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黄土的冻融特性
冻融循环作用下改良路基填料损伤特性研究

冻融循环作用下改良路基填料损伤特性研究作者:***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4年第01期摘要:为了使分散性土可直接作为路基填料,文章提出采用木质素磺酸钙改良分散性土并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判定其工程适用性。
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木钙掺量的增加,土体的液限、塑限以及最优含水率均出现下降,土样的破坏模式逐渐过渡至塑性破坏;土体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压缩系数先减小后增大;(2)随着土样养护龄期的延长,改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也逐渐增大,压缩系数不断减小;(3)当木钙掺量为1%、养护时长为28 d时,改性土的土体结构稳定性较好,各项指标基本满足路基填料的要求。
关键词:分散性土;木质素磺酸钙;物理力学性质;养护龄期;塑性破坏中图分类号:U416.1A1203750 引言分散性土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如中国、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巴西、以色列以及越南等国家[1-2]。
分散性土具有抗水蚀能力弱、抗剪强度低、抗渗性能差等特点,容易造成路基失稳而影响结构物的稳定,危害性极大。
因此,本文利用新型材料对分散性土进行改良,使其性能满足路基填料的基本要求。
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针对改良分散性土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学者主要通过物理、化学改良措施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对分散土进行处理。
Turkoz M等[3]通过利用沸石与水泥改良土体的膨胀性以及分散性,结果表明沸石与水泥的掺和可有效提高土体的强度,经过改良后的土体强度提高了26.7%。
Vakili A H等[4]利用木质素磺酸盐改良分散性土体后对其进行电渗处理,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分散土的分散性大幅降低,降至非分散性指标,同时发现联合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处理。
Moravej S等[5]通过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改性分散土。
汪恩良等[6]基于扫描电镜和核磁共振技术,探究了不同木质素掺量下改良分散土的细观结构变化。
魏世杰等[7]利用黄原胶对黏性土进行加固,结果表明黄原胶的掺入可有效提高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黄泛区粉土工程特性及其改性固化研究进展_王 昊,韦金城,宋晓辉,

由于天然粉土颗粒级配不良, 颗粒间的接触
以粉粒为主, 压实后的粉土不能形成紧密的填充,
达到最大干密度时仍有较多的孔隙, 导致压实路
基在动荷载作用下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 [6,15] 。 在击
widely used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because of its low cost and good stability Biological enzyme curing agent has not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way engineering because its technical matur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However,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green, low - carbon and
cycles; moisture stability
0 引言
在黄泛区平原的公路工程中, 粉土常被用作
路基的填筑材料。 但由于天然粉土所具有的颗粒
级配不良等特性, 常导致路基难以达到较高的压
实度, 路基强度较低。 同时受毛细作用影响, 路
基粉土在动荷载作用下吸水, 发生翻浆冒泥病害,
路面结构易发生早期破坏 [1-2] 。 为解决上述路基工
改性方法及效果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以
期对黄泛区粉土的路基适用性研究提供借鉴。
1 黄泛区粉土地理分布和物理性质
1 1 黄泛区粉土的成因和分布
黄泛区粉土是由黄河泛滥、 改道, 导致携带
的黄土高原泥沙沉积形成, 主要分布于山东、 河
南、 安徽和江苏等黄河泛滥地区。 黄泛区可分为
废黄河泛滥冲积地区、 黄河三角洲和黄河水下三
改性黄土的冻融特性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改性黄土的冻融特性
Vol.45 No.3 Mar. 2014
吕擎峰 1,李晓媛 1,赵彦旭 2,王生新 3
(1. 兰州大学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00; 2. 中国铁建二十一局,甘肃 兰州,730000;
仅能有效地提高改性土的抗压强度,降低渗透系数,而且能够避免改性黄土因为刚性太大而引起的抗冻融能力下
降的情况。3 种改性剂的联合作用改变了黄土颗粒的排列和连结方式,从而能够提高改性黄土的强度和抗冻融
能力。
关键词:改性黄土;冻融循环;强度;渗透性;微观结构
中图分类号:TU5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4)03−0819−07
3. 甘肃省科学院 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甘肃 兰州,730000)
摘要:研究冻融循环前后不同水泥石灰粉煤灰配比下改性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和微观结构等物理力
