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纤维素的溶解技术及其进展
纤维素溶剂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纤维素溶剂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生物质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纤维素的高结晶度和高度聚合程度使其难以溶解和利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们不断探索纤维素新溶剂的应用和研发。
纤维素新溶剂是指用于溶解纤维素的新型溶剂,可以将纤维素转化为可溶性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从而实现纤维素的高效利用。
纤维素新溶剂的研发旨在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和聚合度,提高纤维素的可溶性和活性。
近年来,纤维素新溶剂的应用实例逐渐增多。
其中之一是利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溶解纤维素。
离子液体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具有低熔点、宽电化学窗口、可调性等特点。
研究人员发现,某些离子液体可以有效溶解纤维素,使其转化为可溶性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
这为纤维素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例如,利用离子液体可以将纤维素转化为纤维素醚、纤维素酯等可溶性化合物,用于制备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等。
另一个纤维素新溶剂的应用实例是利用超临界流体溶剂溶解纤维素。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扩散性。
研究人员发现,某些超临界流体可以有效溶解纤维素,使其转化为可溶性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
这为纤维素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例如,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将纤维素转化为纤维素酯、纤维素醚等可溶性化合物,用于制备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等。
纤维素新溶剂的研发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多种具有潜力的纤维素新溶剂,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应用探索。
例如,除了离子液体和超临界流体外,还有一些有机溶剂、水溶性聚合物等也被发现可以溶解纤维素。
此外,一些新型溶剂的设计和合成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通过调整离子液体的结构和性质,设计出具有高效溶解纤维素能力的离子液体。
另外,一些研究人员通过改性纤维素表面,使其更易溶解于传统溶剂中,提高纤维素的可溶性。
总的来说,纤维素新溶剂的应用和研发在不断取得进展。
纤维素溶解体系的研究进展

纤 维 素 科 学 与 技 术
J u na fCe ll e S in e a d Te h lg o r lo luos ce c n c noo 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1 No. ,1 7 2
Jn 2 0 u . 09
文章编号:1 0·4 52 0 )20 6 —7 48 0 (090 -0 90 0
分开而 溶解 p. J
21 多聚甲醛/ 甲基亚砜 ( FD O) .1 . 二 P / MS 体系
士士
图 l 纤维素在 P / O体系中的溶解反应式 FDMS
多聚 甲醛/ 甲基亚砜 ( F MS _ 7 2 P/ D O)是纤维素的一种优 良无降解的溶剂体系,其溶解机 理为 P F受热分解产生的甲醛与纤维素的羟基反应生成羟 甲基纤维素 , 甲基纤维素能溶解 羟
纤维素溶解体系 的研 究进展
李 琳 , 赵 帅1 , 胡红旗 2 , 木
( . 岛科技大学 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 6 4 ; 1青 60 2
2 .中国科学院广 州化学研究所 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 0 5 ) 1 6 0
摘
要 :综述了纤维素无机溶剂及有机溶剂的研 究进展 ,分析 比较了各溶剂体系的
衍生 化溶 剂 ( S/ O / , Od 甲基 甲酰胺 ,多聚 甲醛/ . C2 Na H 水 N2 : z 甲亚砜 等 ) ,而在 溶解 过程 中
没有形成衍生物 的称为非衍生化溶剂 ( 胺氧化物体系, l w-甲基乙酰胺, fo 液氨/H S N, N C
离子液体,过渡金属络合物水溶液, 碱水溶液体系等 ) 本文概述了纤维素溶剂的研究进展. .
