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长征观后感【精选】
长征歌剧观后感500字怎么写

长征歌剧观后感500字怎么写《长征》歌剧是一部非常感人的作品。
这部歌剧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以及在长征中英勇奋战的革命战士们的故事。
整部歌剧没有特别复杂的情节,但它却完美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和坚韧。
在歌剧中,我特别喜欢镜头中的战场画面。
战斗场面的布局非常紧凑,音乐也非常激情澎湃,配合着军人们的英勇作战,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战争的惨烈。
同时,在这些暴力的镜头之后,导演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反面的情感,比如战争背景下的人民疾苦。
当然,除了战斗镜头之外,歌剧中还有非常感人的情节。
比如在剧情结尾处,英勇的红军战士们终于走到了敌人哪里,并为革命胜利破了最后的防线。
这些情节给了人们相信革命胜利的力量,也让人震撼着深刻地意识到了长征如此坚苦,革命如此伟大。
总之,在观看《长征》歌剧的过程中,我被它的感人故事所打动了。
这部歌剧呈现出的坚韧、胆识和勇气,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我相信,对任何一个观众来说,这部歌剧都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当然,在观看《长征》歌剧之后,我也得到了一些思考和启发。
首先,我明白了革命战争的不易。
这些英勇的红军战士们为了祖国的解放和幸福,经历了艰苦的远征、战斗和生离死别。
他们是伟大的人民英雄,为社会的进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此外,我还从歌剧中学到了坚强的信念。
在剧中,那些红军战士们虽然身处困境,但却仍然坚定在革命的方向上,坚信革命将会胜利。
他们的坚强信念是我今后的一面旗帜,让我敢于迎接困难和挑战。
总之,《长征》歌剧是一部感人至深,激励人们坚持信念、奋斗历程的作品。
无论是对于红军精神,还是对于人民英雄的缅怀,我都深深地产生了敬意。
它一定会成为许多人的心中经典之一。
《长征之歌》2023观后感10篇

《长征之歌》2023观后感10篇《长征之歌》2023观后感篇1作为历史名城和红色旅游胜地―遵义的一个小公民,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为了建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我们的先辈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和追求,为了革命的胜利,当年红军进行了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挖野菜,吃树皮;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很多战士牺牲了他们年轻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洒遍了大江南北,染红了祖国的五星红旗。
在长征途中,红军队伍冲过敌人道道封锁,突破敌人重重包围,辗转来到遵义,召开了决定党和人民历史命运的遵义会议,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党的正确领导方针,为中国工农红军胜利会师和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
红军战士和革命队伍在长征中树立了为革命事业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和敢于牺牲的长征精神,这种长征精神让我们仿佛亲耳聆听到革命先辈对和平的呼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为祖国的和平建设作贡献,长征精神千秋万代!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今天,我们遵义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你看城市中,那一幢幢的高楼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商店里,那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一尘不染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穿着鲜亮的衣服,在悠闲地散步。
乡村里,鹤发童颜的老大爷正唱着民谣吆喝牛儿吃草;健壮的小伙子哼着欢快的小调挥动双臂在辛勤劳动;姑娘们比对着优美的山歌喜气洋洋地走向丰收的田野;一栋栋炊烟袅袅的小楼里,大娘们在做着丰盛的晚餐。
温暖的太阳光芒万丈,照耀着美丽的遵义!多美的遵义啊!我自豪,我骄傲,我是遵义人!看到今天遵义的巨大变化,使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长征和长征精神,受到了深刻启发: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一定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环境,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在生活中要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和爱劳动的好习惯,处处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要帮助和团结同学,为班集体着想,珍惜集体荣誉,争做优秀学生干部,争当“三好学生”;在思想行动上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要和一切反动、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作斗争,保持健康良好的精神风貌。
