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盐碱地分布
2023年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水盐运动

思维导图:水盐运动【思维导图】[考点精析]盐碱地及其分布盐碱地是指土壤(表层)里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的土地。
我国盐碱土分布极为广泛,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东部滨海盐碱地、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土、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半荒漠内陆盐土、青海新疆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等。
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在不包括滨海滩涂的前提下,我国盐渍土面积为3487万公顷,约为5亿亩,可开发利用的面积达2亿亩。
盐碱地形成原因分析盐碱地的成因“其实就是三个字:高、大、有。
”“高”是指地下水位高,较高的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位的上升,在土壤中聚集;“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促进地下水中的盐分向上运动和累积;“有”是指有盐分积聚,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最终达到一定浓度,形成盐碱地。
“盐碱地的形成,是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条件(气温与降水)——降水少、蒸发强,易导致盐碱化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在东北、华北的半湿润地区,在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季节,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
②地下水——地下水位的高低、含盐量大小地下水位高,含盐量大,易形成土壤盐碱化;反之,不易土壤盐碱化③地形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易导致盐碱化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进而影响盐分的移动和积聚。
地势高的地区,水往低处流,水中的盐分随地下水及地表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在低洼地带积聚。
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
④河流和海水的影响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升高,易形成盐碱地;沿海地区,因受海水影响,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大,易形成滨海盐碱地;沿海地区,台风引发的风暴潮致使海水入侵淹没陆地,水分蒸发后,导致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盐碱地。
2.人为因素①灌溉不当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致使地下水位上升而积盐,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
中国盐碱地现状与分布

中国盐碱地现状与分布一、中国盐渍土的分布与类型中国盐碱土的分布比较广,由于统计的口径不一样,导致它的说法、面积不一样,但是我们认为中国盐碱土的面积约一亿公顷,相当于中国十八亿亩的耕地面积,可以了解到它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其中,滨海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盐碱地土地类型,现有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分布位置比较广。
我国盐碱土分布区是根据它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变化决定的,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个大类型。
图1中国盐碱土类型分布图二、中国盐生植物资源在大面积的盐渍土里,盐生植物是特有的生态系统,里面滋生着很多特别的耐盐碱植物,根据现在的统计、科学调查与记录,我国耐盐碱植物种类大概500多种,其中赵可夫等(2002)调查统计,共有502种(变种),隶属71科,218属;徐恒刚(《中国盐生植被及盐渍化生态》,2004)介绍了:323种,隶属31科,133属。
世界上共有6000多种,因此,我国耐盐碱植物总资源在世界耐盐碱植物种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耐盐碱植物资源分为八大分区,包括内陆盆地极端干旱盐渍土分布区;内陆盆地干旱盐渍土分布区;宁蒙高原干旱盐渍土分布区;东北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分布区;黄淮海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分布区;滨海盐渍土分布区;西藏高原高寒和干旱盐渍土分布区;热带滨海盐渍化沼泽分布区。
根据耐盐植物的不同类型分为表1 中国盐生植物的类型类型分类植被热带海滨常绿阔叶红树林盐生灌丛盐生荒漠盐生草甸沉水盐生植被水生盐生植物中生盐生植物生态旱生盐生植物热带港湾盐生植物——红树林泌盐盐生植物生理真盐生植物假盐生植物三、中国盐生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盐碱地植物资源是很宝贵的,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生长的盐碱地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要遵循以下几点:资源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为辅;综合和可持续利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规模经营;开展田间种植试验、加强耐盐机理、机制的研究。
