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全六册).doc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六册

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六册

意译法:根据原文 意思进行翻译,不 拘泥于原文形式
注释法:对原文 中的难点进行注 释和解释
音译法:保留原文 读音,用现代汉语 拼音进行标注
初中六册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添加 标题
《论语》十则: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学习后 及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快乐吗?……”
第四章
文言文在初中教材中 的地位和作用
文言文在初中教材中的比例和分布
比例:文言文在初中教材中所占比例较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布:文言文分布在初中各年级的教材中,主要集中在初中三年级。
篇目数量: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数量较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要性:文言文在初中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把握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精读文言文,理解文章大意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分析艺术手法,领悟作者表达技巧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如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掌握常用词汇和句式:熟悉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句式,能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
练习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提高对文言文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文言文阅读理解中的常见问题和误区
词义理解不准确
语法结构不熟悉
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文本解读能力不足
如何应对初中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
掌握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文言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阅读速度和信息筛选能力
初中考试中常见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技巧

初三要背的文言文

初三要背的文言文

初三文言文背诵篇目及解释一、《出师表》- 诸葛亮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董允之责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董允等,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第一段:先帝开创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困乏、物资短缺,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呕血整理,部编版初中语文全六册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加翻译

呕血整理,部编版初中语文全六册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加翻译

呕血整理,部编版初中语文全六册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加翻译七年级上册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8篇 .doc

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8篇 .doc

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8篇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2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六册教材常考文言文160个字词释义汇编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六册教材常考文言文160个字词释义汇编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周亚夫军细柳》
从流飘荡
《与朱元思书》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蒹葭》

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

侍奉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鱼我所欲也》
供给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接受
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穿戴,穿着
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信服
众服为确论
《河中石兽》
思念
寤寐思服
《关雎》

凭借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
背着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至于负者歌于途
《醉翁亭记》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

发语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翻译为“大概”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副词,表推测,大概,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连词,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说原由。相当于“本来”“原来”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出师表》

另,另外
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
更加
不更颠乎
表递进关系,而且
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六册)

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六册)
二、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韩非(?~前22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说难》《孤偾》《五蠹》《显学》等篇。《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
通假字: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
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倒装句,宾语前置]
不舍昼夜。[倒装句,状语后置]
何有于我哉?[倒装句,宾语前置]
常考名句: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

何如[倒装句,宾语前置]
贫者语于富者曰[倒装句,状语后置]
子何恃而往[倒装句,宾语前置]
以告富者[省略句,应为“以”(之)告富者]
自败者也[判断句]
自力者也[判断句]
常考名句
1.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愿为市鞍马[省略句,应为(我)愿为(此)市马鞍]
关山度若飞[倒装句,状语后置]
安能辨我是雄雌[反问句] 不知牧兰是女郎[判断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见义句]
常考名句
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
词类活用
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备考复习 译文及解析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备考复习 译文及解析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备考复习译文+解析(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乎?”(《学而》)..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最新2019年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字译义全六册)

最新2019年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字译义全六册)

