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孩子脾胃不好,可以多玩泥巴
为什么玩泥巴的孩子更健康?为啥大城市的人易脾虚?

为什么玩泥巴的孩子更健康?为啥大城市的人易脾虚?为什么玩泥巴的孩子更健康?为啥大城市的人易脾虚?《金匮真言论》中提到:“肝与木,心与火,脾与土,肺与金,肾与水”。
在中医里,脾位于中焦,对应的是土,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咱们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现象:大家见不到土。
为什么玩泥巴的孩子更健康还记得小时候,小朋友们都喜欢玩泥巴、挖沙子,可是现在的家长却担心细菌太多,改成让孩子学习电脑,或看电视、玩游戏、学钢琴、舞蹈等等。
其实小孩子玩土就是天性,孩子比大人更懂得自然是他的母亲。
婴儿最喜欢的动作,是趴在地上,接受地气。
玩泥再撒点儿尿和点儿泥,也是天性使然。
他们在刨土扬灰的时候,那些土对孩子的身体就有一种刺激,而这种刺激正好是补益孩子脾胃的。
所以,现在不玩土的孩子长大后脾胃功能都差。
针对这些脾胃功能差的孩子,我们给他们用药,直接用的就是土。
补益脾胃的药:灶心土这个土叫灶心土。
以前我们烧柴火、烧炭,需要垒一个灶,灶是拿石头垒的,里面糊上黄泥巴。
为了增加泥巴的粘合度,还要拌点稻草,秸杆儿。
经过火烧灸以后的黄泥巴,就叫灶心土。
灶心土又叫伏龙肝,这味药针对五行缺土、脾胃功能极其弱、吃什么吐什么、吃什么拉什么、什么都存不住的人很有用。
因为火生土,火是土的妈妈,所以火烧过以后的土带一点点热性和火性,它能恢复人的食欲。
另外,火烧过的土,经过历史验证,补益脾胃的虚寒是最好的,这就叫“其类土”。
增强脾胃的方法:沙浴现在许多人有水土不服的毛病,其实这与人呼吸的空气,和接触的环境都有关系。
比如说在日本出现过许多异位性皮炎的病人,他们到中国以后,接触到当地的水土,特别是北京的皇天厚土,皮肤病都大有好转。
还有现在流行的沙浴——把人埋在沙子里或埋在土里面,都是让人接触土,这种土在你没有意识到情况下,会跟你身体产生和谐共振,会增强你脾胃功能。
小孩脾气特别大,可能是阴虚火旺所造成很多孩子脾气很大,这种脾气大,有的时候是教养出了问题,有的是身体出了问题。
小儿脾胃虚弱怎么调理食疗方法

小儿脾胃虚弱怎么调理食疗方法
小儿脾胃虚弱是指小儿脾胃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较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情况。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脾胃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因此,对于小儿脾胃虚弱的调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食疗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调理小儿脾胃虚弱。
首先,小儿脾胃虚弱的食疗方法应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主。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煮熟的蔬菜、水果泥、稀饭等,避免给小儿食用过于油腻、辛辣或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其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助于健脾益胃的食物。
比如,可以给小儿食用一些山药、红枣、百合、莲子等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材,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促进食欲,改善消化问题。
另外,还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药膳来调理小儿脾胃虚弱。
比如,可以煮一些薏米粥、山药粥、白果粥等,这些药膳具有益脾健胃、补充营养的作用,对小儿脾胃虚弱有一定的帮助。
除了食疗方法外,家长们还应注意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让小儿过量吃零食、油炸食品等不健康的食物,保证小儿的饮食均衡,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
此外,家长们还应该注意小儿的生活作息,保证小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提高小儿的免疫力和消化功能。
总之,小儿脾胃虚弱需要家长们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理,食疗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调理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小儿改善脾胃功能,促进健康成长。
希望家长们能够根据本文提供的食疗方法,正确调理小儿脾胃虚弱,让小儿健康成长。
“吃”土,脾胃好