中国盐碱地现状与分布

中国盐碱地现状与分布
一、中国盐渍土的分布与类型
中国盐碱土的分布比较广,由于统计的口径不一样,导致它的说法、面积不一样,但是我们认为中国盐碱土的面积约一亿公顷,相当于中国十八亿亩的耕地面积,可以了解到它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其中,滨海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盐碱地土地类型,现有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分布位置比较广。
我国盐碱土分布区是根据它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变化决定的,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个大类型。
图1中国盐碱土类型分布图
二、中国盐生植物资源
在大面积的盐渍土里,盐生植物是特有的生态系统,里面滋生着很多特别的耐盐碱植物,根据现在的统计、科学调查与记录,我国耐盐碱植物种类大概500多种,其中赵可夫等(2002)调查统计,共有502种(变种),隶属71科,218属;徐恒刚(《中国盐生植被及盐渍化生态》,2004)介绍了:323种,隶属31科,133属。
世界上共有6000多种,因此,我国耐盐碱植物总资源在世界耐盐碱植物种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耐盐碱植物资源分为八大分区,包括内陆盆地极端干旱盐渍土分布区;内陆盆地干旱盐渍土分布区;宁蒙高原干旱盐渍土分布区;东北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分布区;黄淮海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分布区;滨海盐渍土分布区;西藏高原高寒和干旱盐渍土分布区;热带滨海盐渍化沼泽分布区。
根据耐盐植物的不同类型分为
表1 中国盐生植物的类型
类型分类
植被热带海滨常绿阔叶红树林。
中国土壤盐渍土的分布区域

中国⼟壤盐渍⼟的分布区域中国也是盐渍⼟分布⼴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积约为l.0x108ha,其中现代盐渍⼟约占37%,残积盐渍⼟约占45%.潜在盐渍⼟约占18%。
中国盐渍⼟分布于辽、吉、⿊、冀、鲁、豫、晋、新、陕、⽢、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
按⾃然地理条件及⼟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旱旱作草甸盐渍区、⽢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于指导⽣产实践。
中国在建国初期对盐渍⼟的⽔盐运动规律认识不⾜,在开发⼤型灌区、发展灌溉、扩⼤灌溉⾯积中,也曾使⼤⾯积⼟壤出现过严重的次⽣盐质化,造成了不良后果。
例如1956年⼀1961年间,在华北平原⼤搞引黄灌溉便是⼀例。
冀、鲁、豫三省平原有⽼盐碱地3200万亩,占总耕地⾯积l0%左右(滨海区除外)。
解放后,不少⽼盐碱地经过排⽔冲洗,挖沟种稻,引洪放淤,结合适当的农业措施,得到了改良利⽤。
但是⾃50年代末期在黄淮海平原上⼤量引黄河⽔灌溉和平原蓄⽔⽽忽视了排⽔,曾导致平原北部⼤⾯积⼟壤盐渍化,使盐渍⼟⾯积由2800万亩增加到4800万亩,经过l0年的治理才得到恢复。
黄淮海平原总⾯积35万km2,有耕地2.7亿亩,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
当时引黄灌溉⾯积曾⼀度达到2.3亿亩,致使地下⽔位迅猛升⾼,地下⽔埋深由原来的2~4m减少到1~2m,⼟壤次⽣盐强化迅速扩展。
据调查当时⼏处⼤型引黄灌区,次⽣盐渍化⾯积竞达实际灌溉⾯积的1/3。
有些地区在开灌后⼀、⼆年,盐碱化即会露头,或在局部地区发展。
三、四年后即有⼤⽚次⽣盐碱地出现,造成次⽣盐演化的直接原⽥是引黄灌溉打乱和截断了排⽔系统,和⼤⽔漫灌,灌溉⼯程不配套等。
灌溉⽔的⼤量渗漏,引起了地下⽔位升⾼。
华北平原具春早秋涝、涝后⼜早,早涝交错的⾃然特点,地势低平,⼜多河问封闭洼地,地下⽔位⾼(⼀般埋深2-3m),矿化度⼤(⼀叙2~10g/l),⼟壤属壤⼟或粘质砂壤⼟,具有易盐渍化的条件。
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九年级上学期(一模)跨学科案例分析试卷

青浦区2021~2022 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地理、生命科学跨学科案例分析试卷案例分析题(共15分)本部分共一个案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42—48 题,其中42、45 选择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择。
2021年10月,习总书记到黄河三角洲考察,走进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我国有五大类型盐碱地,分布在华北、东北、内蒙、西北和滨海地区。
利用过程中又可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的出苗率在70%—80%,重盐碱地出苗率低于50%。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第二大河口三角洲,拥有未利用土地近800万亩,其中盐碱地270万亩。
把盐碱地变成丰产田,一直是黄河三角洲地区人们的梦想。
实现梦想的路径,以往就是“改地适种”,即以挖沟排盐、灌溉洗盐等工程方式改造盐碱地以适应作物种植;如今考虑到环境的承载力,尤其是水资源,科研人员提出新概念“改种适地”,指选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适应盐碱地,并推广种植。
