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骨显像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及报告解读 ppt课件
全身骨显像 ppt课件

关于辐射问题
核医学检查使用的都是短半衰期核素, 仅以非常少的化学量引入体内。以核医 学最常用的核素99m Tc为例,其半衰期 6小时。注入患者体内后随着时间会很 快的衰减,同时加上药物从体内的代谢 和排泄,一般在患者体内的有效半衰期 最多为2至3个小时
全身骨显像
全身骨显像
国内采取的对于公众的最小年剂 量限值为1mSv/年
全身骨显像
临床应用
1、骨转移:肿瘤分期、术前评价、预后 判断、疗效观察和随访
2、骨肿瘤:了解病灶单发、多发以及疗 效评价和判断预后。
3、骨创伤:比较全面的了解创伤部位 尤其对于多发骨折、不明显原因的骨痛
4、炎症性骨病、代谢性骨病、骨关节疾 病等
全身骨显像
检查流程
预约 注射显像剂(之后需要适当饮水) 检查(2小时以上)
全身骨显像
R
L
R
ANT
POST
前位
图11-1 正常成全身人骨显像骨显像
后位
全身骨显像
全身骨像
全身骨显像是 ECT检查应用最多的项目
全身骨显像
骨显像原理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bone imaging)是 利用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 的化合物引入体内后聚集于骨骼,在体外 用SPECT探测放射性核素所发射的γ射线, 从而使骨骼显像。
全身骨显像
与其他影像学的区别
1、灵敏性较高,相比其他检查提早3-6个 月发现病灶 2、全身骨一次性成像,性价比高(特别是 多发病灶的) 3、特异性较差
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治PPT课件

诊断方法 Diagnosis
骨转移初筛诊断方法: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 Tmheetapsrtealsimis:inaErCyTscreening method of bone
推症荐等用可于疑出骨现 转骨移疼的痛常、规骨初折筛、诊断AK检P升查高、或高钙血 Ibhtyoipsneerrecpcaaolicmne,mmfreiaancdtuerde,tAoKbPeeulesevdatfioonr ,poartients of 乳腺癌分期>T3N1M0患者常规检查 Rcaonucteinresteaxgaem>inTa3tiNon1Mof0patients with breast 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检查 Rmoeutatisnteaseis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11
双膦酸盐治疗 Diphosphonate
适应症:Indications 高钙血症 Hypercalcemia 骨痛 Bone pain 治疗和预防骨相关事件(SRE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bone related events
明确有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应首先考虑给予双膦酸盐作 为基础治疗
√ √
13
放射治疗 Radiation therapy
放疗是乳腺癌骨转移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
Radiotherap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pallia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2019/11/20
.
17
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病情评价及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

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病情评价及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宁四清;李兆元;刘曾【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辅助断层(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病情评价及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给予患者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和血清糖链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发生骨转移的患者给予放疗治疗,并于治疗后复查SPECT全身骨显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x2 =8.067、12.079、10.376,P<0.05),全身骨显像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或联合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x2=28.058、34.842、32.041、6.512,P<0.05),3种肿瘤标志物与全身骨显像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或联合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及单独检测全身骨显像(x2=74.169、83.557、79.732、38.922、16.316,P<0.05).随着乳腺癌骨转移分级的升高,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并与患者的骨转移分级具有相关性(rs=0.859、0.602、0.661,P<0.05);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5.615、15.633、42.816,P <0.05),且均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t=9.972、12.454、8.297,P<0.05).结论联合应用全身骨显像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肿瘤标志物水平可作为评价骨转移程度和放疗疗效的辅助指标.【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20)007【总页数】5页(P61-65)【关键词】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辅助断层;全身骨显像;糖链抗原15-3;癌胚抗原;碱性磷酸酶;放疗;诊断【作者】宁四清;李兆元;刘曾【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湖北襄阳,441021;湖北省襄阳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湖北襄阳,441021;湖北省襄阳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湖北襄阳,44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5%,患者的病死率高达20%[1]。