纤维素溶剂及其溶解性能和特点

·论文与综述·纤维素溶剂及其溶解性能和特点王 晨,刘文波*(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 要] 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等优势,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但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导致其很难溶解于普通的溶剂体系中,从而阻碍了纤维素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本文按照传统溶剂和新型溶剂两种类型介绍了纤维素的溶剂体系,并对其溶解机理、溶解性能和特点作了简单介绍,并展望了纤维素溶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纤维素;溶剂体系;溶解收稿日期:2018-05-09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作者简介:王晨,男,东北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14级本科生。
通信作者:刘文波,教授,主要从事纤维功能材料、造纸工程及其精细化学品研究工作。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础物质。
每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数千亿吨的纤维素,可以说纤维素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
近年来,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日益紧张,人们将目光重新集中到可再生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上来,纤维素的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
天然纤维素结晶度高,纤维素结构规整,具有致密的晶体结构,大量的羟基被封闭,使得反应试剂难以与纤维素反应,限制了纤维素的应用。
因此研究者们一直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纤维素溶剂,也出现诸多溶剂或溶解体系,纤维素溶解后可以再生,再生纤维素具有低结晶度,可及度高等特点,易于进行各种化学反应和改性,制备高性能和功能性纤维素材料,从而扩大了纤维素的应用范围。
因此,研究纤维素有效的溶剂体系,增加纤维素的可塑性与可及性,是十分必要的[1]。
综观国内外研究现状,溶解纤维素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溶剂体系与纤维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容易溶解的纤维素衍生物;另一种就是直接溶解,即溶剂不与纤维素发生反应,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而直接将纤维素溶解[2]。
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性能及机理研究进展

c lul s n i ni i i s a e s mm a ie el o e i o c lqu d r u rz d. I S p i e t t a he dis l ton ofc lu o e i t i o nt d ou h t t s o u i e l l s n
(.青 岛科 技 大 学 化工 学 院 , 1 山东 青 岛 2 64 ; 2 南京 林业 大 学 江 苏省 制 浆 造纸 科 学与 技 术重 点 实验 室 , 60 2 . 江苏 南 京 2 03 ) 10 7
摘 要 : 述 了 纤维 素在 离 子 液 体 中的 溶 解 性 能 和 机理 的研 究 进 展 , 结 了纤 维 素 在 离 子 液 体 中 发 生 溶 胀 、 解 综 总 溶
第 2 卷 第 6 1 期 21 0 0年 1 1月
化
学 研
究
中 国科 技 核 心 期 刊
h y@ h n . d . n x j e ue u c
CH EM I CA I
RESEARCH
纤 维 素 在 离 子 液 体 中 的 溶 解 性 能 及 机 理 研 究 进 展
张 叵 , 赵娜娜 , 刘丽丽
o l o e i o c Li i s f Ce l l s n I ni qu d u
ZHA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 g 一,ZHAO — a ,I H n Na n AU il L —i
食品中纤维素的溶解特性及其功能评价研究

食品中纤维素的溶解特性及其功能评价研究引言:食品中的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其溶解特性及功能评价一直是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纤维素的溶解特性以及评价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为我们了解纤维素的重要性和应用提供参考。
1. 纤维素的溶解特性:纤维素是非溶性纤维素和溶性纤维素两大类的总称。
溶解特性是纤维素的重要性质之一。
溶解的纤维素能够形成粘稠的胶体,具有吸水膨胀的特点。
这对于人体消化道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防治便秘等问题。
通过研究纤维素的溶解特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食品中的应用。
2. 纤维素功能评价的方法:纤维素的功能评价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常用的纤维素功能评价方法主要有体外消化模拟、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等。
体外消化模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的过程,评价纤维素的降解和发酵情况。
而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则可以更直接地观察纤维素对于生理和代谢的影响。
3. 纤维素的功能:纤维素在食品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增加食品的纤维含量,还有很多其他功能。
