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的动强度特性试验分析
洛川剖面黄土的结构性及其力学特征研究

洛川剖面黄土的结构性及其力学特征研究一、研究背景黄土这种自然界的伟大创造,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让人们为之倾倒。
它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黄土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这片神奇的土地,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其结构性和力学特征,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
洛川剖面位于陕西省洛川县境内,是黄土高原的一个重要剖面。
这里地势平坦,地貌类型丰富多样,黄土层厚薄不一,结构复杂多变。
因此对于洛川剖面黄土的结构性和力学特征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黄土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在黄土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对于黄土的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黄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形规律和稳定性分析还有待完善。
因此开展洛川剖面黄土的结构性及其力学特征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黄土研究的水平,促进黄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黄土在人类历史和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黄土这种看似普通却又无比重要的自然物质,自古以来就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是我们祖先生活的基础,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
黄土的广泛分布和丰富储量,使其在农业、建筑、环保等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黄土的特殊结构性和力学特征,使得它在人类历史和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黄土不仅承载着我们的记忆,更是塑造了我们的文明。
从古代的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到现代的高速公路、高楼大厦,黄土都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每一块砖石、每一粒沙砾,都是黄土的结晶,都是历史的见证。
黄土的存在,让我们有了生活的依托,也让我们有了追求进步的动力。
黄土的力学特征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它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得它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屹立不倒。
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地震洪水,黄土都能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着我们的家园。
不同含水量下原状黄土动强度和震陷的试验研究

Jou 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07/15(05)20694206 不同含水量下原状黄土动强度和震陷的试验研究3栗润德① 张鸿儒① 白晓红② 梁仁旺② 闫凤翔②(①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 100044)(②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太原 030024)摘 要 对原状黄土进行动三轴试验,探讨了黄土的动强度和震陷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塑限含水量可作为黄土动强度和震陷的界限含水量,小于塑限的含水量变化对震陷临界动应力和动粘聚力的影响非常显著,大于塑限的含水量变化对其影响微弱,而动摩擦角不受含水量的影响。
通过对震陷曲线的定量分析,说明有必要对黄土的震陷性进行分类。
关键词 黄土 动强度 震陷 含水量 动三轴试验中图分类号:P642.13+1 文献标识码:ADY NAM I C SHEAR STRENGTH AND SE I S M I C SUBS I D ENCE O F I NTACT LO ESS W I TH D I FFERENT W ATER CO NTENTS FR OM DY NAM I C TR I AX I2 AL TEST I NGL I Runde① Z HANG Hongru① BA I Xiaohong② L I A NG Reng wang② Y AN Fengxiang②(①School of C ivil Engineering&A rchitecture,B eijing J iaotong U niversity,B eijing 100044)(②School of C ivil Engineering&A rchitecture,Taiyuan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Abstract Dyna m ic p r operties of intact l oess are studied thr ough laborat ory dyna m ic triaxial tests;and variati ons with water contents are discussed of its dyna m ic shear strength and seis m ic subsidence.Test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content has a maj or influence on the dyna m ic p r operties of intact l oess.W hen taking p lastic li m it as a bound,varia2 ti on of water content s maller than p lastic li m it hasmaj or influence on dyna m ic cohesi on and seis m ic subsidence crit2 ical stress;while variati on of water content greater than p lastic li m it has very m inor influence on the m.L ittle influ2 ence has variati on of water content on dyna m ic fricti on angle.Thr ough regressi on analysis of seis m ic subsidence curves,it is showed that seis m ic subsidence needs t o be considered int o l oess classificati on.Key words Loess,Dyna m ic shear strength,Seis m ic subsidence,W ater content,Dyna m ic triaxial test1引 言黄土是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我国的分布面积为64万km2,占国土总面积6.6%,多分布于陕甘宁晋。
《黄土状压实填土压缩和强度特性研究》范文

《黄土状压实填土压缩和强度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黄土作为我国特有的地貌单元,具有广泛的地质分布和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质。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压缩和强度特性逐渐成为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压缩和强度特性的研究,探讨其物理力学行为及变化规律,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一)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压缩特性研究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压缩特性是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方面。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对黄土状压实填土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压缩试验,探究其压缩过程、压缩系数、回弹系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压缩性较大,其压缩系数随含水率、干密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此外,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回弹现象也较为明显,回弹系数与压缩过程密切相关。
(二)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强度特性研究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强度特性是评价其工程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黄土状压实填土的抗剪强度、抗压强度等指标。
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状压实填土的抗剪强度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
同时,黄土状压实填土的抗压强度也受干密度、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三、影响因素分析(一)含水率的影响含水率是影响黄土状压实填土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试验发现,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压缩性增大,回弹现象减弱,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有所降低。
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应合理控制填土的含水率,以保证其工程性能。
(二)干密度的影响干密度是反映黄土状压实填土密实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文研究表明,随着干密度的增大,黄土状压实填土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均增大,但其压缩性和回弹现象的变化规律因具体情况而异。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控制填土的干密度。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压缩和强度特性的研究,探讨了其物理力学行为及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状压实填土具有较大的压缩性和明显的回弹现象,其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受含水率和干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饱和重塑黄土的动力特性