歌剧《长征》观后感200字

歌剧《长征》观后感200字
我这次有幸观看了歌剧《长征》,深受震撼和感染。
全剧从前半部分的悲痛中带有一分危急,后半部分则逐渐融入了务实的力量和理性的思考,毫无疑问,这部歌剧深刻地展现出了中国人民曾经经历的长征历程及其背后的人文和历史价值。
故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主线,叙述了李大钊、李立三等英雄先烈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军民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沿途挥师东征、发扬民族团结、爱国主义和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体现出了我国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观剧过程中,我感到自己似乎远离了时空的束缚,几乎能够感受到剧中人物身临其境的艰苦,感受到他们的勇毅和顽强。
尤其是在剧中的台词,无不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其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或许可以说是本次观剧的最佳概括,
更形象显现了红军人民历经的困境和艰辛。
歌剧《长征》的音乐安排也相当精彩。
其旋律悠扬催人奋进,不仅让观众产生心跳加速之感,同时又交织着优美的奏鸣,真正诠释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的意志力和优美的艺术表达。
细细品味歌剧《长征》,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我们作为观众需审视到的历史文化,之所以长存并杆提到今天并受人们广泛追捧,不仅因为他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更因为他穿插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为我们呈现了我们的历
史家园、坚韧面貌,使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祖国的强大和历史的地位。
总之,我深深的被歌剧《长征》所打动,对于历史文化的学习与领悟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对于我的心灵还是对我的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感谢这场观影经历,让我在时间之沙中留下深深的脚印。
长征歌剧观后感

长征歌剧观后感一、简介《长征》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由中央歌剧院创作的长篇大型现代歌剧,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主线,通过音乐、歌曲和舞蹈,展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该歌剧于1955年首演,至今仍然备受观众喜爱和推崇。
我有幸近日观看了这部经典歌剧的演出,并在此分享我个人的观后感。
二、演出场景和布景整场演出共分为三个部分:出征、黄土地、胜利。
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布景和场景,将观众带入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中。
首先是出征部分,舞台上展现了红军出征的壮观场景。
巨大的山峦布景上,军队整齐排列着,大红旗在风中飘扬。
音乐和舞蹈的配合相得益彰,让观众感受到了红军的威武和壮丽。
接下来是黄土地部分,舞台布景营造出了一片荒凉的黄土地,红军穿越戈壁滩的艰辛和困苦在观众面前展示。
场景的转变非常流畅,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红军在长征中所经历的一切。
最后是胜利部分,布景变为红旗飘飘的解放战场。
红军战士们挥舞着胜利的武器,唱着壮歌,表达出他们坚强不屈的意志。
整个舞台洋溢着胜利的气氛,让观众为红军的胜利而欢呼。
三、声乐和舞蹈表演《长征》歌剧中丰富多彩的声乐和舞蹈表演是其亮点之一。
首先,歌曲的选材和演唱方式非常独特。
其中《黄河大合唱》是整场演出的高潮部分,由合唱团演唱,声势磅礴,激动人心。
《红旗飘飘》、《壮丽七子》和《共和国之光》等歌曲也都非常动听,表达了红军和人民的豪情壮志。
此外,舞蹈表演的精彩也让我印象深刻。
舞者通过优美的舞姿和舞蹈动作,将红军长征的艰苦和奋斗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红军舞曲》和《红军过草地》等舞蹈节目,舞蹈队员的技巧和配合非常出色。
四、情感共鸣观看《长征》歌剧后,我被它所展现的革命精神和英勇牺牲的情感所打动。
演出中,红军面对困难和磨难,始终坚定信仰,勇往直前。
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和牺牲的奉献精神,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而奋斗不止。
这种无私的精神令我深为敬佩和感动。
此外,歌剧中表达的爱国情怀也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
红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而不计个人得失,表达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长征歌剧观后感500字

长征歌剧观后感500字《长征》歌剧观后感作为一名观众,我前往中国国家大剧院,观看了京剧版《长征》歌剧。
这场演出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而举办的,让人们了解和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长征历史,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部歌剧篇幅较长,时长约为3小时。