七(上)一:《寓言二则》欲:想要度:测量置:放置坐:同“座”,座位之:到……去操:拿度:尺码反:同“返”,返回及:等到遂:终于宁:宁可罢:结束遽:立即、匆忙契:刻、雕刻是:这儿若此:像这样惑:迷惑,糊涂不亦……乎:表反问二:《幼时记趣》余:我稚:幼小明:眼力故:所以拟:比强:同“僵”,僵硬素:白色的徐:慢慢或:或者称:说,叫,声称其:代自己盖:原来是为所:被方:正三:《三峡》自:在略:完全阙:同“缺”自非:如果襄:上曦:阳光,太阳绝:断漱:冲荡旦:早晨肃:寂静良:的确,实在属:连续引:延长响:回声时:季节转:同“啭”,声音曲折三声:几声四:《梦溪笔谈》二则方:正当,正在蔽地:遮盖悉:都,全岁:年成旧:过去,先前渭:称,叫方:才患:担忧云:说布:铺排初:从前,当初密:暗中,秘密地使:派贻:赠给因:原因但:只讫:终了,完毕如:遵照遂:于是,就盖:因为履:踩,踏持:支撑自:自然,当然伏:同“服”,折服五:《论语》十二章时:按时说:同“悦”,喜悦愠:生气,恼怒习:温习,复习为师:做,担任省:反省,检查自己为wèi人谋:替,给逾:超越罔:同“惘”,迷惘殆:同“怠”,倦怠,疲倦而无所得贤:好饮:饮料不堪:忍受不了堪:能忍受饭:吃好:爱好,喜爱乐:以……为乐疏:粗粮义:正当的行为斯:此,这舍shè:停止笃:坚定切:恳切七(下)一:《赵普》习:熟悉寡:少及:等到释:放下阖:关闭阖家:全家启:打开第:府第,住宅竞日:整天发:打开循:按照尝:曾经明日:第二天复:又掷:扔颜色:脸色缀:连结悟:明白卒:终于二:《列子》一则善:善于,擅长鼓:弹奏志:志趣念:想,想象得:懂得,知道阴:山的北面(山北水南)卒逢暴雨:同“猝”,突然援:拿更.足:又,再造:创作,弹奏每:每次穷:穷尽辄:立即,就舍:放下听:听力犹:如同,好像于何:怎样三:《核舟记》罔:无因:依据象:模拟贻:赠送盖:原来是可:大约许:上下,左右兴:起,兴起居:处于,位于执:拿现:露出比:并列,紧挨绝类:极,像,相似属:类似倚:靠状:形态,样子视端:正容:神色夷:平题名:写了了:清清楚楚(历历)曾:尚,还(竟然)盈:满简:挑选修:长四:《黔之驴》好事:喜欢至则.无可用:却蔽:隐蔽,躲藏窥:偷看稍:渐渐莫:不遁:逃以为:认为且:将要噬:咬大骇:非常害怕然.往来视之:然而,但是益习:逐渐搏:击,扑益狎:更,更加荡:碰撞不胜:禁不住,不堪计:计划,盘算止:只,仅因跳踉:于是去:离开五:《为学》亦:也昏:糊涂,愚笨逮:及,赶上材:同“才”,能力旦旦:天天怠:懈怠迄:到屏弃:舍弃,扔掉道:思想,学说常:常规鄙:边远地区语:告诉恃:凭借,依靠去:距离顾:却,反而是政:因此六:《礼记》一则虽:即使嘉:好弗:不食:吃旨:味美善:好,美妙困:困惑,不通自强:勉力,努力长:推进,促进学学半:同“”,教导其……乎:大概,可能,表推测语气八(上)一、《晏子使楚》使:出使谓……曰:对……说方:将要坐:犯罪盗:偷窃赐:赏赐、给予诣:到,晋谒、拜见曷:同“何”,什么固:本来善:善于,擅长徒:只然:这样得无:莫非熙:同“嬉”,开玩笑病:辱二、《木兰诗》复:又户:门市:买但:只,仅仅朔:北方策.勋:记载强:有余郭:外城著:同“着”,穿走:跑安:怎能,哪能傍:靠近三、《湖心亭看雪》余:我绝:消失是.日:这挐:牵引、划船拥:围裹上下一.白:全,都焉得:哪能,怎么能强.饮:勉强,尽力三大白.:酒杯及:到了……的时候客.此:客居,作客四、《治水必躬亲》泥:拘泥妄意:随意相度:观察和测量情:真实情况咨询:访问,征求意见穷其致.:追究到底,事理是以:因此,所以远嫌:远离躬:亲自未尝:不曾如是:像这样举:办事成功计:盘算、考虑五、《活板》尚:还盛:盛大,大规模始:才皆为.:是令:使和:混合冒:蒙、盖持:拿就火:靠近若:如果具:准备好毕:完奇字:生僻的字素:平时,一向旋:立刻、随即者:……的原因兼:又讫:终了,完毕殊:极、绝为……所:被八(下)一、《马说》食:吃食.马者:同“饲”,喂养外见.:同“现”,显现且:犹,尚且等:等同,一样策:鞭打通:通晓,明白以:按照执策.:马鞭二、《狼》缀:连结,紧跟从:跟随如故.:原来窘:紧张,为难恐:恐怕,担心敌:敌对,攻击顾:转头看,看见苫:盖上弛:放松,卸下瞑:闭眼暇:空闲暴:突然意.将:意图,打算洞:打洞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几何:多少变诈:作假,欺骗三、《诫子书》行:操行,行为致.远:达到,实现年:年龄意:意志四、《陋室铭》名:出名白丁:平民五、《河中石兽》临:靠近河干:岸边并:一起阅:经历求:寻找竟:终了,最后棹:划船曳:拉,牵引尔.