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例范本)
盖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盖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_____桥梁盖梁预应力张拉施工。
盖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规格为_____。
二、设计参数1、混凝土强度等级:_____2、预应力钢绞线规格:_____3、张拉控制应力:_____4、单根钢绞线截面积:_____5、钢绞线弹性模量:_____三、张拉力计算1、每束钢绞线的张拉力根据设计要求,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单根钢绞线截面积为Ap,则每束钢绞线的张拉力P为:P =σcon × Ap × n其中,n 为每束钢绞线的根数。
2、千斤顶的张拉力考虑到千斤顶的摩阻等因素,千斤顶的张拉力应适当增大,通常乘以一个系数 k,k 一般取值为 105 左右。
千斤顶张拉力= k × P四、伸长量计算1、理论伸长量根据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Ep、预应力钢束的长度 L 和平均张拉力 Pp,理论伸长量ΔL 按下式计算:ΔL =(Pp × L)/(Ap × Ep)平均张拉力 Pp 的计算:Pp = P ×(1 e (kx +μθ))/(kx +μθ)其中,x 为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θ 为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 为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 为钢绞线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实际伸长量实际伸长量的测量应在初应力(一般为10%σcon)下测量伸长量ΔL1,然后在张拉到控制应力σcon 时测量伸长量ΔL2,则实际伸长量ΔL'为:ΔL' =ΔL2 ΔL1同时,还应考虑千斤顶内钢绞线的工作长度的伸长量。
五、千斤顶与油压表的校验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前,千斤顶和油压表必须进行配套校验。
通过校验得出千斤顶的油压与张拉力的关系曲线,以便在张拉过程中根据油压表读数准确控制张拉力。
六、预应力张拉施工步骤1、准备工作清理锚垫板上的杂物,检查锚垫板与孔道是否垂直。
张拉参数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引申量一览表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39mm,标准强度R=1860Mpa,弹性模量E=1.95Mpa,实测公称面积139m m,实测弹性模量E=2.0210Mpa,理论伸长值按下计算L :预应力的理论伸长值,m;P;预应力张拉端的张拉力,NL;预应力张拉端至计算断面的孔道长度,mAy预应力截面计算面积,mm:钢绞线15.2mm的公称截面面积139mm.Ey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取2.02*10 Mpa控制应力=0.75*1860=1395 Mpa单根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1395*139=193.9KN6根=193.9*6=1163.4 KN7根=193.9*7=1357.3 KNL1=30550+300+80=30930mm(南北方向)理论伸长值=193.9*30930/2.05*139.3=210mmL2=28800+300+30=29180 mm(东西方向西向)理论伸长值=193.9*29180/2.05*139.3=198.1mmL3=14200+300+80=14580 mm(东西方向东向)理论伸长值=193.9*14580/2.05*139.3=98.9mm油压表计算:回归方程:Y=23.87+29.49XMPa r=0.9999当Y=1163.4时X=38.6 Mpa当Y=1357.3时X=45.2Mpa实际伸长值计算:实际伸长值:P100%– P10%+ P20%–- P10%(当伸长值小于千斤顶行程200mm时)实际伸长值:P100%–- P70%+P70%-– P10%+ P20%-– P10%(当伸长值超过千斤顶行程200mm时)。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00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监理单位:江西省建设监理总公司施工单位:深圳市银广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预应力张拉计算书预制箱梁中钢束均采用两端张拉,且应在纵桥向对称均匀张拉。
顶板负弯矩钢束也采用两端张拉,并采取逐束对称均匀张拉,预应力钢绞线(Øs15.2)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бcom=0.75f pk=1395mpa 公算面140mm2。
一、计算预应力筋张拉应力值1).N1 4—Øs 15.2计算①控制应力:bk=0.75f pk=1395mpa②控制张拉力P=1395×140×4=781.2KN(无超张拉)初应力:根据规范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力的10%~15%,在此取0.1bkbk初=0.1×1395=139.5mpa初始张拉力为139.5×140×4=78.12KN2)N2 3—Øs 15.2计算①控制应力:bk=0.75f pk=1395mpa②控制张拉力P=1395×140×3=585.9KN(无超张拉)初应力:根据规范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力的10%~15%,在此取0.1bkbk初=0.1×1395=139.5mpa初始张拉力为139.5×140×3=58.59KN二、张拉机具压力表上的读数值б根据附在后面的检验证书,根据荷载所在区间进行直线内插可得初应力、控制应力对应的油表读数,我部已具备的张拉设备都已经得到技术监督部门认可,并配有专业的操作人。