但是,观看过程中,我被其精彩到底的剧情所吸引,仿佛时间就在我不知不觉中流逝。
整个剧目设计和制作精美,从舞台美术到演员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剧组在各方面的用心和付出。
在评价该剧时,我们可以从整个剧目的结构、内容、表演、音乐和观赏感受各方面综合考虑。
首先,剧目的结构十分清晰。
该剧分为两幕,共述说了红军长征时期的历史和发展变化,通过红军前方有志青年王连伟的亲身经历,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环境和人民疾苦,让人对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艰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在剧目的两部分之间,还插入了一场使人心生敬畏的《英雄结婚舞》。
这场舞蹈不仅在视觉上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更通过舞蹈故事的表现和舞蹈语言传达了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
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整个剧目富有层次感,也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会感到过份单调乏味。
其次,演员的表演也是该歌剧的一大亮点。
演员通过京剧的唱、念、做、打的表演技巧,惟妙惟肖地演绎了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故事情节。
其中,风华正茂的王连伟一角,被程琳饰演得淋漓尽致。
她的声音洪亮有力、表情丰富,非常符合王连伟在经历了坚强的实践后所展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同时,舞台美术的设置也是非常精美,如景深的处理以及舞台上树木、泥土、洞穴等视觉元素的利用,都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享受。
此外,歌剧中的音乐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并极大地提升该剧的质量。
整个剧目的音效设计非常细致,从歌曲的演唱到音效的背景音乐,让观众仿佛能够身临现场,亲身体验长征路上的浮沉和悲欢。
其中,英雄结婚舞中,古琴演奏的音乐以及场景设计,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的现代感、普世受众化,而且也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视听体验。
歌剧长征观后感

歌剧长征观后感
歌剧一开场,那场面,真的是太震撼了!舞台上的布置、灯光效果还有演员们的歌声,就像魔法一样,瞬间把我带到了长征的路上。
那些战士们坚定的眼神,从歌声里都能听出他们的决心,我就想啊,他们当时得有多勇敢呢?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踏上这么一条充满未知和危险的道路,真的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啊!
其中有个情节特别打动我。
就是战士们在面临艰难险阻的时候,他们相互扶持,没有一个人放弃。
那歌声里传达出来的团结精神,我感觉就像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里。
我就在想,我们现在的生活里,这种团结一心的劲儿是不是少了点呢?真的,这一点让我沉思了好久。
不过呢,这部歌剧有些地方我感觉有点难懂。
也许是因为我对那段历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吧。
像有些歌词里蕴含的深意,我得琢磨半天。
但是这也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呀,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越挖掘越有收获。
还有那些演员的表演,那可真是绝了!他们的歌声仿佛有魔力似的,一会儿让我热血沸腾,一会儿又让我鼻子发酸。
特别是演红军战士的演员们,他们把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都在想,他们是不是也被那段历史深深感动了,所以才能演得这么好呢?
这个歌剧的结尾也很有意思。
它没有那种很直白的结束方式,感觉有点开放。
我觉得这个角色的结局好像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呢,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呢?这就像是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思考的种子,让我们看完之后还能继续在脑海里回味长征这段伟大的历史。
《长征之歌》观后感及心得体会

《长征之歌》观后感及心得体会《长征之歌》观后感及心得体会范文长征精神指引我们向着光明跋涉,指引我们不畏艰险,勇敢与困难作斗争。
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长征之歌》观后感及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参阅。
《长征之歌》观后感及心得体会(篇1)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为之动容?是什么精神,让我们自豪回首?是什么努力,让我们感到无限的骄傲?是他--那伟大的壮,光辉的历程!距长征结束已经已经整整_周年了,我们怀着梦想,怀着希望的一代人知道,是长征给了我们学习、游戏的机会,没有长征的胜利,又何来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和美满!每一个中华人民,都会为长征而感到自豪。