全身骨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全身骨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研究1. 引言全身骨显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监测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全身骨显像的原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2. 全身骨显像的原理全身骨显像的原理是基于放射性核素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随着血液的循环而积聚在骨组织中。
核素的选择常用的有99mTc-MDP、18F-NaF等。
骨组织有较高的血供和新陈代谢活性,因此在显像图像中呈现出明显的放射性浓集区域。
全身骨显像图像采用闪烁探测器记录放射性核素的发射光子,再通过计算机重建成图像。
骨显像图像中常见的异常包括骨转移、骨折、骨囊肿等。
3. 全身骨显像的临床应用全身骨显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骨科、肿瘤科和风湿免疫科等领域。
以下是全身骨显像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3.1 骨科领域•评估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检测骨折、骨肿瘤等骨骼损伤•评估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成效3.2 肿瘤科领域•骨转移的筛查和定位•肿瘤治疗的疗效监测•骨肿瘤的诊断和分期3.3 风湿免疫科领域•早期诊断和监测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进展4. 全身骨显像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全身骨显像技术在多个方面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以下是一些研究进展的例子:•发展了更高分辨率的全身骨显像技术,提高了病变检测的准确性。
•结合其他成像技术,如CT、MRI等,实现多模态显像,提高了影像诊断的精确性。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自动化分析方法,能够对大量的全身骨显像数据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分析,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开展了一些全身骨显像的临床研究,探索其在其他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
5. 结论全身骨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全身骨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监测等方面的价值,并关注其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准确、快速和便捷的影像学支持。
mTcMDP全身骨显像骨显像核医学四川大学PPT学习教案

速而成骨反应不佳者。
全身骨骼异常影像及其 一、静态影像 临床意义
2、热区和冷区的数目有一定临床 意义,如恶性肿瘤患者骨骼影 像出现多发性热区,转移灶的 可能性很大;如为单发性热区 则转移灶的可能性较小,但需 定期随访。 第32页/共95页
全身骨骼异常影像及其 二、血流影临像床意义
移 中轴骨:转移第44页9/共09%5页 ;四肢骨骼:
转移10%
全身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一、早期诊断恶 性转移性骨肿瘤 前列腺癌患者的 “Superscan 征”:骨于与软 组织的影像对比 第45页/共95页
68y, M, 肺 癌广泛骨转 移:颅骨、 胸骨、肋骨 、脊柱、骨 盆及四肢骨 多发骨代谢 增高灶。
mTcMDP全身骨显像骨显像核医学四川 大学
会计学
1
骨骼疾病的影像学方法 WBS PET
X线平片 MRI CT
颅骨 肱骨 桡骨
骨盆 胫骨
肋骨 尺骨
股骨 腓骨
第1页/共95页
骨显像(Bone Imaging)
原理:骨骼的主要无机盐成 份是羟基磷灰石晶体,体表 面积很大,依靠化学吸附和 离子交换从血液中获取磷酸 盐和其他元素来完成代谢更
六、断层显像 采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矩阵128X128,躯干骨断层显像用椭圆形64 步采集,头部和四肢骨用圆形采集,每步(帧)25s。重建前进行 均匀性校正,用低通滤波(如Hanning 截止频率0.8),勿需衰减校 正,层厚6mm。
第17页/共95页
显像方法
七、SPECT/CT融合显像 SPECT的图像缺乏精确的解 剖定位,CT影像的分辨率高, 可发现精细的解剖结构变化, 并完成定位。SPECT/CT由 SPECT和CT第18结页/共9合5页 而成,两者 轴心一致,共用一个扫描床,
乳腺癌骨转移及双磷酸盐的应用PPT课件

骨病变治疗后的修复可以在影像学表现为过度钙 化而被诊断为成骨性改变,对这部分患者应追溯 其首诊时的X片是否有溶骨性改变。 乳癌骨转移的特点:伴有疼痛的骨转移严重影响 患者生活质量,但骨转移本身一般不直接构成生 命威胁;有效的治疗手段多,不合并内脏转移的 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
乳腺癌骨转移及双磷酸盐的应用
概况
• 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5%~75%。乳腺癌远处
• •
转移中,首发症状为骨转移者占27%~50%。 骨痛、骨损伤、骨相关事件(SREs)及生活质量降 低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 骨相关事件(SREs)包括:骨痛加剧或出现新的骨 痛、病理性骨折(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椎体 压缩、变形,脊髓压迫,骨放疗(因骨痛或防治病 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骨转移病灶进展(出现新 发、多发骨转移、原有骨转移灶扩大)及高钙血症。
•
治疗
乳腺癌骨转移综合治疗的主要目标:
