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
汉文学知识点总结

汉文学知识点总结汉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种,它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汉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汉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这些文学作品和文学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汉文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汉文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汉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汉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鲁迅等学者认为《诗经》是中华文学的开端,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收录了诸多汉文学的特点和风格,有力地影响了后来的文学。
在汉代以前,文学作品以史书、诗歌、传奇故事为主,其中《左传》、《史记》、《楚辞》、《离骚》等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汉文学经历了从史实文学到艺术文学的演变,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文学的主要特点1、重视现实生活。
汉文学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现实生活,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在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以现实生活为素材,描绘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形象,还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命运,让后人深刻地了解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2、注重情感表达。
汉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情感表达,重视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真挚。
在汉代以前,文学作品往往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如《庐山谣》、《广陵散》等作品。
这些作品以自然风景和人物形象为背景,通过对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深受启发和感动。
3、追求艺术美感。
汉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是追求艺术美感,注重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
在古代,文学作品往往注重形式美感和情感渲染,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
这些作品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展现了作者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体验。
三、汉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1、《红楼梦》。
两汉文学汇总

两汉文学汇总笔记
一、两汉概况
“西汉”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
“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
1.
2.
3.
4.
1.
2.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孔雀东南飞》——最长叙事诗
3.战争徭役给人们带来深重的苦难,《十五从军征》
4.乐生恶死愿望,《长歌行》
5.民间欢乐场景,《江南》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二)汉赋
1.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
2.汉大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
3.
1.
2.
(1
三、作品赏析——《史记˙项羽本纪》之《项羽之死》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两汉散文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两汉散文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散文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重视。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为古代文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表达观点、表达情感的平台。
本文将对两汉散文的主要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影响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两汉散文的主要特点1. 客观写实:两汉散文以客观的视角描述事物,追求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作家们常以旅行、游历、观察等方式,描写自然景物、社会风貌、人物形象等。
2. 清新自然:两汉散文讲究自然之美,注重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写景时追求具体形象和生动细节,给读者带来清新愉悦的感觉。
3. 抒发情感:散文在两汉时期被广泛用于表达情感。
作家们通过对家国、爱情、友谊、生活等主题的感悟,表达内心情感的真诚与坦荡。
4. 善用比喻:两汉散文以形容、比喻等修辞手法为常用手段,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两汉散文的代表作品1. 《薤露行》:这是《楚辞》中的一篇散文作品,作者屈原以客观写实的手法,描述了一场旅行途中的经历,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是两汉时期最有名的散文之一。
它以客观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景,融入了作者个人的观点和感悟,充满豪情壮志。
3. 《过秦论》:贾谊的《过秦论》是两汉时期最重要的政论文章之一。
他运用比喻、修辞等手法,点明了秦朝统一之后的弊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4. 《孟子·尽心下》:孟子的这篇文章是一种道德散文,通过议论和对话的方式,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应该做的事情。
三、两汉散文对后世的影响1. 形成了文学风格:两汉散文的清新自然、抒发情感的风格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传统。
2. 拓展了文学表达方式:两汉散文突破了诗歌的限制,以自由灵活的方式表达文人的思想和情感,并对后世的散文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形成了文人思想倾向:两汉散文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表达了文人对社会、政治和人生的看法,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两汉部分笔记

《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两汉部分学习笔记一、《毛诗序》1、《毛诗序》的的中心思想、理论依据和文艺观点是什么?答:“毛诗”二字,是汉人的称呼,在汉代流传的有齐、鲁、韩三家的诗说,是立于官学的,赵人毛苌传的《诗》,在每首诗题下面都有序。
本文是诗之大序。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诗歌要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
文章开头提出《关雎》一诗表现的是“后妃之德”,就是说,它的作用就是服务于统治者对“乡人”与“邦国”的教化和统治。
接着,作者用儒家的诗歌理论来作为论据:“是故治世之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紧接着,他认为变风、变雅的产生,是由于现实政治发生变化的影响,是为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
而“大雅”“小雅”之分也是由于政有大小之分。
至于“颂”则是“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总之,他肯定了诗歌与现实政治的密切关系,把文艺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变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说明变风、变雅的产生,人民讽刺上政,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这是重视客观现实生活能影响文艺的进步观点。
2、《毛诗序》的)诗“六义”说答:《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主文而谲谏。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日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本来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表现方法,《毛诗大序》赋予“六义”的新说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风,指诗有教化臣民,并有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的作用;赋,指铺叙直说的写作方法;比,是比喻;兴,起的意思,“先言他物一引起所咏之辞也”,有一种“感发志意”的作用;雅是正的意思,“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颂是赞美神明的歌舞曲。
它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中个别表现一般的概括性以及典型性的特征。
“六义”说在经学史上的影响大于它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
3、《毛诗序》的“情志统一”说答:“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两汉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两汉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表达作者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
而在两汉时期,散文经历了丰富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独特的风格。
本文将对两汉散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段时期的文学成果。
一、两汉散文的起源与发展1. 散文起源于先秦时期,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2. 最早的散文作品是《吕氏春秋》的“杂篇”部分,以记叙和议论为主。
3. 汉代初期的散文多为议论文和辩证文,其中以《战国策》和《论衡》最具代表性。
4. 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初,随着汉朝的兴起,散文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5. 到了东汉时期,散文成为了文人的主要创作形式,产生了很多杰出作品,如《论语》、《汉宫秋》等。
二、两汉散文的特点与风格1. 自然真实:两汉散文注重表现真实的人生和自然景观,追求真实和自然的美。
2. 白话文风:两汉散文开始大量采用白话文,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
3. 地方色彩:两汉散文中常常出现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情,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4. 理性思辨:两汉散文强调理性思考和辩证思维,注重对事物和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探讨。
5. 情感抒发:两汉散文中也不乏表达作者情感和感慨的作品,既有愤慨和悲凉,也有豪情和激昂。
6. 文人雅致:两汉散文注重修辞技巧和艺术表现力,追求文人雅致和审美效果。
三、两汉散文的代表作品1. 《论衡》:由东汉文学家王充创作,是一部以辩证思维为特色的散文集,包含了许多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的论述。
2. 《汉宫秋》:由东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创作,描写了汉武帝和王昭君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语言优美,寄托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3. 《五言长文》:由东汉文学家司马迁创作,是一部以辩证思维为主要特点的散文作品,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4.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记录了他们的言论和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两汉散文对后世的影响1. 两汉散文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7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汇总