辈:你们究:探求湮:埋没啮:咬已:停止遂:于是溯:逆流固:确实如:依照,按照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但:只,仅仅臆断:凭主观想象推测六、《口技》善:善于,擅长会:适逢,正赶上施:设置,安放少顷:一会儿既而:不久初:刚毕:全,都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间:夹杂虽:即使名:说出奋:张开,展开股:大腿几:几乎走:跑七、《送东阳马生序》嗜:喜欢,爱好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得到每:常常假:借弗:不逾:超过,越过患:担心,忧虑叩:询问援:引,提出质:询问或:有时礼愈至.:周到俟:等待卒:终于负:背汤:热水寓:寄居日:每天再:两次敝:破慕艳:羡慕奉:供奉诸:各,众遗:给予,赠送卑:低下九(上)一、《诗经》逑:配偶寐:睡着寤:睡醒悠:长芼:挑选宛:仿佛,似乎晞:晒干湄:岸边俟:岸边跻:登高二、《庄子》冥:同“溟”,海其:表推测语气怒:奋发垂:同“陲”,边际徙:迁移志:记载,记述抟:盘旋去:离开极:尽头三、《陈涉世家》之:去,往尝:曾经辍:停止苟:倘使怅:失望若:你安:怎么屯:停驻会:适逢,恰巧遇到亡:逃亡度:估计等:同样数shuò:屡次,多次故:缘故,原因使:派,叫将.兵:带领,率领怜:爱怜诚:果真宜:应当指意:意图念:考虑,思索威:威服书:写王:为王固:本来间:暗中旦日:明天语:谈论恚:恼怒并:一道,共同借:即使第:仅令:使宁:难道从:依从徇:攻打下:攻下,攻克比:等到据:占据会计:集会商议身:亲自被:同“披”,穿着刑:惩罚应:响应四、《桃花源记》缘:沿着英:花异:对……感到诧异穷:尽,走到尽头才:仅属:类良:好交通:交错相通咸:都乃:竟然具:同“俱”,完全,详尽延:邀请语:告诉足:值得扶:沿着向:原来的,先前的所:处所,地方及:到诣:晋谒,拜见即:立即,马上规:打算果:实现寻:不久问津.:渡口五、《与谢中书书》书:信四时:四季歇:停息,消散与:参与,欣赏乱:杂乱颓:坠落六、《岳阳楼记》谪:降职,远调越:及,到具:同“俱”,全,皆胜状:好景色涯:边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备:完全,详尽极:到排:冲,推耀:光辉潜:隐藏薄:迫近国:国都景:日光惊:起,动而或:有时一.空:全偕:一起临.风:面对以:因为微:非,如果没有七、《醉翁亭记》蔚然:茂盛的样子临:坐落在高处名:命名谓:称意:意趣,情趣寓:寄托霏:雾气开:散归:回,聚拢暝:昏暗晦:阴暗发:开放秀:草木繁盛洌:清澈陈:摆放,陈列觥:酒杯翳:遮盖谓:为,是九(下)一、《曹刿论战》师:军队间:参与鄙:鄙陋,目光短浅安:养专:独占对:回答徧:同“遍”,遍及信:言语真实狱:案件克:战胜,攻克再:第二次盈:充满靡:倒下既:已经二、《邹忌讽齐王纳谏》修:长服:穿戴孰:谁,哪一个孰:同“熟”,仔细私:偏爱以:以为,认为方:方圆,纵横讥:讽刺讽:委婉地规劝时时:不时,有时候间.进:间或,偶尔期年:满一年朝:朝见,朝拜三、《孟子》如使:如果,假使苟得:苟且取得非独:不单,不仅蹴:践踏恶:厌恶患:祸患甚:超过,胜过于:比是故:因此加:益处乡:同“向”,向来,从前已:止,罢休得:同“德”,感激淫:使……惑乱冠:加冠,表示成年命:训导女:同“汝”,你违:违背由:遵从移:使……改变发:发迹,兴起故:所以,因此拂:违背所以:用这些办法曾益:增加恒:常过:犯过错然后:这样喻:明白,了解拂士:同“弼”,辅佐四、《出师表》诚:果真,实在秋:年头,时候光:发扬光大陟:提升论:判定昭:显示,表明亲:亲近远:远离痛恨:痛心遗憾隆:兴盛布衣:平民躬:亲自闻达:扬名,显贵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猥:辱,降低身份顾:探望,拜访感激:感动激奋许:许诺,答应值:遇到尔来:从那以来寄:托付庶:希望损:减少益:增加效:任务慢:怠慢,疏远彰:显示,表明咎:过失诹:询问临:面对涕:眼泪零:落下五、《小石潭记》清洌:清澈络:缠绕可:大约许:表约数,左右不可.:能寥:空虚,寂静怆:悲伤邃:深清:凄清居:停留隶:随从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向:渐近,将近彻:通庇:遮蔽,保护安得:哪里能得到见:同“现”,出现七、《记承天寺夜游》念:想,思考欣然:高兴地寝:卧,睡相与:共同,一起亦:也空明:清澈透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全六册)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 ,愉快)是知也(知通智,读zh ,智慧)诲女知之乎(女通汝,读rǔ,你)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不耻下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一定的时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安乐)句: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 是知也。

