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
如何评估病虫害防治效果

如何评估病虫害防治效果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评估病虫害防治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评估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方法和指标,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和农业技术人员更好地分析农作物的健康状况。
一、病虫害防治效果的目标和重要性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的首要目标是衡量预防和控制措施对农作物生长和健康的影响。
评估病虫害防治效果的重要性在于:1. 指导农作物的施肥和灌溉:通过评估病虫害防治效果,可以确定农作物的生长状态,以合理调整施肥和灌溉策略,保持作物的养分平衡和水分供应。
2. 有效利用农药和生物防治剂:通过评估病虫害防治效果,可以判断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效果,以便合理选择和使用这些防治措施,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
3. 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病虫害对农作物质量和产量有直接影响。
通过评估病虫害防治效果,可以更好地了解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虫害传播,确保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二、评估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指标和方法1. 农作物健康情况的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叶面积、叶片数量等指标。
与未受病虫害影响的正常作物相比较,可以评估病虫害对作物健康的影响。
2. 病虫害发病程度的调查和测定:通过定期调查和测定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来评估防治效果。
可以使用图表或百分比来表示作物受到病虫害侵害的程度,比如叶片受虫害的百分比、果实感染率等。
3. 农田土壤分析:通过对土壤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可行性。
例如,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是影响植物健康和抵抗病虫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4. 适时监测和评估防治措施的效果:在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监测仪器或装置对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估。
例如,使用昆虫捕捉器具监测昆虫的数量变化,使用病原菌鉴定试剂包监测病害发生情况等。
5. 统计数据分析:根据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相关的数学方法和模型来评估防治效果。
果园病虫害防治指标

果园病虫害防治指标
1.桃小食心虫:1. 卵果率1%;
2.地面处理:诱捕器诱到第1头成虫;
3.树上防治:诱捕器平均每天诱到5头成虫/器。
上年发生严重,需要越冬代地面处理,用诱捕器监测到第1头成虫,开始地面施药。
生长期诱捕器监测,平均每天每个诱捕器诱到5头成虫,开始查卵,卵果率在0.5%以上,开始喷药。
2.金纹细蛾:落花后~麦收前,平均1头活虫/百叶;麦收后5头/百叶
3.7~9月份,8头/百叶以上。
推荐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在成虫羽化初期喷药。
3.苹果黄蚜:暂定40%虫梢率,根据天敌数量,指标可以灵活掌握。
4.苹果绵蚜:10%剪锯口受害。
根据发生情况,可以挑治。
5.山楂叶蟎,苹果全爪蟎:落花后平均成蟎1头/叶。
麦收前2头/叶。
麦收后无天敌3头/叶,有天敌5头/叶。
麦收前以调查内膛叶片为主,麦收后随机取叶。
二斑叶蟎同上同上。
6.苹小卷叶蛾:5%虫梢率,新梢调查。
7.苹果球蚧:10%虫枝率,调查2年生枝条。
8.苹果褐斑病:5毫米以上降雨,(叶片保持湿润7个小时以上)根据天气选药。
9.苹果轮纹病:10毫米以上降雨( 枝干保持湿润9个小时以上)根据天气喷药。
广西田园防治指标建议根据果园生产情况适当调节,根据产量、综合病虫害发生情况。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1、水稻螟虫(钻心虫)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
三化螟是我县水稻产区主要害虫之一。
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虫伤株,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白穗。
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时减产20%以上。
防治适期:三化螟第一代:秧田期,4月上旬施药防治;大田期,6月上、中旬见成虫(螟蛾)时开始喷药。
三化螟第二代:水稻破口10%至齐穗前,约7月中下旬见成虫(螟蛾)时进行喷药。
防治指标:三化螟第一代:枯鞘窝率达10%或枯鞘株率5%;第二代:枯鞘株率1%以上。
三化螟为螟卵盛孵期内,正处于孕穗期的水稻或抽穗不到80%的田块,亩有卵块60个。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48%乐斯本乳油80毫升,兑水三桶喷雾。
2、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飞虱是我县水稻产区近两年暴发性害虫。
其为害主要是成虫群集于水稻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
使叶片发黄,生长低矮,甚至不能抽穗,稻谷千粒重减轻,瘪谷增加,褐飞虱还能传播病毒病。
防治适期:低龄若虫高峰期。
防治指标:百丛虫量1000-1500头。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5克;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 48%乐斯本乳油60-80毫升;25%噻嗪酮300-450克,兑水3桶喷雾。
防治配方:每桶水(15公斤)加配方①、丁硫啶虫咪15毫升+吡虫啉一包+杰效利1包;;配方②、高渗吡虫啉20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配方③、啶虫咪15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3、水稻粘虫水稻粘虫一年危害水稻二代,六月上—中旬第一代,八月初第二代,防治方法,发现水稻叶片上有低龄幼虫危害时抓紧喷药防治。
防治药剂:杀虫三分钟、啶虫咪等。
4、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以产卵后至产卵高峰期的百穴卵、虫量为标准。
第四(2)代:百穴150—200粒、头;第五(3)代:百穴100—150粒、头;第六(4)代:百穴100—150粒、头。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农民而言,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指标和分级标准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防治工作。
一、病虫害的防治指标病虫害的防治指标是指在具体防治过程中,用来衡量防治效果和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的指标。
