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语文四下习作5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5》教学设计之二(附观察表)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5》教学设计之二(附观察表)习作5指导公开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 .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重难点:1.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作前准备:布置学生观察校园或者家庭附近的一两种植物,完成观察、研究作业。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里,除了人和动物外,还有一个庞大的生命群体,那就是植物。
它们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并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就那些长在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都有难以解读的生存密码,今天就让我们用智慧的眼睛和心灵去与它们对话,解读和开启神秘园的大门。
1.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2.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
写作的步骤:a、确定观察的对象。
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
可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
c、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片或插图。
二、学习例文懂得方法。
1.这里有一位同学写的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自己来读一读。
2.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3.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4.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悟出来。
三、发现探索,形成报告。
课前我们已经分成四个小组去观察、研究校园内的“榕抱桂”“柳树”“冬青树”“木芙蓉”植物,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观察记录的相关图片、照片相互交流,说说有趣的发现以及探索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1.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2.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3 .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4、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5》教案

《习作5》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观察植物、研究植物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读懂例文,了解例文材料的选择与安排方法。
3、引导学生给自己的习作选材时,应当选择熟悉的、喜爱的、独特的植物来写,才能写出彩。
4、指导学生按习作要求通过观察和研究写一篇关于发现植物奥秘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乐于、善于观察和发现,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运用上网、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研究、解决问题。
难点:指导学生按习作的要求,把自己的观察、探究的经过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习作。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本单元,我们从动物朋友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可贵的精神。
其实,植物王国也是一个奥妙无穷的世界呢!今天就让我们用智慧的眼睛和心灵去与它们对话,解读和开启神秘园的大门。
(请学生欣赏校园里或学校周围常见的各种植物的图片。
)2、点名学生自由谈谈感想。
二、明确要求,掌握步骤1、引导学生明确要求:仔细观察一两种植物,认真研究,写出成果。
2、教师概括习作要求,并板书: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写出成果1 / 33、学生初读例文,并交流:小作者观察、研究了什么?具体地说说这个过程。
(作者观察了门前的两棵杨树和几棵香椿树。
先观察外形,发现一个问题——白杨高大,香椿瘦小,问爸爸,可他也解释不清楚,后来从《少年科学小百科》中找到了答案。
最后作者领悟到:植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于是制作了一块木牌,呼唤大家一起来爱护植物。
)三、学会观察1、写好这篇习作,最重要的一步是仔细观察。
那么,你会观察吗?(1)结合“石榴、荷花”等学过的植物,请学生谈谈观察的内容和方式。
(点名一生背诵文中片段,其他学生各自说说作者观察的内容和方式。
)(2)(出示片段:几个星期后,凤仙花的叶子茂盛了不少,叶片不再是嫩绿的,圆圆的,而是变成了淡绿色,椭圆形,叶子边上还长着许多锯齿,但是用手摸一摸,一点儿也不扎手。
四年级下册《习作5》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和安排,能模仿例文写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
3、激发观察植物、研究植物、保护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懂习作要求,了解研究报告。
2、仿照例文写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难点: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植物的特点,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科学家——(图片出示同学照片)大家别笑,其实人人都能当科学家,人人都能进行科学研究。
这节,就请你当一回科学家,写一篇研究报告。
(板书:研究报告)二、明确习作要求、请翻开书96页,默读习作要求,然后告诉我,这次我们研究什么。
这次我们研究什么呢?(答:植物)生活中处处可见植物,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就有不少呢。
想不想欣赏一下美丽奇妙的植物呢?(出示幻灯片)你想研究哪种植物呢?2、光有目标可不行,咱们还要知道,怎样进行研究。
请大家把习作要求齐读一遍,并找出其中的关键词。
(齐读)你找到哪些关键词,能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生回答,板书:观察发现请教查资料配图)三、学习例文、有位同学就是用这几种方法,研究了自己家门口的的两种树,我们来看看他的研究报告。
默读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2、他的这篇研究报告,总共分为四部分。
请看第一段,这是在介绍什么?(出示第二段,小结,板书:外形特点)(出示第三段)这个自然段比较长,谁来为大家朗读一下?(指名读)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呢?(板书:研究成果)请你简单地说说,作者的发现是什么,研究成果又是什么呢?(发现朝南的一面枝叶长得比较茂盛;植物芽的末端能发现光线,阳光对植物生长非常重要,植物能释放氧气)他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先问爸爸,再查资料)他用到了研究方法中的“请教”和“查资料”。
能不能不查资料,直接把爸爸的话当做研究成果呢?记得竺可桢爷爷在《第一朵杏花》中这样说过——搞科学研究……(学生答:不能使用“大概”“差不多”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要记住,今天你是科学家哦!(出示第四段)这是的结尾,作者写了什么呢?(板书:想法做法)看,一篇出色的研究报告就这样诞生了!四、观察含羞草、科学家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有位神秘嘉宾,即将来到现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5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5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读懂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
2. 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 能按习作要求从校园选择一两种植物,把观察、研究成果、想法、感受写下来。
完成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4. 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逐步养成通过查阅资料、小实验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
