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合集下载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觉醒,蔬菜的消费量逐渐增加。

蔬菜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材,而且在保障人们健康饮食、改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蔬菜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发展不平衡、产业标准不统一、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等。

为了加快蔬菜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本文将从蔬菜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蔬菜产业的现状1. 产量增长放缓当前我国蔬菜产业的总体产量正在逐渐趋缓。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蔬菜产量最大的国家,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蔬菜产量的增长速度呈现出放缓的趋势。

2. 品种单一目前我国蔬菜产业的品种单一现象比较严重,主要以番茄、黄瓜、辣椒等为主。

这不仅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多样性,也降低了消费者对蔬菜的选择性,造成了市场需求过度集中的问题。

3. 产业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蔬菜产业的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的蔬菜标准相差较大,这既影响了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使得消费者面临选择困难。

4. 市场价格波动大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季节性蔬菜的价格波动更为明显。

这种价格波动给农民和消费者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也造成了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二、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1. 加强品种改良为了解决蔬菜产业品种单一的问题,应该加大对蔬菜品种的改良研发力度,推广更多种类、更高品质的蔬菜品种。

加强对传统蔬菜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提高蔬菜品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 统一产业标准要加强对蔬菜产业标准的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的蔬菜产业标准体系,推动各地区蔬菜标准的统一。

通过统一的标准,可以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方便了蔬菜产品的交易和流通。

3. 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系统在解决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大的问题上,可以建立起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系统。

通过信息共享,可以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价格波动的情况,为农民和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蔬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蔬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蔬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1. 蔬菜产业的现状说到蔬菜,咱们日常生活中可真是少不了它们,饭桌上没有它们,感觉都像缺了点啥。

不过,蔬菜产业可不是一帆风顺的,里面的那些猫腻可不少呢。

首先,咱们要聊聊种植方面的问题。

现在很多地方的土壤质量不行,种出来的菜要么长得慢,要么营养不够。

就像你在超市里看到的那些蔬菜,颜色好看,可到底含多少营养,心里没个谱。

再者,很多农民朋友用的化肥和农药,虽然能让菜看起来更好卖,可久而久之,土壤就会变得“虚弱”,这样下去,菜的质量可就得打个问号了。

再说说流通环节。

大家都知道,从田间到餐桌,光是这个过程就像走了一场“马拉松”。

中间的环节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很多菜到了市场上,不是新鲜的,而是“隔夜菜”,这可真让人心疼。

还有,运输不当、储存不当,菜在路上就可能“折腾”得不成样子,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最后,我们再看看销售方面。

现在很多地方的蔬菜市场,都是“老一套”。

价格乱涨,农民的收入不稳定,有时候一斤菜卖得比一瓶水还便宜,这可让种地的人心里多难受啊!而且,很多年轻人对农民这个职业没兴趣,宁愿去城市里打工,导致农业后继无人的局面。

2. 蔬菜产业的问题2.1 生产技术不足蔬菜产业的问题,咱们还得从生产技术说起。

现在的种植技术,尤其是智能农业方面,跟国外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

比如,咱们的温室大棚技术虽然有了进步,但在气候控制和病虫害管理上,还是显得有些笨拙。

这就导致了很多农民即使辛辛苦苦地种了菜,最后收成却不理想。

说白了,就是“好心没好报”。

2.2 市场信息不畅再说市场信息,这可真是个大问题。

很多农民朋友种了菜,却不知道市场上什么菜热销,结果自个儿种了满园的白菜,结果白菜的价格跌得一塌糊涂。

信息不畅就像是一个“黑洞”,把农民的辛苦全都吸走了。

他们根本没法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菜在地里腐烂,心里那叫一个心疼。

3. 发展对策3.1 提升生产技术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咱们该咋办呢?首先,得提升生产技术。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蔬菜产业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蔬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蔬菜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本文将对蔬菜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和发展的对策。

蔬菜产业的现状1. 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城市,人们对高品质、有机、绿色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也为蔬菜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 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蔬菜产业中,种植技术、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推动了蔬菜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3. 产业链不完善蔬菜产业链包括育种、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

