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练习(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合集下载

2021年人教版高三物理复习小专题练习 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021年人教版高三物理复习小专题练习 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45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关于超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解析】选B2. DIS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组成的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某课外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研究电梯的运动规律,他们在电梯内做实验,在电梯天花板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的测量挂钩向下,在挂钩上悬挂一个质量为1.0 kg的钩码,在电梯由静止开始上升的过程中,计算机屏上显示如图所示的图象(g取10m/s2),则()A.t1到t2时间内,电梯匀速上升B.t2到t3时间内,电梯处于静止状态C.t3到t4时间内,电梯处于超重状态D.t1到t2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解析】选D3.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物块A与水平地面的摩擦不计,质量为m的物块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与水平方向成α=60°角的斜向下的恒力F的作用下,A和B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则A和B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为()A.16F+23μmg B.23μmg C.16F-13μmgD.13F-23μmg【解析】选A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小车,小车上静止地放置着一小物块,物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用水平恒力F 拉动小车,设物块的加速度为a 1,小车的加速度为a 2。

当水平恒力F 取不同值时,a 1与a 2的值可能为(当地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A.a 1=2m/s 2,a 2=3m/s 2B.a 1=3m/s 2,a 2=2m/s 2C.a 1=5m/s 2,a 2=3m/s 2D.a 1=3m/s 2,a 2=5m/s 2 【解析】选D5.如图所示,一根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两端分别系着质量为m 1、m 2的物块。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9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新人教版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9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新人教版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9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6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7~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高决赛中,克罗地亚选手弗拉西奇以2.04 m的成绩获得冠军.弗拉西奇的身高约为1.93 m,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弗拉西奇在下降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弗拉西奇起跳以后在上升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C.弗拉西奇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等于她所受的重力D.弗拉西奇起跳时的初速度大约为3 m/s2.质量均为5 kg的物块1、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用轻质弹簧秤相连,如图所示,今对物块1、2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20 N、F2=10 N,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A.30 N B.15 NC.20 N D.10 N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刻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N),横坐标为时刻(单位为s).由图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 N,除此以外,还能够得到的信息有( )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B.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 s起立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D.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4.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开始沿粗糙的斜面上升,上升至最高点后又从斜面上滑下,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 m/s2,则由此可知斜面的倾角为( ) A.60° B.37°C.30° D.53°5.关于超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 .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刻内处于超重状态D .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6.质量均为m 的滑块A 、B 紧靠着一起从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它们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且μ1>μ2.在此过程中,滑块B 对A 的压力为( )B .(μ1-μ2)mgcosθC .mgsinθ-μ1mgcosθ D.07.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 ,受到水平拉力F 的作用,F 与时刻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f m 的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t 1~t 3时刻内( )A .t 1时刻物块的速度为零B .t 2时刻物块的加速度最大C .t 3时刻物块的速度最大D .t 1~t 3时刻内速度先增大后减小8. 一足够长的倾角为θ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在斜面顶端放置一长木板,木板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上固定一力传感器,连接传感器和光滑小球间是一平行于斜面的轻杆,如图所示,当木板固定时,传感器的示数为F 1.现由静止开释木板,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固时传感器的示数为F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稳固后传感器的示数一定不为零B .tanθ=μF 1F 2C .tanθ=F 1μF 2D .tanθ=F 2μF 19. 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 )A .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B.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刻和在桌面上的相等C.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D.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10.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M≠m),人用恒力F拉绳,若人与车保持相对静止,且地面为光滑的,又不计滑轮与绳的质量,则车对人的摩擦力可能是( ) A.0 F,方向向右F,方向向左 F,方向向右二、非选择题11.如图所示,一辆汽车A拉着装有集装箱的拖车B,以速度v1=30 m/s进入向下倾斜的直车道.车道每100 m下降2 m.为使汽车速度在x=200 m的距离内减到v2=10 m/s,驾驶员必须刹车.假定刹车时地面的摩擦阻力是恒力,且该力的70%作用于拖车B,30%作用于汽车A.已知A的质量m1=2 000 kg,B的质量m2=6 000 kg.求汽车与拖车的连接处沿运动方向的相互作用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12.