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2、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A.3m B.5m C.4m D.6m3、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湖中倒影B.日食现象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4、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5、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汽车对王爷爷的推力与地面对王爷爷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6、如图所示,用电线将灯悬挂在天花板上,当灯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电线B.电线对灯的拉力大于灯对电线的拉力C.灯对电线的拉力大于灯的重力D.电线对灯的拉力与灯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它受到了一个向前的推力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8、如图所示,小红站在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上,她受到的力有()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9、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10、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受惯性力的作用在空中继续前进B.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要让自行车更快的停下来,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减小摩擦D.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由此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有关12、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13、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14、如图所示是小伟跳远时的情景,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由于(不计空气阻力)()A.不受力 B.受重力作用 C.受推力作用 D.受脚蹬力作用15、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__透镜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所述清风能翻书,是风使书本上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变大,导致书本上表面压强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________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3、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__产生的倒车雷达利用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4、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5、老虎钳的钳口上的横纹,是为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采用的是________方法;自行车前后轮子上安装滚动轴承,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是________方法。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球均带正电B.甲、乙两球均带负电C.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D.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2、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3、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4、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A.纯水B.酱油C.酒精D.植物油5、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6、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7、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8、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错误的是()A.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 B.挂在天花板上的小球C.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D.被细线拉住的氢气球9、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10、如图所示是小伟跳远时的情景,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由于(不计空气阻力)()A.不受力 B.受重力作用 C.受推力作用 D.受脚蹬力作用11、如图所示,管中液体处于静止状态,外界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测量准确无误,则下面能反映大气压值的是()A.B.C.D.12、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B.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C.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D.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13、如图所示,将纸片从易拉罐和水平桌面间快速水平抽出,易拉罐几乎不动。
苏科版物理初二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苏科版物理初二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B. 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调判断出来的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故B正确;C、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出来的,故D错误。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A;C解析: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A正确;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吹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 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D.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B解析: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B、吹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空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正确;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超声波也是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二、多选题(每题4分)1、题目: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B. 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答案:B2、题目: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C3、题目: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C4、题目: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C三、填空题(每题3分)1.(3分)声音是由物体____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 ,声音在真空中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播。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篇一】一、单项选择题(请将下列各题中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后面的答题卡,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根据观察,教室的宽度最接近于A60mmB8dmC8mD60m2.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在缓慢地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甲、乙两车保持相对静止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率透露表现物体在单位工夫内通过的旅程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速度表示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4.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毛病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统统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D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5.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XXX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不异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削弱噪声的是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城市街道两旁种草种树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7.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波通报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C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8.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毛病的是A体温计与实验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B体温计内有一细管,温度计没有细管C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以下,普通温度计不克不及甩动D使用体温计丈量体温后,可离开身材读数,普通温度计不克不及离开被测物体9.关于下列生活情境,说法正确的是A游泳上岸后感到特别凉,是因为天气比较凉B水沸腾时壶嘴的白气是壶中的水喷出的C冬天雪人逐突变小是熔化征象D湿衣服晾在透风的阳光下是为了加速水的蒸发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后贮存在打火机中的B液化石油气的钢瓶内的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之液化的C被100℃的水蒸气烫伤与100℃的水烫伤是一样严重的D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要严重,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要放热11.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则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是A40°B50°C80°D100°12.如图所示,人和视力表在竖直安排的平面镜前,那么人与镜中视力表的距离是A2.7mB2.3mC5mD4.6m13.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BCD14.下列近视眼成像情形及其矫正办法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一个能够包容1kg水的瓶子,一定能够装得下1kg的A煤油B盐水C食用油D酒精选择题答题卡题号答案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钢水浇铸成工件是现象,冬天早晨地面霜的形成是现象;箱子中的卫生球经过一段时间变小,甚至没有了,是现象。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1.在没有其他灯光的情况下,舞台上的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是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2.将易拉罐的一端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观察物体,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小孔必须做成圆形,否则成像会不清晰。