• 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 • 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治疗
•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手段:
骨盆、脊柱转移瘤有独到的优势,且能显示出纵 轴上的侵犯范围、髓腔内原发灶和转移灶,显示 跳跃性转移灶; ③直接显示受累血管情况,不需注射造影剂; ④正常组织与转移瘤组织显示的对比度好; ⑤骨髓破坏显示比较清楚; ⑥无放射性损伤。
• • • •
诊断方法
• 多数骨转移瘤T1加权像为低或等信号,T2加权像
此时X片多正常,只有骨质破坏到30%~50%且病灶>2 cm时才可达到X片异常的程度。 • 骨显像较X线早3~6个月、甚至18个月发现病灶,对骨转 移瘤的检出率达94%,X线仅为60%; • 骨扫描确定的转移瘤中约30%经X线检查为阴性,而经X线 检查发现的转移灶中仅2%~8%核素扫描为阴性。 • 骨显像可通过一次全身成像,发现不同部位的多个病灶, 更准确地反映骨转移灶的真实数目。
全身骨显像及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111乳腺癌是威胁到女性生命安全的主要恶性肿瘤疾病,在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中占据15%,而且患者的病死率也比较高,高达20%。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家族聚集性,也就是说有一名家庭成员患乳腺癌,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家庭成员[1]。
也有相关研究表明,乳腺癌与遗传性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细胞起源、组织学形态、疾病分级、转移潜能、治疗反应性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乳腺癌均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随着乳腺癌的逐渐扩散和发展,患者还会出现骨转移的情况,直接表现为身体各部分随机病灶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2]。
本次研究就针对全身骨显像及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基础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是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病理检查均被证实为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6~12 d 进行SPECT 全身骨显像和血清CAl5-3、CEA 及ALP 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查。
患者年龄27~72岁,平均(46.73±1.44)岁,其中肿瘤病理类型包括89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湿疹样癌。
针对出现术后骨转移的患者来说,应该进行放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化疗治疗。
骨转移疾病的诊断需要根据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判断和分析。
所有骨转移患者在治疗后均接受SPECT 全身骨显像和血清CAl5-3、CEA 及ALP 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查。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SPECT 机(GE 公司生产)进行SPECT 全身骨显像检查,并且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将其分离,利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最后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单独检测、全身骨显像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Ⅰ级、Ⅱ级、Ⅲ级骨转移在治疗前的癌胚抗原(C E A)、血清糖链抗原15-3(CAl5-3)、碱性磷酸酶(ALP)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有效和无效在癌胚抗原(C E A)、血清糖链抗原15-3(CAl5-3)、碱性磷酸酶(ALP)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的差异。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H agZ ie , u oga L hnyn dcn , e ea H silo un h i H oH nyn ,i e go g , n igu ,u hy g j Z o . e a m n c a Mei e G n r op a f t oN e r i l t
中图分 类号 文章编号 R7 7 9 3 . 文献标识码 A d i1.9 9 ji n 10 0 8 .0 10 . 1 o:0 3 6/.s . 04— 18 2 1 .8 02 s 10 0 8 ( 0 1 0 04 0 0 4- 18 2 1 ) 8- 8 7- 2
乳腺 癌 S E T扫描 以多 PC
t nvnu o l r i f sl o n l su t J .W r r s os b t a o o p nr a h n [ ] o d J a e i tn e e e l
G s oneo,0 6 1 ( 1 :0 1- 0 4 at e t l20 ,2 3 ) 57 5 7 . r r
trmb lss o p r l en trmb ss atr at s lnc h o oyi fr ot v i ho o i fe p ri a l a pe i
e o i t n i o i a i n wi a lo —o c u e e r g a e mb lz i n c mb n t t b o n ao o h l c l d d r to r d
放射 性核 素骨显像 结合 临床资料 , 能够早 期发现 骨
Di g o t a u f Tc a n si v l e o c -M DP r d o u l e b n ma i g i o e me a t sso r a tc n e a i n ei o e i g n ib n t sa i fb e s a c r d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骨转移
[a]
18F-FDG PET/CT
[a]彭京京,骨科疾病核医学诊断图集[M].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2010: 9.