因为这乐观坚定而又豪迈的精神,已经深深地扎在了我们的心中!滚雪山,过草地,渡金沙,战铁索,这么多故事,哪个故事不流传在大街小巷?红军不畏艰险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学生的学习上,同样也需要长征知难而进的精神,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我们必须努力去克服,而不是欺软怕硬。
想一想长征的那些老前辈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不好好地珍惜,又如何能对得起他们?自从知道长征精神_周年后,我开始发奋地努力,不再像以前一样遇到小小的困难就退缩。
那次我正在做数学题,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奥数题,难就不说了,还剧复杂,算了几次结果都不一样,当时我就是很丧气,一下子吃瘪了,心想:这道题简直不是人做的,还是跳过吧!就这样,我放弃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当时已经被困难冲昏了头脑,什么长征不长征的精神全都忘了,殊不知红军在遇到困难时根本没有“跳过”的机会,只能亮剑,向困难发起挑战,最终还是胜利了,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由此可见长征精神是多么的可贵,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团结、互助的群体。
回想当时的放弃,真不知道有多么的惭愧,红军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自豪的。
当义勇军进行曲结束时,我会昂头挺胸,自豪地看着国旗,因为长征精神,会在我的心中永存,永存!《长征之歌》观后感及心得体会(篇2)80年前,两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地球上的红飘带舞出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80年间,长征虽已远去但长征精神却在时代中淬火升华,激励着中华儿女夺取革命战争、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歌剧《长征》观后感800字

歌剧《长征》观后感800字《长征》是一部以中国红军长征为题材的歌剧作品。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这部精彩的演出。
在观赏过程中,我不仅深刻体验到了人民军队的坚毅与勇气,更加深刻认识了长征的艰辛与奇迹。
作为一部歌剧,演出的音乐是它的灵魂,在《长征》中,这种音乐灵魂表现得十分充分。
沉稳却不失激情的旋律将观众带入到那个年代的情感空间,让我们不仅仅是听者,更是身临其境的旁观者。
尤其是在这部歌剧中出现的“红旗飘飘”、《十送红军》等背景音乐,让故事情节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演出让我领略到了长征途中的很多惨烈场面,如林海雪原、草地、河山,以及千难险阻的“川陕会师”等。
尤其是演员们演绎的佣兵攻击时刻,别具一格地诠释了瑰丽成就力量的音乐和表现,展现了人民军队不屈不挠的英勇和决心,尤为值得深思。
整场演出的最高潮是在“红军还乡曲”环节。
几十名歌唱家以强烈的嗓音响唱,表现出胸怀祖国的坚定意志和除恶、除奸的决心。
演员用清晰的嗓音演绎出“齐心协力摆脱苦难,铸就新华夏”这样的经典台词,让人们更深入地思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征中的艰辛历程和最终胜利的重要性。
在演出结束后,我不禁思考长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教诲在演出中贯穿始终,歌剧以强大面对挑战、永远坚信胜利的精神振奋人心。
作为一名常人,我们也许无法勇闯长征,但我们可以学到坚韧不拔、乐观向上、从容不迫、心怀大义的精神,迎接未来的人生挑战和成就。
做一名有良好素质的公民,不忘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勇攀人生巅峰,成为一个塑造新家园的强有力的支持。
总之,歌剧《长征》是一部打动人心的精彩演出。
它用深刻的内涵、精彩的音乐和表演,让观众深刻领悟到中国红军长征中的沧桑巨变。
一座座高山,一条条长河,一段段深刻的故事,都在让我们微笑面对人生,坚定信仰,多做有益于良知的事。
这部作品让我们更加珍惜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新生活,更加渴望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再次品味这样的美丽与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长征观后感【精选】
歌剧长征观后感的范文有哪些?以下是XX收集的关于《歌剧长征观后感》的范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范文一:歌剧长征观后感
在局机关工会的安排下, 7月4日住户办组织6人观看了歌剧《长征》。
歌剧《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为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所创作的中国原创歌剧,该剧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真实历史改编,以现实主义手法忠实地再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为理想与信仰而奋斗牺牲的崇高理想信念。
全剧一气呵成表现了红军从瑞金出发,经过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夺取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会师会宁等重要历史事件,体现革命先烈为梦想不怕牺牲与艰险的正能量精神。
歌剧《长征》通过对曾团长、彭政委、平伢子等人物形象的刻画,再现了这两万五千里的跋涉路上中国工农红军战士们在艰难因苦中不灭的理想笔长征精神,以当代的视角度歌颂了这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
