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内文言文及课下注释(墨写)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必考)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必考)语录体类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文课下注释(最新教材全册)

部编版语⽂九年级下古⽂课下注释(最新教材全册)部编版语⽂九下全册古⽂课下注释整理⽬录: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孟⼦》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1、送东阳马⽣序/宋漾第六单元20、曹列论战/《左传》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出师表/诸葛亮第三单元第九课《鱼我所欲也》①选⾃《孟⼦·告⼦上》(《孟⼦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题⽬是编者加的。
②【苟得】苟且取得。
这⾥是苟且偷⽣的意思。
③【恶】讨厌,憎恨。
④【患】祸患,灾难。
⑤【辟】同“避”,躲避。
⑥【如使】假如,假使。
⑦【何不⽤也】什么(⼿段)不可以⽤呢?⑧【⾮独】不仅,不只是。
⑨【是⼼】这种⼼。
⑩【丧】丧失。
【箪】古代盛饭⽤的⼀种圆形⽵器。
【⾖】古代盛⾷物的⼀种容器。
【羹】⽤⾁(或⾁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有浓汁的⾷物。
【呼尔⽽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作后缀。
【蹴】踩踏。
【不屑】认为不值得,表⽰轻视⽽不肯接受。
【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种量器。
【辩】同“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①【奉】侍奉。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词。
③【乡为⾝死⽽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同“向”,先前、从前。
④【已】停⽌,放弃。
⑤【本⼼】指⼈固有的羞恶之⼼。
第⼗课《唐雎不辱使命》①选⾃《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题⽬是后⼈加的。
唐雎,战国末期⼈。
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
辱,辱没、辜负。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②【秦王】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③【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
安陵是⼀个⼩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④【易】交换。
⑤【其】表⽰祈使语⽓。
⑥【加惠】给予恩惠。
⑦【错意】在意。
错,同“措”。
⑧【请⼴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领⼟。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课下注解

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一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3、【卿(qing)】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9、【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11、【但】只,只是。
12、【涉猎】粗略地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4、【及】到,等到。
15、【过】经过。
16、【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17、【今者】如今,现在。
18、【才略】才干和谋略。
19、【非复】不再是。
20、【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21、【阿蒙】吕蒙的小名。
阿,名词词头。
22、【更】重新。
23【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4、【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5【见事】知晓事情。
木兰诗作者:佚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人教版语文7-9年级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

人教语文7-9年级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论语》十二则1、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2、说:“悦”的古字,愉快。
3、愠:生气,发怒。
4、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人称代词,我。
6、日:每天。
7、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8、信:真诚,诚实。