首先,纤维素通过增加食物的体积,有助于降低能量密度,减少能量摄入,从而对身体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纤维素在肠道内能够与胆汁酸结合,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有助于降低血脂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纤维素还能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提高免疫力,并有助于预防肠道疾病等。
4. 纤维素的应用前景:纤维素的重要性在食品科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对纤维素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纤维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例如,将纤维素添加到面包、糕点等食品中,不仅可以提高其质地和口感,还能增加其营养价值。
此外,纤维素还可以用于制作低热量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结论:食品中纤维素的溶解特性及其功能评价研究是食品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研究纤维素的溶解特性和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和价值。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纤维素的功能机制,不断拓展其在食品加工和健康领域的应用。
天然纤维素的溶解技术及其进展

天然纤维素的溶解技术及其进展贺连萍,胡开堂(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天津300222)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天然纤维素的溶解技术及其进展。
内容包括天然纤维素的制备与分离、天然纤维素的溶解机理及所用的溶剂、天然纤维素溶解技术的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天然纤维素;溶剂;N-甲基氧化吗啉(NMMO);DMAc/LiCl1NaOH中图分类号:TS101.9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267(2006)01-0007-04天然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本成分,存在于所有植物当中,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1]。
天然纤维素的制备、溶解甚至改性在技术上都没有困难,问题在于经济的方法、环境的要求等。
1天然纤维素的制备与分离有两种途径获得纯的天然纤维素,一种是选择天然纤维素含量极高的原料,如含天然纤维素高达95%~99%的棉纤维等,然后加以纯化。
另一种是从木材和其它木化植物中分离制备天然纤维素。
为了从木材和其它木化植物中制备纤维素,必须从这些植物中尽可能完全的脱去与天然纤维素伴生的木素和半纤维素,困难在于分离时需要使纤维素尽可能保持天然状态和高的得率。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两大类:一是从传统的植物原料中分离天然纤维素;二是从综纤维素中分离天然纤维素。
早期,从植物原料中分离纤维素主要有克-贝纤维素法和硝酸-乙醇纤维素法等。
克-贝纤维素法是英国人克罗斯和贝文于1880年提出的,该法[1]用氯气处理润湿的无抽提物试样,使其中的木素转化为氯化木素,然后用亚硫酸及约2%亚硫酸钠溶液洗涤,以溶出木素。
重复以上处理,直至加入亚硫酸钠后仅显淡红色为止。
体系里不溶的固体物质即为克-贝纤维素。
克-贝纤维素包含纤维素和部分半纤维素,并残存有0.1%~0.3%的木素。
硝酸-乙醇纤维素法最早由法国人库尔施纳和霍弗提出。
该法[1]用20%硝酸和80%乙醇的混合液,在加热至沸腾的条件下处理无抽提物的植物纤维原料样品,使其中的木素转变为硝化木素,并溶于乙醇中,所得残渣即为硝酸-乙醇纤维素。
纤维素化学研究进展

纤维素化学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纤维素,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其化学研究进展对于推动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纤维素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纤维素的化学结构、性质、改性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纤维素化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为纤维素的高效转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为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本文将首先介绍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和基本性质,包括其分子结构、结晶度、可及性等方面。
随后,重点综述纤维素改性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和生物改性等,以及改性后纤维素性能的变化和应用领域。
本文还将关注纤维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纤维素基材料、纤维素能源、纤维素生物降解等,以期全面展示纤维素化学研究的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纤维素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研究者对纤维素化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共同推动纤维素化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二、纤维素的来源与提取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聚合物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为植物提供了必要的结构支撑。
由于其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纤维素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纺织、造纸、生物材料以及最近的生物能源等。