通过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交融将中西音乐的结合,以一首首精彩的唱段刻画出一个个长征战士的鲜明性格。
在音乐手段方面,作曲家通过使用西藏弦子、贵州民歌等民间音乐表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充满质感的真实进程,通过交响合唱、咏叹调等西洋音乐形式反
映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宏大和浓烈的戏剧性。
看后大家一致认为,80年前的一段伟大历史造就出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长征精神的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时代的因子,都具有催人奋进、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家大剧院通过歌剧的艺术魅力重温这一段苦难与辉煌。
长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中国面临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演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年人表示,长征的历史耳熟能详,但是通过歌剧的艺术来展现这一段苦难与辉煌令自己非常震撼。
令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飞夺泸定桥和红军男女战士比歌的两幕,“那种在枪林弹雨中勇敢牺牲奉献、在长征途中苦中作乐的精神非常感人。
年轻人说,今天真的受益匪浅,信仰的力量着实强大,坚定,坚持,坚强,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确实太多太多,这会鞭策自己以后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范文二:歌剧长征观后感
浪漫情怀高扬理想
彭政委与洪大夫离别时,一曲《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将夫妻间的爱情、亲情与革命者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湘江战役间隙,彭政委一曲《寒夜中》在阎维文的动情演绎下,彰显了指挥官对英勇战士们的由衷赞美;爬雪山时,万霞的饰演者龚爽时而激昂、时而空灵的《雪啊雪》,赞颂着战士们坚定的革命理想;平伢子牺牲前那一段长达十余分钟的《我舍不得离开红军》,王宏伟以丰富递进的情感,唱出了一名红军战士的成长与对光明未来的无限向往;而贯穿全剧始终的《三月桃花心中开》,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唱出了根据地人民与红军战士的鱼水深情……长征中战斗的惨烈、行军的艰难以及红军战士的壮志豪情,都化作或悠扬或铿锵的旋律,震撼人心。
“革命先烈为了老百姓能翻身做主人,舍弃已有的一切,投身到改变世界的革命洪流之中,他们的理想信念便是对浪漫主义情怀最好的诠释。
”谈到创作过程,印青这样说。
他大胆在音乐中融入了浪漫主义风格,于是,在走过雪山草地的情节里,以往艺术作品用悲壮情绪渲染恶劣环境的惯常做法被唯美的咏叹取代。
在危急情势下摸爬滚打、艰难前行的红军战士引吭高歌,唱出了坚定与乐观。
“这就是长征的音乐,它首先必须是红色的。
在此基础上,其表现不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必须通过阳刚有力、沉着大气的旋律,将长征精神鲜明地表现出来。
”
长征精神激励人生
在该剧上半场瑞金、湘江、遵义、泸定桥等场次中,创作者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舞台环境,弥补场景多且换景时间不足的障碍,将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用中国艺术特有的写意风格呈现出来。
与此同时,山西省吕梁市民间艺术团带来的舞蹈,也将红军彻夜奔袭的辛劳、飞夺泸定桥的惊险表现得惟妙惟肖。
下半场,在险峻寒冷的雪山、泥泞难行的草地里,创作者通过营造恐怖的舞台气氛凸显自然环境的恶劣,折射红军战士的不畏艰险、坚忍不拔。
田沁鑫说,长征横跨11个省份,翻越了十多座山,走过了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成就了一次震惊中外的行走。
为了突出这种“行走的力量”,我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构建一个艺术空间,力图还原长征路途的艰难险阻,让当今的观众身临其境地去体会红军战士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从而获得克服现实困难的智慧和勇气,这就是传播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
“我们对长征的认识主要来自课堂和书本,抽象而遥远。
这次观看歌剧《长征》,使我对长征有了更加感性而深刻的理解。
”人大附中学生邓皓天兴奋地说,“在剧场里,我感受到的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润物无声的思想渗透。
这个作品不仅写出了红军为实现目标而齐心协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表现出彭政委、曾团长、平伢子等真实可爱的人物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
对于在学习的巨大压力下有些迷茫的我而言,这正是一种指引和激励。
”
据悉,在民族唱法组歌唱家首演后,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迟立明、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唱家刘嵩虎,以及青年歌剧演员梁羽丰、张心、王一凤组成的美声唱法演出阵容,7月2日晚又为观众带来了另一种风格的歌剧《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