1).N1 4—Øs 15.2计算控制张拉力P=1395×140×4÷1000=781.2KN控制应力下的油表读数:1.压力表号为10.03.27.5261的张拉设备б=781.2×0.032194+0.30=25.452.压力表号为10.03.27.6819的张拉设备б=781.2×0.032653+0.11=25.62初应力下的油表读数:1.压力表号为10.03.27.5261的张拉设备б=78.12×0.032194+0.30=2.812.压力表号为10.03.27.6819的张拉设备б=78.12×0.032653+0.11=2.662).N2 3—Øs 15.2计算控制张拉力P=1395×140×3=585.9KN控制应力下的油表读数:1.压力表号为10.03.27.5261的张拉设备б=585.9×0.032194+0.30=19.162.压力表号为10.03.27.6819的张拉设备б=585.9×0.032653+0.11=19.24初应力下的油表读数:1.压力表号为10.03.27.5261的张拉设备б=58.59×0.032194+0.30=2.192.压力表号为10.03.27.6819的张拉设备б=58.59×0.032653+0.11=2.02三、钢绞线延伸量计算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 ∆ (mm)可按式(1)计算:P P P E A LP L =∆ (1)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下;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 2)。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_____,位于_____,主要结构形式为_____。
其中,预应力部分采用_____预应力体系,设计预应力筋为_____,张拉控制应力为_____。
二、预应力筋参数1、预应力筋规格本工程采用的预应力筋为_____,其公称直径为_____mm,截面积为_____mm²。
2、预应力筋弹性模量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为_____MPa。
3、预应力筋标准强度预应力筋的标准强度为_____MPa。
三、张拉设备及工具1、千斤顶选用_____型千斤顶,其最大张拉力为_____kN,行程为_____mm。
2、油压表配套使用_____型油压表,量程为_____MPa,精度为_____级。
四、预应力张拉计算1、张拉力计算根据设计要求,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_____MPa。
则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为:P =σcon×Ap其中,Ap 为预应力筋的截面积。
以某根预应力筋为例,截面积 Ap =_____mm²,代入上式可得:P =_____×_____=_____kN2、理论伸长值计算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ΔL 可按下式计算:ΔL =(P×L)/(Ap×Ep)其中,P 为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kN);L 为预应力筋的长度(m);Ap 为预应力筋的截面积(mm²);Ep 为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假设某段预应力筋长度为 L =_____m,平均张拉力 P =_____kN,代入上式可得:Δ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m3、实际伸长值测量及计算预应力筋实际伸长值ΔL'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ΔL1 和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ΔL2。
ΔL' =ΔL1 +ΔL2初应力一般取张拉控制应力的 10%~15%,本工程取 10%。
预应力空心板梁张拉计算实例_secret

16米预应力空心板张拉方案及计算书一、张拉条件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5%以上,并且浇筑不少于7天后方可张拉。
二、张拉方法所有钢绞线均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张拉采用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伸长量做校验,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误差控制在6%以内。
如发现伸长量异常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
三、张拉程序0→初应力(10%)→20%应力→100%应力→105%超张拉(持荷2min)后锚固,张拉顺序为:左N1→右N2→右N1→左N2,钢束应对称交错逐步加载张拉;四、锚具、钢绞线本工程采用YM15系列锚具。
钢绞线采用1×7Φ15.2mm钢绞线。
锚具和钢绞线均有厂家出具产品检验书,并送有关检测单位进行校验。
五、钢绞线穿束钢绞线采用人工编束后,由人工进行穿入,钢绞线采用切断机切断。
预应力钢束明细表,如下:预应力钢束明细表六、千斤顶、油表均经有关检测单位标定,千斤顶的工作架由钢管焊接而成,升降采用倒链进行抬升。
七、张拉操作千斤顶张拉进油升压必须缓慢、均匀、平缓,回油降压时应缓慢松开油阀,并使油缸回程到底。
梁端张拉工每张拉到整数时举手示意保持两端千斤顶力争同步工作。
八、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力(P值)的计算P=δi×Ay式中δi.......i状态下张拉力(mpa)1、初应力状态单根δi=δ0=10%×1395=139.5mpaP0=139.5×140=19530N中板N1 ΣP0=4×19530=78120 N=78.12 KNN2 ΣP0=3×19530=58590N=58.59 KN边板N1 ΣP0=4×19530=78120 N=78.12 KNN2 ΣP0=4×19530=78120 N=78.12 KN2、控制张拉状态单根δk=100%δk=100%×1395=1395mpaPk=1395×140=195300N=195.30KN中板N1 ΣPk=4×195300=781200 N=781.20 KNN2 ΣPk=3×195300=585900 N=585.90 KN边板N1 ΣPk=4×195300=781200 N=781.20 KNN2 ΣPk=4×195300=781200 N=781.20 KN3、锚固状态单根δm=100%δk=100%×1395=1395mpaPm=1395×140=195300N=195.30KN中板N1 ΣPm=4×195300=781200 N=781.20 KNN2 ΣPm=3×195300=585900 N=585.90 KN边板N1 ΣPm=4×195300=781200 N=781.20 KNN2 ΣPm=4×195300=781200 N=781.20 KN九、实际伸长量的计算和测量初应力数值到达后,应在预应力钢束的两端精确的标以记号,预应力钢束的伸长量从记号起量,张拉力和伸长量的读数应在张拉过程中分段读出。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pdf范本一:正文:1、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的撰写模板,以便于工程师能够对预应力张拉过程进行准确计算和分析。