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能按例文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难点:能按例文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小实验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老师: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榕树,引导学生观察榕树的外形特点,寻找对于榕树的新的发现,细心探究,把自己的观察发现记在观察记录本上。
学生:认真观察榕树的外形特点,寻找关于榕树的鲜为人知的小奥秘,细心探究,通过请教别人,或是查阅资料等方法对自己的观察发现进行调查研究,把研究成果记在观察记录本上。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观察体验,反馈交流1.谈话激趣导入课件出示榕树的图片同学们,屏幕上的树是什么树?(榕树)在我们三亚,道路两边种了很多榕树,我们对榕树并不陌生。
在我们校园里也有榕树,前两天,老师还带大家去校园里观察了榕树。
很多同学把观察到的榕树的外形特点、关于榕树的新的发现以及研究成果写在了观察记录本上。
2、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对榕树的观察所得。
3.指导学生从远到近的顺序汇报自己对榕树的外形特点的观察所得。
课件出示:v 榕树的外形特点v 远看像……v 近看树干枝条叶子根须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畅所欲言4、让学生说说对榕树的发现以及研究成果。
a 很多学生说他们发现榕树上挂着很多根须,而周围的树上却没有根须,并且汇报了自己查找的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5》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5》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5》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5》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5》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银杏的。
让学生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资料。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人,查阅有关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3、解主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
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例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轻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1、学生自读,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交流讨论。
小结: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3、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5教案苏教版

习作5【教学总目标】1.知识目标:细读例文,了解作者是如何有目的、有侧重地观察一两种植物,并获得新的发现的;又是如何把新的发现及研究成果写下来的;读懂例文,知道写植物要善于观察并有所发现,然后准确、生动地写下来。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3.情感目标:通过本次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投入更多的关注,使人对自然长生美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借鉴例文的写法,引导学生有目的、有侧重地观察一两种植物,并获得新的发现。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生的发现及研究成果写下来。
【教学准备】1、课件2、搜集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细读例文,了解作者是如何有目的、有侧重地观察一两种植物,并获得新的发现的;又是如何把新的发现及研究成果写下来的;读懂例文,知道写植物要善于观察并有所发现,然后准确、生动地写下来。
培养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借鉴例文的写法,引导学生有目的、有侧重地观察一两种植物,并获得新的发现。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生的发现及研究成果写下来【课前预学】学生重点观察植物的“杆、枝、叶、花及其颜色”,注意“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即与别的植物不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春姑娘悄悄来到了,小树发芽,小草变绿,花儿开放,万物苏醒。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吧!2、这么美的春景,想不想把它写下来?这次习作的主题就是写一写我们观察到的植物。
二、引读例文,领悟写法。
1、导学提示:这次写植物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写植物有所不同,要求有所提高,请大家打开书本,快速读读例文,想想小作者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试学:你对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最感兴趣?把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并说说原因?3、合作共学:作者是怎样把他家门前的植物就具体、生动地介绍给大家的?4、小结:(1)作者细致地观察,并有所新的发现。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习作5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习作5一、教学目标1.掌握“目的”的解释和运用。
2.能够找出文章中的目的句,并理解其作用。
3.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目的的概念,能够准确解释和运用。
2.能够找出文章中的目的句,并理解其作用。
3.能够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三、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情境描写。
2.提问:描写情景的目的是什么?3.引导学生认识到描写情景的目的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活动2:目的的概念1.翻译解释目的的概念:目的是文章或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或效果。
2.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感性体会目的的含义,如“爬山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等。
活动3:目的句的认知1.给出一篇短文,让学生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包含明显目的的句子,并标注出来。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目的句的作用是什么,如“目的句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活动4:文章主题和目的的概括1.再次让学生阅读这篇短文,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简短地概括出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2.分享学生的概括,并让其他学生补充。
活动5:巩固练习1.给学生几篇小短文(如新闻报道等),让他们找出文章中的目的句,并描述它们的作用。
2.让学生轮流描述一篇短文的主题和目的。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目的的概念和找出文章中的目的句,能够准确地描述它们的作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应该能够比较自然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目的,并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描述它们。
评价学生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度、表达能力、准确性等来评判。
苏教版四下语文习作5教案

习作5××的自述
备课时间
11月22日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
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二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三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四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齐读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容呢?