饱和重塑黄土的动力特性法制备试样。
先将原[HJ2.1mm]状土风干,利用木锤将原状土碾碎但注意不能压碎颗粒,将碾碎后的土样过2 mm筛,根据重塑黄土的干密度,计算所需重塑黄土的质量。
为了与原状黄土动力试验进行对比,本次试验所取重塑黄土干密度与原状黄土相同为141 g/cm研究该干密度下饱和重塑黄土的动力力学特性。
试样的直径和高度分别为50 mm和100 mm。
然后称取一定质量的重塑黄土,分四层击实,每一层击4下,控制每层的击实厚度为25 cm,层与层之间要进行刮毛,确保每层土接触良好,以保证试样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将击实完成后的土样按照操作步骤安装在试验仪器上如图1所示。
然后对试样进行饱和,由于该黄土抽气饱和之后很软,制样难以成形,经反复尝试后,试验决定采用水头饱和(先抽气饱和1 h,立即取出试样,防止试样过软,然后置于仪器上进行水头饱和),首先对试样施加20 kPa的围压。
然后提高进水管的水位,控制进水管的水面与黄土试样中部之间的水位差为1 m左右。
打开进水阀,使水从底部进入试样,从试样顶部缓缓溢出。
饱和完成后,在不排水的条件下施加周围压力,检查孔压系数B值可以达到090~095,确保试样饱和度基本达到要求。
1.2试验内容饱和重塑黄土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均做3组,偏压固结(Kc=σ1c/σ3c=15,围压σ3c=50、100、200kPa)。
具体试验安排见表1和表2。
静、动力试验均采用GCTS伺服控制气压式激振三轴仪。
该三轴仪可以直接数字伺服控制轴向荷载、围压和孔隙水压,其中轴向动荷载通过气压施加,围压通过气压或水压施加。
试验过程完全由计算机软件来控制和设计,试验数据数字化,并且试验软件可以进行基本的图形显示以及向其它软件如Excel输出数据,试验仪器见图2。
静、动力试验均进行的是不排水试验。
静力试验的剪切速率为006 mm/min。
动力试验先在偏压状态下进行固结,固结完成后,关闭排水阀,然后进行振动试验,施加的循环动偏应力的加载波形为等幅正弦波,频率为1Hz。
黄土状压实填土压缩和强度特性研究

黄土状压实填土压缩和强度特性研究摘要: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并考虑黄土结构性的影响,本文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取得了原状黄土的压缩性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确定了土体割线模量与含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关键词:非饱和土湿陷性黄土三轴剪切试验建筑结构基础设计过程中,由于工程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地基土抗剪强度的不同,常常需要对地基持力层或主要受力层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另外,在山区地基或者丘陵地带,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建设场地起伏较大,这时,也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压实填土法。
对于这两种方法,在填料选择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类似,工程人员在设计时对一些参数的选取存在混淆,本文着重从适用范围、质量控制、填土厚度、承载力修正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两者的区别。
1、影响路基压实的因素1.1含水量对压实的影响由土的三相分析中可知,土中含水量的变化,较大程度上影响土的性质的改变,对所能达到的密实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所处的状态发生变化,即可由半固态→硬塑态→较塑态→液态的过程转变,不同状态的土对外力的抵抗能力是不同的,处在半固体状态的土,含水量小,可塑性很小,压实困难,遇水则强度急剧下降,作为路基填土硬塑状态的土基容易通过压实获得最佳密实度和较好的水稳定性;处于较塑状态的土,由于含水量偏高,土基难以压密,在碾压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弹簧现象,变形较大。
当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可以达到最大干密度。
1.2土质对压实的影响就填筑路堤而言,最适宜的是砂砾土、砂土及砂性土,这些土容易压实,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最难压实的土是黏土,黏土的特点是液限大,最佳含水量比其他土类大,而最大干密度较小,但经压实的黏土仍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
土粒愈细最佳含水量的绝对值愈高,最大密度的绝对值则较低。
砂砾土的颗粒较粗,呈松散状态,水分易散失。
因此,含水量对砂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1.3压实功能对压实的影响所谓压实功能即压实土壤所消耗能力之大小。
《黄土状压实填土压缩和强度特性研究》