在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种植着大豆、苜蓿、藜麦等作物,一条条科学开发盐碱地的新路径在这里诞生。
表1 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气候资料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 月8 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气温(℃)-21815 21 25 28 27 22 16 71降水量(mm)512 11 25 71 82 154 180 29 22 30 842.黄河自河南省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下游河段大致流向为。
(1 分)A.自东南流向西北B. 自西北流向东南B.自西南流向东北 D. 自东北流向西南43.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水流(选填“湍急” 或“缓慢”),至入海口附近由于泥沙沉积形成黄河三角洲。
(1 分)44.根据图1 获取有关“黄河三角洲”的信息填入下表中:(2 分)盐碱地主要类型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生态系统类型盐碱地受海水长期浸渍形成,距海越近盐碱化程度越高生态系统45.大豆是盐碱地育种实验对象之一,收割后的大豆适合做豆浆、豆制品等。
文明社会的盐碱地

文明社会的盐碱地中国的盐渍土资源量多且分布广泛。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中国盐渍土总面积约3600万hm2,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88%。
耕地中盐渍化面积达到920.9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6.62%。
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和沿海地区。
盐碱地高效利用对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耕地数量的增加、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的坚守,具有重要意义。
巴彦淖尔盐碱地治理具有特殊性、典型性和迫切性。
首先,该地区盐碱地属于干早半干旱盐碱地,是我国四大类盐碱地中分布范围最广、负面影响最大的类型。
第二,巴彦淖尔盐碱化耕地面积大、范围广,共484万亩,占内蒙古盐碱化耕地的70%。
其中,轻度盐碱化耕地257万亩,占盐碱化耕地面积的53.1%;中度盐碱化耕地148万亩,占盐碱化耕地面积的30.6%;重度盐碱化耕地79万亩,占盐碱化耕地面积的16.3%。
第三,盐碱化耕地发生地区是全市农村牧区居民点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影响80万农牧民生产生活。
盐碱化耕地综合治理和改造将一方面提升农田作物产量,从而提升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将通过农地整理改造,提升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推动实现农业产业化,在促进农村牧区居民转移就业的同时,提供更多非农就业岗位。
因此,巴彦淖尔盐碱地治理在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意义方面均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从治理手段上,传统盐碱化耕地以工程方案为主。
主要是物理改良,包括平整土地、深耕晒堡、及时松土、抬高地形、微区改土。
以及化学改良,包括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殖酸、泥炭、醋渣等改良剂的施用。
由于治理技术单一,盐碱地治理容易出现治标不治本、治理后返盐返碱的问题。
从治理内容上,传统盐碱化耕地以单一的土壤改良施工指引为主。
目前,对于盐碱地可持续利用前景,人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众多相关部门针对盐碱地可持续开发利用,没有总体统一的科学规划,更没有形成系统开发利用方案,以分散治理、零星开发为主,没有形成合力。
盐碱地资料

盐碱地资料一、盐碱地的成因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
其中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
(1)气候盐碱地地区大多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等特点。
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土壤盐碱化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干旱少雨造成地面植被稀疏,生物积累较弱,使得土壤的淋溶作用十分微弱,土壤石灰反应通体都很强烈。
因而本区多数自然土壤及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都不高。
蒸发量大则造成本区盐土和盐渍化土壤面积的重要原因。
(2)水的作用地表水:由于有较多的含盐土层,当河流流经含盐土层时,土层中易融盐融于水中,使水中矿化度增高。
当地下水流经扇缘的尾部,由于接受了更多的回归水和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地下水浓缩,也是地下水矿化度的转移过程,由于盐分的迁移和累积,加上场地排水不畅通,致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聚集,这些水既是盐分搬运的动力,又是场地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水源,这就是造成了场地高矿化水的原因。
