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习题1
七年级历史上册 4.20《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1)北师大版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主备人:冉堌镇中学 张于明 参与者:黄店镇中学 何晓刚【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道我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
2.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知道三国的大致位置。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101-----P105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1.东汉末年,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①在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了 ,取得了“ ”的有利地位。
②他招贤纳士。
③实行 ,实力日益增强。
④ 年 曹操在 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 ,后统一了 地区。
2.孙权、刘备实力发展: 占据了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实力不断发展。
活动在荆州一带的 得到了 的辅佐,力量也有所增强。
3.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战役是什么?年, 、 联军在__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________41.想一想,为什么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归纳整理】学习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请你列出本课知识要点。
曹操慌忙逃跑【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一)选择题1.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A.兵精粮足B.战术得当C.政治优势D.取得民心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里的“老臣”是指()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5.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指()①曹魏②蜀汉③孙吴④东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A.军心涣散B.骄傲轻敌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7.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a.220年B.221年C.222年D.230年8.三国独立,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是()A.蜀、魏、吴B.吴、蜀、魏C.魏、吴、蜀D.魏、蜀、吴9.“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一语跟下列哪一次的战役有关?()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长平之战10.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曹操B.孙权C.刘备D.诸葛亮(二)材料解析题:1.同学们一定听过这首林俊杰的歌吧:唱过之后,你要回答下面的问题:曹操(1)曹操一生中最关键的两次战役是那两次?作词:林秋离作曲:林俊杰这两次战役结局有何不同?各产生了什么重不是英雄不读三国大影响?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唆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泊东汉末年分三国(2)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否定者多,肯定者少,烽火连天不休在戏剧中被刻画成白脸奸臣的样子,有的甚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至认为他是一代奸雄,请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新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章同步练习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新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章同步练习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下列对东汉末年的描述,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
①群雄并起②军阀混战③名存实亡④皇权强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C.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D.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3.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几幅连环画以及影视剧照,其中反映官渡之战的图片是( )。
5.“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阳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6.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
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现在是不是觉得新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章同步练习题,可以帮助到大家。
努力哦!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同步训练(第三单元)
新人教版初一历史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初一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试题

初一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试题1.三峡库区兵书宝剑峡因传说藏有诸葛亮的兵书宝剑而闻名。
文物,丁作者打开峡谷的悬棺后,排除了存在兵书宝剑的可能。
诸葛亮是何国的丞相?()A.魏国B.吴国C.蜀国D.东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相关内容。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诸葛亮是蜀国丞相,所以答案选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下列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08年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
曹操统一北方后.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
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
赤壁之战后,谁都没有实力消灭对方,统一天下,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3.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有()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②时局动荡不安③王莽篡位④军阀割据混战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时局混乱,一些豪强和地主不断扩充势力,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曹操描述的《蒿里行》的现象,①②④项符合题意;曹操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人物,王莽篡位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因此题干信息描述的内容与③王莽篡位无关,排除含有③的选项BCD三项,故选A。
4.历史上的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故选B。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练习1 新人教版

第18课三国鼎立一、基础知识(一)官渡之战1.东汉末年,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著名的军阀有袁绍,曹操等。
2.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曹操亲自率精兵偷袭乌巢把袁绍的粮草烧的一干二净曹操打败了袁绍。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二)赤壁之战1.208年,曹操以汉王朝丞相的身份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打败曹军。
2.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220年,曹丕建立魏国,都城是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汉,又称蜀汉或者蜀。
都城是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城是建业(今江苏南京)。
魏,蜀,吴的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三国鼎立局面得以维持主要是蜀国和吴国的联盟,使魏国不敢南下。
3.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二、重难点分析例题精析1.重点(1)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
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
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
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
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
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推荐2019最新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习题

第 14 课三国鼎峙场面的形成一、学习导引1.官渡之战年,袁绍与在官渡对垒。
曹军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
2.赤壁之战年,曹操带领大军南下,妄图一举占据南方,一致全国。
一带的长江两岸与曹军睁开激战,结果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3.三国鼎峙场面的形成年,曹操病逝,他的儿子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建都年,在称帝,国号汉,历史上叫做蜀汉或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
、。
构成联军,在。
二、夯实基础1. 东汉末年盘据一方的军阀中有名的有()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刘表A. 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 官渡之战的开战两方是()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3.以下官渡之战的正确表达是A.发生在三国期间B.袁绍三军淹没C. 发生在公元前200 年D.曹操火烧袁绍所有粮草4.208年左右,盘据东汉天下的主要军事公司是()A.袁、曹、刘公司B.曹、刘、孙公司C. 刘、孙、袁公司D.孙、袁、曹公司5.三国鼎峙形成的重点性战斗是()A.官渡之战B. 巨鹿之战C. 淝水之战D. 赤壁之战6.三国鼎峙后,占据湖南、湖北大多数地域的统治者是()A.曹操B.刘备C.孙权D.袁绍7.孙权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的短处,指挥联军用火攻的方法大败曹军。
该战斗是()A. 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8.三国期间,魏国的成立者是()A. 曹操B.曹丕C.司马懿D.刘备9. 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属于三国期间的是()A. 曹操B.孙权C.刘备D.诸葛亮10.“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这首诗所归纳的历史与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最为有关?()A. 曹操B.司马懿C.诸葛亮D.孙权11. 东汉结束的标记是()A.三国鼎峙场面的形成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C. 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D.孙权称王,后改称帝12. 三国鼎峙场面正式形成于()A.公元200 年B.公元208 年C.公元220 年 D .公元229 年13.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三国鼎立练习题

