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and《出师表》练习题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20.曹刿论战/《左传》【部编版九年级下】班级:姓名: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2、"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
4、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6、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答案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曹刿论战》《左传》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O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 之时。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O 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O5、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06、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07、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f O8、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 O9、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1 O99010、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O11、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O答案: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吾视英辙乱,望其旗靡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 忠之属也。

5.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 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 公将战,曹刿请见.8. 十年春,齐师伐我。

9.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 下视英辄,登轼而望之.11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高考理解性默写及答案02

《曹刿论战》高考理解性默写及答案02

《曹刿论战》高考理解性默写02
四、《曹刿论
战》《左传》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
是,,
,。

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
是,,;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之时。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5、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
是:,。

6、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
是:,,。

7、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
是:,。

8、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
是:,。

9、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
是:,。

,,。

10、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
是:,。

11、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
是:,,。

答案: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忠之属也。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公将战,曹刿请见.
8.十年春,齐师伐我。

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带答案2)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带答案2)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的句子:,,。

3.《曹刿论战》中当权者无法担当救国重任,曹刿求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国君并没有真正地与百姓共享生活物质,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的看法。

5.曹刿谒见鲁庄公,劈头就问“”,抓住了作好战前政治准备这一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

6.对于勇气的在战争中的作用,《曹刿论战》中是这样表述的:
,,。

7.《曹刿论战》中,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

8.《左转·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实溃败的依据是:“,。


9.《曹刿论战》中曹刿针对鲁庄公提出的增加祭品,求得神灵保佑的意见进行的批判是“,”。

10.战争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时,实地考察“,”后,才下令追逐,最终大克齐师,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战略思想。

《曹刿论战》默写答案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何以战。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0.齐人败绩公将驰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1.陟罚臧否,不应有差别。

2.不应轻视自己。

3.如果有人犯罪或忠善,应该让司法机关进行审判,以展
示陛下公正的原则,不应偏袒,使内外法律不同。

4.赏罚应该平等,不应偏袒,使内外法律不同。

5.先帝三次召见我,询问时事,感激之余,遂随先帝驱驰。

6.我只是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求闻达于诸侯。

7.我将率领三军,北定中原,尽力去除奸凶,恢复汉室,
回到旧都。

8.我的三条建议是:①要真诚的倾听;②宫中和府中应该
合而为一,陟罚臧否不应有差别;③亲近贤臣,远离小人。

9.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是最重要的建议。

10.XXX在XXX屡次失败后担任主教练,是在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11.XXX创业未过半便逝世了。

12.我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XXX于诸侯的功名。

13.在XXX三次召见前,我一直在南阳耕种,只想在乱世
中保全性命,不追求XXX于诸侯的功名。

14.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永恒的名言。

15.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
远离贤臣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16.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高度概括了先帝创
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17.宫中和府中应该合而为一,陟罚臧否不应有差别。

18.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写尽了作者的一生。

19.我的政治愿望是率领三军,北定中原,尽力去除奸凶,恢复汉室,回到旧都。

最新《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过关训练

最新《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过关训练

高考默写过关训练《曹刿论战》姓名:等次: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2、《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分析鲁庄公战争取胜的决定因素的语句是:,,。

3、"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是:,,。

4、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 。

《曹刿论战》中,写曹刿战中注意细节详察敌情的语句是:,。

6、7、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

8、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之时。

9、《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10、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11、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12、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

1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高考默写过关训练《曹刿论战》答案姓名:等次: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分析鲁庄公战争取胜的决定因素的语句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曹刿论战》中,写曹刿战中注意细节详察敌情的语句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7、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附答案)依据《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句子是.曹刿谒见鲁庄公,劈头就问,抓住了作好战前政治准备这一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

2、《曹刿论战》中“”一句道尽了庸俗官员的鄙陋和曹刿对他们的轻视。

3、《曹刿论战》中,“,”句子是从反面强调统治者要使民心归向,就必须为老百姓谋求福利。

4、《左传·曹刿论战》中,“,”句子是证明了曹刿的观点:“齐师败绩”并非使诈设伏,而是真的逃跑,因此追击齐军。

5、《曹刿论战》中,“”、“”和“”句子是战争场面描写极简省,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击败齐军的全过程。

6、《曹刿论战》中,“,”句子是鲁庄公认为与齐师作战的凭借之一是祭祀神明时绝不虚夸,曹刿对此的评价。

7、《曹刿论战》中,“,”句子是曹刿做事沉稳,行动谨慎,当庄公欲乘胜追击时,确定时机成熟后才同意追击。

8、《曹刿论战》的结尾,曹刿担心齐国会有伏兵,认为要一直到“
,”时才可追赶齐军。

9、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应在“齐人三鼓”后才,开始反攻,是因为那时“”;应在“登轼而望”后才追击,则是因为“”。

10、《曹刿论战》中,“”一句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

《曹刿论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忠之属也。

3、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糜顾逐之
5、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公将战曹刿请见
6、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
十年春齐师伐我
7、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9、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
10、鲁庄公“肉食者鄙”的具体表现是:
战前不知如何准备,战中不知如何指挥,战后不知如何取胜。

《出师表》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
B、临表涕零(涕:鼻涕)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D 、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
D、何陋之有策之不以其道
..
10、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第①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B、第②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

C、③④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11、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3 分)
/ 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3 分)
/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8.《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

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
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3 分)
答:“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

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
二十一年。

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
然是对“许”的践行。

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
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9.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
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3分 )
答: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

如果诸葛亮辜
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

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

“恐”也是诸葛亮为
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

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

(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

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

或围
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3 分)
答: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

(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
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
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
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
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3 分)
答: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1) 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
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

( 言之有理即可, 2 分 )
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鄙陋)........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由是先主遂诣亮(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