研究表明: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5~15g/l 之间,PH值为7 ─8之间,为弱碱性咸水和盐水,不能作为灌溉水;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克/升属高矿化度盐水、不能饮用和灌溉。
地下水:通常地下水埋深在1.0~3.0m之间,具有埋藏浅,矿化度高两大特点。
在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埋藏浅而矿化度高的地下水是土壤盐分的主要来源,也是盐土和盐渍化土壤面积大的最主要原因。
(3)人类活动影响工程区气候、水文、地形,土壤岩性及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土壤盐渍化发生与发展的基础,而人为活动的影响,则是其向一定的方向演变发展的条件。
当前大多数灌区土地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量大,区内斗渠和农渠均为土渠,渗漏严重,因此大量的渠系田间水渗入补给浅层潜水,渠水及田间入渗转化的地下水一部分排泄于排渠之中,排渠坍塌、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其余以蒸发作用形式排泄,水中的矿物质滞留于表层土中,致使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我国盐碱地的分布

我国盐碱地的分布、形成和治理
滨海地区。
根据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在80年代初的调查估算,中国现有农林牧土地面积68912万hm,受盐碱化危害的农林牧土地面积有3382万hm,占农林牧总土地面积的4.91%,而农林牧各业盐碱化土地面积占各业总土地面积分别为 6.62%、0.84%和
即如不合理利用和管理,就会发生盐碱化的土地。
二、盐碱地的形成:
①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
②不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使也能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
③在海滨地区,由于常驻海水侵渍,也能形成盐碱地。
④受含盐的地表径流影响,也能形成盐碱地。
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四个方面。
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
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盐生植物中成功地克隆出一个耐盐关键基因,并已导入多种植物。
这一发现,将有望使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约四分之一的盐碱地变为“绿洲”。
山东师范大学赵彦修、张慧两位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这项研究,最近在测定了1755个盐地碱蓬基因的序列后发现了这一基因。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专家组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验收。
国家专利局在今年第18卷第28期的专利公告上公布了这项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盐碱地分布
欧阳光明(2021.03. 07)
中国盐碱土分布现状及耐盐碱植物开发与盐碱地治理
2009年6月26-27日,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二公司一些同事有幸参加了第九分会场“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专场该分合场主要内容为探讨水污染和城市有机垃圾污染治理、抗旱抗盐草类及林木、盐硕地改良、生态植被恢复等方廂应用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研讨能源植物、经济树林、纤维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食用植物等植物资源以及微生物资源、人类遗传资源与海洋生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其中由中国林业科学院张华新演讲的“中国盐硕土分布现状及耐盐碱植物开发与盐碱地治理''使我们收获不力\,具体内容做了简要整理。
该报告从中国盐渍土的分布与类型、中国盐生植物资源、盐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盐生植物的耐盐性及其育种、盐生植物在改良盐碱地土壤中的作用五个方面逬行了阐述。
中国盐渍土的分布与类型
中国盐碱土的分布比较广,由于统计的□径不一样,导致它的说法、⑥积不一样,但杲我们认为中国盐硕土的面积约一亿公顷,相当于中国十八亿亩的耕地面积,可以了解到它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其中,滨海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盐碱地土地类型,现有一万八千多公里
的海岸线,分布位置比较广。
我国盐碱土分布区是根据它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变化决定的,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
区四个大类型。
图1中国盐碱土类型分布图
二、中国盐生植物资源
在大⑥积的盐渍土里,盐生植物是特有的生态系统,里面滋生着很多特别的耐盐碱植物,根据现在的统计、科学调查与记录,我国耐盐碱植物种类大概500多种,其中赵可夫等(2002)调查统计,共有502种(变种),隶属71科,218属;徐恒刚(《中国盐生植被及盐渍化生态》,2004)介绍了:323种,隶属31科,133属。