但目前蔬菜产业链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生产环节缺乏规范、冷链物流不完善等。

1. 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加大对蔬菜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尤其是在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要加强设施设备使用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提高生产效率。

2. 加强品牌建设加强蔬菜品牌建设,提升蔬菜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等手段,推广有机绿色蔬菜,提高蔬菜的附加值。

3.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蔬菜的运输和储存质量。

通过冷链物流,使蔬菜能够在保鲜的状态下迅速运送到市场,保持蔬菜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4. 增加加工环节发展蔬菜加工产业,提高蔬菜的附加值。

加工蔬菜制成方便食品、保健品等,增加蔬菜的多元化利用,提高农民的收入。

5. 加强产业合作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形式,加强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合作。

通过合作,实现生产者、加工商、销售商之间的多方合作,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良性互动。

结语蔬菜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蔬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蔬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目前我国为了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都在支持着农村的蔬菜产业化,使得蔬菜产业化成为农民的收入根本,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农民的自身问题,有些是政府的问题,所以政府和农民就要做好蔬菜产业化工作,因地制宜,必须正确的处理好市场的导向和政府引导关系。

1.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蔬菜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000多万hm2,年产量也超过7亿吨,人均的占有量等数据也都是居于世界第一。

在目前的情况下,市场得到开放发展,菜源不断扩大,品种也逐渐的增多,百姓对于蔬菜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也占领市场的制高点,蔬菜在数量不变的前提下也要保障质量,随着蔬菜产业化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经营业进一步发展,我国虽然是蔬菜生产和人均占有量第一的蔬菜大国,但还不算是强国,整体的水平和种植现代化水平并不高,蔬菜的标准化体系也并不完善。

2.通过基地的规范化来发挥区域化规模种植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与市场竞争的提升与加剧,蔬菜产业化更趋向于规模化发展,有了规模才会拥有竞争力,没有大的规模就没有预计的效益,所以要通过强化基地建设来使蔬菜产业的规模加大。

2.1实施重点引导方针,经营规模化发展。

各地政府应设置专门的指导机构,规范化指导蔬菜产业,推动农村蔬菜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并通过制定出相关的利民政策,即对农民的优惠政策,激发人们对种植的热忱度。

2.2通过经营节约的方式,来优化种植效益。

各地方要遵循借助最小的资源,来谋求最大的收益,以扩大资源利用率。

不止如此,在该项原则的指导下,在土壤条件选择、品种选择、相关技术的应用方面,要将提升效益作为关键,积极的探索套种、间作以及立体栽培多方式的种植模式。

此外,还要将时间差工作作为重点,使重复种植指数得到提升,实现在有限的资源中,大幅度对农民收入进行提升的目的。

3.以科技手段为媒介,促进蔬菜品质提升现如今,由于大部分地区的科技体系尚未发展成熟,影响了蔬菜品质的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就意味着,科技的含量能够直接影响蔬菜产业化的生命力,要想提高蔬菜的品质,就要加大科技对于蔬菜产业的投入,实现对蔬菜产业化中的产品质量提升的战略性目标。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蔬菜产业的重要性蔬菜产业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蔬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蔬菜产业,农民可以增加种植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增长。

蔬菜的种植和销售也为农村就业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

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对农村地区有利,也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对蔬菜的需求不断增加,蔬菜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蔬菜产品,满足了他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互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1.2 当前蔬菜产业面临的挑战当前蔬菜产业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一是生产技术滞后,导致产量不稳定和品质难以保证;二是市场竞争激烈,蔬菜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三是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药残留超标、品质不达标等问题频发;四是蔬菜品牌建设不足,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五是传统的销售模式落后,蔬菜流通环节存在问题,影响蔬菜销售和消费;六是蔬菜产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土壤污染、水资源过量利用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这些挑战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提升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是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高新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蔬菜生产中,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品质。