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刻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水平推力F的大小;(3)0~10 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答案1A 2B 3B 4C 5B 6A 7ABC 8AB 9BD 10CD11汽车沿倾斜车道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为a,有v22-v21=2ax用F表示刹车时的阻力,依照牛顿第二定律有(m1+m2)gsinα-F=(m1+m2)a式中sinα=2100=2×10-2设刹车过程中地面作用于汽车的阻力为F f,依照题意得F f=30100F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用F N表示拖车作用于汽车的力,设其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同,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m1gsinα-F f=m1a。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练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练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题组一连接体问题1.如图3­3­17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 kg、m2=3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 N、F2=20 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 )图3­3­17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 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 N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不变【解析】设弹簧的弹力为F,加速度为a.对m1、m2和弹簧测力计组成的系统:F1-F2=(m1+m2)a,对m1:F1-F=m1a,联立两式解得:a=2 m/s2,F=26 N,故A、B两项都错误;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由于弹簧测力计两端都有物体,而物体的位移不能发生突变,所以弹簧的长度在撤去F2的瞬间没有变化,弹簧上的弹力不变,故C项正确;若突然撤去F1,物体m1所受的合外力方向向左,而没有撤去F1时合外力方向向右,所以m1的加速度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 C2.如图3­3­18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叠放着两物块A、B,A、B的质量均为2 kg,它们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 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施加在物块A上,则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为图3­3­18(g取10 m/s2)( )A.10 N B.20 NC.25 N D.30 N【解析】选A、B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2ma,解得a=2.5 m/s2.选A为研究对象有F -F N+mg=ma,解得F N=25 N,选项C正确.【答案】 C 3.(xx·沈阳模拟)如图3­3­19所示,质量为m 1=2 kg 的物体A 经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质量为M =5 kg 的箱子B 相连,箱子底板上放一质量为m 2=1 kg 的物体C ,不计定滑轮的质量和一切阻力,在箱子加速下落的过程中,取g =10 m/s 2,下列正确的是( ) 图3­3­19A .物体A 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B .物体A 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大小为20 m/s 2C .物体C 处于失重状态,对箱子的压力大小为5 ND .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80 N【解析】 取A 、B 、C 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m 2)g -m 1g =(M +m 1+m 2)a ,则加速度为a =5 m/s 2,A 、B 错;隔离C 有m 2g -F N =m 2a ,即F N =5 N ,C 对;隔离A 有T -m 1g =m 1a ,即T =30 N ,所以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2T =60 N ,D 错.【答案】 C题组二 图象问题图3­3­204.(xx·扬州一中模拟)(多选)将一个质量为1 kg 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落回抛出点,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恒定,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3­3­20所示,g 取10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所受重力和阻力之比为5∶1B .小球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为2∶3C .小球落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为8 6 m/sD .小球下落过程中,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处于超重状态【解析】 上升过程中mg +f =ma 1,代入a 1=12 m/s 2,解得f =2 N ,小球所受重力和阻力之比为5∶1,选项A 正确;下落过程中mg -f =ma 2,可得a 2=8 m/s 2,根据h =12at 2可得t 1t 2=a 2a 1=23,选项B 错误;根据v =a 2t 2,t 2= 6 s 可得v =8 6 m/s ,选项C 正确;小球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小球处于失重状态,选项D 错误.【答案】 AC5.(多选)如图3­3­21甲所示,在一升降机内,一物块被一轻质弹簧紧压在天花板上,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弹簧保持竖直.在升降机运行过程中,物块未曾离开升降机的天花板.当升降机按如图3­3­21乙所示的v­t图象上行时,可知升降机天花板所受压力F1和地板所受压力F2随时间变化的定性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图3­3­21【解析】由题意知,弹簧长度不变,且对物块向上的弹力不变,设为kx,则F2不变,C项对,D项错.对物块受力分析有:kx-mg-F N=ma.(F1=F N,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由v-t图知,加速时,F1=F N=kx-mg-ma匀速时,F1=F N=kx-mg减速时:F1=F N=kx-mg+ma,故A项对,B项错.正确选项为A、C.【答案】 AC6.如图3­3­22甲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1.0 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的大小如图图3­3­22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3­3­22A.5 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4 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6 s~9 s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2【解析】 由图象知物块前4 s 静止,4 s ~5 s 内物块做加速运动,前5 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不为零,故A 选项错误;4 s 末物块静止,所受合力为零,B 选项错误;由4 s 之后的运动情况判断其受滑动摩擦力F f =μmg =3 N ,得μ=0.3,C 选项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4 s 后物块的加速度a =F -F f m=2 m/s 2,D 选项正确. 【答案】 D题组三 临界问题7.(多选)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受到一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3­3­23所示,A 、B 始终相对静止,则在0~2t 0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3­23A .t 0时刻,A 、B 间静摩擦力最大B .t 0时刻,A 、B 速度最大C .2t 0时刻,A 、B 速度最小,与初始时刻相等D .2t 0时刻,A 、B 位移最大【解析】 对整体,F 产生加速度;隔离A ,B 对A 的静摩擦力产生加速度.由题中图象知,力F 先减小到零,再反向增大,故加速度也先减小到零,再反向增大,所以t 0时刻,A 、B 间静摩擦力为零,速度最大,A 项错误、B 项正确;而在2t 0时刻,它们速度最小,为零,由于速度方向一直未变,故2t 0时刻位移最大,C 、D 项正确. 【答案】 BCD8.