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物质运输的管道》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4.4.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鲁科版五四制

七年级生物上册4.4.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鲁科版五四制
(4) 血液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血液研究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进展,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拓展建议:
(1)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更多关于血液的组成、功能和应用方面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2) 学生可以观看一些与血液相关的科普视频或纪录片,如关于血液循环、血液捐献的影片,以更直观地了解血液的重要性和应用。
④ 血液疾病及影响
- 贫血: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组织缺氧
- 白血病:白细胞异常增生,影响免疫功能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影响止血功能
⑤ 血液输注和捐献
- 输血:将血液输送到患者体内,补充血细胞或血浆
- 捐献:自愿捐赠血液,用于救治他人
⑥ 血液研究的最新进展
- 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血液疾病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血液的组成;
2.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
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七、课后作业
1. 请根据课文内容,总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分析并解释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以及血液疾病对人体的影响。
3. 讨论血液输注和捐献的重要性,以及参与献血的注意事项。
4. 研究血液研究的最新进展,了解生物学在血液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
5. 设计一个与血液健康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举办血液知识讲座、开展献血宣传活动等。

4.4.1物质运输的载体优秀教学案例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七年级上册

4.4.1物质运输的载体优秀教学案例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七年级上册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我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还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
3.进行课堂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蛋白质在物质运输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同时,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进行综合评价,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提供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血液循环图,引导学生关注血液循环中的物质运输过程。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血液循环中是如何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运输到各个细胞的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蛋白质在物质运输中的重要作用,探究血液循环的奥秘。”
3.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互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在课堂上采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直观、有趣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生物素养。
二、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蛋白质在物质运输中的功能和重要性,能列举出几种常见的蛋白质载体,并理解它们的作用。
5.评价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问题解决、小组合作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提供指导和建议。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管道》教案2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管道》教案2

《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管道》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区分动脉与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

教学重点和难点: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区分动脉与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

教学过程:【学生预习】概念:把血液从_____送到________的血管。

特点:管壁__、弹性___、管腔___、血流速度__、多分布较深。

概念:把血液从_________送回____的血管。

特点:管壁___、弹性__、管腔__、血流速度__、多分布较浅,有的与动脉伴行较深。

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概念:连通于最小的____与最小的_____之间的血管。

特点:数量多、分布广、壁非常___、血流速度____、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 _____通过。

这种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合作探究】1.用浸湿的纱布把小鱼头部的 和 部包裹起来,露出 和 。

目的是什么?2.将培养皿放在 上,用 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3.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是怎么样的?4.应当观察小鱼尾鳍的末端,为什么?5.观察过程中,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中滴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6.实验结束后,就怎么处理小鱼?7.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特点和功能是什么?完成下表:动脉 静脉: 毛细 血管 血管10.抽血或输液时,为什么要将,针刺入的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探究1: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动脉、静脉是根据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来分类的,而动脉血和静脉血则是根据血液中的含氧量来分类的。

流向心脏的是___脉,从心脏流出的是__脉。

氧气含量高的血液是_____血,反之则是_____血。

探究2:毛细血管的特点和作用毛细血管的管壁________,只由___层细胞组成,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______,毛细血管的数量___,分布____.所以_____________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物质运输的管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物质运输的管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物质运输的管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掌握植物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根、茎、叶的作用。

3.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学习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三、学习难点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四、学习内容及方法1.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1.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有哪些?2.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的特点是什么?3.根、茎、叶分别在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根、茎、叶的作用1.根的作用是什么?2.茎的作用是什么?3.叶的作用是什么?4.根、茎、叶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3.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1.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是什么?2.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是什么?3.如何保证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畅通无阻?学习方法:使用课本、教师讲解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自己阅读相关章节,或听老师讲解后进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1.介绍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由根、茎、叶负责,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为主要方式2.讲解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的特点3.发放作业:对比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的不同之处2.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根、茎、叶的作用1.分别介绍根、茎、叶的作用2.让学生自主讨论各器官之间的联系和如何协调工作3.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1.讲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2.总结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3.介绍如何保证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畅通无阻六、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茎、叶的作用及器官间的协调工作2.个人作业:对比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的不同之处3.综合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七、教学反思1.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认识较深。

2.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根、茎、叶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4.4.2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鲁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4.4.2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鲁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3.布置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物质运输管道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血液循环、淋巴系统和神经纤维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注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分别简述血液循环、淋巴系统和神经纤维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管道系统图片,如水管、气管等,引导学生思考管道系统的作用,从而引出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管道。
2.提出问题:生物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运输的?这些管道系统有哪些特点?
3.创设情境:以一个小故事为例,讲述血液循环、淋巴系统和神经纤维在人体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难点知识,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3)注重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
3.教学评价:
(1)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
(2)设计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教学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章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血液循环、淋巴系统及神经纤维的物质运输原理和过程,以及这些管道系统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难点:
(1)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血管和血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淋巴液的流动和回流过程。
(3)神经纤维的传导原理,以及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
5.拓展阅读:查找关于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科学文章或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
要求:选择一篇具有权威性的文章,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6.小组讨论:针对以下话题展开讨论,并形成小组报告。
话题: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维护血液循环系统的健康?
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具体的建议,并在课堂上分享。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运输管道的知识点。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
-淋巴系统的结构、功能、与Fra bibliotek液循环系统的关系;
-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2.强调物质运输管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关注生物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4.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并解释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过程,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物质运输相关的生物学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问题2: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它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物质运输管道的兴趣。
-问题:为什么我们在运动后会感到心跳加速?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部位的?
3.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循环系统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 4.4.2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 鲁科版五四制

七年级生物上册 4.4.2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 鲁科版五四制

物质运输的管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并说出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1.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爱护小动物、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特点的教学。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难点】
在显微镜下区分三种不同的血管。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安排】
1.教师准备: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这一实验的材料用具、课件、导学案、3种血管的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类比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
一、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二、血管的种类和特点。

《物质运输的管道》示范课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

《物质运输的管道》示范课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

教学设计
【五】教师精讲点评:
在交流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补充相关知识。

帮忙完成对三种血管的总结示意图。

总结相关知识点,并对整个血液循环图进行总括,让学生加深理解。

【六】课堂检测:
课本加同步训练习题。

听取小组代表
展示组内交流
结果,适时点
拨。

在适当的时候
对相关知识进
行补充说明,并
提出相关的一
些问题。

总结本节内容
中的易混淆内
容。

积极展示,并
给其他组进
行补充。

认真听讲,积
极思考做出
回答。

积极思考,归
纳到课本相
应内容
板书设计教后札记
由小探究导入,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让
学生感受到血管的奥妙神奇。

尤其是实物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策略
本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前必需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关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可以结合练习第1题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展示挂图、幻灯或录像带,还可以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看一看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增强学生对动脉和静脉的感性认识。

教师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是这种血管等,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静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通过对血液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液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5.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难点: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课前准备
(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2)三种血管的CAI课件。

教学法
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