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虫害发生率:病虫害发生率是指一定区域内发生某种病虫害的农作物比例。
通过测算病虫害发生率,可以了解病虫害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2. 病虫害危害程度:病虫害危害程度是指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的损失程度。
通过评估病虫害危害程度,可以评估防治工作的成效,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3. 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是指防治措施对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控制程度。
通过监测和评估防治效果,可以判断防治措施是否有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防治方案。
二、病虫害的分级标准病虫害的分级标准是根据病虫害严重程度和发生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常见的病虫害分级标准如下:1. 严重程度分级:根据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轻微、中等、严重三个等级。
轻微程度表示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小;中等程度表示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严重程度表示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非常大。
2. 发生情况分级:根据病虫害在一定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将其分为散发、局部流行和大面积流行三个等级。
散发表示病虫害在农田中分布较为零散;局部流行表示病虫害在某些农田中集中流行;大面积流行表示病虫害在广大农田中大规模流行。
通过病虫害的分级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
对于轻微程度的病虫害,可以采取局部防治措施,如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对于严重程度和大面积流行的病虫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适时灌溉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

虫害防治指标
苹果树
苹果树虫害主要有苹果小食心虫、桃蛀螟等。防治指标为虫果率不超过5%, 蛀果率不超过3%。
桃树
桃树虫害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桃蛀螟等。防治指标为虫果率不超过5%,蛀果 率不超过3%。
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估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加强果树管理,提高树体抗逆性;合理修剪 ,保持果园通风透光;合理施肥,提高果树 营养水平。
稻纵卷叶螟
当稻纵卷叶螟的虫量达到每百丛30头以上,卷叶率达到3%以上时,需要进行 防治。
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估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农业防治
效果评估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合适的 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使用三环 唑等药剂防治稻瘟病,使用井冈 霉素等药剂防治纹枯病等。
利用天敌如赤眼蜂等对水稻病虫 害进行生物防治。
经济阈值
当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 10%以上的预期损失时,应进
行防治。
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估
01
生物防治
02
化学防治
03
物理防治
04
综合防治
05
防治效果评估
利用天敌和微生物农药进 行防治,对环境友好,但 效果较慢。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效果好,但可能对环境和 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利用物理手段,如灯光诱 杀、色板诱杀等,安全环 保,但需要配合其他防治 措施使用。
发病率
当病害在蔬菜田间的发病率达 到10%以上时,应采取防治 措施。
进行防治。
严重度
在病害发生高峰期,病情严重度达 到3级以上时,应采取防治措施。
虫害防治指标
虫口密度
当虫害的虫口密度达到每百株 蔬菜20头以上时,应考虑进行
防治。
受害率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一、小麦1、麦蚜: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天敌与麦蚜比在1:150以时进行防治。
小麦蚜虫的发生程度主要以当地小麦蚜虫发生盛期平均百株蚜量来确定:小麦蚜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2、小麦吸浆虫:平均每样方(10cm×10cm×20cm)有虫2头以上的地块要进行防治。
成虫期时每10网复次幼虫20头左右,或用手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要进行药剂防治。
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3、麦蜘蛛:一尺单行有虫200头以上,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麦蜘蛛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4、小麦白粉病:通常于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15%-20%或病叶率为5%-10%时进行防治。
(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监控)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发生盛期的平均病情指数来确定: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5、小麦纹枯病:在小麦分蘖末期纹枯病纵向侵染时,当平均病株率达10%—15%或病情指数达5时进行防治。
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6、小麦条锈病: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时进行集中药剂封锁;大田内病叶率达%—1%时立即进行普治,防止其扩展蔓延。
7、小麦叶锈病:一般在小麦抽穗前后,田间病叶率达5%—10%或病情指数达15时进行防治。
8、小麦赤霉病:一般小麦在抽穗扬花期为始发期,如果此时天气预报平均气温达15℃,且有3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出现,则有赤霉病严重流行的可能,应抢在降雨前打药,5—7天防治第二遍,以确保防治效果。
9、小麦散黑穗病:最佳防治适期是在小麦播种前进行土壤或种子处理,防治指标为平均病穗率1%。