(xx·银川质检)(多选)如图3­3­24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 ,它们的质量均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C 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 图3­3­24开始用一沿斜面方向的力F 拉物块A 使之以加速度a 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当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F 的大小恰为2mg .则( )A .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B 的加速度也为aB .加速度a =gC .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可以计算出加速度a =12g D .从F 开始作用到B 刚要离开C ,A 的位移为mgk【解析】 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B 的加速度为0,A 项错误;未加F 时对A 受力分析得弹簧的压缩量x 1=mg sin 30°k =mg 2k ,B 刚要离开C 时对B 受力分析得弹簧的伸长量x 2=mg 2k ,此时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sin 30°-kx 2=ma ,解得a =g ,B 项正确、C 项错误;物块A 的位移x 1+x 2=mg k ,D 项正确.【答案】 BDB 组 深化训练——提升应考能力9.(xx·荆州模拟)一长轻质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质量分别为m A =1 kg 和m B =2 kg 的A 、B 两物块、A 、B 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图3­3­25 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水平恒力F 作用在A 物块上,如图3­3­25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则( )A .若F =1 N ,则物块、木板都静止不动B .若F =1.5 N ,则A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 NC .若F =4 N ,则B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4 ND .若F =8 N ,则B 物块的加速度为1.0 m/s 2【解析】 A 物块与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 N ,当F <2 N 时,A 物块没有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A 、B 与板整体向左加速,选项A 错误;若F =1.5 N ,对A 、B 及轻质木板整体有a =F m A +m B=0.5 m/s 2,对A 物块分析有F -F f =m A a ,解得F f =1 N ,选项B 错误;若F =4 N ,则A 物块与板发生相对滑动,板对B 物块的静摩擦力为2 N ,选项C 错误;若F =8 N ,板对B 物块的静摩擦力仍为2 N ,根据a =F f m B可得a =1 m/s 2,选项D 正确. 【答案】 D10.(多选)如图3­3­26(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 推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 ,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 随外力F 变化的图象如图3­3­26(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根据图(b)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 )(a) (b)图3­3­26A .物体的质量B .斜面的倾角C .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外力D .加速度为6 m/s 2时物体的速度【解析】 分析物体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mg sin θ=ma ,由F =0时,a =-6 m/s 2,得θ=37°;由a =cos θm F -g sin θ和a ­F 图线知:6-230-20=cos 37°m,得:m =2 kg ;物体静止时的外力F 0cos θ=mg sin θ,F 0=mg tan θ=15 N ;无法求出物体加速度为6 m/s 2时的速度,因物体的加速度是变化的,对应时间也未知,故A 、B 、C 正确,D 错误.【答案】 ABC11.如图3­3­27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中间连一长度为L 的轻绳,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使绳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此时绳张力为零),现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作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作用时间t 后,质量为m 的物体上升到距地 图3­3­27面高度h 处.(1)求质量为M 的物体上升的加速度;(2)求作用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的恒力F 的大小;(3)若轻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F T ,要使质量为m 的物体上升到距地面高度为H 处,所需的最短时间是多少?【解析】 (1)由h -L =12at 2得:质量为M 的物体上升的加速度a =2h -L t 2. (2)对两个小物体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m )g =(M +m )a ,解得F =(M +m )[2h -L t 2+g ]. (3)设上升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a 0,对质量为M 的物体有F T -Mg =Ma 0,H -L =12a 0t 2min ,联立解得所需的最短时间是t min =2M H -L F T -Mg . 【答案】 (1)2h -L t 2 (2)F =(M +m )[2h -L t 2+g ] (3)2M H -L F T -Mg12.(xx·吉林长春调研)如图3­3­28所示,质量为M =2 kg 的足够长的木板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水平,木板A 与地 图3­3­28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一个质量为m =3 kg 的小物块B (可视为质点)静止于A 的左端,小物块B 与木板A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现给小物块B 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大小为v 0=1 m/s.求:木板A 与小物块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之比(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g 取10 m/s 2).【解析】 分别以A 、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木板和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a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mg =ma Bμ2mg -μ1(m +M )g =Ma A假设经过t 0秒A 、B 共速,共同速度设为v 共,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 v 0-a B t 0=a A t 0=v 共解得:a A =2 m/s 2,a B =3 m/s 2,t 0=0.2 s ,v 共=0.4 m/s共速过程中,A 的位移大小设为x A ,B 的位移大小设为x B ,则x A =12a A t 20,x B =v 0t 0-12a B t 20 解得:x A =0.04 m ,x B =0.14 m.假设共速之后,A 、B 一起向右匀减速运动,木板和物块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 f ,木板和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a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B ′,μ1(m +M )g -F f =Ma A ′解得:F f =μ1mg <μ2mg ,假设成立,a A ′=a B ′=μ1g =1 m/s 2设共速之后至A 、B 均静止,A 的位移设为x A ′,B 的位移设为x B ′,则 x A ′=x B ′=v 2共2μ1g=0.08 m 整个过程中A 的位移大小x A =x A +x A ′=0.12 mB 的位移大小x B =x B +x B ′=0.22 mx A ∶x B =6∶11.【答案】 6∶1124861 611D 愝 p33706 83AA 莪' 25754 649A 撚24776 60C8 惈35577 8AF9 諹35131 893B 褻331197 79DD 秝 39426 9A02 騂9。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练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练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含解析)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