学特性的变化。综合考虑强度、渗透性和抗冻融性能,提出改性黄土改性剂的最优配比,探讨冻融循环对改性黄
土工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虑冻融循环的条件下,4%~5%的水泥与 6%的石灰及 10%的粉煤灰的掺入不
试验结果表明:未改性压实黄土冻融循环前无侧 限抗压强度为 0.2 MPa,冻融循环之后强度下降 0.065 MPa。由图 1 和 2 可知:无论是冻融循环之前还是之 后,改性黄土的抗压强度都较未改性压实黄土有了大 幅度的提高,冻融循环前抗压强度最高能够提高 24 倍左右,而冻融循环后改性压实黄土的最优强度则比 未改性压实黄土经冻融后的强度提高了整整 30 倍。也 就是说,无论是否冻融,石灰水泥粉煤灰联合改性黄 土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压实黄土的强度。究其原因, 生石灰和粉煤灰混合后与水反应生成的水化硅酸钙、 水化铝酸钙及水化铁酸钙等化合物在空气和水中逐渐 硬化并结合拌合物中的其他固体颗粒胶结成为较大的 团粒结构,比单独加入石灰或者粉煤灰改性的黄土强 度要提高很多。与此同时,水泥熟料遇水后的水化反
冻融作用对原状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

冻融作用对原状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冻融作用是指地下水或雨水在岩石、土壤中的冻结和融化过程。
在寒冷地区,冻融作用是土壤力学特性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状黄土是寒冷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土壤类型,其力学性质受冻融作用影响较为显著。
1. 循环变形特性:冻融循环会引起原状黄土的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土体的循环变形。
当土体经历多次循环后,土壤颗粒间的摩擦力会逐渐增加,使得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
原状黄土的抗剪强度会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2. 孔隙结构变化:冻结过程中水分的膨胀和融化过程中的渗流会改变土体的孔隙结构,导致土壤颗粒的重新排列和重新分布。
这种孔隙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土体的排水性能和持水性能,进而影响土体的抗剪强度。
通常情况下,冻结过程中水分的膨胀会增大土体内部的孔隙度,使得原状黄土的抗剪强度降低;融化过程中的渗流会排除孔隙中的水分,使得土体的孔隙度减小,土体的抗剪强度会增加。
3. 冻融破坏特性:原状黄土在冻融过程中易发生破坏,特别是在迎水坡面和土体表面易出现冻胀破坏。
冻融破坏会使土体的结构疏松,导致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
冻融破坏还会导致土体内部结构的破坏和颗粒间的重新排列,使得土体的抗剪强度下降。
4. 水分对冻融影响:水分对冻融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在冻结过程中,土壤中的水分会形成冰晶,产生体积膨胀;在融化过程中,冰晶会融化为水,体积收缩。
不同含水率的原状黄土在冻融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质。
当含水率较高时,土壤中的水分充分渗透,冻结后水分的膨胀会造成土体的体积膨胀和破坏,导致抗剪强度降低;当含水率较低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较少,冻结导致的体积膨胀影响较小,土体的抗剪强度相对较高。
冻融作用对原状黄土的抗剪强度有着复杂的影响规律。
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孔隙结构的变化、冻融破坏特性以及水分含量等因素都会对原状黄土的抗剪强度产生影响。
为了准确评估和预测冻融作用对原状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还需深入研究土壤的微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开展大量的室内和野外试验研究。
《冻融循环作用下相变材料改良黄土路基物理力学特性研究》范文

《冻融循环作用下相变材料改良黄土路基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黄土是我国广泛分布的一种特殊土质,其路基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易发生变形、开裂等问题,严重影响道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近年来,相变材料因其良好的调温性能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在改良黄土路基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以相变材料改良黄土路基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物理力学特性变化规律。
二、相变材料及其改良黄土的制备相变材料是一种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吸收和释放热能的智能材料。
本研究所选用的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变潜热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有效地调节黄土的温度。
改良黄土的制备过程包括将相变材料与黄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并通过搅拌、养护等工艺使两者充分融合。
三、冻融循环试验方法冻融循环试验是模拟黄土在自然环境中的温度变化过程,通过反复冻结和融化来考察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
本试验采用标准化的冻融循环条件,对改良前后的黄土路基进行多次冻融循环,并记录其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
