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虎门销烟
四年级(上)第8课《虎门销烟》第一二课时主备:许玉芳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主备人:许玉芳施教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8.虎门销烟共几课时 2 课型练习第几课时 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难点: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教学资源1.林则徐:今福建福州人,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将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林被革职,1850年病死于广东潮州。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2.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最后摧残生命。
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理解文章的词语。
2.选择正确的读音和汉字,用“——”画出。
身着(zháo zhuó)朝服的林则徐一声令下,一群光着脊(梁粱)的民工向灌了水的(销消)烟池里(洒撒)下盐巴,再把收缴(jiǎo jiāo)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dàn dān)生石灰倒(dǎo dào)下去,应(yīng yìng)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振震)惊了。
3.自学生字,在语文书上描红,给每个生字组2个词。
销历史值寨盐毁彻斤侮4.就“林则徐”“鸦片”“虎门销烟”三个词语搜集相关资料,仔细读读,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了解背景,导入新课(6分钟)1.欣赏一幅幅罂粟花图,说说这些花长得怎么样?知道这是什第一板块: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虎门销烟第一课时|

8.虎门销烟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导入:1.师:19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呢?
2.板书课题,简介虎门销烟的相关背景。
3.出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自学检测
(一)比认字
1.出示生字:
销毁历史价值山寨盐巴彻底斤两欺侮
收缴挑担开锅烟渣卷进咆哮应邀水泄不通震惊中外嚣张气焰
(自由读生字,读准字音,认准字形。2分钟后我们比一比看谁记得最牢)
2.指名比赛读,生更正。
3.指名说易错字,教师指导描红。
4.理解词语的意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比读书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通顺、最流畅。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文,师生共评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自学指导(一):
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意义。
(3分钟思考组织语言,看谁说得好)
1.生默读,自学思考,教师巡视。
2.指名回答,生更正。
3.师总结
四、当堂训练。(10分钟)
完成校本作业
六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8.虎门销烟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李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
8《虎门销烟》导学案表格式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一ຫໍສະໝຸດ 检查复习(用时:2分钟)1.听写生词。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按要求听写词语。
2.指名交流。
5.填写活动卡。
二、讲读课文(用时:27分钟)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思考: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练说(用时:8分钟)
读了《虎门销烟》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呢?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3.读句子,思考讨论。
人们都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的呢?
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
4.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壮观的场面。
5.学习第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同桌可以轻声讨论。
(2)自由读,思考回答。
(3)和老师一起小结,弄清层次。
①尝试列出小标题:
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②找到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
③练习说话,用上以上词语把一件事情的先后顺序表达清楚。
6.指名朗读。
(1)说说眼前看到的情景。
(2)默读后思考讨论。
(3)感情朗读。
7.自读,思考后交流。
(1)想象当时的景象,感受场面的壮观。
(2)不仅是烟渣,更是一种耻辱。
(3)指名演一演,再说说。
6.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是形容人多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仿照这段话的写法,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辱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记叙有叙,本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及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
拒外侮的精神。
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案一挂图,录像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利用图片与相关录像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其中的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扣图引题你认识图上这位人吗?你对林则徐有那些了解?(简介林则徐)2.板书课题,解题3.引导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了解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2.相机出示学生有困难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学有重点。
销寨毁泄鸦片欺侮顿时伟大壮举3.轻读课文,要求:⑴轻声练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检测⑴指名分段、分句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⑵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课文⑶通过朗读课文,你理解了那些词语?⑷对那些词有困难?(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教师做适当的指点。
)⑸⑹三、整体掌握课文的脉络1.讨论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2.小组学习,讨论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指导帮助)3.师生共同讨论4.小结第一段:(1—2)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和虎门海滩的场面。
(销烟前)第二段:(3—5)具体写虎门销烟的经过。
(销烟时)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销烟后)四、总结五、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各三遍2.继续预习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利用相关资料认识虎门销烟的经过。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8课《虎门销烟》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8课《虎门销烟》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虎门销烟》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教学反思:仰天长笑壮怀激烈————苏教版四上第七课《虎门销烟》第二课时教学谈课文介绍了18____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__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或阅读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鸦片对__人民的毒害和对民族危亡的影响,初步感知林则徐销烟的困难和决心。
在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读通课文、识写生字后,实施以下教学设计:一、为“壮”扩词,读出“壮味”课堂伊始,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为“壮”字扩词。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词语:壮丽、壮观、壮举、强壮、豪壮、雄壮、悲壮、气壮山河等词语。
词语本身不是孤立的,它们各自带有独立的意义和感情,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词语时,可以要求学生不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还要读出词语的意味。
这是一组“让人心动”的词语,学生在朗读时必会神采飞扬、浮想联翩,他们在朗读词语时自然地产生与词语相关的情景的想象。
二、披情入文,察寻“壮举”在学生将词语读得意犹未尽之时,教师满含激情引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169年前那段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历史。
”学生齐读课题。
虎门销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究竟是个怎样的事件呢?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并板书:伟大壮举。
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向__大量走私,仅18____年,就向__走私鸦片35445箱,约1800000千克,__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8.虎门销烟【新版】