(整体法与隔离法)如图所示,质量为4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

质量为1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

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A。

0 B.50 N C。

10 N D。

8 N2.(多选)(连接体问题)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着四个相同的木块,其中木块B与C之间用一轻弹簧相连,轻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四个木块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加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起加速过程中,D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4B.一起加速过程中,C受到4个力的作用C.一起加速过程中,A、D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D。

当F撤去瞬间,A、D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3.(临界极值问题)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车厢,车厢内固定的平台通过相同的弹簧把相同的物块A、B压在竖直侧壁和水平的顶板上.已知A、B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车厢静止时,两弹簧长度相同,A恰好不下滑,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使车厢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为保证A、B仍相对车厢静止,则车厢()A。

速度可能向左,加速度可大于(1+μ)gB.加速度一定向右,不能超过(1—μ)gC。

加速度一定向左,不能超过μgD.加速度一定向左,不能超过(1-μ)g4。

(多选)(传送带问题)质量均为m的两物块1和2之间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两物块一起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以速度v0匀速运动,某时刻物块1到达桌面的右边缘,如图所示。

当物块1滑上与桌面等高的水平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到达传送带的最右端,若传送带的速度大于v0且保持不变,物块1和物块2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μ1<μ2),则在此过程中(不考虑桌子边缘与传送带间的缝隙,细线的长度小于传送带的长度)()A.物块2在桌面上可能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B。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课时规范练9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新人教版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课时规范练9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新人教版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课时规范练9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新人教版基础巩固组1.(多选)(超重、失重)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刻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A.t=2 s时最大B.t=2 s时最小C.t=8.5 s时最大D.t=8.5 s时最小答案AD解析在时刻轴的上方,表示加速度向上,现在处于超重状态,在时刻轴的下方,表示加速度向下,现在处于失重状态,对地板的压力减小,在t=2 s时向上的加速度最大,现在对地板的压力最大,因此A正确;在t=8.5 s时具有向下的最大的加速度,现在对地板的压力最小,因此D正确;故选AD。

2.(多选)(超重、失重)如图,升降机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物块。

开始时,升降机做匀速运动,物块相关于斜面匀速下滑。

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A.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减小B.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C.物块相关于斜面减速下滑D.物块相关于斜面匀速下滑答案BD解析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则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依照滑动摩擦力公式F f=μF N可知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增大,故A错误,B正确;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的质量为m,当匀速运动时有mg sin θ=μmg cos θ,即sin θ=μcos θ。

当物体以加速度a向上加速运动时,有F N=m(g+a)cos θ,F f=μm(g+a)cos θ,因为sin θ=μcos θ,因此m(g+a)sinθ=μm(g+a)cos θ,故物体仍相对斜面匀速下滑,C错误,D正确。

3.(连接体)(2021·湖南衡阳联考)质量不等的两木块A、B,用跨过一轻质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在图示情形下,木块A、B一起做匀速运动。

若木块A、B的位置互相交换,则木块A运动的加速度为(木块A、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且μ<1,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滑轮摩擦均不计)()A.(1-μ)gB.(1-μ2)gC.GD.与木块A、B的质量有关〚导学号06400114〛答案A解析A、B匀速运动过程,有m A g=μm B gA、B互相交换后,有m B g-μm A g=(m A+m B)a解得a=(1-μ)g故选A。

专题12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含答案解析

专题12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1年(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12)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原卷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如图1甲所示,小物块从足够长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

下滑位移x 时的速度为v ,其x -v 2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则斜面倾角θ为( )图1A .30°B .45°C .60°D .75°2.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m 1、m 2,从同一地点(足够高)同时由静止释放。

两球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大小f 仅与球的速率v 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f =kv (k 为正的常量)。

两球的v -t 图象如图2所示。

落地前,经时间t 0两球的速度都已达到各自的稳定值v 1、v 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A .释放瞬间甲球加速度较大 B.m 1m 2=v 2v 1C .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D .t 0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相等3.如图3所示,A 、B 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B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物体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