。
再读例文的Leabharlann 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师巡视指导
2、互相交流
(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
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时,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
5、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教科书小书包课桌电视机电冰箱等等
6、学生习作
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在班级中交流
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展选材范围,能让作文真实、生动。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五教案设计:董建清市中区实验小学教师指导老师:王凤桂一、教学目标:1.开展“我和植物做朋友”活动,观察研究一种植物并填写观察记录表,把新奇有趣的发现记入表中,不断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2. 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 指导阅读“习作要点讨论”,结合例文教会学生进行选材,遇到不熟悉的可以寻求多种解决方法,如向别人请教、查资料等来探索植物王国里的奥秘。
4.借助观察记录表,回忆自己观察的植物,按照提示的观察要点,整理观察到的内容或研究成果,注意在叙述时要有层次感,有侧重点,并在组内简单交流评议。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开展“我和植物做朋友”活动,观察研究一种植物并填写观察记录表,把新奇有趣的发现记入表中,不断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2.借助观察记录表,回忆自己观察的植物,按照提示的观察要点,整理观察到的内容或研究成果,注意在叙述时要有层次感,有侧重点,并在组内简单交流评议。
难点:借助观察记录表,回忆自己观察的植物,按照提示的观察要点,整理观察到的内容或研究成果,注意在叙述时要有层次感,有侧重点,在叙述时要注意有层次感和侧重点。
三、教学评价设计:1.习作前准备环节,学生结合观察记录表,学会用眼、耳、鼻、手、脑等全方位观察植物,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别人不太注意的问题,作好记录,通过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习作中指导环节,引导学生先交流观察到的植物,明确选材范围,学习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通过小组交流、师生互动,推进学生学会整理观察到的内容或研究成果并写成报告,在叙述时要有层次感,有侧重点。
3.习作后评改环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策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乐于观察、善于积累,乐于书面表达,体验习作的快乐与成功。
四、教学准备:学生:植物观察记录表,注意观察植物的特点,寻找鲜为人知的小秘密,填写观察记录。
教师:组织开展“我和植物做朋友”观察活动,设计观察记录卡。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各种植物,寻找新的发现,细心探究,把自己的观察发现记在观察记录表上。
PPT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一)激趣导入,介绍“朋友”。
1.介绍你的植物朋友。
小组内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两个同学带着观察记录和相关的图片、照片等介绍他所观察的植物,说说有趣的发现以及探索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2.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发现,并认真记录的好习惯。
预设:师寻找大量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植物,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相关图片,指导学生在介绍植物的时候要详细、具体、抓住其特点。
过渡:原来我们身边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有这么多的秘密!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里,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都有我们的发现。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及时记录下来,就能给自己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这样我们写起文章来就会有内容可选。
(二)研读例文,感知写作方法。
1.过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植物朋友,想不想把你的好朋友用文字记录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呢?怎样才能把你的好朋友写得生动、有趣而又与众不同呢?请自读书上的习作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相信你会有所启发。
(第一,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第二,要对选择对象进行自己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在发现过程中可以解除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碌方式搜集资料;第三步,把观察结果有条理的记录下来,可配上插图和照片.)总结:请同学们在来看你的调查报告,根据写调查报告的步骤修改调查报告,并在小组内交流。
注意要侧重于“新发现”。
5.选定素材,指导写作。
同学们交流的都很热烈,下面就请你们根据自己的调查表和写调查的步骤,在练习本上写写关键词句。
(1)小组内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及探索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2)教师出示有代表性的学生的素材。
【课件出示】(文章后附)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围绕这一素材有顺序、有重点地写具体。
从以下方面指导:①作者刚开始对仙人球的态度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态度?②是什么让作者改变了对它的态度?③作者有没有疑惑?又是怎样解决疑惑的?(3)指导选材,贴近生活。
学生选定本次写作的素材,最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这样在评议时小组成员才会提出合理的建议。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三)动笔写作,完成片断。
1.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按一定的顺序把你调查过程写下来,力争做到生动具体,比一比谁发现的小秘密最引人入胜。
2.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留意各个层面的学生,及时关注薄弱学生,帮助其打开思路,进入习作;去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点评鼓励,为点评习作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五)继续习作,完成片断。
环节三、作后展评——展示作品,评价提高(六)修改习作,突破难点。
1.【出示“五星小作家”评比标准】,激励学生努力达到。