3.小明同学利用量角器和激光笔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如图4所示,表格为他的实验记录,下面是小明由此得出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表格中①位置的数据应该为20°。
4.一束光以3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被平面镜反射,保持平面镜位置不变,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夹角变为140°。
5.晚上,小明在台灯下写作业,铺在桌面上的玻璃板“反光”刺眼,下列改进方法中,最合适的是把台灯放在左臂外侧。
6.一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45°夹角,如图5所示,一只小球顺着水平面向A点滚去,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竖直向上。
7.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如图6所示,从侧面看去,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8.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
9.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其著作《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现象:当太阳背后有水雾喷出时,会形成彩虹。
首先用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这一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10.小明在完成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一只瓢虫放在平面镜前20cm处,则瓢虫的像与瓢虫相距20cm;后来,瓢虫慢慢地向平面镜爬去,在此过程中,瓢虫的像变大,瓢虫像靠近平面镜。
11.早晨,阳光以与地面30°的夹角射到一块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30°,反射角为30°。
12.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小华在做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是平面镜的表面不完全平整或者光线受到了干扰。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3分,共45分)1.某同学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C.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3. 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其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4.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5.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喝剩的白酒盖上瓶盖 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6.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7. 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B.GH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C.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液体状态D.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 故物质既不放热也不吸热8. 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9.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规律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在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以缓解症状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10.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 C D.风和地面11.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将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8cm处,所成想的特点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12. 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13.为了防止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临街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C.在高噪音环境中工作的工人佩戴耳塞D.将市区的工厂迁至郊区14.如图所示为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图像,可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A.(1)(2)B. (2)(3)C.(1)(4)D.(2)(4)15.三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24.57m、24.80m、24.81m、24.82m,则下列答案中最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的是【】A.24.81m;B.24.75m;C.24.79m ;D.24.793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6.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这说明:声波具有。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美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为p甲和p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无法确定2、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3、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A.振幅一定更大B.振幅一定更小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4、未煮过的汤圆沉在水底,煮熟后漂浮在水面上,则此时汤圆()A.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小B.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小C.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大D.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大5、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受到的重力接近于()A.5N B.50N C.500N D.5000 N6、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C.物体的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成正比7、俗话说“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从物理学角度看()A.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 B.先有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C.鸡蛋对石头的没有作用力 D.石头和鸡蛋间同时有等大的相互作用力8、如图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吊线突然断开的同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电灯将()A.竖直向下匀速运动B.竖直向下加速运动C.保持原来静止状态D.竖直向上匀速运动9、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10、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A.14mm B.145mm C.500mm D.50.0mm11、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B.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C.运动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12、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的力推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 A、B 两点,已知 A、B 两点压强相等,则烧杯甲、乙对桌面的压强 P 甲、P 乙大小关系为()A.P甲<P乙B.P甲>P乙C.P甲= 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4、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15、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B.C. 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运动员用力拉开弓,弓被拉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松手后;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说明力还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甲、乙两车都以1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经过5 s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3、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4、如图所示,管中液体处于静止状态,外界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测量准确无误,则下面能反映大气压值的是()A.B.C.D.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必须注意的几点中不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它的量程6、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为320cm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7、以下物理规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 B.欧姆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D.焦耳定律8、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上升的电梯 B.地面 C.商场内的收银员 D.货架上的商品9、重力为25N的书包放在桌面上,用20N竖直向上的力提书包,此时书包受到的合力为()A.20N B.5N C.0N D.45N10、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汽车起动 B.汽车拐弯C.汽车减速上坡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11、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等量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将看到()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12、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秤A 和B的示数分别为()A.1N,0 B.0,1N C.2N,1N D.1N,1N13、某高校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在海面下作业,若它一直下潜,在此过程中()A.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小C.所受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所受浮力不变,压强不变14、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房屋 B.云层 C.停在路边的汽车 D.远处的高山15、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A.图(甲)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B.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C.