已知物体A 的质量m =2 kg ,物体B 的质量M =3 kg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现对物体B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为使物体A 与物体B 相对静止,则恒力的最大值是(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图3A .20 NB .15 NC .10 ND .5 N4.图4甲中的塔吊是现代工地必不可少的建筑设备,图乙为150 kg的建筑材料被吊车竖直向上提升过程的简化运动图象,g取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4A.前10 s悬线的拉力恒为1 500 N B.46 s末材料离地面的距离为22 mC.0~10 s材料处于失重状态D.在30~36 s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5.如图5所示,有材料相同的P、Q两物块通过轻绳相连,并在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轻绳与拉力F的方向均平行于斜面。

2021版一轮物理(人教版)练习: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021版一轮物理(人教版)练习: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基础题组]一、单项选择题1.(2022·安徽合肥质检)如图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现象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现象C.“下蹲”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D.“起立”“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解析:下蹲过程中,人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向下做减速运动,所以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人从下蹲状态站起来的过程中,先向上做加速运动,后向上做减速运动,最后回到静止状态,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故A、B、C错误,D正确.答案:D2.(2022·湖南长沙模拟)“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A.g B.2gC.3g D.4g解析:“蹦极”运动的最终结果是人悬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的拉力等于人的重力,由图可知,绳子拉力最终趋于恒定时等于重力,即35F=mg,则F0=53mg.当绳子拉力最大时,人处于最低点且所受合力最大,故加速度也最大,此时F最大=95F=3mg,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a=F最大-mg=3mg-mg=2mg ,得最大加速度a =2g ,故B 正确. 答案:B3.(2022·宁夏银川二中月考)电梯在t =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运动的at 图象如图所示(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电梯内乘客的质量为m =50 kg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9 s 内乘客处于失重状态B .1~8 s 内乘客处于平衡状态C .第2 s 内乘客对电梯的压力大小为550 ND .第9 s 内电梯速度的增加量为1 m/s解析:第9 s 内加速度为正,方向向上,乘客处于超重状态,只不过加速度在减小,A 错误;1~8 s 内加速度大小恒定,方向向上,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 错误;第2 s 内乘客受电梯的支持力和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a ,解得F N =55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乘客对电梯的压力大小为550 N ,C 正确;第9 s 内电梯速度的增加量等于该时间内a 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即Δv =12×1×1.0 m/s =0.5 m/s ,D 错误.答案:C4.(2022·河南郑州质检)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m 1、m 2,从同一地点(足够高)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球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大小f 仅与球的速率v 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f =kv (k 为正的常量).两球的vt 图象如图所示.落地前,经时间t 0两球的速度都已达到各自的稳定值v 1、v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释放瞬间甲球加速度较大 B.m 1m 2=v 2v 1C .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D .t 0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相等解析:释放瞬间v =0,因此空气阻力f =0,两球均只受重力,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g ,故A 错误;两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都做匀速运动,稳定时kv =mg ,因此最大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即v m ∝m ,故m 1m 2=v 1v 2,故B 错误;由于m 1m 2=v 1v 2,而v 1>v 2,故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故C 正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由图可知,t 0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不相等,故D 错误. 答案:C5.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B 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在物体A 上,使物体A 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2gkB .施加外力的瞬间,A 、B 间的弹力大小为M (g -a )C .A 、B 在t 1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D .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B 的速度达到最大值解析:施加拉力F 前,物体A 、B 整体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2Mg =kx ,解得x =2Mgk,故选项A 错误;施加外力F 的瞬间,对B 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弹-Mg -F AB =Ma ,其中F 弹=2Mg ,解得F AB =M (g -a ),故选项B 正确;物体A 、B 在t 1时刻分离,此时A 、B 具有共同的速度v 与加速度a ,且F AB =0,对B 物体,有F 弹′-Mg =Ma ,解得F 弹′=M (g +a ),故选项C 错误; 当F 弹′=Mg 时,B 达到最大速度,故选项D 错误.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直杆上,杆足够长,环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环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使圆环由静止开始运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 1,F 1=kv (k 为常数,v 为环的速率),则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大加速度为F mB .最大加速度为F +μmgmC .最大速度为F +μmgμk D .最大速度为mg k解析:当F 1=mg ,即kv =mg ,v =mg k时,圆环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则圆环的加速度最大为a =F m,A 正确,B 错误;当滑动摩擦力F f =μ(kv -mg )=F 时,对应的速度最大,v =F +μmgμk,C 正确,D 错误. 答案:AC7.