9、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0、十有五:指15岁。
“有”通“又”。
11、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2、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3、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4、耳顺:能听进去不同的意见。
15、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6、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7、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8、殆:有害。
19、人不堪.其忧:能忍受20、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喜好;以......为乐趣;......的人。
21、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饭。
水,冷水。
22、曲肱.:胳膊。
23、必有我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4、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2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斯,这,指河水。
26、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27、不可夺.志也:改变。
28、博学而笃.志:坚守29、切问而近思: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30、仁..在其中矣:仁德。
《世说新语》两则1、内集:家庭聚会。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5、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6、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7、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8、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9、尊君在不:您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10、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11、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2、引:拉。
13、顾:回头看。
《虽有嘉肴》1、佳肴:美味的菜。
2、不知其旨也:甘美。
中考文言文课下注解

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论语》十则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悦”的古字,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弘毅:刚强勇毅。
凋:凋谢。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桃花源记(晋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要:通“邀”,邀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具言:详尽地说出。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及郡下:到了郡城。
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遂:终于。
规: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陋室铭(唐刘禹锡)1、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生字生词注释古文和文言文翻译

【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第二单元】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七年级上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书下注释(word版)

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词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欣然:7.何所似:8.差.可拟.:9.未若:10.因:11.即:二、句式1. 白雪纷纷何所似?句式:翻译: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句式: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词1.期.行:2.日中:3.过中不至.:4.舍去..:5.乃.至:6.尊君在不.:7.相委.而去:8.家君:9.则是..:..无信:10.下车引之11.入门不顾.:二、句式1.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句式:翻译: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句式:翻译:3.待君久不至,已去。