智能化种植技术是目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通过利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气候等因素,结合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精准施肥、浇水,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除了智能化种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也为蔬菜产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基因编辑,可以培育出更耐病虫害、更适应气候变化的蔬菜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蔬菜产业发展及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蔬菜产业发展及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蔬菜产业发展及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蔬菜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蔬菜产业也逐渐向绿色、有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蔬菜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二、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菜篮子工程是我国政府为保障居民菜篮子供应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

通过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等措施,我国菜篮子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个蔬菜生产基地,保障了居民的蔬菜供应。

三、蔬菜产销面临的主要问题1. 产量与品质不匹配:目前,我国蔬菜产量虽然很高,但品质参差不齐,一些地区的蔬菜品种单一,缺乏多样性。

2. 流通环节不畅:我国蔬菜流通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如流通效率低、损耗大、成本高等,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 质量安全问题:部分地区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四、提高蔬菜产量的对策建议1. 加强科研投入,提高蔬菜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增加产量。

2. 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

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和排水能力,保障蔬菜生长的水分需求。

五、提升蔬菜品质的对策建议1.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蔬菜品质安全。

2. 推广有机、绿色、无公害等高品质蔬菜生产技术,提高蔬菜品质。

3.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

六、完善蔬菜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降低流通成本。

2. 推广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损耗。

3. 建立完善的蔬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市场透明度。

七、加强蔬菜产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1. 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咱们说到蔬菜产业,很多人脑海里可能立马就浮现出农田、绿油油的菜地、或者是菜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种蔬菜。

对吧?可是,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蔬菜产业背后也有一堆复杂的故事呢。

说起这产业,咱得承认,近年来虽然这行发展得不小,可是,问题也是一个接一个地摆在我们面前。

你要是觉得蔬菜就是种种就行,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咱们从头说起,蔬菜产业现在可不是咱小时候的那种小规模家里种点菜的简单事了。

现在,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蔬菜的种植方式、流通模式,甚至是它们的销售都变得超级复杂。

你要想从田头到餐桌,再到超市里摆上货架,得经过多少道工序啊,简直比做一道菜还麻烦!这不,很多地方的蔬菜产业正在面临着不少挑战呢。

这个蔬菜生产问题可不是个小事儿。

说实话,虽然大家都知道,现在有了大棚种植,咱们一整年都能吃到新鲜蔬菜,但其实背后藏着的事儿可不少。

比如,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导致了土壤质量逐年下降。

这样一来,种出来的蔬菜可能虽然长得快,但营养成分和口感能好到哪去呢?有时候你买个西红柿,吃起来那味道,简直就是“失落的童年味道”,你说是吧?再有,就是种植面积越来越集中,很多小农户都靠规模化种植生存。

大家都知道,规模化的优势显而易见,可一旦遇到天灾人祸,集中种植反而成了问题。

这不,今年某些地方的蔬菜种植大面积受灾,农民损失惨重,菜价一涨,大家的菜篮子就成了“空篮子”。

可不,就连平时常见的菜,如今都成了奢侈品了。

再说这蔬菜运输的问题,简直让人头大!你想,咱们这些蔬菜一旦从田里采摘出来,就得经过漫长的运输、存储才能到达市场上。

这中间,多少的运输损耗呀!菜还没卖出去呢,它们就已经变质了。

这不,超市里那些看似新鲜的菜,可能其实都已经躺在冰箱里待命了好几天。

最严重的就是,这样一来,蔬菜的价格也越来越高,消费者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你要是觉得这只是价格问题,那就太天真了。

高价格背后隐藏着的是运输成本、存储成本,还有中间商层层加价的情况。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蔬菜产业的发展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蔬菜产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就蔬菜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措施做一简要探讨。

一、蔬菜产业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的蔬菜种植面积已居世界之首,但蔬菜行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低产和低效我国蔬菜生产的单产和产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虽然种植面积已居世界之首,但总产量并不高。

同时,我国蔬菜占地面积过大,而种植效益并不高。

2.品种固化我国的蔬菜市场上品种繁多,但在具体生产上,品种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几个地区生产,市场上缺乏专业化的种植基地。