图(丙)用吸管喝饮料时,瓶里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D.图(丁)洗手盘下方弯管的水密封利用了连通器原理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________,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2、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__,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3、小强行走时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的解释是:小强原来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的,当他的________(选填“脚”或“上身”)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他的________(选填“脚”或“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________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要________(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 3 分,共45 分)1.某同学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 .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C.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X|k | B| 1 . c|O |m3. 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其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4. 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都正确 B. 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5.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喝剩的白酒盖上瓶盖 B .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 .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6. 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7. 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B.GH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C.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液体状态D.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 故物质既不放热也不吸热8. 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A.全身呈绿色B. 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9.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规律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在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以缓解症状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10.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 C .山和船D.风和地面11.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将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8cm处,所成想的特点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放大的实像12. 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13. 为了防止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临街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C.在高噪音环境中工作的工人佩戴耳塞D.将市区的工厂迁至郊区14. 如图所示为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图像,可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A.(1)(2)B. (2)(3)C. (1)(4)D.(2)(4)15. 三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24.57m、24.80m、24.81m、24.82m,则下列答案中最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的是【】A.24.81m; B.24.75m; C.24.79m ; D.24.793m.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8 分)16.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这说明:声波具有。
17. 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发出的。
寻声而去,其不变,但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18. 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小冰粒。
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9. 如图所示,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若继续加热2min,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__(填“不变”、“降低”或者“升高”);温度计周围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上升时,___________形成的.第19题第20题20. 如图练习调节投影仪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但是,画面超出了屏幕范围。
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21. 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说的就是光的现象。
22. 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是9 m/s ,中途的速度是8 m/s ,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 m/s .如果他的成绩是10 s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
三、作图实验题(四个小题,共25 分)23. ( 每图2分,共6分) ⑴如图甲所示,一条光线斜射到垂直于水面放置的平面镜上,试画出反射光线及这条反射光线射入水中后的大致传播方向。
⑵在图乙中的每个方框内各有一个光学器件,请画出光学器件的示意图,并完成光路图。
⑶如图丙所示,竖直墙上镶嵌的一块平面镜,小明刚好能照出他的全身像,忽略他眼睛与头顶间的距离,图中已画出他审视自己头顶的像的光路,请你画出他通过镜子看自己脚尖的像的光路.24. (7 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在此实验中:(1) 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 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如果乙图为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则此距离的数值为。
(3)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填“虚”或“实”) 。
(5) 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 (8 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l)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 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如果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 填“上”或“下”) 调节。
(3) 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的、清晰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
(4) 用此透镜组装一个照相机模型,用来拍一开花的桃树。
拍桃树时,桃树距镜头的距离要大于,底片上成的实像,若想拍出一朵较大的桃花,应使镜头(填“远离”或“靠近”)桃花,并把镜头(填“伸出去”或“缩回来”)26. (5 分)舞剧《千手观音》是在广为流传的千手观音故事的基础上重新创作的,演绎了一段极具寓言色彩的故事。
图为由张继钢担任编剧、编导的大型舞剧《千手观音》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时的剧照。
(1) 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的缘故。
(2) 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_________是不同的。
(填“音调”、“音色”或“响度”)(3) 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_______ 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而产生的效果。
(填物态变化)X|k | B| 1 . c|O |m(4) 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___________,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27.(5 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 进行测量的。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选填“陡”或“缓”)。
(3)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整个运动过程做的是运动,其中段速度最大。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 填“大”或“小”) 。
四、综合题:(每题 6 分,共12 分)28.如图为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大桥主桥长932 m。
(1) 桥下一轮船正在匀速通过,以为参照物,轮船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轮船是运动的,(2) 如果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 1.2 m/s ,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结果保留整数)(3) 某班学生前来参观大桥,排队通过桥面.整个队伍长50 m,假设队伍的行进速度也是1.2 m/s ,那么队伍通过整座桥需要多少?(结果保留整数)附加题:(5 分)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线垂直于地面MN 照射,长为1m的轻质细杆一端固定在O 点,一端系着小球A,小球 A在竖直面内绕着O 点做圆周运动,图中虚线为小球运动OANM轨迹。
(1)在图中画出小球 A 运动一圈时,其影子在地面MN 上的位置范围。
(2)若小球运动一周时间为5s,则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2017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 3 分,共45 分)1.B 2.D 3.C 4.D 5.B 6.B 7.A 8.D 9.D 10.B11.C 12.B 13.A 14.D 15.A X|k | B| 1 . c|O |m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8 分)16.晃动(摇摆、震动)能量17. 震动音调(音色)响度空气18. 升华凝华熔化19. 98 ℃;不变;遇冷液化20. 减小上21. 折射反射直线传播22. 10三、作图实验题(四个小题,共31 分)w W w .X k b 1.c O m23. ( 每图2 分,共 6 分)24. ( 每空1 分,共7 分) (1) (为了看见镜子背面的蜡烛,)便于找到蜡烛像的位置(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2.80cm (3) 大小(4) 不能虚(5) 不变25. ( 每空1 分,共8 分) (1)10 (2)下(3)放大幻灯机(4)2 倍焦距倒立缩小靠近伸出去26. ( 每空1 分,共 5 分) (1) 播(2) 音色 (3)液化 (4) 振动27. ( 每空 1 分,共 5 分) (1)v =s /t ((3)BC (4) 大 四、综(6 分) 28.(6 分)( 1)船上的乘客 地面(河岸、大桥) ⋯ ⋯ ⋯ ⋯ ⋯ 2 分(2) tS v 932 m 1.2 m/s 777 s⋯ ⋯ ⋯ ⋯ ⋯ 2 分(3) t s s 桥 队 v 932 m 50 m 1.2 m/s818 s⋯ ⋯ ⋯ ⋯ ⋯ 2 分附加题:(5 分) (1)(2 分)如图 (2)(3 分) 0.8m/s OA NM 新课标第一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