句式:翻译: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句式:翻译:第12课《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阅读精练卷(唐·柳宗元)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ɡ)竹,闻水声,如鸣珮(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第①段: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彻)苏,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穿透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致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远逝”“往来”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第③段:描写潭上的景物。
写来自西南的溪流,仅用十五个字就写得十分精彩。
既写出它“斗折蛇行”、逶迤曲折之状,又写出它“明灭可见”、时显时隐之景,也写出溪岸“犬牙差互”、山石嶙峋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原文1、谢太傅:2、内集:3、儿女:4、讲论文义:5、俄而:6、骤:7、欣然:8、何所似:9、胡儿:10、差可拟:差:拟:11、未若:12、因:即:13、无奕女:无奕:14、王凝之:陈太丘与友期注释1、元方:2、陈太丘:太丘:3、期行:期4、期日中:日中,5、过中:6、舍去:去,舍:7、乃至:乃:8、戏:9、尊君在不(fǒu):尊君,不,10、家君:11、引:12、信:13、时年:14、非:15、相委而去:相,委,16、君:17、已去:18、曰:19、则:20、顾:21、惭:古今异义词1.去古意:;今意:2.委古意:;今意:3.顾古意:;今意:4儿女古意:今意:论语十二章注释1、子:2、时习:3、{不亦说乎}乎:4、说:5、愠:6、君子:7、吾:8、日:9、立:10、惑:11、罔: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全文曹操《观沧海》注释(1)观:(2)临:(3)碣(jié)石:碣石山,(4)沧:(5)海:(6)何:(7)澹澹(dàn dàn):(8)竦峙(sǒng zhì):竦:峙,(9)萧瑟 (xiāo sè):(10)洪波:(11)日月:(12)若:(13)星汉:(14)幸:(15)甚:(16)至:(17)哉:(18)幸甚至哉(zāi):(19)以:(20)志:(21)歌以咏志:(22)咏志:咏:王湾《次北固山下》注释1、次:2、北固山:3、客路:4、潮平两岸阔:5、风正:6、悬:7、海日:8、残夜:9、江春:10、归雁:11、青山:12、乡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注释1.孤山寺:孤山:2.贾亭:3.水面初平:初:4.云脚低:云脚:“脚”的本义指5.早莺:莺:6.争暖树:暖树:7.新燕:8.啄:9.乱花:渐:欲:迷人眼:10.浅草:才能:没:11.湖东:12.行不足:足,13.阴:14.白沙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注释⑴枯藤:昏鸦:昏:⑵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断肠人:⑸天涯:木兰诗 / 木兰辞注释1、唧唧(jī jī):2、当户(dāng hù):3、机杼(zhù)声:机:杼:4、惟:5、何:6、忆:7、军帖(tiě):8、可汗(kè hán):9、军书十二卷:10、爷:11、愿为市鞍(ān)马:为,市,鞍马,12、鞯(jiān):13、辔(pèi)头:14、辞:15、溅溅(jiān jiān):16、旦:17、但闻:18、胡骑(jì):胡,。
19、啾啾(jiū jiū):20、天子:21、万里赴戎机:戎机:22、关山度若飞:度,23、朔(shuò)气传金柝:朔,金柝(tuò),24、寒光照铁衣:25、明堂:26、策勋十二转(zhuǎn):策勋,转:十二转:27、赏赐百千强(qiáng):百千:强,28、问所欲:29、不用:30、尚书郎:31、愿驰千里足:32、郭:33、扶:将:34、姊(zǐ):35、理:36、红妆(zhuāng):37、霍霍(huò huò):38、著(zhuó):39、云鬓(bìn):40、帖(tiē)花黄:花黄,4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迷离,4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3. “火”:44、行:45、傍(bàng)地走:夸父逐日注释1、夸父逐日2、与日逐走3、入日4、欲得饮:5、饮于河于,河,6、河渭不足7、北饮大泽8、未至9、道渴而死10、道渴而死11、弃其杖弃,其,12、化为邓林共工怒触不周山注释①共工:②触:③不周山:④昔者:⑤颛顼(zhuānxū):⑥天柱折,地维绝:维,绝,⑦焉:⑧水潦(lǎo):潦,⑨尘埃:⑩地维绝:桃花源记1、武陵:2、为业:。
为:4、缘:5、行:6、远近:7、忽逢:8、夹岸:9、杂:10、芳:11、鲜美:12、落英:13、缤纷:14、甚:15、异:16、欲:17、便:18、穷:19、林尽水源:20、得:21、仿佛:22、若:23、舍:24、初:25、才:26、才通人:27、通:28、豁然开朗:豁然:29、舍:30、平:31、旷:32、俨(yǎn)然:33、之:34、属:35、阡陌交通:阡陌,交通,36、鸡犬相闻:相闻,37、其:38、种作:39、着:40、悉:41、外人:42、黄发垂髫(tiáo):垂髫,黄发,43、并:44、怡然:45、乃(乃大惊的乃):46、大:47、从来:48、具:49、之:50、要(yāo):51、咸:52、问讯:53、语:(yù)54、云:55、先世:56、妻子:57、邑人:58、绝境:59、复:60、焉:61、间隔:62、今:63、乃(乃不知有汉的乃):64、无论:65、叹惋:66、延至:延,67、为:68、具言:69、具:70、停:71、辞去:72、语:73、不足:74、为:75、道:76、既:77、得:78、便扶向路:79、扶:80、向:81、处处志之:志:82、及:83、郡下:84、诣:85、说如此:86、即:87、遣:88、寻向所志:所志,89、遂:90、复:91、得:92、南阳:93、刘子骥:94、高尚:95、欣然:96、规:97、寻:98、未果:果:99、问津:津,望岳(杜甫)注释1.岳:2.岱宗:3.齐、鲁:4.造化:钟:神秀:5.阴阳:割:6.决:眦:入归鸟;7.会当:凌:春望(杜甫)注释1、国:2、破:3、深:4、城:5、感时:6、恨别: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惊:。