3.市场分散由于生产缺乏规模化,生产效益不高,蔬菜行业的市场分散,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不高,向量化经营和劳动力使用效率低下。

二、蔬菜产业的发展措施针对以上问题,蔬菜产业的发展需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科技配套,提高单产和产值气候变化对蔬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尽可能增加单产和产值。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示范项目,蔬菜种植需要大规模的研发和精益生产技术。

2.加强品种的改良与研发加强对新品种的考察、研究和改良,使之适应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面向市场需求开展新品种研发,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3.推广现代化科技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蔬菜种植需要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从种植基地、种植方式、品种选育、肥料施用与农药使用等全面推进现代化科技,实现信息化、集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

4.加强政策支持为了更好地发展蔬菜产业,政府需要大力支持该行业。

提供一系列支持措施,如产业升级补贴,政策支持和信用贷款,可大力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5.采取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现代营销战略应该成为蔬菜产业的一部分。

通过构建和维护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加速流通,提高“绿色食品”品牌知名度,提供可追溯性,提升客户满意度,有助于推进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汉中蔬菜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2010年,全市蔬菜复种面积82.29万亩,产量174.48万吨,实现产值40.72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汉中市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全市蔬菜产业在生产、结构、营销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因此,如何提高全市蔬菜产业效益,实现可持续建康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一、发展现状
汉中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秦岭和巴山之间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汉中蔬菜兼具南北多种品种,蔬菜生产有巧打南北市场时差的自然优势,春提早、秋延后设施蔬菜生产成本也远低于北方日光温室,水生蔬菜可填补北方市场空缺,山区、丘陵可发展魔芋、食用菌等特色山野菜,汉中蔬菜生产可谓条件得天独厚。

(一)生产基地建设成效突出。

“十一五”期间,汉中市按照“扩大露地种植,提高规模效益,发展日光温室,提高集约效益”的思路,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栽培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全市蔬菜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已初步建成汉江沿岸和城郊精细蔬菜生产区、平川丘陵大宗蔬菜生产区、高山特色蔬菜生产区和秦巴山区食用菌生产区,蔬菜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二)产量扩大质量提升。

汉中市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产量、产值增长较快,2010年全市蔬菜复种面积比“十五”末增加18.18万亩,增长28.36%,“十一五”末,蔬菜产量比“十五”末增长70.4%,年均增长11.2%。

2010年,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21.4%,产值比“十五”末增加26.39亿元,比重较“十五”末高4.2个百分点,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市第二大农业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同时,汉中市蔬菜种植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蔬菜产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三)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广泛。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无公害蔬菜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特别是反季节蔬菜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新的品种相继成功引进,设施栽培、配方施肥、嫁接技术、无公害病虫防治、反季节蔬菜栽培等大批新技术应用于生产,使汉中市蔬菜品种体系逐步优化。

目前,汉中市蔬菜生产达11大类,12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了以绿菜花、山药、紫甘蓝、西芹等为主的名特蔬菜;以莴笋、菜花、蒜苗、胡萝卜、白菜等为主的冬春露地蔬菜;以莲藕为主的水生蔬菜;以黄瓜、西红柿、辣椒为主的春提早秋延后蔬菜;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山野菜等品种结构格局。

(四)流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汉中市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菜市场为流通主渠道,农超对接等多种产销衔接为补充,周末蔬菜直销市场等直销直供业态为调剂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目前,全市从事蔬菜加工流通的龙头企业达10余家,蔬菜批发、集贸市场110多个,流通组织105个,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0%、23%和21%,形成以汉台区过街楼、城固小河桥、洋县贯溪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的专业批发市场9个,蔬菜专业合作社12个,为蔬菜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问题
(一)集约经营水平较低。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近郊原有高产高效的老蔬菜基地被大量征占,虽然新蔬菜基地不断扩建,但多数新基地农田基础设施较差,菜农主业思想不牢,生产技术缺乏,集约经营水平不高,蔬菜总量供应不足,价格涨幅较大。

