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职场新人类——85后职场白皮书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遇见协作

人工智能遇见协作

白皮书:人工智能遇见协作Morar HPI的洞察力一项全球调查揭示了员工对工作场所先进技术和虚拟助理的看法。

人工智能遇见协作先进技术正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

先进技术和虚拟助理(如亚马逊智能音箱和谷歌智能家居)在家庭中的采用变得更加主流。

与此同时,全球的组织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实施类似的技术来提高生产率、加快工作流程并加强员工、业务合作伙伴甚至客户之间的协作。

迄今为止,人们对工作场所中人工智能(AI)和虚拟助理等技术的概念,以及他们将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工作方式知之甚少。

思科聘请研究和战略咨询公司Morar HPI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全球性的研究,并对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的影响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发现组织内部在全球视角、世代和功能方面的差异。

本白皮书重点关注在全球调查中出现的四个核心主题:• 技术乐观主义• 机器人同事• 对人工智能的开放性• 安全性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工人对先进技术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并帮助人们腾出时间及提高生产率持乐观态度。

通过人工智能提高工作场所生产率消费者对虚拟助理的采用越来越普及。

接受调查的工人中有85%表示他们在个人生活中使用过虚拟助理。

但是,他们中只有75%的人在与工作有关的任务中使用虚拟助理,这表明我们有机会做更多的工作将该项技术嵌入到工作流中。

但是为什么企业应该关心?该研究指出了四个明确的团体利益。

具体而言,虚拟助理帮助提高员工的:• 生产率• 关注高价值任务• 创造力• 工作满意度尤其是,千禧一代的员工对在工作场所使用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响应能力。

事实上,30岁以下的员工中有90%表示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尝试过Siri(苹果公司产品中的智能语音助手)或Alexa等会话式人工智能系统;64%的人表示他们现在离不开它们;70%以上的人认为虚拟助理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

这并不是说其他几代人对该技术缺乏兴趣。

事实上,近50%的工作人员都表示,他们无法在今天的工作中使用这项技术。

职场“软技能”成刚需

职场“软技能”成刚需

职场“软技能”成刚需作者:柳宇轩来源:《中国新时代》2022年第09期多元化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在专业“硬技能”基础上,以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为代表的职场“软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职场人和用人单位共同的必备。

又是一年毕业季。

在无数毕业生大步奔赴人生下一站的同时,职场老兵们也在热火朝天谋发展。

有人在精进专业技能,让“吃饭”的手艺与时俱进;有人在自主学习新技能,把自己修炼成“多边形战士”;还有人正努力实现从执行者到管理者,从“自己干”到“传帮带”的转型……职场技能演进日新月异,这不仅关乎硬技能,还有更多无法量化衡量的“软技能”。

随着行业纷纷调整转型,职场人能否灵活应对成为关键。

在2020年领英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软技能”的需求度达到72%,重要性超过了专业“硬技能”(57%)。

2022年5月18日,知识服务APP得到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职场研究项目组发布的《2022年中国职场人群发展建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数字经济时代“技能为王”,多元化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在专业“硬技能”基础上,以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为代表的职场“软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职场人和用人单位共同的必备。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场老兵”直面挑战,不仅忙于修炼专业“硬技能”,还纷纷开始补课“软技能”,借助各类学习培训机构、知识平台等提升能力。

职场“软技能”成职场“硬通货”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时代,工作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即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更加强调灵活的团队协作,技能更替不断加速,对劳动者的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不仅关乎“硬技能”,还有更多“软技能”需求的出现,“软技能”的不可替代性正进一步凸显。

领英发布的《2021未来人才趋势报告》显示,高达87%的中国受访企业选择合并职能,招聘综合性岗位,企业对理想候选人具备可增长性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多元化技能人才备受青睐。

职场进阶指南:从新人到精英的蜕变之路

职场进阶指南:从新人到精英的蜕变之路

职场如战场,每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都怀揣着梦想与激情,渴望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展翅高飞。

然而,从新人到精英的蜕变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成长,并经历种种挑战。

本文将围绕职场进阶的核心要素,为职场新人提供一份实用的指南,帮助他们在职场中迅速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职场新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这包括对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观有清晰的认识,以及对行业趋势和企业文化的了解。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在职场中,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是成功的关键。

新人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要学会与同事、领导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

通过积极的表现,新人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还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职场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新人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

这包括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新技能、了解行业动态等方面。

此外,还要注重自我提升,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书籍、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四、善于总结与反思在职场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新人要善于从失败和错误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同时,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以更好地适应职场的变化。

五、建立人脉资源网络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新人要积极主动地去结交同事、领导和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建立良好的人脉资源网络。

这不仅有助于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还能够为个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六、保持健康的心态职场中的压力和挑战常常会让人感到疲惫和焦虑。

因此,新人要学会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包括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共同应对职场中的难题。

85后,你的位置在哪里?-高尔夫周刊

85后,你的位置在哪里?-高尔夫周刊

85后,你的位置在哪里?又是一年毕业季,90后悄然进入85后就业队伍。

在他们意气风发准备开始人生新旅程之时,经济危机早已埋伏于年轻人就业的方方面面。

《2012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预测,今年全球15-24岁年轻人中将有近7500万人面临失业。

面对人生关乎生存与前途的就业,你的位置在哪里?被称作是“蜜糖一代”的85、90后如今开始走向社会,他们个性鲜明、崇尚自由;他们执行力强、服从力弱;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自视过高、拈轻怕重;还有小部分宁愿啃老,不肯自立。