8、烽火:9、家书:10、连三月:11、抵万金:抵:12、白头搔更短:白头:搔:。
13、短:14、浑欲不胜簪:浑:欲:不:胜:簪:石壕吏(杜甫)注释1、暮:2、投:3、吏:4、夜:5、逾(yú):6、走:7、呼:8、一何:9、怒:10、啼:11、苦:12、前:13、致:14、前致词:15、邺城:16、戍(shù):17、附书至:书,至,18、新:19、存:20、且偷生:且:偷生:21、长已矣:已:22、室中:23、更无人:更:24、唯:25、乳下孙:26、未:27、去:28、完裙:29、老妪(yù):30、衰:31、请从吏夜归:请:从:32、应:33、河阳:34、急应河阳役:35、犹得:得:36、备:37、晨炊:38、夜久:39、绝:40、如:41、闻:42、泣幽咽:43、明:44、登前途:登:前途:45、独:46、石壕:古今异义致词古:今:前途古:今:三峡[1]自:[2]略无:阙:[3]嶂(zhàng):[4]停午:夜分:。
[5]曦(xī):[6]夏水襄陵:襄,陵,[7]沿:泝(sù):[8]或:王命:宣:[9]朝发白帝:白帝:[10]江陵:[11]奔:御风:[12]以:[13]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ǎn):巘,[16]悬泉:飞漱:漱,[17]清荣峻茂:[18]晴初:霜旦:[19]属(zhǔ):引:凄异:。
[20]哀转久绝:[21]巴东:[22]沾: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之:美:4.五色交辉:五色,5.青林翠竹青林:翠竹:6.四时俱备:四时;俱.7.晓雾将歇将:歇:8.乱:9.夕日欲颓:颓,10.沉鳞竞跃:沉鳞,竞跃:11.实:12.是:13.欲界之仙都:欲界,仙都:14.康乐:15 .自:16 .未:17.与(yù):18.奇: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今义②晓雾将歇(歇古义:今义:③夕日欲颓(颓古义:今义: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记承天寺夜游注释1、承天寺:2、元丰六年:解:3、欲:4、户:5、欣然:欣,然,6、行:7、念无与为乐者:念:无与乐者:者:8、遂:9、至:10、寻:11、张怀民:12、寝:13、相与步于中庭:步:中庭,14、庭下如积水空明:15、空明:16、藻、荇(xìng):藻,荇,17、交横:18、盖:19、也:20、但少闲人:但,21、闲:22、闲人:23、耳:归园田居·其三注释1、南山:2、稀:3、兴:4、荒秽:秽:5、荷锄:荷:6、晨兴理荒秽:7、狭:8、草木长:长,沾:9、足:10、但:11、愿:12、但使愿无违:违:使至塞上注释⑴使至塞上:使:⑵单车:问边:⑶属国:⑷征蓬:⑸归雁:。
胡天:⑹大漠:孤烟:⑺长河:⑻萧关:候骑:⑼都护:⑽“单车”两句:⑾候吏:渡荆门送别注释⑴荆门:⑵远:⑶楚国:⑷平野:。
⑸江:大荒:⑹月下飞天镜:下:⑺海楼:⑻仍:怜:⑼万里:登岳阳楼注释①帘旌(jīng):夕阳迟:迟,②吴蜀横分地:③徙(xǐ)倚(yǐ):④三年多难:凭危:凭,危,⑤吊古:与朱元思书注释(1)风烟:(2)俱:(3)净:(4)共色:(5)从:(6)从流飘荡:。
从,(7)任意东西:(8)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至:许:(9)独绝:绝:。
(10)皆:(11)缥(piǎo)碧:缥碧:(12)游鱼细石:(13)直视无碍:(14)急湍:湍,(15)甚箭:甚:(16)若:(17)奔:(18)激:(19)好鸟相鸣:(19)嘤嘤成韵:。
嘤,。
韵,(20)穷:(21)百叫:(22)横柯上蔽:柯,(23)鸢(yuān)飞戾(lì)天:鸢,戾,(24)望峰息心:息:(25)经纶世务者:经纶,(26)窥谷忘反:反:窥:(27)犹:(28)有时见日: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注释[1]选自《宋学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宋濂:序:[2]余:。
[3]嗜:。
[4]无从:。
[5]致书:致:[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每:假借:假,于:笔:手:[7]弗之怠(dài):弗:之:[8]走:[9]逾约:[10]以是:。
以:是:[11]加冠(guān):。
[12]患:[13]硕师:硕,[14]游:[15]尝:[16]趋:[1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叩,执:[18]德隆望尊:望,隆:[19]门人弟子填其室:门人、弟子,填,充。
[20]稍降辞色:辞色,色:[21]援疑质理:援,质,[22]俯身倾耳以请:以:[23]或:[24]叱(chì)咄(duō):[25]色愈恭:色:恭:[25]至:[26]复:。
[27]俟(sì):卒:[28]负箧(qiè)曳屣(yè xǐ):曳:箧:屣:[29]穷冬:[30]皲(jūn)裂:[31]舍:[32]支:[33]媵(yìng)人:[34]汤:[35]沃灌:沃,[36]衾(qīn):[37]拥:[38]而:[39]乃:日再食(SI):再:[40]寓逆旅: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