2017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汇总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2017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汇总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就《史记》的文学性而言,首先表现在它的叙事方式上,它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实际是“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它叙述了漫长的三千年历史,再现了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场景和人物活动。
《史记》中的很多传记,用一系列故事展开。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
同时《史记》中的故事,还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
如《项羽本纪》中著名的“鸿门宴”故事,就犹如一场精彩的戏剧演出,剧中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动作、对话,乃至座位的朝向,都写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剧情又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极富戏剧性。
其次,塑造了众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帝王将相、贵戚富商、文人隐士、游侠刺客、平民百姓。
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李斯、屈原、孙武、荆轲、廉颇、蔺相如等,就有近百人。
如项羽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可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给以精心描绘,写出了项羽威武壮烈的悲剧命运。
《史记》中所描绘的人物,面目活现,神情毕露,得益于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段:人物外貌和神情描写,生活细节的刻画,人物对话的运用,戏剧性场景的设置。
上述这一切在司马迁笔下运用自如。
再次,《史记》的语言艺术是精湛的。
司马迁将史料中艰涩难懂的语句,改写成汉代通行的语言,使古文变得浅显流畅。
如叙事语言精练简洁、人物语言个性化等。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富有散文文学特色的史学巨著。
古代文学4-2 两汉诗歌散文 复习总结

思想成就: 1、劝善惩恶,立意深远。如《酷吏列传》 2、歌颂下层人民,鼓励正义斗争,赞颂优秀品质,如《刺客列传》 3、推崇爱国英雄、志士仁人的高风亮节,如《李将军列传》
艺术成就: 1、历史与文学巧妙地结合,率笔直书,坚持“实录”,发挥以真见长的特点。 2、“实录”不是有事必录,而是选择性地将突出人物性格的部分加以描写。 3、善写典型事件,如鸿门宴。 4、人物大多有鲜明的个性,表现出典型化与个性化统一的特点。 5、善于在人物客观描写中寄托作者的主观感情。(顾炎武语:于叙事中寓论断)
贾谊政论文的艺术价值,来自其迸发出的政治热情和诗人的浪漫想象。
晁错 《论贵粟疏》 重农贵粟,强本抑末。 抑制商人,防止其兼并农民。 善分析,立论精辟而切于实际,文风简洁明快,有商鞅、韩非遗风。
其他散文
《淮南子》 原称《淮南鸿烈》 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
1、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来明事说理。如《原道训》引禹、舜、共工等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来阐 明失道而亡,得道而昌的道理。 2、辞赋写法,特点和汉大赋一样,铺张扬厉,追求巨丽之美。如《本经训》对享乐场面的渲染, 《齐俗训》对各地风俗的叙述。 3、浪漫主义色彩。如《览冥训》对女娲功成名就后遨游天地的展示的段落。
《吊屈原赋》
《鵩鸟赋》
贾谊被贬,途经湘水,历经屈原放逐之地,因致伤悼而 贬居长沙某日有鵩鸟入宅,以为不详。
作。
阐明人生态度,自我派遣。
同情尊敬外,兼有愤恨痛责之心。“忠而被谤”,才无所 宣扬顺天委命、齐万物、同生死、等荣辱的老庄哲学。
用之愤慨
不赞同屈原以身殉国的行为,倾向明哲保身、或择君而
相。
政治慨叹
中国赋史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两汉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两汉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散文也非常丰富多样。
散文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自由散漫的形式,表达着作者的感悟和思考。
本文将对两汉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汉代散文的特点1. 散文的兴起:汉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散文作品开始出现并得到重视。
汉代散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韵文形式,而是以自由散漫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
2. 文学内容丰富多样:汉代散文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礼仪、政治、自然、人物描写等方面。
散文作品以真实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百态和人民的疾苦。
3. 语言简练明快:汉代散文的语言简练明快,不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法。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接表达思想和情感,更贴近人民的生活。
第二部分:两汉散文名家及其作品1. 初期散文名家汉代初期,代表性的散文名家有刘向、刘贤、潘岳等。
他们的作品融合了战国时期的散文传统和新的文学风格,以自由散漫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2. 高中期散文名家汉代中期,代表性的散文名家有班固、班昭、司马迁等。
他们的作品包括《汉书》、《谏逐客书》等,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上更加自由灵活。
3.后期散文名家汉代后期,代表性的散文名家有王充、王符、刘勰等。
他们的作品注重感情表达和人物描写,其中王充的《论衡》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第三部分:两汉散文的流派1. 尚书派:尚书派的散文注重官方文风,以记叙、议论、劝导为主要形式,内容常与政治、官职等相关。
2. 骈文派:骈文派的散文追求辞章华丽和修辞技巧,以辞章优美、句式繁复为特点,代表作品有班固的《汉书》。
3. 辞章派:辞章派的散文强调修辞技巧和辞章华丽,讲究美学效果,代表作品有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四部分:两汉散文的影响和价值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两汉散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散文发展就受到了两汉散文的启发和影响。
两汉散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
汉朝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东汉西汉。
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地来命名的。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
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
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