读书并不在多,①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透彻。
②与其读十部意义不大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有价值的书;③与其泛泛地读十部书,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④必须经历一个吸收、转化、升华的过程。
A.①B.②C.③D.④10.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 相继升空的人造卫星守望着地球上人们的幸福生活。
(人造卫星守望地球。
)B. 相继升空的人造卫星守望着地球上人们的幸福生活。
(人造卫星守望地球。
)C.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在过去的十年里陆续资助了百名贫困学生。
(阿里木资助学生。
)D. 在丈夫的劝说下,李老师开始锻炼身体了。
(丈夫劝说李老师。
)1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昨天的历史讲座对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B. 全部门能否齐心协力,决定着他们最终获得这项荣誉。
C. 看完这篇文章,我得出了某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能影响大局。
D. 进行调查研究,意味着我们要去采访提问,搜集丰富的原始材料。
12.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 我在茂密的橄榄林中,寻觅着枝头上的小小青果。
B. 青海湖的水波像梦一般飘忽,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
C. 夕阳的余晖在山坡上徘徊,陪伴着流连忘返的游客。
D. 杏花村的酒醇美甘甜,十里地外就能闻到酒香了。
1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几个调皮的男生经过教师,在窗外唱道:“大河向东流……”B. 他是住你们家?还是住我们家?C. 老师推荐我们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D. 远看群山环抱,白云缭绕;近看小桥流水,松竹茂密。
14.下列各项,语序正确的一项是A. 知道条件很艰苦,他还是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非常热心地。
B. 知道条件很艰苦,他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非常热心地还是。
C. 知道条件很艰苦,他还是非常热心地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
D. 知道条件很艰苦,他非常热心地还是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
15.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A.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C.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D.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白二、阅读: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16-17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16.对上面文章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B.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C.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D.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17.对文章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涉:干涉B. 坠:坠落C. 契:刻。
D. 止:停止。
(二)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①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也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基本上是用四种方法造出来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②最早的汉字多事以象形为基础的。
所谓象形,就是照着事物的形状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字表现的是什么事物。
比如“”就是月亮。
指事字和会意字也是以象形为基础的,但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事物不能用这种方法造出字来,这可怎么办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示事物的意义类别,表义的这部分称为“形符”;另一部分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表示读音,表音的这部分称为“声符”。
例如:“清”字,“水(氵)”表示它的意义类别,“青”表示它的读音;“粮”字,“米”表示它的意义类别,“良”表示它的读音;“枝”字,“木”表示它的意义类别,“支”表示它的读音。
把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字,这就是形声造字法。
用这种方法能够造出许许多多的字。
④以象形为基础的造字法还有一个缺点——不能表现语音。
形声造字法弥补了这个缺点。
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
18.根据原文内容,最早的汉字是A. 象形字B. 指事字C. 会意字D. 形声字19.本文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A.图表说明B.举例说明C.引用说明D.数字说明20.根据原文说明,下面不是形声字的一项是A. 清B. 粮C. 月D. 枝(三)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22-30题。
①冬季的农村是枯黄的,冷清的,萧条的。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为时不远。
那种对漫长冬季的厌倦,对多彩春天的期盼,便催生了色彩斑斓的年画。
这一张张充满希冀,饱含激情的年画,带着春天的气息进入了逐渐热闹起来的农村小院。
②一入腊月,年集开了。
闲下来的农村人就陆续到县城购置年货。
当然买年画必不可少。
家里母亲忙着煮肉、做豆腐、蒸馒头,一天到晚没个清闲。
那时我年纪还小,父母不让赶集。
于是,父亲就成为过年必需品的采购者。
盼着父亲赶集回家,就成了我们这些小孩的一大乐趣。
早早地就迎在父亲回家的路上,等呀盼呀,望眼欲穿。
除了等父亲兜里的鞭炮、糖果之外,就是等父亲手里那一卷年画了。
每当瞥见父亲手握年画回来的身影,我就立刻冲上前去,接过年画,一溜烟儿地跑回家去。
这一路上,脑子里没有了其他,都是对手中年画的无尽幻想。
是什么故事呢?是什么风景呢?想象催促飞奔的脚步,不知不觉中已喘着粗气,趴在炕上,展开了年画,先睹为快。
③那时的年画,多是一些戏曲故事,或是电影故事的连环画。
记忆中,年画一般是一个故事分为两张,每张纵排四列十六幅图画,每幅图画下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
农村里电视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就是这些简单的图画、简单的故事,牵住了无数孩子的心。
《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故事,还有一些舞台戏曲,都以年画这种独特的形式,传到了农村,传到了农村孩子的身边。
④父亲喜欢戏曲,因此买的年画都以戏曲连环画居多。
精彩的画面、定格的招式、生动的注释,最能吸引眼球。
一口气读完,畅快,过瘾,这时就嫌父亲买得少。
家家都买年画,走家串户去看,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大年初一,说是去拜年,其实不如说是去欣赏年画。
大人们有大人们的谈资。
而孩子就高高地站在椅子上,一字一句地读着大厅墙上的一幅幅年画。
挨家拜年,挨家看画。
年过完了,村里各家的年画也就欣赏完了,脑子里装满了故事,这个年过得也还挺有意义。
⑤其实,年画也就是刚买刚看时觉得新鲜。
年过完了,大人们又开始忙碌,我们也背上书包进了学校,谁还有闲心去欣赏年画呢?那些年画,也就只是墙上的一种装饰而已了。
然而,当年味越来越浓的时候,年画的吸引力又随之而来。
揭下墙上张贴一年的年画,曾经雪白的纸张已经泛黄,初闻时的油墨清香亦早已散去。
节俭的人家,会将这些年画重新擦拭一番,再贴一年;若换下来不用,孩子就可以用这些年画包书皮,或订制成草稿本,让年画再次有了生命力。
⑥在时光的流逝中,乡村“年俗”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随着农村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坯房越来越少,农家张贴年画的更是日益减少。
尽管,那些年画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几次变身,由连环画升级为大幅中堂画,由故事年画升级为色彩鲜艳的风景年画,由纸质年画升级为优质塑料年画,可终究还是被时代的浪潮掩盖,如今在年集上没了踪迹。
年关又近,想起再也见不到曾经给我许多温暖的年画了,心中顿生怀念。
22. ①自然段中,作者认为是什么催生了年画?23. ②自然段中,不能表现作者想看年画的急切心情的一项是A. 购置年货,年画必不可少。
B. 早早地就迎在父亲回家的路上。
C. 一溜烟儿地跑回家去。
D. 喘着粗气,趴在炕上,展开年画,先睹为快。
24. 下列判断,与③自然段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 年画多以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形式呈现。
B. 年画以戏曲故事和电影故事为主要内容。
C. 年画具有传播经典故事的作用。
D. 年画中的故事一般由两列十六幅图画构成。
25.④自然段中吗,为什么“年画再次有了生命力”?26.⑥自然段写乡村年俗发生了变化,年画在年集上的最终结果是A. 年画的形式变了。
B. 年画的内容变了。
C. 年画的材料变了。
D. 年画彻底消失了。
27.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以先看到为快事。
(2)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