因此,对纤维素的来源和提取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纤维素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纤维,如木材、棉花、亚麻、竹子等。
其中,木材是最常见的纤维素来源,由于其生长周期短、可再生以及资源丰富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一些农业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也是纤维素的潜在来源,其利用不仅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还能为农业生产带来经济效益。
纤维素的提取通常包括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法等多种方法。
化学法提取纤维素主要利用酸、碱或有机溶剂等化学试剂处理植物原料,使其中的纤维素与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其他成分分离。
生物法提取则依赖于酶或微生物的作用,通过选择性降解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实现纤维素的分离。
纤维素在新型绿色溶剂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及其应用

收稿:2008年10月,收修改稿:2008年11月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30871994,30430550,3071010390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项目(N o.20070561040)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8451064101000409)资助33C orresponding author e 2mail :ch fliu @纤维素在新型绿色溶剂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及其应用3刘传富33 张爱萍 李维英 孙润仓(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640)摘 要 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绿色溶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必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
离子液体在纤维素化学领域的应用遵循了绿色化学中开发环境友好溶剂和利用生物可再生资源为原料这两个基本原则,大大拓展了纤维素的工业应用前景,为纤维素资源的绿色应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本文对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溶解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制备再生纤维素材料、纤维素衍生物及生物乙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纤维素大分子的降解机理及其控制途径、纤维素晶态结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途径、纤维素与固体反应试剂的均相衍生化体系的建立及提高衍生化效率的途径等基础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纤维素 离子液体 溶解 再生纤维素材料 纤维素衍生物 生物乙醇中图分类号:O64514;T Q352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281X (2009)0921800207Dissolution of Cellulose in N ovel G reen Solvent IonicLiquids and Its ApplicationLiu Chuanf u33 Zhang Aiping Li Weiying Sun Runcang(State K ey Laboratory of Pulp and Paper Engineering ,S 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G u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 I onic liquids as a class of promising s olvent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Cellulose is the m ost abundant bio 2renewable res ource in the w orld and w ould be the m ost promising feedstock for industry in the future.Diss olution of cellulose in ionic liquids combines tw o major green chemistry principles ,using environmentally preferable s olvents and bio 2renewable feedstocks ,and has opened a novel platform for the green utilization of cellulose materials.The progress in diss olution of cellulose with ionic liquid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egenerated cellulose com posites ,cellulose derivatives ,and bio 2ethanol are reviewed.M ore scrutinized studies on the fundamentals ,such as the mechanism of diss olution and degradation of cellulose macrom olecules ,trans formation of cellulose crystalline structure ,and the hom ogeneous chemical m 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with