乳腺癌骨显像进展
18F-NaF PET显像:
原理也是通过对于局部骨骼的血流和成骨反应的活跃程度进行判断, 它主要沉积于骨转换活跃的部位,在骨表面与骨骼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羟 基进行交换形成牢固的氟磷灰石。
骨显像与其他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等:
形态学,反映结
构改变、密度差
异、离子分布不
同等。
骨显像:
功能显像,反映
骨骼生理改变、
判断代谢异常。
全身骨显像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指南推荐
临床I-IIB期的患者, 建议在有局部骨痛症 状或者碱性磷酸酶升 高的情况下要接受全 身骨显像。
临床IIIA期的患者常 规推荐全身骨显像。
显像剂:18F-NaF 设备:PET、PET/CT、PET/MR 特点:三维成像、假阴性率低、对于溶骨病灶优于99mTc-MDP 缺点:性价比低于99mTc-MDP 前景:更优的骨显像技术
谢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THANK YOU
腰椎呈“S”型弯曲,椎体边缘可见骨质变尖,部分椎 体可见骨赘形成,未见明确骨质中断破坏,椎小关节可 见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变窄;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
乳腺癌骨转移
有数据显示,54%-73%的乳腺癌死亡患者中存在骨转移。骨 转移在乳腺癌患者中常见。虽不是主要致死性的病因,但能反映疾 病的进展程度以及变化。
Rucci N,SanitàP,Delle Monache S,et al. Molecular pathogenesisof bone metastases in breast cancer: Proven and emerging therapeu-tic targets[J]. World J Clin Oncol,2014,5( 3) : 335 - 347.
指南推荐
局部晚期的患者需要 在术前接受新辅助化 疗之前,包括IIA、IIB 期的患者,常规推荐 全身骨显像。
指南推荐
III期治疗前常规推荐 全身骨显像。
指南推荐
IV期以及复发的患者在治 疗前,常规推荐全身骨显 像。
指南推荐
转移性的患者:
后续治疗的方案开始之 前推荐做一次全身骨显 像作为基准便于后续的 比较;
乳腺癌骨转移
单发胸骨转移 胸骨体上部可见不均匀片状 高密度灶,左缘骨皮情况ECT会建议三个月后复查? 三个以下病灶, ECT表现不典型需鉴别, 无相关外伤、手术病史或病史不清, 无局部症状或局部症状不典型, 缺乏相应部位的其他影像学检查。
临床医生还有别的选择吗?
乳腺癌骨转移
乳腺肿瘤细胞常通过Batson椎静脉系统发 生转移,转移部位发生频率依次为:
胸部(87.4%,主要集中于肋骨)、 脊柱(59.2%)、 骨盆(32.3%)、 四肢颅骨(36.7%)。 总体上呈现随机性。
乳腺癌骨转移表现:溶骨/成骨混合型病灶, 在骨显像中几乎均表现为热区。
乳腺癌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
全身多发骨转移,CT重建+融合可见 成骨区域放射性摄取增高。
乳腺癌骨转移
超级骨显像的病理生理基础:广泛弥漫骨转移瘤。 全身MDP药物分布异常,呈弥漫性稍增高改变,以中轴骨、四肢长骨关节头处增高为著。双肾 显影不清。胸腰椎多个椎体、双侧多根肋骨呈弥漫性成骨性破坏,密度不均。
乳腺癌骨转移
全身骨显像 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及报告解读
茂名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莫慧
显像原理
显像原理
正常骨显像图
分子水平的影像 (Molecular imaging )
显像原理
骨骼摄取99mTc-MDP的影响因素
血流
甲状旁腺激素
摄取率(骨代谢率)皮质类固醇
维生素D
谷内组织压力
毛细血管渗透性 酸平衡 交感神经活性
乳腺癌骨转移
左侧第8后肋点状轻度放射性 浓聚灶,否认相应外伤史, 无局部疼痛。三个月后复查 无明显变化。
乳腺癌骨转移
L3右侧椎弓根-横突见一 片状骨质密度稍高灶, 边界欠清,局部MDP药 物摄取稍增高。椎旁软 组织未见异常。
乳腺癌骨转移鉴别
脊柱单发放射性 浓聚灶:CT断层 图像融合鉴别, 局部未见骨质破 坏或密度异常。 三个月后外院复 查病灶无变化。
腰椎单发转移。 腰1椎体压缩稍变扁,骨质密 度不均,内可见片状混合性 骨质破坏。
乳腺癌骨转移
单发椎体转移。 第12胸椎左侧份、椎弓根 -椎板-横突骨质密度增高, 内可见小片状混合性骨质 破坏。
乳腺癌骨转移
右侧第6肋腋段可见膨胀性混 杂密度骨质破坏,以低密度为 主,骨皮质破坏,周围软组织 肿胀,局部骨代谢增高。
化疗每4个疗程复查;
内分泌治疗每4-6个月复 查;
在治疗当中进展需要重 新分期时复查。
全身骨显像报告解读
常见非肿瘤性改变:关节摄取增高
常见摄取增高的关节: 肩关节、膝关节、 足小关节
常见非肿瘤性改变:骶髂关节摄取
耻骨联合及骶髂关节的摄取增 高,是分娩后女性常见改变。
常见非肿瘤性改变:椎体退行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