三国鼎立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人物被称为“三国鼎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2.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下列哪场战役?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夷陵之战D.长平之战A.魏国B.蜀国C.吴国D.燕国4. 诸葛亮病逝于下列哪场战役?A.赤壁之战B.七擒孟获C.六出祁山D.夷陵之战5. 三国鼎立时期,下列哪位人物被封为“武侯”?A.关羽B.张飞C.赵云D.诸葛亮二、填空题1. 三国鼎立时期,曹操建立了____国,刘备建立了____国,孙权建立了____国。
2. 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分别是____之战、____之战和____之战。
3.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蜀国制定了“____、____、____”的北伐策略。
4. 三国时期,____被誉为“卧龙”,____被誉为“凤雏”。
5. 三国时期,____被誉为“美髯公”,____被誉为“万人敌”。
三、判断题1. 三国鼎立时期,曹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
()2. 三国时期,关羽在赤壁之战中单刀赴会,吓退了曹操的百万雄师。
()3. 三国时期,孙权是吴国的第一位皇帝。
()4. 三国时期,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曹操,巩固了蜀国的地位。
()5. 三国时期,司马懿是魏国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四、简答题1.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 请列举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及其主要成就。
3. 请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4. 请简述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及其结果。
5. 请列举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上将”。
五、匹配题人物:刘备、曹操、孙权、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司马懿事件/称号:桃园结义、挟天子以令诸侯、草船借箭、七擒孟获、水淹七军、空城计、定军山、三分天下1. 刘备—— __________2. 曹操—— __________3. 孙权—— __________4. 关羽—— __________5. 张飞—— __________6. 赵云—— __________7. 诸葛亮—— __________8. 司马懿—— __________六、列举题1. 请列举三国时期的四大名著。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习题.docx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选择题1、 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著名的有()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刘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 官渡Z 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 D .袁绍和孙刘联军3、 下列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全军覆没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4、 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主要军事集团是( )A.袁、曹、刘集团B.曹、刘、孙集团C.刘、孙、袁集团D.孙、袁、曹集团5、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6、三国鼎立后,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是( )7、孙权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该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瀝水之战8、三国时期, 魏国的建立者是( )A. 曹操B.曹丕C. 司马懿0.刘备9、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屈于三国时期的是 ( )A. 曹操B.孙权C. 刘备D.诸葛亮10、“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这首诗所概括的历史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最为相关?(A.曹操B.司马懿11、东汉结束的标志是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A.官渡之战B. 巨鹿之战C. 瀝水之战D. 赤壁之战A.曹操B.刘备C.孙权0.袁绍C.诸葛亮D.孙权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 D.孙权称王,后改称帝12、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于( )A.公元200年B.公元208年C.公元220年D.公元229年13、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15、对赤壁之战屮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C. 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D.天气环境(刮东风)使曹军失败16、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曹操建立了魏国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17、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栃,志在千里。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川教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川教版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达标训练:1.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主要军事对手是()A.孙权B.刘备C.袁绍D.刘表2.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3.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 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刘备、孙权C.刘备和孙权D.袁绍和刘备、孙权4.孙权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该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6.“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这首诗所概括的历史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最为相关()A.曹操B.司马懿C.诸葛亮D. 孙权7.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是()A. 曹操B. 曹丕C. 司马懿D.刘备8.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曹操B. 孙权C. 刘备D. 诸葛亮9. 材料解析:官渡之战后,曹操挥笔写下了千古诗篇《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①你认为他的“壮心”是什么诗歌表达了他怎样的境界?②说说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你认为他为什么能有此作为??拓展训练:10.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A.以少胜多B.战术上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C.以众胜寡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11.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曹操建立了魏国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D.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12.历史成语典故“三顾茅庐”“七擒七纵”都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A.曹操B. 孙权C.诸葛亮D. 刘备13. 动手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培优训练:14.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
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7、刘邦之所以打败项羽,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统一北方,其共同原因是:()
A、据有关中
B、废除苛法
C、重视人才
D、释放奴婢
8、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A、挟持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9、赤壁之战曹操主要败在:()
A、远道而来
B、战争的非正义性
C、指挥不当
D、不习水性
10、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这表明:()
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二、非选择题: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阅读材料回答:
①此诗的作者是谁?
②他的“壮心”是什么?
③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
④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此人?
12、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①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②“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③“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④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D
6、D
7、C
8、D
9、D 10、A
11、①曹操。
②完成统一大业。
③基本统一北方,因为有远大理想,并能采取正确策略。
④曹操是我国古代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
12、①东汉,诸葛亮。
②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③200年,官渡大战。
④联孙抗曹。
赤壁之战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