(2022·河南开封四校联考)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A 、B 两物体,B 的质量是A 的2倍,B 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 B =2 N ,A 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F A (向右为正方向)按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从t =0开始计时,则( )A .A 物体在3 s 末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511B .t >4 s 后,B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t =4.5 s 时,A 物体的速度为零D .t >4.5 s 后,A 、B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解析:根据题图乙可得出F A 的变化规律为F A =9-2t (N),对于A 、B 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A+F B=(m A+m B)a,设A、B间的作用力为F N,则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N+F B=m B a,解得F N=m B FA+F BmA+m B-F B=16-4t3(N);当t=4 s时F N=0,A、B两物体开始分离,此后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t=4.5 s时,A物体的加速度为零而速度不为零,t>4.5 s后,A所受合外力反向,即A、B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当t<4 s时,A、B的加速度均为a=FA+F BmA+m B,综上所述,选项B、D正确,C错误;t=0时,A物体的加速度为a0=11 NmA+m B,t=3 s末,A物体的加速度为a′=5 NmA+m B,则a′=511a,故选项A正确.答案:ABD[能力题组]一、选择题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着质量分别为m、2m的A、B两个物体,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拉力F的最大值为( )A.μmg B.2μmgC.3μmg D.4μmg解析:当A、B之间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力F最大,此时,对于A物体所受的合力为μmg,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A=μmgm=μg;对于A、B整体,加速度a=a A=μ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3ma=3μmg.答案:C9.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平板车,车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t=0时,车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v t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平板车足够长,则物块运动的v t图象为( )解析:小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都为a=ΔvΔt=4 m/s2,根据物块与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可知,物块与车间的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为2 m/s2,因此当车的速度大于物块的速度时,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动力,相反则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阻力.设在t时刻滑块与车的速度相等,则有24-4(t-6)=2t得t=8 s,故在0~8 s 内,车的速度大于物块的速度,因此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动力,则其加速度为2 m/s2,同理,可得在8~16 s内,车的速度小于物块的速度,因此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阻力,则其加速度为2 m/s2,故C正确.答案:C10.(多选)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轻质细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斜面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系统稳定时,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分别为T和F N.若T a图象如图乙所示,AB是直线,BC为曲线,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则( )A.a=403m/s2时,F N=0B.小球质量m=0.1 kgC.斜面倾角θ的正切值为3 4D.小球离开斜面之前,F N=0.8+0.06a(N)解析:小球离开斜面之前,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得T cos θ-FNsin θ=ma,T sin θ+F N cos θ=mg,联立解得F N=mg cos θ-ma sin θ,T=ma cos θ+mg sin θ,所以小球离开斜面之前,T a图象呈线性关系,由题图乙可知a=403m/s2时,F N=0,选项A正确;当a=0时,T=0.6 N,此时小球静止在斜面上,其受力如图甲所示,所以mg sin θ=T;当a=403m/s2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零,其受力如图乙所示,所以mgtan θ=ma,联立可得tan θ=34,m=0.1 kg,选项B、C正确;将θ和m的值代入F N=mg cos θ-ma sinθ,得FN=0.8-0.06a(N),选项D错误.答案:ABC二、非选择题11.(2022·江西赣中南五校联考)质量为2 kg的雪橇在倾角θ=37°的斜坡上向下滑动,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未知.今测得雪橇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且AB是曲线最左端那一点的切线,B点的坐标为(4,9),CD线是曲线的渐近线.(sin 37°=0.6,cos 37°=0.8)试问:(1)雪橇开始时做什么运动?最后做什么运动?(2)当v0=3 m/s和v1=6 m/s时,雪橇的加速度大小各是多少?(3)空气阻力系数k及雪橇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各是多少?解析:(1)v 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由题图可知,雪橇开始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2)当v0=3 m/s时,雪橇的加速度是a 0=9-34m/s2=1.5 m/s2,当v1=6 m/s时,雪橇的加速度是a1=0.(3)开始加速时:mg sin θ-kv-μmg cos θ=ma0①最后匀速时:mg sin θ=kv1+μmg cos θ②联立①②得kv+ma0=kv1,得k=mav1-v0=1 kg/s,由②式,得μ=mg sin θ-kv1mg cos θ=0.375.答案:(1)雪橇开始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2)1.5 m/s20(3)1 kg/s 0.37512.如图所示,倾角为45°的轨道AB和水平轨道BC在B处用一小段光滑圆弧轨道平滑连接,水平轨道上D点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探测器只能探测处于其正下方的物体.一小物块自倾斜轨道AB上离水平轨道BC高h处由静止释放,以小物块运动到B处的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t=2~5 s内工作.已知小物块与倾斜轨道AB和水平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5和μ2=0.1,BD 段长为L=8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为使探测器在工作时间内能探测到小物块,求h的取值范围.解析:设物块沿倾斜轨道AB运动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45°-μ1mg cos 45°=ma1设物块到达B处的速度为v B,由速度—位移关系得v2 B =2a1·hsin 45°物块在水平轨道BC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μ2g①设物块运动到D点时速度恰好为零,这种情况下v B最小,物块在水平轨道BC 上运动的时间最长,则vB1=2a2L=4 m/s又t1=vB1a2=4 s当物块在t1=4 s到达D点时,联立解得h1=1.6 m②当物块在t2=2 s到达D点时L=v B2t2-12a2t22联立解得h2=2.5 m为使探测器在工作时间内能探测到小物块,h的取值范围为1.6 m≤h≤2.5 m. 答案:1.6 m≤h≤2.5 m。