预应力张拉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施工技术,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预应力张拉计算2.1 张拉参数输入2.1.1 预应力钢束参数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输入预应力钢束的参数,包括钢束数量、钢束直径、钢束张拉力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输入每根钢束的锚固长度和锚固位置。
2.1.2 预应力混凝土参数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输入预应力混凝土的参数,包括混凝土强度、材料特性等信息。
2.2 预应力锚固计算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进行预应力锚固计算。
根据已知的预应力钢束参数和预应力混凝土参数,进行锚固长度和提前锚固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2.3 预应力张拉计算2.3.1 张拉力计算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
根据已知的预应力钢束参数和预应力混凝土参数,计算每根钢束的张拉力,并进行张拉过程的模拟和分析。
2.3.2 钢束应力损失计算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进行钢束应力损失计算。
根据已知的预应力钢束参数和预应力混凝土参数,计算钢束应力损失,并进行应力损失的评估。
2.4 结果分析与验证在这一章节中,对预应力锚固计算和预应力张拉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和评估,提供对预应力张拉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的判断。
附件:1、预应力钢束参数表格2、预应力混凝土参数表格3、预应力锚固计算结果表格4、预应力张拉计算结果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预应力:指在结构施加荷载之前,预先施加在结构构件上的拉力,用以抵消工作时期内结构所受荷载。
范本二:正文:1、前言本文档旨在提供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的完整模板,以便于工程师能够全面地计算和评估预应力张拉的过程和结果,从而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预应力张拉计算2.1 引入预应力钢束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详细介绍预应力钢束的类型、规格和数量。
预应力锚杆张拉力计算书

预应力锚杆张拉力计算书一、工程概述本次预应力锚杆工程位于具体工程地点,主要用于工程的具体用途,如边坡加固、基坑支护等。
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需要通过合理的预应力锚杆设计和施工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预应力锚杆设计参数1、锚杆长度:具体长度2、锚杆直径:具体直径3、锚杆间距: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4、锚杆倾角:具体角度5、预应力值:设计要求的预应力值三、预应力锚杆张拉力计算原理预应力锚杆的张拉力计算主要基于锚杆与周围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使锚杆能够有效地限制岩土体的变形,提高岩土体的稳定性。
在计算张拉力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岩土体的性质:包括岩土体的强度、变形模量、内摩擦角等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影响锚杆与岩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和锚固力。
2、锚杆的布置形式:锚杆的间距、倾角等布置参数会影响锚杆的受力分布和整体锚固效果。
3、预应力损失:在预应力施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锚杆的松弛、锚具的变形、岩土体的徐变等,会导致预应力的损失,因此在计算张拉力时需要考虑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四、预应力损失计算1、锚具变形损失锚具变形损失通常根据锚具的类型和试验数据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常见的锚具,其变形损失可以按照具体的计算公式或经验值进行计算。
2、锚杆松弛损失锚杆在长期受力过程中会发生松弛现象,导致预应力的损失。
锚杆松弛损失的计算可以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或经验方法,考虑锚杆的材料特性、长度等因素。
3、岩土体徐变损失岩土体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会发生徐变变形,从而引起预应力的损失。
岩土体徐变损失的计算需要根据岩土体的性质和工程经验进行估算,通常可以采用具体的计算方法或参考值。
4、摩擦损失在预应力锚杆的张拉过程中,由于锚杆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会导致预应力的损失。
摩擦损失的计算可以根据锚杆与孔壁之间的摩擦系数、锚杆的长度和直径等参数进行计算,一般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