课题解读: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
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 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 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 侮的精神。(重难点)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核心问题: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它沉重地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展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 侵略的坚强意志,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 的! 串珠问题: 1.作者是怎样写虎门销烟前的壮观景象的?
相同点:二者都有“收”的意思。 不同点:“收缴”是查收缴获,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
行政行为。“收集”是使物品聚集在一起, 不是一种强制行为。 造句:1.警方这次收缴了许多盗版书籍。 2.秋天到了,我收集了很多美丽的树叶。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串珠问题: 1.作者是怎样写虎门销烟前的壮观景象的? 2.销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3.虎门销烟有什么历史意义? 4.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结合具体词语
梅兰芳练功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8岁那年,曾跟一位有名的先生学戏。这位先生反复教
他,他没有学会,先生见他进步太慢,就说他不是学戏的料
子,没心思再教他了。临走时,先生对梅兰芳说:“祖师爷
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先生走了,可他的话,常常在梅兰芳的耳边响起,像针
一样刺疼他的心。他常想,我真不是学戏的料子吗?梅兰芳
8、虎门销烟(第一课时)

教师指读(正音)——领读——齐读。注重翘舌音:寨、渣;前鼻音:盐、斤。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2.出示第二组生词。:分外一担石灰收缴烟渣嚣张(着重指导“分”“担”的读音。)
3.出示第三组词语:壮丽闻讯应邀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脊梁咆哮健步
一声令下伟大壮举(读读,并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4.出示长句。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8、虎门销烟
备课人
韩善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个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第一段(1)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具体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五、指导写字,掌握字形。
1.出示生字。朗读。
2.分析字形结构。弄清“史、赤、毁”的偏旁部首“口、赤”。
3.“寨、轰、抛”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抄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熟读课文,重点了解销烟的经过。
★2.成语积累:写出与“水泄不通”意思近的成语。(风雨不透、密不透风)
写出几个形容人多热闹的成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车水马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 虎门销烟|苏教版 (共14张PPT)

•
互相议一议。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 了。城门边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 纷纷前来观看……老年人边听边点头, 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 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 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
作业:
1、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英雄,把 他们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
2、收集一两个林则徐的故事, 课后跟同学们交流。
广州城为什么沸腾起来?
场面描写就是对某一特定时间和地 点内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 老人——神态:笑呵呵 • 青年人——动作:挥拳头 • 孩子们——语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
快到虎门滩去看哪! • 典型人物 典型特点 • 沸腾场面(表达百姓兴奋、激动的心情)
•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一般。形容人 聚集的多。
( )箱鸦片。 • 4、用给题目加时间、地点、人物等的方
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5、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壮”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C.增加勇气或力量。 你认为“壮举”的“壮”的意思 应该选
择( B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主探究
• 1、读第一段,画出人们听到消息后的不 同表现。
• 2、这段话分别描写了几种人的表现?从 人物的哪几方面写的?
• 3、这段场面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 气氛?
• 4、你觉得应该怎么读本段,请试着读一 读,读后谈谈你的感受。
比喻情绪高涨或事物蓬勃 发展。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了。城 门边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观看。有的 人大声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 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 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 人边听边点头,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 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 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 虎门滩去看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 [20]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禁烟期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照会,质问女王明知鸦片有害,在国土上包括伦敦、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不产鸦片,严禁国民吸食。
外国烟商认为交少量鸦片给林则徐交差便了事,于是采取施延手法,称对命令要详加考虑,成立委员会作报告,七日内回复。
林则徐非常气愤,限令烟商依时交出鸦片,否则翌日十时亲到十三行审判外国烟商。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义律屈服,愿意约见任何一名官员。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及广东海关监督豫坤乘船到达虎门,会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验收鸦片。
烟贩在沙角缴烟,并在路易莎号签发收据。
林则徐便建议缴出一箱鸦片,则赏茶叶五斤。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正式开始,虎门搭起了一座礼台,前面挂著一面黄绫长幡,上书“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广东各高级官员全部出席。
从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当中,共销毁两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鸦片,其中少数鸦片运送京师作样本,然后销毁。
扩展资料: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 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虎门硝烟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 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