2021届(人教版)新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题型练习卷: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021届(人教版)新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题型练习卷: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题型一运动状态分析1.物体运动状态分析包括受力情况分析,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分析。

2.物体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明确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物体做各种性质运动的条件即可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加速度变化情况及速度变化情况。

[典例1] 蹦极是一项新兴的极限运动,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在弹性绳的作用下反复下落、弹起。

如图是某次蹦极下落过程的示意图,O点为弹性绳固定点,也是人的起跳点,A点是弹性绳刚被拉直时人的位置,B点是下落到达的最低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到B过程中人下落至A点时速度最大B.A到B过程中人先加速后减速C.A到B过程中人的加速度一直增大D.人运动至B点时处于平衡状态变式1:如图,一小球从高h处自由下落进入水中,若小球在水中所受阻力为F=kv2,且水足够深,则( )A.h越大,匀速时速度v越大B.小球入水后先做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C.小球入水后可能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D.小球在水中开始匀速运动的位置与h无关题型二运动图象类型问题1.图象的类型(1)已知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的某个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问题的实质运动图象问题是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理解图象的轴、点、线、截距、斜率、面积六大功能。

[典例2] 如图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角并固定,质量为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今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1=2 s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

试求:(1)小球在0~2 s内的加速度a1和0~4 s内的位移x;(2)杆和球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0~2 s内风对小球作用力F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安徽合肥月考)合肥市滨湖游乐场里有一种大型娱乐器械,可以让人体验超重和失重的感觉。

其环形座舱套在竖直柱子上,先由升降机送至70多米高处,然后让座舱由静止无动力下落,落到离地面30米高的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座舱做减速运动,到地面时刚好停止。

假设舱中某人用手托着一个重为50 N 的铅球。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当座舱落到离地面45米高的位置时,球对手的压力为0B .当座舱落到离地面45米高的位置时,手对球有支持力C .当座舱落到离地面20米高的位置时,球对手的压力为0D .当座舱落到离地面20米高的位置时,手对球的支持力小于50 N[解析] 由题意可知,座舱在落到离地面30米高的位置前做自由落体运动,之后座舱做匀减速运动,当座舱落到离地面45米高的位置时,人和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此时球对手的作用力为零,选项A 正确,B 错误;当座舱落到离地面20米高的位置时,球做减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球对手的作用力大于50 N ,选项C 、D 错误。

2.(2019·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如图所示,将两个质量分别为m 1=1 kg 、m 2=4 kg 的物体A 、B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 1=30 N 、F 2=20 N 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A 、B 上,则达到稳定状态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5 N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 NC .在突然撤去F 1的瞬间,A 的加速度大小为13 m/s 2D .在突然撤去F 2的瞬间,B 的加速度大小为7 m/s 2[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弹簧测力计连接的连接体问题。

以两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a =F 1-F 2m 1+m 2=30-201+4m/s 2=2 m/s 2,方向水平向右;设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是F ,以A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m 1a ,则F =F 1-m 1a =28 N ,A 、B 错误;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在突然撤去F 2的瞬间,B 不再受F 2的作用,B 受的合力等于弹簧的弹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2=F m 2=284m/s 2=7 m/s 2,在突然撤去F 1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1=F m 1=281m/s 2=28 m/s 2,C 错误,D 正确。

3.(2020·大连双基测试)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带支架的木板上用轻绳悬挂一小球。

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整体沿斜面下滑且小球与木板及支架相对静止时,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若μ=0,则β=0B.若μ=tan α,则β=αC.若0<μ<tan α,则0<β<αD.若0<μ<tan α,则β>α[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法和隔离法在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应用。

把木板和球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在沿斜面和垂直斜面方向上,根据受力情况可得沿斜面方向有(m1+m2)g sin α-f=(m1+m2)a,垂直斜面方向有F N=(m1+m2)g cos α,摩擦力f=μF N,联立可解得a=g sin α-μg cos α,若μ=0,则a=g sin α,此时小球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为a=g sin α,则轻绳的拉力在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为零,此时β=α,故A错误;若μ=tan α,则a=g sin α-μg cos α=0,此时小球受力平衡,故轻绳的拉力沿竖直方向,大小等于重力,即β=0,故B错误;若0<μ<tan α,则加速度0<α<g sin α,可知轻绳对小球的拉力有沿斜面向上的分力,且分力小于小球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可知0<β<α,故C正确,D错误。