《黄土状压实填土压缩和强度特性研究》一、引言黄土作为我国特有的地貌现象,其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质工程、建筑安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各类工程项目中,黄土状压实填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其压缩和强度特性对于保证工程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对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压缩和强度特性进行研究,为相关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压缩特性研究1. 压缩试验方法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压缩特性主要通过室内试验进行测定。
试验中,我们采用一系列的压缩实验仪器,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试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施加不同压力和保持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黄土样品的变形情况,从而得出其压缩特性。
2. 压缩曲线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压缩曲线。
该曲线反映了在不同压力下黄土的变形情况。
根据曲线特点,我们可以了解黄土的压缩性能,包括其初始压缩、次要压缩和后期稳定三个阶段。
其中,初始压缩阶段主要是由于土样中水分的排除和结构调整;次要压缩阶段则是由于颗粒间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破坏;后期稳定阶段则是由于颗粒间的接触逐渐稳定,变形趋于稳定。
三、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强度特性研究1. 强度试验方法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强度特性主要通过抗剪强度试验进行测定。
在试验中,我们通过施加不同的剪切力,观察并记录黄土样品的剪切破坏情况,从而得出其抗剪强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如三轴试验等,对黄土的强度特性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2. 强度特性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黄土状压实填土的强度特性。
这些特性包括内摩擦角、粘聚力等。
内摩擦角反映了黄土颗粒间的摩擦阻力;粘聚力则反映了颗粒间的粘结力。
这些特性都与黄土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孔隙结构等密切相关。
同时,这些特性也受外部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等的影响。
四、影响黄土状压实填土压缩和强度特性的因素1. 含水率的影响含水率是影响黄土状压实填土压缩和强度特性的重要因素。
黄土路基强度控制指标试验研究

黄土路基强度控制指标试验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也日趋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土路基是公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种路基形式,其在路基施工中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环境,在黄土路基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强度控制及安全问题。
因此,对其强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是有效控制黄土路基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为了全面探讨黄土路基的强度特性,本课题以“某公路黄土路基强度控制指标”为研究对象,以试验为主要研究方法,采用贯应力试验,砂石混合试验,拉伸应变试验,热处理试验,水膨胀试验,汽车横向行驶试验,拨车试验等系列试验方法,实验数据全面收集,试验过程全程记录,以便掌握黄土路基强度控制指标的变化规律。
本课题研究发现,贯应力试验及热处理试验结果显示,该黄土路基受力破坏极限值随温度降低而趋于不稳定,砂石混合试验结果表明,路基结构中大量砂石减少了路基强度,拉伸应变试验结果显示,该黄土路基在无荷载作用下形成搓揉应变,在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出现滑滚现象,水膨胀试验结果显示,该黄土路基在饱水和湿润条件下应变能力较弱,汽车横向行驶试验结果表明,该黄土路基在行驶轨道上的偏移量比较大,拨车试验结果表明,黄土路基在车辆作用下耐久性能较差,易产生损坏。
综上所述,本课题针对该某公路黄土路基,对其强度控制指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掌握了其强度控制指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良好的建议,以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及时杜绝安全隐患,提高路基质量,为路基施工提供参考。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该某公路黄土路基的强度控制指标的详细研究上,而且有利于更全面地探讨黄土路基的强度控制指标,为实际施工中更好地控制路基强度指标提供指导。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黄土路基的强度控制指标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提供实际施工中的参考和指导,确保道路建设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从而发挥出路基施工的最大效益。
马兰黄土动强度及其微结构变化实验

关键询 马兰黄土
bsso ee es l e aue ehn m it ea i es t s admc sut e hne u eto a va l s s p i r m cai mn l s ses n iot c r cagdde o fc e t r lo o fl s so x e o r r r u te sf
G S 验系统 D 试
应力松 弛
微 结构
中 图分 类 号 :6 2 1 P4 . 4
文献标识码 : A
DYNAM I STREN GTH AND M I C CRoSTRUCTURE CH ANGE o F M ALAN Lo ESS UNDER TRI AXAL CY CLI Lo ADI C NG
l a i g g a u l n e tan c n r li g Dy a c tix a e t n l e s s mp e l a re u . tf rhe s st o d n d a y u d rsr i o toln . n mi ra iltsso o s a l sa e c rid o t I u t ru e he r l
WANG Nin i ① a qn
L nh i Y UO Do g a① AO o g C Y n① HEN Xio i g Y a xn ② ANG Ja g o in u ②
( C lg el ya dE v ometX nU i rt o Si c n eho g , a 7 05 ) ① oeeo o g n ni n n, i nv syf c nea Tcnl y n 10 4 l fG o r a e i e d o ( TeTi ala uvya eg ntueGopC roai ,inn 3 04 ) ② h hr R i yS r n D s nIst ru o rt n Taj 0 12 d w e d i it p o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黄土的动强度特性试验分析
作者:宋章, 程谦恭, 张炜, SONG Zhang, CHENG Qian-gong, ZHANG Wei
作者单位:宋章,SONG Zhang(中铁二院成都地勘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程谦恭,张炜,CHENG Qian-gong,ZHANG Wei(西南交通
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刊名:
路基工程
英文刊名:SUBGRADE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6)
参考文献(5条)
1.田堪良;张慧莉;张伯平动扭转荷载下非饱和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24)
2.巫志辉;谢定义;余雄飞洛川黄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期刊论文]-水利学报 1994(12)
3.谢定义动荷作用下土的强度特性[期刊论文]-水利学报 1987(12)
4.石玉成黄土地区地震动参数特征及其工程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兰州:兰州大学 2003
5.王兰民黄土动力学[期刊论文]-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ljgc20090603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