小麦三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小麦扬花期平均病穗率确定,划分5级。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10、麦叶蜂:50头/m2。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定义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定义农作物是人类重要的粮食来源和经济支柱,然而,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科学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我们需要准确地定义病虫害发生程度。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定义以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定义病虫害发生程度是指某一农作物范围内病虫害的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
它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和定义:1. 病虫害感病率:病虫害感病率是指某一农作物中感染病虫害的植株或生物个体的比例。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轻度感病、中度感病和重度感病。
2. 病虫害发病指数:病虫害发病指数是对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定量评估,通过对感染病虫害部位的程度进行测量和计算得出。
一般来说,病虫害发病指数越高,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就越大。
3. 综合评价指标:为了更全面地评估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还可以综合考虑病虫害感病率、发病指数以及农作物产量损失等因素,得出综合评价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专家评估或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用于评价整个农作物范围内病虫害发生的程度。
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评价方法评价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1. 采样调查法: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一定数量的植株或生物个体,统计并计算其感染病虫害的比例和程度,从而得出整体病虫害发生程度。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直观、易操作等优点,但是对样本的选择和调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2. 病虫害发病程度评价表:制定病虫害发病程度评价表,根据病虫害发病指标对其进行分级评价。
评价表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物、不同病虫害类型进行设计,具体的评估指标和分级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农田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监测和图像识别,识别和判定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大范围、快速、准确地获取病虫害信息,但是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病虫害防治策略的制定准确评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病虫害的危害阈值及判定标准

危害程度,从而影响危害阈值。
确定危害阈值的方法
实验法
通过在实验条件下,观察病虫害数量或密度与农作物 受害程度的关系,确定危害阈值。
经验法
根据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病虫害的生物学特 性和环境条件,确定危害阈值。
数据分析法
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确定危害 阈值。
03 判定标准的制定
蚜虫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主要通过刺吸植物汁液来获取营养。蚜虫的繁 殖能力很强,一旦发生,数量会迅速增加,对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03
干旱
干旱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由于水分不足,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组
织坏死。干旱通常发生在气候干燥的地区,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不
良影响。
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气流传播
一些病原微生物和害虫 可以通过气流进行传播 ,如细菌、病毒、蚜虫
制定判定标准的原则与步骤
原则
1. 确定评估指标
2. 收集数据
3. 制定初步标准
4. 验证与修订
制定判定标准时应遵循 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 作性的原则,确保标准 能够客观反映病虫害的 危害程度,并能够在实 际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 。
根据病虫害的生物学特 性和危害特点,确定评 估指标,如危害程度、 传播速度、经济损失等 。
等。
雨水传播
雨水可以携带病原微生 物和害虫的卵、幼虫等 ,通过土壤、水体等途
径传播。
昆虫传播
一些病原微生物和害虫 可以通过昆虫进行传播 ,如蚜虫可以传播病毒
病等。
人为传播
人类活动也可以传播病 虫害,如带病植物的引 进、带虫土壤的运输等
。
02 危害阈值的确定
危害阈值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虫害
防治指标
玉米螟
预计百杆活虫40头以上。
稻瘟病
叶瘟田间发病程度2级(站在田边或池埂上可见到病斑,病斑小而多或大而少)。
黏虫
二代粘虫玉米、高粱百株幼虫50头以上;平播密植麦地平方米有虫30头以上;大垄麦地、谷地平方米有虫15头以上。三代粘虫玉米、高粱百株有虫30头,谷子、水稻平方米有虫20头,多数幼虫虫龄达到3龄。
大豆食心虫
虫食率5%以上。
大豆蚜虫
有蚜株率超过50%,百株蚜量达1500-3000头以上,植株卷叶5-10%,而天敌数量很少。
大豆红蜘蛛
卷叶株率1%。
水稻潜叶蝇
被害株率5%以上。
水稻负泥虫
百株30头。
害鼠
标准百夹捕鼠率春季3%,秋季5%。
大豆根潜蝇
成虫高峰期五网捕蝇量20头以上连续3-4天。
蝼蛄
平方米有虫0.3头。
每百棵马铃薯有成虫30头或有虫卵100粒。
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薯晚疫病
植株现蕾封垄时,田间出现中心病株。
玉米大斑病
病斑将至棒三叶。
土蝗
农田平方米15-20头。
草地螟
大豆每株3头、甜菜每株5头、向日葵每株5头、亚麻平方米20头。
水稻二化螟
最佳防治时期为当地卵孵化高峰后3-5天,田间出现枯鞘高峰,5-10天出现枯心高峰前用药,通常在7月上中旬。防治指标为每亩有卵块120-150块,枯鞘率每亩达2%。
地老虎
平方米平均1头。
蛴螬
平方米平均1头。
金针虫
平方米平均1.5头。
大豆蓟马
每株有虫100头。
二条叶甲
2-3片真叶平方米有虫30头。
栗茎跳甲
成虫高峰枯心苗达0.5%以上。
甜菜象甲
平方米有虫10头。
黑绒金龟子
每穴甜菜有虫1头,大豆每米垄长有虫5头。
甘蓝夜盗
一代百株有虫50头,二代百株有虫200头。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