五、张拉力计算方法1、按照岩土体的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根据岩土体的极限平衡条件,考虑锚杆所承担的下滑力和抗滑力,计算出所需的预应力锚杆张拉力。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预应力张拉计算进行详细说明,以确保计算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术语定义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被定义如下:- 预应力张拉: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使混凝土构件产生预压应力,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的过程。
- 预应力力量:通过张拉预应力筋或压制预应力筋所施加的力量。
- 预应力筋:用于施加预应力力量的钢筋。
- 预应力锚固端: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混凝土中的部位。
- 拉伸长度:预应力筋在锚固端至张拉端的拉伸长度。
- 张拉端:预应力筋的一端,用于施加预应力力量。
- 引伸载荷:施加在预应力筋上的力量。
3. 设计要求在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前,需要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构件尺寸和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规范。
- 张拉力计算符合设计规范。
- 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和锚固长度符合设计规范。
- 构件的预应力张拉布置符合设计规范。
4. 计算输入参数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时,需要输入以下参数:- 构件的尺寸和几何形状。
- 预应力筋的数量、直径和强度等级。
- 构件的材料参数,如混凝土强度等。
5. 张拉力计算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预应力筋将被拉伸,产生一定的张拉力。
张拉力的计算公式如下:张拉力 = 引伸载荷 / 预应力筋的截面积6. 锚固长度计算预应力筋需要足够的锚固长度,以保证其在锚固段不滑动并能传递预应力力量。
锚固长度的计算需要考虑预应力筋的直径和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
7. 考虑其他因素在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时,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 预应力筋的损失。
- 预应力力量的施加方式和顺序。
8. 结论通过对预应力张拉计算的详细说明,我们可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附件:(在此处添加相关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指在施工或制造过程中,施加力量于构件以减小约束应力并增加预先应变的作用。
2. 混凝土强度:指混凝土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缩力。
3. 抗裂性能:指混凝土构件在受力后能够有效防止或减轻裂缝的产生和扩展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专新建至铁路站前工程NGZQ-7标段*****桥梁预应力钢绞线拉控制计算书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南广铁路NGZQ-7项目部二零一零年五月预应力钢绞线拉控制计算书第一章 工程概述本合同段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国标φs 15.24(GB/T5224-2003),标准强度a 1860MP R by , 低松驰。
跨径30mT 梁和25m 箱梁均采用Φs 15.24mm 钢绞线。
设计文件说明预应力筋拉采用千斤顶油压标示拉力和伸长值双控施工。
预应力钢绞线的拉在预梁预应力损失参数:纵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u=0.26,孔道偏差系数K=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根据拉预应力为1302MPa 取为△=0.02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6mm ;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u=0.26,孔道偏差系数K=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为△=0.02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6mm ;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u=0.35,孔道偏差系数K=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为△=0.0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1mm 。
梁体预应力材料:纵横向预应力束:公称直径为Φ=15.24(7Φ5),抗拉标准强度f=1860MPa 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
柔性吊杆:27根Φ15.2环氧喷涂钢绞线组成,fpk=1860MPa 。
竖向预应力采用Φ25高强精扎螺纹粗钢筋。
锚具:纵向预应力采用OVM15-9型锚具锚固,横向预应力束采用OVMBM15-3(BM15-3P )、OVMBM15-4(BM15-4P )型锚具,竖向预应力采用JLM-25型锚具锚固;吊杆采用GJ15-27型锚具。