四、物理力学特性分析1. 密度变化:在冻融循环过程中,改良黄土的密度呈现出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趋势。
相变材料的加入有助于提高黄土的密实度,增强其抗变形能力。
2. 强度变化: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改良黄土的抗剪强度逐渐提高。
相变材料的加入显著提高了黄土的抗剪强度,使其在冻融循环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
3. 变形特性:改良黄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变形模量有所提高,表明其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强。
此外,相变材料的加入有效减小了黄土的塑性变形,降低了路基的沉降量。
五、结论通过对相变材料改良黄土路基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相变材料的加入有助于提高黄土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降低塑性变形,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2. 改良黄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耐久性和抗变形能力,有效延长了路基的使用寿命。
3. 相变材料通过调节黄土的温度,减小了冻融循环对黄土路基的不利影响,为黄土地区道路工程提供了新的改良方法。
聚合物改性多孔混凝土冻融特性研究

i n i fe d r e n t M i xt ur e r a io t s on t he ba si s por o us c on c r e t e ,s a nd po r ous c o nc r e t e a nd po l ym e r m od if ie d p or ou s c onc r e t e .Ac c o r di ng t o
t h e ma s s l o s e a n d a p p e a r a n c e o f p o r o u s c o n c r e t e s p e c i me n s d u in r g t h e re f e z e — t h a w t e s i t n g p r o c e s s , i n —d e p t h a n a l y z e d o n t h e f r e e z e —
纤维复合固化黄土的力学性质及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纤维复合固化黄土的力学性质及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纤维复合固化黄土的力学性质及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引言:在边坡工程中,黄土的力学性质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
黄土是一种典型的无结构土,具有较高的液性指标和可塑性,容易变形和流动。
因此,研究如何改善黄土的力学性质并提高其抗剪强度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纤维复合固化黄土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改良黄土的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纤维复合固化黄土的力学性质以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一、纤维复合固化黄土的力学性质分析1. 抗剪强度提高纤维复合固化黄土能够显著提高抗剪强度。
纤维的加入可以改变黄土内部的颗粒排列结构,形成纤维与颗粒之间的互锁效应。
同时,纤维还能够吸收和分散局部应力,从而抑制剪胀变形的发生。
实验表明,加入一定比例的纤维后,黄土的抗剪强度可提高20%以上。
2. 抗渗透性改善黄土具有较高的液性指标,容易受水分渗透的影响。
而纤维复合固化黄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抗渗透性。
纤维通过填充黄土内部的微缝隙,形成一种网络结构,从而减少了水分的渗透速度和渗透量。
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复合固化黄土的抗渗透性能可提高30%以上。
3. 抗冻融性提高黄土在冻融环境下易受到破坏,导致边坡工程的安全性下降。
而纤维复合固化黄土能够提高其抗冻融性能。
纤维可以细化黄土的孔隙结构,减少孔径和孔隙率,降低水分渗透和胀缩变形的发生。
同时,纤维还能够吸收冻融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冻融压力,有效减少冻融损伤。
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复合固化黄土的抗冻融性能可提高40%以上。
二、纤维复合固化黄土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1. 边坡加固与稳定纤维复合固化黄土可以用于边坡工程中的加固与稳定。
通过在黄土中加入纤维,可以提高黄土的抗剪强度和抗渗透性能,减少黄土的变形和流动,从而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纤维还能够吸收和分散边坡上的应力,降低边坡的自然坡度和岩土接触面的剪应力。
因此,纤维复合固化黄土在边坡工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冻融循环对黄土强度影响研究综述

冻融循环对黄土强度影响研究综述作者:仇楠马楠雷荣凯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2019年第1期摘要:针对黄土在经历冻融循环后土体强度的问题,归纳总结了冻融循环对黄土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质和参数产生的影响、通过改性黄土提高土体强度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领域研究做出展望。