[判断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倒装句,宾语前置]不舍昼夜。

[倒装句,状语后置]何有于我哉?[倒装句,宾语前置]常考名句: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韩非(?~前22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其代表作有《说难》《孤偾》《五蠹》《显学》等篇。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

通假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 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 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 ,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省略句,省略宾语,即以(之)为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判断句]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省略句,省略主语,即(疾或病)在肠胃]臣是以无请也[倒装句,是以应是以是]常考名句: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三、狼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的第二则。

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读zhǐ,只)词类活用: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用,打洞)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句:投以骨[倒装句,状语后置,省略句,以骨投(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倒装句,状语后置]场主积薪其中[倒装句,状语后置]一狼洞其中[倒装句,状语后置]常考名句1.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四、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撰。

《乐羊子妻》范晔(398~445),字蔚宗。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读zh ,智慧)当日知其所亡(亡同无,读w ,没有)词类活用孔子东游(名词做状语,到东方)日知其所亡(名词做状语,每天,天天)羊子尝行路(名词做状语,在路上)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句]孰为汝多知乎[倒装句,谓语后置]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判断句] 羊子尝行路[倒装句,名词做状语后置]得遗金一饼[倒装句,定语后置]羊子感其言[被动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省略句,省略主语我]常考名句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3.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过故人庄》孟浩然(869~约740),唐代诗人。

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是唐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诗人,也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字号香山居士。

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杜甫之后,唐代的又一杰出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市)人。