4.(2019·河北张家口模拟)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顺时针转动。

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左端,则物体速度大小v、加速度大小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以及位移大小x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A)[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水平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选择运动图象。

在前t1时间内物体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F恒定,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at,v -t 图线是倾斜的直线;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 =12at 2,x -t 图线不为直线。

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后,不受摩擦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到的合力为0,加速度为0。

故A 正确,B 、C 、D 错误。

5.(2019·北京丰台区期末)图甲是某人站在接有传感器的力板上做下蹲、起跳和回落动作的示意图,图中的小黑点表示人的重心。

图乙是力板受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C )A .人的重力可由b 点读出,约为300 NB .b 到c 的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再处于失重状态C .人在双脚离开力板之后的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 .人在b 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于在c 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起跳过程力的变化判断超失重状态。

开始时人处于平衡状态,人对传感器的压力约为900 N ,人的重力也约为900 N ,故A 错误;b 到c 的过程中,人先处于失重状态再处于超重状态。

故B 错误;双脚离开力板之后的过程中只受重力的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 正确;b 点弹力与重力的差值要小于c 点弹力与重力的差值,则人在b 点的加速度要小于在c 点的加速度,故D 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2019·北京海淀区期中)如图所示,在上端开口的饮料瓶的侧面戳一个小孔,瓶中灌水,手持饮料瓶静止时,小孔中有水喷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将饮料瓶竖直向上抛出,上升过程饮料瓶处在超重状态B .将饮料瓶竖直向上抛出,下降过程饮料瓶处在失重状态C .将饮料瓶放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内,并与飞船保持相对静止,则水不流出D .饮料瓶静置于绕地球公转的月球表面,则水不流出[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情境下的超重、失重问题。

无论是竖直向上还是竖直向下抛出,抛出之后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加速度为g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 错误,B 正确。

将饮料瓶放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内,并与飞船保持相对静止,因飞船内的物体也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可知水不流出,C 正确;饮料瓶静置于绕地球公转的月球表面,不是完全失重状态,则水会流出,D 错误。

7.(2020·江西上饶联考)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4,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

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则木板加速度a 的大小可能是( ACD )A .a =0B .a =2μg 3C .a =μg 2D .a =F 2m -μg 4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板块的受力分析加速度的大小。

若F 较小时,木板和物块均静止,则木板的加速度为零,选项A 正确;若物块和木板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物块和木板一起运动,对木板和物块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14μ·2mg =2ma ,解得a =F 2m -14μg ,选项D 正确;若物块和木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对木板,水平方向受两个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14μ·2mg =2ma ,解得a =12μg ,选项C 正确。

8.(2020·河南郑州一中摸底)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放置着物块A ,它通过轻绳和轻质滑轮悬挂着物块B 。

已知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3m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由静止释放物块A 、B 后( AC )A .相同时间内A 、B 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B .物块A 、B 的加速度之比为1︰1C .轻绳的拉力为6mg 7D .当B 下落高度h 时,速度为2gh 5[解析] 本题考查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

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相同时间内,A 、B 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选项A 正确;根据s =12at 2可知,物块A 、B 的加速度之比为2︰1,选项B 错误;设轻绳的拉力为T ,B 的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T =m ·2a ,对B 有3mg-2T =3ma ,解得a =37g ,T =67mg ,选项C 正确;当B 下落高度h 时,速度为v =2ah =67gh ,选项D 错误。

三、非选择题9.(2019·安徽淮北一中月考)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4 kg 的斜面体,倾角θ=30°,斜面上放有一质量m =8 kg 的小物体。

已知小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2,且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1)若小物体和斜面体一起匀速向右运动,求斜面体对小物体的摩擦力大小;(2)用力F 水平向右拉斜面体,欲使小物体与斜面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求F 的最大值。

[答案] (1)40 N (2)4033N [解析] 本题考查连接体的运动问题、临界问题。

(1)小物体和斜面体一起匀速向右运动时,小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小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 f =mg sin θ,代入数据得F f =40 N ;(2)F 最大时,小物体受到最大静摩擦力作用,将支持力和摩擦力分解,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cos θ-F N sin θ=ma ,F f sin θ+F N cos θ=mg ,又F f =μF N ,由以上各式联立得a =μcos θ-sin θμsin θ+cos θg , 解出a =1039m/s 2, 对小物体和斜面体的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a ,解得F =4033N 。

10.(2020·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如图所示,传送带的倾角θ=37°,上、下两个轮子间的距离L =3 m ,传送带以v 0=2 m/s 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动。

一质量m =2 kg 的小物块从传送带中点处以v 1=1 m/s 的初速度沿传送带向下滑动。

已知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小物块在传送带上滑动会留下滑痕,传送带两个轮子的大小忽略不计,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