s olid reagents ,have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to develop new bio 2polymers and prosper the industry.K ey w ords cellulose ;ionic liquids ;diss olution ;regenerated cellulose com posites ;cellulose derivatives ;bio 2ethanolContents1 Introduction2 Diss olution of cellulose in ionic liquids3 Preparation of regenerated cellulose com posites inionic liquids第21卷第9期2009年9月化 学 进 展PROG RESS I N CHE MISTRYV ol.21N o.9 Sep.,20094 Preparation of cellulose derivatives in ionic liquids5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s in the preparation of bio2 ethanol from cellulosic res ources6 Prospects1 概述在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1],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是今后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农业中的优先发展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纤维素的溶解技术及其进展贺连萍,胡开堂(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天津300222)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天然纤维素的溶解技术及其进展。
内容包括天然纤维素的制备与分离、天然纤维素的溶解机理及所用的溶剂、天然纤维素溶解技术的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天然纤维素;溶剂;N-甲基氧化吗啉(NMMO);DMAc/LiCl1NaOH中图分类号:TS101.9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267(2006)01-0007-04天然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本成分,存在于所有植物当中,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1]。
天然纤维素的制备、溶解甚至改性在技术上都没有困难,问题在于经济的方法、环境的要求等。
1天然纤维素的制备与分离有两种途径获得纯的天然纤维素,一种是选择天然纤维素含量极高的原料,如含天然纤维素高达95%~99%的棉纤维等,然后加以纯化。
另一种是从木材和其它木化植物中分离制备天然纤维素。
为了从木材和其它木化植物中制备纤维素,必须从这些植物中尽可能完全的脱去与天然纤维素伴生的木素和半纤维素,困难在于分离时需要使纤维素尽可能保持天然状态和高的得率。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两大类:一是从传统的植物原料中分离天然纤维素;二是从综纤维素中分离天然纤维素。
早期,从植物原料中分离纤维素主要有克-贝纤维素法和硝酸-乙醇纤维素法等。
克-贝纤维素法是英国人克罗斯和贝文于1880年提出的,该法[1]用氯气处理润湿的无抽提物试样,使其中的木素转化为氯化木素,然后用亚硫酸及约2%亚硫酸钠溶液洗涤,以溶出木素。
重复以上处理,直至加入亚硫酸钠后仅显淡红色为止。
体系里不溶的固体物质即为克-贝纤维素。
克-贝纤维素包含纤维素和部分半纤维素,并残存有0.1%~0.3%的木素。
硝酸-乙醇纤维素法最早由法国人库尔施纳和霍弗提出。
该法[1]用20%硝酸和80%乙醇的混合液,在加热至沸腾的条件下处理无抽提物的植物纤维原料样品,使其中的木素转变为硝化木素,并溶于乙醇中,所得残渣即为硝酸-乙醇纤维素。
此法使原料中大部分半纤维素水解,并有部分纤维素被硝酸所降解,故同一原料该法较克-贝纤维素的得率低一些。
用乙酰丙酮和二氧己烷混合物经盐酸酸化、回流抽提木粉,同样可得到很纯的天然纤维素,但得率比上述两种方法还要低10%左右[1]。
综纤维素指的是用温和的方法自木化植物粉末试样中脱去木素后所剩余的部分。
综纤维素包括全部碳水化合物,即试样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含微量残余木素。
制备综纤维素的方法包括氯化法、亚氯酸钠法、过醋酸法等。
重复用5%的NaOH和24%KOH分两步在氮气条件下处理综纤维素,使其半纤维素和残余木素含量逐步下降,可以获得比较纯的纤维素。
当然在此过程中纤维素得率也会逐渐降低。
这种方法所分离的天然纤维素,其得率随着试样的品种和测定方法而有所不同,一般在40%~60%左右。
以上讨论的是尽可能保持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分离和制备纤维素的方法。
以上方法一般多限于科学研究。
生产工业纤维素的方法要简单一些。
一般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品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通过脱除木素的蒸煮制浆而制得由单根纤维构成的浆料,然后进行精制处理以获得不同质量要求的精制纤维素。
常见的工业制浆方法包括化学制浆法和高得率制浆法。
化学制浆法因所用化学药剂不同又可分为碱法制浆和亚硫酸盐法制浆。
化学制浆法是将原收稿日期:2005-07-18卷第Vol.20第201期2006年1月No.1Jan.2006天津化工TianjinChemicalIndustry料加入放有化学药品的蒸煮器中蒸煮一定时间,然后进行洗涤、筛选、净化和漂白得到所需的纤维素浆料。
高得率制浆法包括半化学法、化学机械法和机械法。
该法是将原料先经过化学处理至略高于纤维分离点,再经轻度的机械处理使纤维离解而制得浆料。
这种方法制得的浆料所含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比化学浆法高。
2天然纤维素的溶解机理天然纤维素是由D-吡喃式葡萄糖基通过1,4-β苷键连接起来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
上世纪20年代以来,通过X光衍射等实验,提出了纤维素的物理结构模式,即纤维素超分子结构二相体系理论。
