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合集下载

(完整版)《出师表》理解性背诵默写

(完整版)《出师表》理解性背诵默写

理解性背诵: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________&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_______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02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汇编.《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

2.诸葛亮在蜀国内“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政治形势下,勉励后主不要过于自卑而不知自重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出师表》中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

4.《出师表》中开篇即对时局做出了客观的分析: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6.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7•《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了“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形势,并据此提出了改革时弊,励精图治的建议。

8,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9.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

10.在《出师表》中,作者直呼国家危在旦夕,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句子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在《出师表》中,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予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

1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在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蜀汉臣僚将士因为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不改对后主忠心,所以“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3.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除从客观上分析不利条件之外,还从蜀国内外将士侍臣舍生忘死、不懈努力、团结一心等主观因素上分析有利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在防控新冠疫情这场“人民战争”中,有后方工作者严防死守,毫不懈息;更有最美逆行者一线救援.拼死作战,正如《出师表》所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019年部编人教版《出师表》书下注释及理解性默写

2019年部编人教版《出师表》书下注释及理解性默写

2019年部编人教版《出师表》书下注释及理解性默写《出师表》书下注释1.选自《》。

公元227年,XXX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临行前,感到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2.【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221-223年在位。

3.【崩殂】。

崩,。

4.【秋】。

5.【内】6.【外】这里指。

7.【追】。

8.【殊遇】9.【开张圣听】。

意思是。

10.【光】。

11.【恢弘】12.【妄自菲薄】13.【引喻失义】。

引喻,。

失义,。

14.【官中府中】指。

1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

臧否,。

异同,这里指。

16.【作奸犯科】。

17.【有司】。

18.【刑】。

19.【平明之理】。

20.【内外异法】21.【良实】。

22.【XXX】。

23.【简拔】。

24.【愚】。

25.【咨】。

26.【必能裨补阙漏】。

阙漏,。

27.【有所广益】这里指。

28.【性行淑均】。

XXX均,。

29.【行阵30.【先汉】即。

下文的“后汉”即。

31.【所以】这里表示。

32.【痛恨】33.【XXX死节】。

34.【躬耕】。

躬,35.【XXX】36.【卑鄙】。

37.【猥】。

这里有“”的意思。

38.【枉屈】39.【感激】。

40.【驱驰】。

41.【倾覆】。

这里指。

XXX十三年,XXX在当阳长坂坡被打败。

42.【尔来】43.【临崩寄臣以大事】,并对XXX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44.【夙夜】。

45.【不效】。

46.【不毛】。

这里指。

47.【奖】48.【庶】49.【驽钝】,这是XXX的话。

XXX,,。

钝,。

50.【攘除】。

51.【旧都】原来的都城,指东汉都城。

52.【推敲损益】。

损,。

益,。

53.【效】这里是的意思。

54.【告】。

55.【兴德之言】。

56.【慢】。

57.【彰其咎】。

彰,。

58.【咨XXX】。

诹,。

59.【雅言】。

60.【先帝遗诏】给后主的遗诏。

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

遗诏中说:“,。

,能服于人。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精编2020版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精编2020版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精编2020版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

4、《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

7、《出师表》中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

8、《出师表》中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9、《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10、《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哪两句一致?,。

11、(《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自己效忠蜀汉的赤心,让后主刘禅放心的句子;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12、《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②,,,③,13、《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14、《出师表》中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15、《出师表》中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1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18、《出师表》中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两句写自己临危受命、勇于担当。

)《出师表》中哪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20、《出师表》中严明赏罚的句子是:,,,21、《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

22、《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②,。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频考点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频考点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高频考点题目:
出师表
答案:
出师表是一种古代中国文学体裁,它是一种叙述性文学作品,用来记录一位将军出征前后的故事。

出师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将军
出征前的准备、出征过程中的经历、出征后的成就以及将军的心
情等。

出师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出师表主要是用
来记录将军出征前后的故事,以及将军的心情。

汉代时期,出师
表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记录将军出征前后的故事,还记录了将
军出征过程中的经历,以及出征后的成就。

出师表的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开篇、正文和结尾。

开篇部
分主要是将军出征前的准备,以及将军的心情;正文部分主要是
将军出征过程中的经历;结尾部分主要是将军出征后的成就。

出师表的语言风格一般采用叙事语言,以及抒情语言,以表达将军出征前后的故事,以及将军的心情。

出师表的结构一般以“出师有余”为结尾,以表达将军出征后的成功。

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它不仅记录了将军出征前后的故事,还记录了将军出征过程中的经历,以及出征后的成就。

出师表的语言风格一般采用叙事语言,以及抒情语言,以表达将军出征前后的故事,以及将军的心情。

出师表的结构一般以“出师有余”为结尾,以表达将军出征后的成功。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出师表》 1.《出师表》中写诸葛亮临危受命,挽救败 局的语句 2.《出师表》中,诸葛亮规劝刘禅应该自行 谋划,寻求治国之道,好的建议的三句是: 3.写先主慧眼识英,求贤若渴,屈尊三顾茅 庐的三句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 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答案: 1.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 4.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5.诸葛亮劝谏刘禅不要看轻自己,说话不得 体的句子是: 6.先汉兴隆的原因 7.后汉腐败灭亡的原因 8.交代当时全国形势及蜀汉危急的两句 9.劝谏刘禅奖罚要持统一标准的句子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6.亲贤臣,远小人 7.亲小人,远贤臣 8.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9.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劝谏刘禅奖罚不应有私情,以免造成不 公的句子
11.以自谦的口吻交代诸葛亮身份卑微的句 子
葛亮以自谦的口吻交代了出师北伐坚 定决心的两句
13.写出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光复汉朝天下的 两句
10.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13.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初中教材必背篇原文及理解性默写之出师表

初中教材必背篇原文及理解性默写之出师表

初中教材必背篇原文及理解性默写之《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 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 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13.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

2.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14.后汉倾颓的原因:(),(),(),(),(),()。

()。

3.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15.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

4.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16.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②(),(),(),();③(),()。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亲贤远佞。

)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5.诸葛亮的三条建议:()、()、1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19.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的句子是:(),()。

()。

20.《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7.严明赏罚的句子是:(),(),(),(),(),(),(),()。

(),()。

8.《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21.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拜访自己的句子是:(),(),();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本文标准的句子是:(),();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10.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

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句是:(),()。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

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1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22.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可不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2.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3.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4.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②(),(),(),();③(),()。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5.诸葛亮的三条建议:()、()、()。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7.严明赏罚的句子是:(),(),(),()。

8.《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10.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或:亲贤远佞)。

13.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14.后汉倾颓的原因:(),(),()。

15.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16.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1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9.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20.《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21.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

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22.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

23.《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2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25.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

26.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27.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

他在《出师表》中写到:(),()。

28.(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2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

3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31.诸葛亮的政治愿望:(),()、(),(),()。

32.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3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34.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前出师表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5.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4.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5.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9.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0.《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1.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三顾茅庐),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22.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3.《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5.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6.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7.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

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8.(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1.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2.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4.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