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几年级的课文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18 《紫藤萝瀑布》课件(共25张PPT)

七年级下册18 《紫藤萝瀑布》课件(共25张PPT)

精读理解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1-7),思考: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 的痛楚,别的一切团里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如何理解?
理解:文革期间,宗璞和她的家人都在这场长达十年的浩劫中被称为“牛鬼蛇神”
作者这段忆“花”被毁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的经历,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同 时也是为后文写“重生”作铺垫,通过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花 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 无止境。
精读理解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三部分(10-11),思考:
精读理解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8-9),思考: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梦幻一般轻轻 地笼罩着我……”
大家可发现这几句描写有什么特别之处? 多感官互通
花香本是嗅觉感受,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浅紫色的”,是可看 见的视觉感受。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花香 也有了颜色,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2.文中哪些话引起了你的思想共鸣,画上记号。并用简洁的语言适当评点。 3.请用一两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按“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写作者心情悲痛,徘徊于庭院中, 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 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自主阅读
按“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走入文本
同学们,不看课文 ,只看课题,你会想些什么呢?
同学们,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到许多 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七年级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笔记

七年级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笔记

七年级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笔记以下是七年级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的课堂笔记:一、课文主题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生命力,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珍惜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重点词句1. 紫气东来:形容祥瑞之气从东方升起,通常用来形容吉祥、兴旺的事情。

2. 雍容华贵:形容气质高贵、仪态大方,通常用来形容贵族或富贵人家。

3. 婀娜多姿:形容女性姿态优美、婉转动人,也用来形容物体的形态美。

4.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修长、挺拔,也用来形容植物笔直高耸。

5. 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即将开放,尚未完全绽放的状态。

6. 争奇斗艳:形容各种花卉竞相开放,争相展示自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7. 百看不厌:形容某个事物非常吸引人,让人怎么看都看不够。

8. 临风飘举:形容物体在风中飘扬、摇曳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旗帜、衣袖等。

9. 迎风招展:形容物体在风中摇曳、飘扬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旗帜、横幅等。

10. 生命之花:比喻美好的生命或人生,通常用来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三、文章结构1. 开头:作者通过描绘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生命力,引出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赞美,为下文探讨生态保护和珍惜自然的话题做铺垫。

2. 中间:通过描述紫藤萝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强调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和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作者也提到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3. 结尾:作者通过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生命力,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生命。

四、中心思想这篇课文通过描绘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生命力,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启示人们要珍惜自然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维护地球家园的美好与宁静。

七年级下册的语文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笔记

七年级下册的语文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笔记

七年级下册的语文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笔记《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这篇文章已经执教过多次了,以前都是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步骤进行教学,这次执教,从课堂结构入手,又有一种新的体验。

“对比式”的课堂结构反复研读课文后,发现文本中还是存在多处对比,于是,将教学结构设计为“对比式”的课堂结构。

这种通过对照比较的课堂结构,有利于显示矛盾,从而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整堂课主要设计了4个主问题:1.文章为什么用“紫藤萝瀑布”而不用“紫藤萝”作为题目?2.尝试比较2,3段和第6自然段在描写上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作者在赏花前后心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4.作者的一些作品如《紫藤萝瀑布》《丁香节》《好一朵木槿花》《报秋》,无论紫藤萝,丁香花,还是还是木槿,玉簪花都不是传统意义的名花?透过这些作品,你觉得宗璞是个怎样的人呢?“活力”“生命”贯穿课堂学生朗读完课文后,直接出示第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看问题深刻而独到,用“瀑布”形容紫藤萝,除了生动形象外,更突出了紫藤萝的活力。

因为瀑布是流动的,用流动的瀑布来形容在阳光下跳跃的紫藤萝,更突出生命的律动,这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正是充满活力的紫藤萝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因此文章在描绘紫藤萝时,也是侧重表现它的“活力”,对比2,3段和第6段,2,3段侧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而第6自然段则侧重表现花的个体,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体,作者在描写时都抓住藤萝充满活力的特点,化静为动,多感官互通,到最后物我交融。

充满活力的藤萝给了作者很大的启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虽然作者当时已经步入到人生的晚年,但欣逢盛世,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所以,在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加快了脚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教案
-审美情趣培养: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生词时,可通过例句展示词汇的具体用法,如“瀑布”一词,可引用“水流如练,从山涧倾泻而下,形成一幅壮观的瀑布”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分析修辞手法时,可以课文中的具体句子为例,如“紫藤萝如同绿色的飘带,在春风中舞蹈”,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带来的生动形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阅读课文《紫藤萝瀑布》,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词和短语,如:瀑布、藤萝、蔓延、辉煌、诠释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与短语理解: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如“瀑布、藤萝、蔓延、辉煌、诠释”等,理解其在句子中的含义和用法。
-修辞手法分析:学会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对表达效果的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色: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写作特色,如景物描写、情感抒发等,以及如何通过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另外,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不少思维的火花。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鼓励这些学生发言,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写作练习中展示了各自的风采,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文章结构不够清晰、语言表达不够丰富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课文笔记