世界上共有6000多种,因此,我国耐盐硕植物总资源在世界耐盐碱植物种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耐盐碱植物资源分为八大分区,包括内陆盆地极端干旱盐渍土分布区;内陆盆地干旱盐渍土分布区;宁蒙高原干旱盐渍土分布区;东北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分布区;黄淮海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分布区;滨海甜渍土分布区;西藏高原高寒和干旱盐渍土分布区;热带滨海盐渍化沼泽分布区。
根据耐盐植物的不同类型分为
表1中国盐生植物的类型
三、中国盐生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盐硕地植物资源是很宝贵的,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是很困难的,
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生长的盐硕地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要遵循以下几点:资源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为辅;综合和可持续利用;统
筹规划,合理布局,规模经营;开展田间种植试验、加强耐盐机理、机制的研究。
现在盐生植物根据其利用价值分类为:食用盐生植物,如碱蓬、甘草等;药用盐生植物,如锁阳.补血草等;饲用盐生植物,如大米草、滨藜等;工业用盐生植物,如草木犀、芦苇等;绿化观赏盐生植物,如铃铛刺、白麻等;生态防护盐生植物,如盐穗木、梭梭等。
几种比较有开发潜力的植物,如白刺,内陆盐硕地、滨海盐碱地大量生长的;沙枣,世界温带盐碱地都有生产的;枸杞、桂柳、胡杨,其中胡杨是温带荒漠盐碱地区唯一的一种乔木树种;还有种子里含有油脂,具有很高幵发价值的盐角草。
当前耐盐植物资源的具体保护措施有以下几个途径:①建立盐生植物园,如山东东营建立的盐生植物园,但⑥积仅有2公顷;启外就杲天津滨海的盐碱植物科技园,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耐盐碱植物的专类科
技园区,这里包括耐盐硕植物园、科学研究基地、耐盐碱植物的繁殖基地与示范基地,规模比较大、比较全。
②建立耐盐硕植物种质基因库,天津滨海建立的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已经收集了一百六.七十种种质基因。
③建立以盐生植物为重点的自然保护区,如我国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南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四、植物的耐盐性及其育种
植物的耐盐机理包括渗透调节,即合成并积累有机溶质,如脯氨酸、甜菜碱等;离子区域化,即无机离子的区域化分布;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即增强对钾离子的吸收和对钠离子的外排;调节水通道蛋白的活性,水通道蛋白即水孔蛋白,包括液泡膜内在蛋白和质膜内在蛋白;维持膜结构的完整性,即SOD、POD、CAT酶活性升高,以修复损伤的膜系统。
其中,无论是渗透调节还是离子区域化,均依赖于离子跨膜运输,与其有关的系统包括质子泵、离子通道、离子运输载体以及Na+/H+逆向运输载体。
因此,根据以上耐盐机理,通过植物的经济性状、生理生化指标,找到一个合理的、简化的耐盐植物评价指标,为鉴定.评判耐盐植物及之后的推广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盐碱植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种间和种内耐盐碱性状变异,这种方法潜力比较大(即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实例如澳大利亚的枝树、廊坊农林科学院的廊坊场1号、2号和3号、山东省林校的鲁杨31号、69号、70号和6号。
号外,耐盐碱植物耐盐突变体的筛选过程为,固体煎伤组织液体悬浮细胞通过盐或海水等选择剂的胁迫培养,形成耐盐突变
体植株,最后成为耐盐新品种。
如完整的杨树耐盐植株(李玲等)、甜橙和酸橙耐盐细胞(Ben-Hayyfmh® Koehba).完整的中华獅猴桃耐盐植物(王存喜等).800多个耐盐无性系群众杨39植株(中国林科院)、完整的小青杨、小黑杨等杂种耐盐植株(赵茂林)。
还有就是植物耐盐碱基因工程的开发硏究,主要杲盐胁迫环境条件下,植物在分子水平上的生理和新陈代谢发生改变,目前,人们已经从植物中分离出抗盐的相关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出具有高耐盐性的植物新品种。
植物耐盐基因工程开发研究具有很大潜力,涉及到的基因主要是脯氨酸.甜菜碱、多元醇及与代谢相关的基因.离子动态平衡的相关基因、蛋白质,还有一些与耐盐碱表达调控相关的基因、与减少氧化胁迫有关的基因。
五、盐生植物改良土壤
耐盐植物可改良盐碱土,这样的植物可作为先锋树种使用,如试验结
果表明每公顷的盐地碱蓬和硕爪爪每年可以从盐碱土中分别吸收2294.6kg和2792.7kg的盐分(NaCl);灌木树种白刺,基本上可以降低土壤表层盐分50%-70%o
另外,通过植物回收盐硕土壤中的盐分,如盐地碱蓬的种植密度为15
株/m2和30株/m2,则每年每亩地0-60cm 土层中Na+含量将分
别减少83kg和128kg,再将耐盐碱植物的生物盐、生物有机质进行产
品开发。
耐盐碱植物还可以减少土壤蒸发,阻止耕作层盐分积累(如表
2),改良土壤肥力,盐碱植物种植后盐碱土中氮、磷、钾的含量都有提高(如表3)。
表2不同耐盐植物改良土壤的效果
种植盐生和耐盐植物一年后,与对照相比,盐碱土耕作层(0-
60cm)的含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增加。
表3不同耐盐植物改良土壤肥力效果
种植盐生和耐盐植物一年后,与对照相比,盐碱土中氮含量增加了
50%-100%,磷含量增加了28%-150%,钾含量增加了14%-24%, 土壤肥力改良效果显著,这是非常有好处的。
最后,张华新讲了在天津大港引种试验的情况,筛选出的几个树种己经在山东.天津推广应用。
并展示了几张图片,这个图是天津滨海地区盐碱植物的栽培模式示范,这是重盐碱地原土绿化示范,盐硕含量非
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