第二章 设计伸长量复核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μθμθ+-=+kx e p p kx p 1 式中:P p —预应力筋平均拉力(N )P —预应力筋拉端的拉力(N )X —从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2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4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 ()P P p E A l p l =∆式中:P p —预应力筋平均拉力(N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取140 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 2),取1.95×105 N/ mm 2二、伸长量计算:(根据设计编号进行编排)1、N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500000/27=55555.56NX=8.445/2=4.2225mθ=0radP p=P=55555.56NΔL= P p L/(A p E p)=55555.56×4.2225/(140×1.95×105)=0.859cm与设计比较(1.764-0.859*2)/1.764=2.52%2、N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500000/27=55555.56NX=11.736/2=5.868mθ=0radP p=P=55555.56NΔL= P p L/(A p E p)=55555.56×5.868/(140×1.95×105)=1.194cm与设计比较(2.451-1.194*2)/2.451=2.56%3、N3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450000/27=53703.7NX=14.084/2=7. 042mθ=0radP p=P=53730.7NΔL= P p L/(A p E p)=53730.7×7.042/(140×1.95×105)=1.385cm 与设计比较(2.844-1.385*2)/2.844=2.58%4、N4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250000/27=46296.3NX=15.491/2=7. 746mθ=0radP p=P=46296.3NΔL= P p L/(A p E p)=46296.3×7.746/(140×1.95×105)=1.314cm 与设计比较(2.696-1.314*2)/2.696=2.56%5、N5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050000/27=38888.89NX=15.96/2=7.98mθ=0radP p=P=38888.89NΔL= P p L/(A p E p)=38888.89×7.98/(140×1.95×105)=1.137cm 与设计比较(2.334-1.137*2)/2.334=2.59%6、T1、T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302*140=182280NX=66.005/2=33.003mθ=49.9/1000=0.05radkx+μθ= 0.002×33.003+0.14×0.05= 0.073P p=182280×(1-e-0.073)/0.073=175785.3NΔL= P p L/(A p E p)=175785.3×33.003/(140×1.95×105)=21.25cm与设计比较(41.3-21.25*2)/41.3=-2.91%6、B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302*140=182280NX=66.026/2=33.013mθ=66.5/1000=0.0665radkx+μθ= 0.002×33.013+0.14×0.0665= 0.075P p=182280×(1-e-0.075)/0.075=175583.1NΔL= P p L/(A p E p)=175583.1×33.013/(140×1.95×105)=21.233cm与设计比较(41.2-21.233*2)/41.2=-3.1%7、B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302*140=182280NX=66.018/2=33.009mθ=99.5/1000=0.1radkx+μθ= 0.002×33.009+0.14×0.1= 0.08P p=182280×(1-e-0.08)/0.08=175177.8NΔL= P p L/(A p E p)=175177.8×33.009/(140×1.95×105)=21.18cm与设计比较(40.64-21.18*2)/40.64=-4.2%8、N3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302*140=182280NX=66/2=33mθ=0radP p=P=182280NΔL= P p L/(A p E p)=182280×33/(140×1.95×105)=22.034cm 与设计比较(41.98-22.034*2)/41.98=-5%9、N4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302*140=182280NX=66.066/2=33.033mθ=299/1000=0.3radkx+μθ= 0.002×33.033+0.14×0.3= 0.108P p=182280×(1-e-0.108)/0.108=172776.3NΔL= P p L/(A p E p)=172776.3×33.033/(140×1.95×105)=20.906cm与设计比较(39.4-20.906*2)/39.4=-6.1%10、N1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302*140=182280NX=12.8/2=6.4mθ=0radP p=P=182280NΔL= P p L/(A p E p)=182280×6.4/(140×1.95×105)=4.273cm 11、N1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302*140=182280NX=15.9/2=7.95mθ=0radP p=P=182280NΔL= P p L/(A p E p)=182280×7.95/(140×1.95×105)=5.308cm 12、N13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302*140=182280NX=15.4/2=7.7mθ=24/600+94.8/1000=0.135radP p=182280×(1-e-0.135)/0.135=179191.8NΔL= P p L/(A p E p)=179191.8×7.7/(140×1.95×105)=5.054cm 13、N13/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302*140=182280NX=14.85/2=7.425mθ=24/600+92.9/1000=0.133radP p=182280×(1-e-0.133)/0.133=179264.5NΔL= P p L/(A p E