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课文笔记

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课文笔记摘要:一、紫藤萝瀑布课文概述1.作者简介2.课文背景及主题二、课文内容详解1.紫藤萝的特点和价值2.瀑布的景象描绘3.课文中的象征意义三、课文主题的启示1.生命的顽强与坚韧2.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四、学习收获与感悟1.对自然美的欣赏2.面对困境时的精神力量正文:一、紫藤萝瀑布课文概述《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散文,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宗璞。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紫藤萝和瀑布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命顽强与坚韧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之情。

二、课文内容详解1.紫藤萝的特点和价值在课文中,紫藤萝被描绘为一种生命力顽强、坚韧的植物。

它不仅具有优美的形态和迷人的色彩,还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愈疾病。

紫藤萝的这些特点象征着生命的不屈不挠,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顽强地生长,展现出勃勃生机。

2.瀑布的景象描绘课文中对瀑布的描绘生动而形象,既有宏观的壮观景象,又有微观的细腻描绘。

瀑布水流湍急,气势磅礴,象征着生命的激情与力量。

同时,瀑布滋润万物,养育生命,体现了生命的无私与博爱。

3.课文中的象征意义《紫藤萝瀑布》中的紫藤萝和瀑布都具有象征意义。

紫藤萝象征着生命的不屈与坚韧,瀑布则象征着生命的激情与力量。

通过这两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作者传达了生命在面对困境时应有的顽强精神和坚韧品质。

三、课文主题的启示1.生命的顽强与坚韧通过描绘紫藤萝和瀑布的美丽景色,作者启示我们,生命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顽强与坚韧的品质,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茁壮成长。

2.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紫藤萝瀑布》提醒我们,人类应该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感激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四、学习收获与感悟1.对自然美的欣赏学习《紫藤萝瀑布》使我们更加懂得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

因为学生对文章所写的紫藤萝花比较陌生,与作者所经历过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也非常遥远,所以他们对课文主旨的把握有一定难度。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在短短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朗读和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使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1、作为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自主运用网络搜集有用的资料来帮助学习。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尝试在小组内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3、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够。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语。

2、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来品味语言。

3、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方法:1、评析欣赏法。

2、美读感知法。

3、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学策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五、教学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轻音乐《神思者》及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插入教学课件。

2、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各种花的图片及“汶川地震”相关图片,运用于教学课件。

3、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作者宗璞的资料,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点出幻灯片1:图片展示:百花齐放;文字显示:“语文课堂欢迎你”)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花朵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花朵的图片,看看大家能不能把它们认出来呢?学生自由回答。

(点出幻灯片2—7:图片展示:向日葵、荷花、蒲公英、康乃馨、菊花、紫藤萝)师:谁来描述一下你所见到的紫藤萝花?请2名学生描述。

《紫藤萝瀑布》《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是《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课后积累拓展推荐的两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也都展现了宗璞的人生感悟。

《紫藤萝瀑布》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由稀落到繁盛,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无止境。

《丁香结》通过描写不同姿态的丁香,尤其雨中丁香结,引发“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的感悟。

《好一朵木槿花》作者由两度看见木槿花开感悟到: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学情分析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一、花之美,法之妙:感知语言之美,写法之妙。

二、花之精神,花之力量:感悟生命之美。

三、花香致远:书写身边之美。

教学重难点1.结合具体词句,品评词句的内蕴和表达效果,感知作者的语言之美,写法之妙。

2.宗璞的散文,表达着感性的情思,蕴含着理性的真善美,充满着浓浓的语文情怀,通过阅读文章中有关生命启示的文字,探索花之精神,花之力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花木本无情,但总是能引起文人墨客的联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菊的恬静淡泊、悠然自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莲的洁身自好、君子之风。

当代女作家宗璞也对花束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跟随她的脚步一起感受紫藤萝花、丁香花和木槿花的独特美丽。

二、明月照积雪——花之美,法之妙任务一:花之美宗璞的三篇散文分别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请完成以下表格。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课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课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课文及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如何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紫藤萝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见过的瀑布,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查找意思。

3.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3.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己心中的紫藤萝瀑布。

四、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深入分析。

2.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六、拓展延伸1.学生收集其他关于瀑布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享。

2.学生尝试创作一篇描绘瀑布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1.课文《紫藤萝瀑布》2.课文作者:宗璞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4.课文内容概括:描绘紫藤萝瀑布的美景,表现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藤萝瀑布几年级的课文
七年级
“《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宗璞。

《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宗璞。

《紫藤萝瀑布》选自《福建文学》1982年第7期,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弟弟身患绝症,满心忧愁之际,看见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花儿自衰到盛,逐渐放下心结,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紫藤萝瀑布》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行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段)文章从作者赏花写起。

首段独句成段,“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萝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丽,也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七至第九段)作者很自然的从赏花写到忆花。

作者在本段中由对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色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部分(第十至第十一段)作者最后点明主旨,写悟花以及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作者从花的衰与盛的转变与自身的经历中,感悟到: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这一哲理的揭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