龙源期刊网
“吃”土,脾胃好
作者:胡鑫磊
来源:《祝你幸福·最家长》2016年第06期
儿子是院子里出了名的“小泥猴”,喜欢挖土,挖泥巴,有时候,他会好奇地舔舔手上的泥土,然后冲我咧咧嘴,说“不好吃”;周末,我们会带着他去黄河边,小铲子是儿子的随身之物,走到哪挖到哪!
很多时候,院里的邻居不喜欢自家孩子和我儿子一起玩,“脏,别去!”这是大家的口头禅。
去年幼儿园放暑假,我把孩子送回了老家。
孩子跟着家里的老人一起放羊、种菜,等我去接他的时候,发现一个月的时间,儿子结实了许多,脸上还有了“乡村红”。
儿子很少生病,偶尔一次感冒,几天时间就自愈了,从没打过吊瓶。
好些朋友羡慕我儿子身体棒;他们家的孩子经常感冒、发烧,抗生素快成白开水了。
有个老中医说,如今的孩子,免疫力低下,是因为养得太干净了,接触自然的机会少了。
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吃得越来越精致,穿得越来越干净,玩得越来越高档,孩子自身抵抗细菌和病毒的能力越来越弱。
还有一些孩子,鼻梁上的青筋十分明显,那是“脾”不好。
农村孩子很少有脾不好的,因为他们常年在土里摸呀爬呀,脾就好呀。
再有人问我,你家孩子为什么很少长病?
我会说,可能我家孩子“吃”土吃得多吧!
很喜欢这种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的亲子活动,让孩子接接地气,这同样也是孩子身体健康的需要。
更喜欢这种一大帮孩子在一起欢欢闹闹,而不是对着ipad独自玩耍的活动。
儿童脾虚怎么调理

儿童脾虚怎么调理儿童脾胃虚弱怎么办呢?脾胃虚弱的症状有哪些呢?要如何调理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调理儿童脾虚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调理儿童脾虚的方法第一:日常饮食如果是属于脾胃虚弱偏内寒的孩子,那么一定要养成吃热饮的好习惯,不要直接喝冷水,同时也不要过多的饮用酸奶,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肠道的酸碱平衡遭到打破。
并且日常应该多吃一些山药或者是芋头等等,少吃一些生冷油腻的食物。
如果是属于脾胃虚弱偏内热的孩子,那么日常应该减少吃一些干燥。
油炸以及辛辣的食物,并且不能够过量的服用游戏i额牛奶或者是流质的蛋白质,而是应该多吃一些海带。
胡萝卜还有南瓜这一类的食物。
并且日常的家庭用药应该选择具有清热消食功效的食物。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够因为看到孩子出现大便干燥的情况就给孩子多吃一些寒凉之类的食物,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第二:捏脊疗法怎样调理宝宝脾胃,上文我们说道了从日常饮食方面着手来改变孩子脾胃虚寒的情况。
除此之外,平时我们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捏脊,这样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具体的捏脊疗法如下:妈妈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握紧成为拳头状,然后食指半弯曲,拇指伸长,然后捏起孩子背部的皮肤。
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然后反复一两次,能够有效的调整孩子的肠胃机能,令身体之中的经脉得到有效的疏通,令身体的血液循环更加的顺畅,这样孩子的身体抵抗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治病的目的也是达到了。
捏脊具有很好的保健脾胃。
帮助身体消化以及强健孩子身体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的治疗感冒、改善孩子食欲,最终达到增强孩子体质的目的。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调理脾胃的方法痛苦比较受,所以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专家告诉我们,想要调理宝宝脾胃,那么最好的方法依旧是要从孩子的日常饮食入手。
首先需要做到饮食得当,如果孩子不想吃东西了,那么家长也没有必要一直跟在后面追着喂,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也不利于养成一个良好的用餐习惯。
另外,每天的饮食一定要定量,多给孩子准备一些统一消化的面食或者是粥类食物,不要一直给孩子吃肉类食品。
儿童怎么补脾胃虚弱最有效

儿童怎么补脾胃虚弱最有效作为一名高级养生师,我深知儿童怎样补脾胃虚弱最为有效的方法。
脾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对于孩子,脾胃的发育尤为重要。
如果孩子的脾胃虚弱,不仅会导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食物无法被充分利用,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甚至导致一些疾病。
因此,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及时有效的补脾胃非常关键。
首先,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饮食,并保证孩子有规律的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其次,合理搭配食物,使孩子的饮食更健康营养,才能有效的补脾胃。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最常见的补脾胃的食谱或者偏方,让家长们能够有所借鉴。
一、芝麻糊芝麻糊是榨芝麻手工制成的糊状食品,在中医中被称为“补血滋阴,益精强骨,悦颜美容,补脾养胃”的保健佳品。
制作方法很简单,将适量芝麻和适量枸杞洗净备用,芝麻炒香后研成糊状,再加入适量枸杞,加水煮开即可。
使用量:一次食用15-20克即可。
注意事项:枸杞性寒,不适合一些体质偏寒的孩子食用,如有热症状应该少量食用。
二、芋头清肺汤芋头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在中医中被认为是“滋阴降火、清热解毒、补脾养胃”的好食品。
制作方法:将新鲜芋头带皮切成小块,加入适量冰糖,小火煮30分钟,再加入适量水,以达到清汤状态即可。
使用量:一次食用100克,每天一次。
注意事项:芋头脆性大,不宜长时间煮,否则营养物质流失严重。
三、桂圆红枣糯米粥桂圆具有养胃、补气、益心的功效,而红枣则被誉为补中益气和补充营养最佳的食物,是秋冬季节最适宜的食材之一。
糯米能够温补脾胃,起到了增加消化吸收能力的作用。
制作方法:将适量的桂圆、红枣、糯米洗净,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清水,炖1-2小时即可。
使用量:一次食用100-200克,每天食用一次。
注意事项:孩子身体虚弱或者大便稀烂的情况下,不宜食用过量糯米。
通过上述几种食谱,我们可以看到,补脾胃的方法非常丰富多彩,只要搭配合适,就能让孩子更健康。
儿童调理脾胃的方法