关键词:冻融循环;含水率;强度引言我国黄土分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与东北地区,尤其集中分布在被称为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以及宁夏等地区。
且宁夏处于季节性冻土地区, 从工程角度来讲, 季节性冻土对工程危害最大,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地面塌陷, 建筑物倾斜、倒塌, 冻融循环是季节性冻土区产生病害的关键因素[ 1 ]。
黄土经历冻融后土体结构容易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黄土的工程性质, 比如黄土的抗剪强度、单轴抗压强度等。
进而会造成有些工程事故的发生, 因此研究冻融条件下黄土工程性质的变化规律就显得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学者针对黄土冻融后土体强度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对国内部分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1 研究进展1.1 冻融循环对黄土微结构的影响黄土是一种特殊土,具有水敏性、大孔性、结构性,其中结构性影响黄土的强度特性最为显著。
宏观上讲,结构性主要是指黄土抗压、抗剪等能力; 微观上讲, 主要是指黄土颗粒之间排列连接形式; 水、温度、外部荷载等因素可以改变土颗粒之间的连接和排列方式从而改变黄土的结构性[ 2 ]。
有研究发现,黄土体经过冻融循环后,土体颗粒之间连接形式改变,使土整体结构发生变化,对土体的强度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3 ]。
并且,冻融作用对黄土微观结构影响显著,表现在黄土大骨架颗粒数量明显减少,颗粒变的较为松散,小孔隙也随之增多[ 4 ]。
具体表现为颗粒尺寸大部分变得一致,土粒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土颗粒由于土中孔隙水的冻结,连接不断减弱, 土中大孔隙不断增加, 破坏了黄土体结构的完整性, 使得土体强度减弱。
大孔隙相互连接形成孔隙水的迁移通道,使黄土表面冻害加剧且析冰量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地区,广泛分布发育着黄土, 我国黄土及黄土状土覆盖的总面积约为 70×104
km2[1]。由于黄土具有多空隙、垂直节理发育和透水性 强等特点,使得黄土颗粒间胶结强度低,因此当黄土
收稿日期:2013−03−20;修回日期:2013−06−10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11FKCA093);中国铁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C32) 通信作者:吕擎峰(1966−),男,甘肃会宁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电话:13909499095;E-mail: lvqf@
冻融循环前石灰质量分数/%:1—3;2—4;3—5;4—6; 冻融循环后石灰质量分数/%:5—3;6—4;7—5;8—6
图 2 冻融循环前后抗压强度随水泥含量的变化 Fig. 2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pecimens before
2. China Railway 21st Bureau Group Co., Lanzhou 730000, China; 3. Geological Hazards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
表 1 试验黄土基本物理性质
Table 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oess soils
相对密度 ds
2.59
液限/%
24.4
塑限/%
16.2
最优含水量/%
16.9
最大干密度/(g·cm−3)
1.64
分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实践于工程建设项目中。如郭 婷婷等[4]在黄土中加入石灰和粉煤灰,发现二灰土的 渗透系数能够达到 10−7 数量级,抗剪性能大大提高, 同时提出石灰、粉煤灰和黄土 1:2:7 的最佳体积配合 比。夏琼等[5]在黄土中加入粉煤灰和石灰水泥,5%的 石 灰 和 10%~30% 的 粉 煤 灰 , 或 者 2% 的 水 泥 和 10%~30%的粉煤灰改性黄土强度的效果相当显著。西 北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了黄土的反复冻融循环, 徐实等[6]在黄土中加入石灰进行了强度特性和抗冻融 特性研究,发现石灰改性土的水稳性和强度都有明显 提高;张立新等[7]通过试验得出抑制冻胀的最佳石灰 含量为 12%~15%;王天亮等[8]则选取东北黏性土加入 水泥和石灰进行比较,发现冻融循环后的水泥土的黏 聚力是石灰土的 2~3 倍。目前,在冻融循环的条件下 利用水泥、石灰和粉煤灰联合改性黄土抗压和渗透性 能的试验研究不是很多。本文作者主要针对改良黄土 的抗冻融性能,通过在黄土中加入不同配比的水泥、 石灰和粉煤灰,研究其冻融循环前后无侧限抗压强度 和渗透性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探讨冻融循环对改良 黄土工程特性的影响,对改性剂的配比进行优选。
Properties of modified loess under freeze-thaw cycles
LÜ Qingfeng1, LI Xiaoyuan1, ZHAO Yanxu2, WANG Shengxin3
(1.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s on Western Disaster and Environment Mechanic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3. 甘肃省科学院 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甘肃 兰州,730000)
摘要:研究冻融循环前后不同水泥石灰粉煤灰配比下改性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和微观结构等物理力