2.【出示一篇没有写具体探究过程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1)师生合作根据“五星小作家”评比标准,围绕“把探究过程及结果写具体”这一标准评一评: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优点:能够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叙述(黑字部分),抓住了“竹子开花”这一重点进行探索,探索的结果写的很详细(绿色部分),写出了当时的动作(红字部分)、神态(划线句子)。
不足:部分语句不通顺,有些对话逻辑性较差。
师生共同修改,展示修改后的习作。
(2)师生评价并修改习作。
1.自读修改通过刚才的合作,我们共同把这位同学的习作修改得更加具体,同时也从这篇习作中发现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自我修改,看看自己能得几颗星。
学生自己修改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互改。
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听取别人合理的建议,借鉴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
5.完善习作。
写清研究对象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完善习作,并根据习作内容起个合适的题目。
提示:题目可以围绕主题“我的植物朋友”来起,也可以根据所写内容自拟,简洁、新颖会更好。
(七)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问:通过这次习作,你有什么收获?这些收获可以是你在观察记录过程中的,也可以是在习作过程中的,还可以是修改交流过程中的。
小组交流。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学会了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能有顺序、有重点地写好生活中的新发现。
知道了在发现问题后应学会用多种方法去寻找答案,并能有条理的整理出来。
(八)激励引路,提升兴趣。
习作修改完善后,同学之间交流分享自己发现的有关植物的小秘密,从别人的习作中还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每个小组制作一张“我的植物朋友”手抄小报,把自己修改的作品,端正、整洁地誊写在上面,还可以为自己写的作文画张插图。
每个小组要设计完成好,我们来评一评哪个小组的小报最受欢迎。
2.小组合作互改。
(1)合作互改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对照板书,评一评谁写得清楚具体,也可互相交换改一改。
(2)赏评佳作指名读读学生的习作。
互相评一评,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什么建议?(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针对“解惑”进行深入探讨,师生评议、挖掘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
对于不当之处加以指导更改。
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
)3.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针对刚才的赏析,看一看,你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再次修改习作?学生自己修改。
4.誊抄,加工作品。
要做到书写认真,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教师要随时表扬鼓励书写较好的同学。
)七、板书设计植物的秘密确定观察对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抓住其特点有侧重点八、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次习作与习作3《我的发现》有相同之处,都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新的现象,解决新的疑问,但在学生习作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习作的深度也在不断地增加。
学生在习作时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读不懂题;二是没有话说。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在教学时进行了以下设计:1、读懂写作要求,明确什么是研究报告。
它是“一项科研任务,在遵照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之后,应该撰写研究报告。
这是研究工作的最后环节,是教育科研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研究结果的文字记载。
它能将研究结果全面、正确地反映出来,体现研究成果的价值。
”在读懂要求之后,我指导学生学习怎样去写研究报告,有了框架,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出现跑题现象。
2、解决素材问题。
在指导学生习作前,首先要让他们寻找自己的研究对象:一两种植物,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观察记录和探究的时间,为课堂习作积累下良好的素材,从而让学生明白习作就是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可通过询问他人,或者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材料。
要上好这节习作课,学生在课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
不足之处:有些同学在课前准备事是根据查到的资料而进行习作,并不是因为发现了问题而查阅资料,使得习作的意义大打折扣。
教学建议: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要家校联合,通过家长监督让学生真正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进而带着疑问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附:(一)美丽的仙人球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盆仙人球时,我对它是不屑一顾的。
瞧它缩在灰色瓦盆里,圆头圆脑,浑身是刺,头上还长了个包,这也能叫盆景?所以,当我家乔迁新居时,它像弃儿一样被我留在了老家阳台的一角。
渐渐地也就把它淡忘了,直到半年后偶然回了一趟老家,竟发现它还旺盛地生长着,长成了阳台上一片亮丽的风景!我不由得蹲下来细细端详着它:它的主体像精致的翡翠球,又像一个可爱的小刺猬。
深绿的表面均匀地分布着一簇簇刺。
每一根黄绿色的刺上都有细细的纹路。
最让我惊叹的是,虽然盆子里的土干得裂开了缝,它却开花了!那细长而洁白的花瓣围成喇叭形,众星捧月般地托出黄色的花蕊,多么像一位柔弱中透出坚强的公主啊!我为自己对它的冷落而羞愧,宝贝似的将它移到新居,放在我的书房里。
我总在想,这些失去主人护理的日子,它是如何挺过来的呢?爸爸为我揭开了这个谜。
原来,仙人球一般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为了减少水份蒸发,就将叶子蜕变成锋利的小刺,它们的表皮有很厚角质层,气孔数也比其它植物少而且深埋在表皮的凹陷内,这就使它们的蒸腾量大大减少。
此外,它们体内有白色乳汁或无色粘液,这是一种多糖物质。
它们的细胞内还含有大量的五碳糖,提高了细胞液浓度,增强了抗旱抗逆性。
同时这种粘液和乳汁在植物受伤时可使伤口迅速结膜,既防止了体内水分散失又避免了病菌感染。
妈妈又在一旁补充道,仙人球的神奇之处多着呢,它可以入药,能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
外用可以止血,预防和治疗冻伤。
也可以加工成罐头,蜜饯,或做出可口的菜肴……在沙漠地带,它更是旅行家们的天然水源!听到这儿,我禁不住佩服起仙人球来了!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