儿童调理脾胃的方法
首先,合理饮食是调理儿童脾胃的关键。
儿童的饮食应该清淡易消化,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此外,定时定量进餐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过饥过饱对于脾胃的保护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调理儿童脾胃的重要手段。
比如,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长时间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保护视力和脑部健康。
再者,家长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焦虑和情绪波动对脾胃造成的不良影响。
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关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心情舒畅,也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环节。
此外,中医调理对于儿童脾胃问题也是非常有效的。
中医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通过中药调理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改善儿童的脾胃问题。
但是在使用中药调理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造成不良后果。
总之,儿童脾胃的调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努力。
合理饮食、良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以及中医调理都是调理儿童脾胃的有效方法。
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儿童脾胃健康问题,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让他们健康成长,茁壮成长。
中医如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中医如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小儿消化不良虽说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是会导致孩子的营养不良,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的呢?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按摩由于食积是感冒的基础,经常食积的孩子,可应用推脾土穴、揉板门穴加以调整。
脾土穴在大拇指桡侧面,采用平推的手法,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每次推100~200圈左右,可健脾助消化。
摩腹摩腹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如果孩子便秘、便干,用全掌腹面或四指腹面轻贴腹部,以脐为中心,作环形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法,每次100~200次,具有健脾和胃、化食通便的功能。
如果拉稀,方法同上,但要逆时针去揉。
果茶山药可用食疗方法来调补孩子的身体。
如果孩子厌食,不妨做一款果茶山药。
原料有山药250g,生山楂50g或果茶酱50g。
做法是将山药去皮去须、洗净、切斜块,依高矮错落摆放盘中,放入锅中蒸熟;将生山楂熬成山楂酱,去渣留汁,或直接用果茶酱,淋洒在蒸熟的山药上,即可食用。
小儿消化不良的预防措施1、树立正确的饮食行为观念。
吃饭是一种饮食行为,家长需要在孩子饮食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示范和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2、定时定量,少吃零食。
养成孩子定时定量吃东西的习惯十分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特定餐具和话语来让孩子意识到要吃饭了。
这是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来给孩子有吃饭的意识,当热气腾腾的饭菜放在桌上时,他就会意识到“吃饭的时间到了”。
其次,不要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
3、专心吃饭,培养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吃饭需要专心,父母必须让孩子养成专心吃饭的习惯。
如果孩子不喜欢吃饭,父母就要培养孩子对于吃饭的兴趣。
在吃饭时可让幼儿自己参与,捧饭碗、拿小勺,挑选自己爱吃的食物,这样孩子既学会了吃饭,又培养了对吃饭的兴趣。
营造吃饭的愉快氛围。
治疗消化不良的偏方1、小苏打,可以在温水之中加入适量的小苏打以及一点柠檬汁,然后趁热慢慢的服用;2、薄荷茶,薄荷茶具有一种非常美妙的口感,这种方子能够很好的缓解以及预防消化不良的情况。
儿童脾胃不好按摩操作方法