p)=179264.5×7.425/(140×1.95×105)=4.876cm14、N14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302*140=182280NX=13.2/2=6.6mθ=0radP p=P=182280NΔL= P p L/(A p E p)=182280×6.6/(140×1.95×105)=4.407cm15、N13/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拉的拉力P=1302*140=182280NX=13.8/2=6.9mθ=0radP p=P=182280NΔL= P p L/(A p E p)=182280×6.9/(140×1.95×105)=4.607cm第三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一、计算参数:(根据设计参数进行填写)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22、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43、A p—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140 mm24、E p—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2.02×105 N/ mm25、锚下控制应力:σk=0.75R y b=0.75×1860=1395 N/ mm26、锚圈口摩阻损失:3.3%σk7、单根钢绞线拉端的拉控制力:P=103.3%×σk A p=201745N8、千斤顶计算长度:56cm9、工作锚长度:7cm10、限位板计算长度:2.5cm11、工具锚计算长度:不计二、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X=15.812/2=7.906mL=7.906+(0.56+0.07+0.025)=8.561mθ=11.4×π/180=0.19897radkx+μθ=0.002×7.906+0.14×0.19897=0.0436678P p=201745×(1-e-0.0436678)/0.0436678=197404NΔL= P p L/(A p E p)=197404×8.561/(140×2.02×105)=59.8mm 2、N2束一端的伸长量:X=15.821/2=7.9105mL=7.9105+(0.56+0.07+0.025)=8.566mθ=12.8×π/180=0.2234radkx+μθ=0.002×7.9105+0.14×0.2234=0.047097P p=201745(1-e-0.047097)/0.047097=197068NΔL= P p L/(A p E p)=197068×8.566/(140×2.02×105)=59.7mm 第四章千斤顶拉力与对应油表读数计算一、钢绞线的拉控制应力:12根钢绞线束:σcon=103.3σk=103.3%×2343=2420.32KN二、1523号千斤顶拉、0050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35+0.01035F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 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242.032=2.16MP a (2)、40%σcon=968.13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968.13=9.67 MP a (3)、70%σcon=1694.22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1694.22=17.19 MP a (4)、100%σcon=2420.32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2420.32=24.7 MP a 三、1524号千斤顶拉、0054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21+0.01022F: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242.032=2.68 MP a (2)、40%σcon=968.13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968.13=10.10 MP a (3)、70%σcon=1694.2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1694.22=17.52 MP a (4)、100%σcon=2420.3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2420.32=24.95 MP a四、1525号千斤顶拉、0077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47+0.01024F: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242.032=2.0 MP a (2)、40%σcon=968.13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968.13=9.44 MP a (3)、70%σcon=1694.2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1694.22=16.88 MP a (4)、100%σcon=2420.3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2420.32=24.31 MP a 五、1526号千斤顶拉、0064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05+0.01021F: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242.032=2.42 MP a (2)、40%σcon=968.13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968.13=9.83 MP a (3)、70%σcon=1694.2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1694.22=17.24 MP a(4)、100%σcon=2420.3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2420.32=24.66 MP a第五章附件千斤顶标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