随着
未来汉中建设“双百”城市,城市人口将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对蔬菜,特别是优质精细蔬菜的需求总量会越来越大,供应缺口矛盾将更显突出。

(二)品种结构不合理。

汉中市气候温润,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非常利于蔬菜生产,但阴雨天较多,光照相对不足,蔬菜生产一直存在季节性短缺时段,蔬菜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春提早菜、秋延后菜和冬季反季节精细菜少,本地蔬菜季节性供应不足,引发价格高速上涨;夏季,大宗蔬菜虽然产量大,但精细菜、适销对路菜产量一直偏低,且时空分布不均衡,同样造成蔬菜价格起伏不定,精细菜价格居高不下,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三)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汉中市大部分蔬菜产区基础设施落后,专业菜地的水、电、路等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排灌设施简陋,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标准化生产及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十分有限,导致汉中市蔬菜产业水平低,规模效益不明显,持续、高效发展的后劲不足。

(四)市场销售体系不健全。

由于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较少,很难跟上市场变化,生产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汉中市缺乏大型蔬菜运营和中介机构,没有形成“运销型”机制,存在产品量少、质次、价低、产销脱节的现象,挫伤了菜农的积极性;蔬菜的深加工和精包装较滞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销售渠道不畅,制约了蔬菜产品效益的转化增值。

三、对策建议
(一)合理规划布局强化机制。

一是要严格控制征用菜地,尽量避免大规模占用高标准蔬菜基地,在蔬菜基地征用上,应坚持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尽力保护现有蔬菜面积不再减少,严禁浪费菜地资源。

二是要加大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发展专业蔬菜村,鼓励种菜能手承包、租赁专业菜地,提高蔬菜集约化生产水平。

三是要将蔬菜基地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防止新基地建在城市规划范围内,保证种植面积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

总之,通过产业保护,确保全市蔬菜产业高效、稳定、持续发展。

(二)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质量。

一是加大现有蔬菜基地品种结构调整,在不断优化本地品种的同时,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春提早菜、秋延后菜、冬季反季节精细菜和绿色、无公害、适销对路菜。

二是坚持“设施和露地并举、精细菜和大宗菜并进、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并重”的原则,在汉、南、城、洋、西、勉等平川近郊区建设精细蔬菜生产区,抓好春提早、秋延后及冬季设施栽培,着力解决好季节性和结构性供需矛盾;在丘陵浅山区建设大宗蔬菜生产区,突出特色,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单产能力;在山区大力发展食用菌、高山延迟蔬菜和特色山野菜,提高规模化、市场化水平。

三是完善质量控制制度。

要依托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加强农业投入品和蔬菜的质量安全监测,实现从生产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控;要建立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各项标准的落实、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动态监督;要建立例行监测制度,开展蔬菜质量安全诚信活动,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水平。

(三)加快基地建设加大投入。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抓住中省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干支灌渠和灌排设施,大力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现代灌溉技术,努力改善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

二是加大帮扶力度,各级财政要从保护和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信贷支持,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三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服务,培育一批科技能人和蔬菜种植加工能手,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提升汉中市蔬菜产业水平,着力打造绿色、高效、优质蔬菜品牌。

(四)建立信息网络壮大市场。

一是完善市场蔬菜信息网络。

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生产、库存及气象信息,提供市场预测分析,建设集信息交流、网上交易、综合服务等一体的信息网络中心,帮助农民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

二是完善市场服务机构。

要建立市场中心、信息台、配送中心、流通协会、培训中心、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和搬运装卸等配套设施。

重点是建设一些大的、有一定特色的蔬菜批发市场。

三是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等流通方式的力度。

2011年,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开展“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搭建对接平台,农超对接取得快速发展势头。

据调查,连锁超市通过农超对接采购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了15%左右。

“农超对接”等关键在于推进农业合作社发展,通过农业合作社的形式,把零散的农业生产集中起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保护好农民利益。

还要降低超市经营农产品成本,完善“农超对接”渠道建设,逐步构建特色农产品的现代流通经营网络,使农特产品快速进入全国物流体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切实助农增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