儿童脾胃不好按摩操作方法
儿童脾胃不好时,可以进行一些按摩操作来帮助缓解不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按摩方法:
1. 轻轻按摩腹部:用手指轻轻按摩儿童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做圆圈状的按摩。
可以适度加强按摩力度,但要避免用力过大,以免造成不适。
2. 穴位按摩:按摩一些与脾胃相关的穴位,如足三里、胃俞等穴位,可通过轻微按摩这些穴位来刺激脾胃功能。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温和地按压这些穴位约10-15秒,再松开。
3. 捶打腹部:轻柔地用手掌轻轻捶打儿童的腹部,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有节奏地进行。
可以适当加大力度,但要确保不会造成不适。
4. 推拿腰部:用手掌进行腰部的推拿,从下腰到上腰按摩,左右反复进行。
通常每次按摩约5-10分钟,每天可进行1-2次。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按摩时要温柔轻柔,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对儿童造成不适或伤害。
如果儿童有严重的脾胃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知道,孩子长高一定要保证充足营养和适量体育锻炼,但从中医角度来说,养好脾胃也很关键。
因为脾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中医名家罗大伦老师也曾指出“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
那么怎样才能养好孩子的脾胃呢?很多人会说需要吃这个、补那个,但你有没有想过,“玩泥巴”竟然也是个补脾的好办法?一起来了解吧!
去年秋天,不知是何缘故,我们家附近公园的水塘干了,小朋友们却多了一个乐园:每天在这里挖土玩。
刚开始只有几个小朋友,后来越来越多,他们玩得非常投入,看他们的神情,会发现这些泥土带来的乐趣,不亚于任何高级玩具。
在公园的旁边,有一所幼儿园,我家小朋友就在里面读书,下课后,每天几乎与小伙伴们在公园奔跑、玩泥巴。
在流感爆发期,他们班同学的出勤率非常高,没听过有小朋友得了流感。
整整一个冬季,我家小朋友也没有因为各种细菌或病毒感染生病。
原本水塘一到夏天就会开满荷花,非常漂亮,今年春天,开始冒出各种各样的杂草,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土地太神奇了!里面隐藏着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信息,可以化生万物,生生不息。
但是一说到让孩子玩土,许多人脑子里最先想到的就是肮脏和各种细菌。
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世界上没有土壤,我们的生命会受各种疾病的困扰,甚至可能会消失?
远离细菌,却接近疾病
《卫生假说和达尔文医学》这本书中提到过这样的观点:卫生改善了生活环境,让我们远离细菌,却更接近疾病。
随着卫生条件越来越升级,疾病的种类和数量会增加,并且显著年轻化。
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况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金锋教授说:因为你生活越好,就越经常呆在高楼大厦中,就越远离土壤中的微生物。
金教授还说:如果我们回家后,立马脱了鞋、脱了衣服,与外边的微生物告别,将来患呼吸道和鼻炎的机会也会增加很多倍。
因为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大自然中,如果我们与这些微生物都隔绝了,就成为了“孤寡老人”。
现代研究证实,乡下孩子的肠道菌群更完整和多样化,比起干干净净的城里孩子
不容易生病发烧感冒。
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在应用的东西。
从“水土不服”说起
如果在异乡出现水土不服,古人说可以用故乡的土来泡水喝,许多人认为不可思议。
西方目前科研结果是这样来解说:长期生活在这一方水土的人,他们的“肠道菌群”中就形成了对于这一方水土所对应的菌群模式和结构特征的永久性记忆。
对于远离故土的人们来说,所谓的“思乡心切”“故土难离”,实际上就是人体的“肠道菌群”在呼唤着对于故乡、家乡饮食(文化)的记忆。
这个时候,只要用水冲泡一杯从老家带过来的泥土,这种“思乡心切”的欲望就可以很快被满足了,因为老家泥土中的菌群进入到人体的肠道后,让人体感觉到了故乡的信息。
如果能够吃到老家口味的饭菜,“肠道菌群”中负责家乡记忆的菌群也会被强化一次,也是这个道理。
生命有太多的奥秘,我们人类都还没有解开,关于菌群的各种研究还一直在路上。
中医几千年来,一直强调”地气“ 的重要性,流传至今。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说及泥与人体的关系,曰:“诸土皆能胜湿补脾。
”,脾属土,自然界的泥土能给孩子带来阳气。
在中医理念中有“地气”的概念,很多时候我们身体不适时,大地能够滋养甚至疗愈我们的身体。
《证治准绳幼科》说到:春夏之月,乃万物生长之时,宜教令地卧,使之不逆生长之气。
古人也常论证“田舍小儿”身体更结实,因为经常“见风日得土气”。
孩子喜欢在地上打滚、玩土、玩沙、玩泥巴等,都是与大自然联结的本能表现,是他补充“地气”“自然之气”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会说现在很多农村也是污染严重,那么择优,尽量选择干净些的生态农场、和老家乡村角落来玩耍吧。
另外,小孩子春夏天接地气、玩泥巴,应该选择清朗干燥的天气,以免感染了地气湿热污浊而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