学特性的变化。综合考虑强度、渗透性和抗冻融性能,提出改性黄土改性剂的最优配比,探讨冻融循环对改性黄
土工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虑冻融循环的条件下,4%~5%的水泥与 6%的石灰及 10%的粉煤灰的掺入不
冻融循环前水泥质量分数/%:1—3;2—4;3—5;4—6; 冻融循环后水泥质量分数/%:5—3;6—4;7—5;8—6
图 1 冻融循环前后抗压强度随石灰含量的变化 Fig. 1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pecimens before
and after freeze-thaw cycle at different cement contents
根据研究表明,经历 8~10 次的冻融循环之后, 黄土与改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趋于稳定[10],故本次 试验冻融循环的次数设定为 10 次。参考兰州地区冬季 平均地表温度确定冻结温度为−15 ℃,融化温度为
第3期
吕擎峰,等:改性黄土的冻融特性
821
5 ℃,1 次冻融循环为 24 h,其中冻 12 h,融 12 h。冻 融循环后的试件与未进行冻融循环的试件分别做无侧
820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5 卷
作为公路和铁路地基时容易发生透水和失稳等现象, 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此外,西北地区冬 季漫长而又寒冷,昼夜温差大,长时间的冻融循环会 导致黄土地基垂直方向渗透性的加大和结构性的变 化[2],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季冻区道路边坡的失稳和道 路的冻胀和翻浆[3]。近年来,围绕改善黄土强度和渗 透性等物理力学指标的讨论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一部
Abstract: The modified loess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and microstructure were tested under the freeze-thaw cycles of modified loess.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permeability and freeze-thaw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the modified loess, the optimal ratio of the modifier and the influence of freeze-thaw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were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ess by adding 4%−5% cement, 6% lime and 10% fly ash can not only has higher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lower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but also can avoid the decreasing of freeze-thaw resistance ability caused by its large stiffness. The micro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combined effect of the three modifiers can change arrangement and bond of soil particles, thus the strength and freeze-thaw resistance ability of modified loess are reinforced. Key words: modified loess; freeze-thaw cycles; strength; permeability; microstructure
16.9
6
3
10
66 1.64
16.9
6
6
10
69 1.64
16.9
6
9
10
1 试样制备及试验设计
试验用黄土采自兰州市九州台,原状黄土呈浅黄 色,土质疏松均匀,天然含水量较低。试验得兰州九 州台黄土基本物理参数见表 1。
本次试验采用水泥、石灰和粉煤灰联合加入的方 法联合改性黄土,粉煤灰的掺和比参考以往试验结 果[9−10]确定为 10%,而水泥石灰的不同掺和比下改性 土性质的差异正是本试验研究的重点。所以本试验采 用正交法,根据以往试验经验,在黄土中掺入 10%的 粉煤灰的基础上,水泥的掺和比(质量分数)分别为 3%,4%,5%和 6%,而石灰的掺入比为 3%,6%和 9%,从而研究讨论黄土在不同水泥和石灰改性剂的作 用下物理力学参数变化规律。计入未改良压实黄土,
本试验试件制作和试验过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并 按表 2 所示各改性剂配比计算水泥、石灰、粉煤灰和 水的用量。试件制样时首先在黄土中加入定量的石灰 粉煤灰和水用搅拌器拌匀之后静置 24 h,而后再加入 水泥拌匀并迅速制样。此方法旨在使改性黄土试件中 的水分布均匀并与改性剂充分接触反应。试件为圆柱 体,直径为 72.5 mm,部分渗透试验用试件在制样后 用直径 61.8 mm,高 40 mm 的环刀切样,在环刀中进 行养护。试样用密封薄膜包裹以保持其含水率不变, 在室内室温条件下养护 28 d。
第 45 卷第 3 期 2014 年 3 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改性黄土的冻融特性
Vol.45 No.3 Mar. 2014
吕擎峰 1,李晓媛 1,赵彦旭 2,王生新 3
(1. 兰州大学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00; 2. 中国铁建二十一局,甘肃 兰州,730000;
%
%
0
1.64
16.9
0
0
0
33 1.64
16.9
3
3
10
36 1.64
16.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