按照这一被普遍承认的理论[2],纤维素首先在分子内和分子间形成大量氢键,进而构成刚性的不溶性微纤丝;在微纤丝形成过程中,有的区域中葡聚糖长链沿分子长轴平行排列,呈现一定的规律,形成高度有序的结晶区,其间又夹杂很多无序结构,形成交织的无定形区,是一种两相共存的体系。
结晶区内的氢键属于结合性强的不可逆类型[3],虽然氢键的键能远较糖苷键低,但由于在由纤维素分子链聚集排列形成的超分子结构中,特别是结晶区中存在着的大量氢键,是造成纤维素不溶于一般的无机和有机溶剂的主要原因。
在溶解过程,纤维素首先发生润胀,快速运动的溶剂分子扩散进入纤维素中,首先到达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的表面。
此时,无定形区的氢键首先出现变化,纤维素分子间的氢键被打开并被纤维素和溶剂分子间的氢键所代替。
随着无定形区氢键的断裂,溶剂分子不断进入无定形区和结晶区,并形成润胀化合物,破坏纤维素的超分子结构,结晶区内的氢键也不断被打开,最终使溶剂分子无限进入,导致纤维素溶解。
在润胀过程中,纤维素原来的X衍射图逐渐消失,但并不出现新的X衍射图。
纤维素溶解需要使所有的分子链间的氢键断裂,而由溶剂分子和纤维素的羟基形成的新的氢键代替。
热力学计算证明[4],只有当新形成的氢键键能大于21.0kJmol-1时才能使纤维素完全溶解。
3天然纤维素溶剂天然纤维素溶剂分为水溶剂和非水溶剂两大类。
水溶剂如ZnCl2、NaOH、H3PO4等,非水溶剂如N-甲基氧化吗啉(NMMO)、三氟乙酸等。
3.1N-甲基氧化吗啉(NMMO)/水(H2O)NMMO属于环状叔胺氧化物,通常情况下,NMMO以一水化合物形式存在,水合物熔点为72℃[5]。
研究表明[6],纯NMMO对纤维素的溶解能力最好,但溶解过程比较困难。
利用NMMO溶解纤维素时,其溶解温度接近NMMO的分解温度150℃。
另外溶解温度过高易导致纤维素热降解,聚合度下降。
以NMMO作为溶剂时[7],加入一定量水或有机溶剂作为助溶剂,既可提高纤维素的溶解速度,又可降低纤维素的溶解温度,减少温度对聚合度的影响,使所得纤维素溶液黏度变小,流动性增加。
当NMMO中含水量超过17%,此体系将失去对纤维素的溶解能力,含水略大于13%[8]时,NMMO对纤维素的溶解能力最强。
纤维素在NMMO中的溶解机理为直接溶解[9],通过断裂纤维素分子间的氢键将纤维素溶解。
在溶解过程,没有纤维素衍生物生成。
NMMO分子中的强极性官能团N→O上氧原子的两对孤对电子与纤维素大分子中的羟基Cell-OH形成强的氢键CellOH……O←N,生成纤维素的NMMO络合物。
这种络合作用先是在纤维素的非结晶区内进行,破坏了纤维素大分子间原有的氢键。
过量的NMMO溶剂存在将使络合作用逐渐深入到结晶区内,继而破坏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最终使纤维素溶解,形成分散均匀的均相溶液。
NMMO/H2O的纤维素溶液的制备方法是:在NMMO水溶液中加入纤维素浆粕,搅拌呈浆状,加热至100℃左右,使之完全溶解。
NMMO水溶液作为纤维素溶剂生产纤维素化学纤维的方法,在国外已有了工业化应用。
最近,Luo等[11]以NMMO为溶剂,以含大量半纤维素和木素的未漂浆为原料,生产Lyocell纤维。
该工艺减少了加工处理过程,提高了得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持了传统Lyocell纤维的优良特性。
NMMO/H2O溶剂体系的优点是:容易制得高浓度的纤维素溶液,如当纤维素聚合度为600时,可得到浓度为35%的溶液;溶剂易回收,回收率达99%。
回收时用常压蒸馏除去废液中的水分,可直接回收NMMO;NMMO的毒性很小。
其毒性小于乙醇,因此以NMMO/H2O作为纤维素的溶剂体系,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极小。
NMMO/H2O溶液体系的不足之处2006年1月天津化工8是水和纤维素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得到均相溶液,另外溶解温度高,纤维素易降解,运行成本也较高。
3.2LiCl/极性溶剂(LiCl/DMAc、LiCl/DMSO、LiCl/DMF溶剂)以LiCl为主要组分的溶液体系包括LiCl/DMAc、LiCl/DMSO、LiCl/DMF三种。
将纤维素在以上三种极性溶剂中溶解并经液氨活化处理,结果证明[9],纤维素在LiCl/DMAc中能很好地溶解,而在LiCl/DMF及LiCl/DMSO体系中,仅当LiCl的含量大时才溶解。
HeizHerlinger教授[13]研究得出LiCl/DMAc的络合体系要比LiCl/DMF及LiCl/DMSO的络合体系稳定得多。
N.G.Tsygankova等[14]指出,LiCl/DMAC体系中,LiCl的含量有一个最佳值。
仅当DMAC中LiCl的含量为10%时才对纤维素有溶解能力,即DMAC:LiCl的物质的量比为4∶1。
而且还指出,仅LiCl才能有此作用,其它锂化物和氯化物如LiBr、LiNO3、LiI、KCl、NaCl等无此作用,原因可能为其它阴(阳)离子的半径比Cl(Li)离子大且电负性小。
对于纤维素在LiCl/DMAc体系中的溶解机理,HeizHerlinger教授[13]认为:先是Li+在羰基和DMAc的氮原子之间发生络合,游离出的Cl-与纤维素羟基结合,形成氢键,以减少纤维素分子之间的氢键,同时破坏纤维素晶格中原来的氢键网络,使(DMAcLi)+离子对纤维素分子起溶剂化作用,导致纤维素分子链分离而溶解。
只有足够的DMAc分子作用于非晶区及晶区的纤维素分子才能使整个纤维素分子链受到DMAc溶剂化作用而溶解。
LiCl/DMAc的纤维素溶液的制备方法是:将活化处理好的纤维素浆粕加入已配好的LiCl/DMAc溶剂中,加热到80~100℃,连接搅拌2~4h,在室温下放置即溶解成透明溶液。
纤维素在用溶剂溶解前需要活化处理。
活化的目的是消弱分子间的作用力,破坏纤维素的微细结构,使纤维素易于溶解在LiCl极性体系中。
纤维素活化有下面四种方法[12]:(1)通过冷凝氨气将液氨加入到已知重量的纤维素中,同时将液氨缓慢蒸发1h,再将氨气小心排出;(2)将浆粕加入DMAc中,在160℃油浴中加热30min以活化纤维素。
活化后的浆粕经压榨、低温烘干待用;(3)将浆粕加入DMAc中,在DMAc中加入少量CoC12或KMnO4,在160℃油浴中加热30min活化纤维素,活化后压缩,不需烘干,补加DMAc和LiCl即能溶解;(4)使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溶胀后,分别用水、甲醇和DMAc洗涤,然后低温烘干。
LiCl/DMAc溶剂与其它体系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包括溶解性能和溶液稳定性好;溶剂易回收,将废凝固浴蒸馏,当残液中LiCl/DMAc含水分在5%以下,则可直接用于溶解纤维素;纺丝速度可提高;可以同时溶解纤维素和聚丙烯腈,共混纺丝可制得毛感强的PAN/CellOH(聚丙烯腈/纤维素)共混纤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