世称临川先生。

北宋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游山西村》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

通假字茅檐长扫静无苔(静通净,读j ng,干净)词类活用开轩面场圃(名词用作动词,面对)把酒话桑麻(名词用作动词,说、谈)乱花渐欲迷人眼(动词使动用法,使迷乱)一水护田将绿绕(形容词用作名词,绿色的农田)两山排闼送青来(形容词用作名词,青翠的山色)拄杖无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句种豆南山下(倒装句,状语后置)茅檐长扫静无苔(被动句庭院经常被打扫)常考名句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为学彭端淑彭端淑,字乐斋,清代中叶文学家。

著有《白鹤堂文集》通假字屏弃而不用(屏通摒,读bǐng,摒弃,排除)词类活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容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困难)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句何如[倒装句,宾语前置]贫者语于富者曰[倒装句,状语后置]子何恃而往[倒装句,宾语前置]以告富者[省略句,应为以(之)告富者]自败者也[判断句]自力者也[判断句]常考名句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七、木兰诗《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代表作。

它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互相辉映,两首长篇叙事诗,一北一南,成为我国诗史上两颗璀灿晶莹的明珠,乐府诗中的双璧。

这篇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或《木兰歌》。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能贴,读tiē,粘上的意思)出门看火伴(火能伙,读huǒ,伙伴,同伴)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记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读j ,战马)句问女何所思[倒装句,宾语前置]可汗问所欲[倒装句,宾语前置]愿为市鞍马[省略句,应为(我)愿为(此)市马鞍] 关山度若飞[倒装句,状语后置]安能辨我是雄雌[反问句] 不知牧兰是女郎[判断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见义句]常考名句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他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继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归田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名人轶事的著作。

通假字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词类活用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康肃笑而遣之(使动用法,使走,打发)句尝射于家圃[倒装句,状语后置]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省略句,省略主语油]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省略句,省略主语卖油翁]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省略句,省略主语卖油翁]尝射于家圃[省略句,省略主语康肃公]常考名句1.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九、宋定伯捉鬼干宝本文选自《搜神记》卷十六。

《搜神记》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志怪小说,相传是晋干宝所撰。

干宝,字令升,晋新蔡人。

句我是鬼[判断句]何如[倒装句]何以有声[倒装句,宾语前置]恐其变化,唾之[省略句,省略主语宋定伯]我新鬼[省略句,省略谓语动词是]常考名句1.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

定伯自渡,漕漼作声。

2.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

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

十、诗词五首《观沧海》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一五。

《望岳》杜甫(712~770),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他一生忧国忧民思想的传世佳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历来被称为诗史,后人也尊称他为诗圣。

今有《杜工部集》传世。

《如梦令》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

她不仅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光耀史册的女作家。

今有《李清照集》《漱玉词》。

《西江月》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爱国词人,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

《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

西江月,词牌名。

通假字争渡(争通怎,怎么)路转溪头忽见(见同现,出现)词类活用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面)一览众山小(形容词意动,以为小)潮平两岸阔(形容词作动词,涨潮;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宽阔)造化钟神秀(形容词作名词,神奇秀丽的景色)句歌以咏志[倒装句,宾语前置]七八个星天外[倒装句,谓语前置,即天外七八个星]行舟绿水前[倒装句,状语后置]乡书何处达[倒装句,宾语前置]常考名句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第二册一、桃花源记陶渊明《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散文代表作。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时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通假字问所从来,具答之(具通俱,详细地,副词)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复前行(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用如动词,穷尽)未果,寻病终(名词用如动词,实现)句1.林尽水源[省略句,林尽(于)水源]2.见渔人,乃大惊,问从所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省略句,(或)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或)便要(其)还家,设酒杀鸡作食]3.咸来问讯[省略句,咸来(向渔人)问讯]4.不复出焉[倒装句,状语后置]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省略句,此人一一为(其)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之)至其家,皆出酒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