于是,企业招工与青年就业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企业抱怨85、90后傲视一切,不从实际出发,与职场“规则”产生代沟;年青一代则认为,我的世界我做主,东家不打打西家,最主要是“跟着感觉走”。

企业招工存在很大阻力,年轻人表示找份工作难度大,个中原因是什么?“炒”老板现象浮躁、自视高是85、90后青年求职的主要心理,以下是关于此特征的一些案例:A、从基层做起,不干!某企业招聘产品工程师月薪4500-5000元、产品技术员月薪1500元等相关职位,有应届生不看具体的岗位要求,一面试就要挑战较高的职位——产品工程师。

当被问及其是否看清楚职位要求、具体相关的能力及经验时,该毕业生回答是否定的,但同时表示自己学机械设计,对绘图知识以及软件较熟,给人带一两个月没问题。

考虑到职场“菜鸟”需要磨练,招聘者建议其从技术员开始,没想到对方以技术员工资、职位都太低的理由驳回。

当招聘者再问他是否了解公司产品用途和安规要求时,该应届生依然表示不知道,但却认为以后有人指导就能了解。

没有对产品的了解,试问怎么做产品工程师?招聘者还是坚持让其应聘技术员,通过学习,累积经验再求发展。

最终,该应届生以技术员的工资太低(期待值是最少2000元/月)、升职时间太久(技术员1-2年才有机会)的理由,选择另觅“佳缘”。

B、工作环境差,走人!餐饮行业是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接触的行业,有人认为原因是这部分群体不管是来自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缺乏吃苦精神,他们觉得餐饮行业既辛苦又没面子。

职场好书排行榜

职场好书排行榜

职场好书排行榜作者:马各来源:《职业》2009年第07期《给你的工作穿上防弹衣》作者:【美】史蒂芬·维斯库西出版: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经济风暴是一场对所有职场人的挑战,当所有的媒体都在嚷嚷着失业率攀到多高多高的时候,你是否也坐在办公桌前忐忑不安呢?来一本职场指南吧,聊以鼓励这些战战兢兢的上班族们。

本书为了教会您如何躲开“裁员子弹”,总结了四大策略:常常露面,屡屡现身;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扬长避短,迅速崛起;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作者又将四大策略衍生出五十个具体的小技巧,完全源自职场,即学即用。

作者一开头就明确地告诉您了:本质上世上没有哪一份工作是绝对安全的。

所以都来学学怎么给工作穿防弹衣吧。

一言概之:经济寒冬“防裁”手册《知性力(Ⅱ)》作者:【日】大前研一出版: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本书为畅销书《知性力——变革时代上班族的核心竞争力》的续篇,要告诉职场一族的核心观念就是:所有的职场人都需要充电!世道好坏总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在这个时候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独善其身”了。

日本经营管理大师大前研一说,充电是保住饭碗并提升职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子曾曰:“生无所息”,大家一起来活到老学到老吧。

一言概之:上班族充电指南《小强广告100招》作者:林永强出版:中信出版社人人都有创意,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广告。

本书记录了资深创意总监林永强先生在广告界摸爬滚打16年的酸甜苦辣和经验教训。

大到做人做事、游戏规则,小到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以极“规则”的幽默款款道出,字字珠玑,行间溢出创意的智慧。

还有书中穿插的漫画,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后拍案叫绝。

每一个梦想成为广告创意人的人都会从中受到启发,而那些已经混在广告江湖里的人也很容易找到一些熟悉的片段和由衷的共鸣。

一言概之:广告业、创意产业职场指南《一块钱过一天》作者:【英】凯思·凯莉出版:中信出版社凯思·凯莉是英国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如果不是“一天一英镑,坚持过一年”的打算,几乎不会有人知道这位默默无名的女老师。

2020新中产白皮书职业篇

2020新中产白皮书职业篇

2020新中产白皮书职业篇新中产白皮书一线城市的80后和85后新中产最担心失业问题。

在所有副业中,微商、快车司机和淘宝店家最受欢迎。

假如不工作,51.93%的新中产可以维持一年以上的生活。

目录1.2.3.新中产中自由职业者的比例由2019年的2.5%增加到了今年的6.74%。

4. 1. 上班族:10%的90后进入中高层管理,职级出现代际错位2. 主副业并行:副业收入少,但新中产仍然热情不减3. 自由职业:并没有那么不安,70后赚得最多PART 1 职业基本面新中产白皮书职业篇报告介绍报告看点本期晓报告,我们为你带来的是吴晓波频道推出的2020新中产白皮书之职业篇。

报告纵观新中产的职业状况,为你剖析:在工作中,新中产最想拥有哪些能力?处于何种职业状态的新中产职业安全感最强?要想拉开收入差距,新中产如何把握住机会?90后专注上班,80后开展副业,70后忙于创业1. 抗失业能力:半数新中产不工作可以维持一年以上2. 职场竞争力感知:工作6—10年的新中产最有自信3. 隐形加班:99%的新中产下班后仍在线,高管被工作“深度绑架”PART 2 职业安全感半数新中产不工作可维持一年以上,上班族抗失业能力最弱1. 收入差距:工作前10年,是拉开收入差距的关键2. 职业高原反应:35岁以上的职场人究竟面临什么?3. 退休观:47.99%的新中产希望赚够钱就退休PART 3 职业晋升轴工作3年、5年、10年,收入要达到什么水平?1. 职业苦恼:一边自责自己不够努力,一边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2. 跳不跳槽:上半年跳槽计划被搁置,下半年蠢蠢欲动3. 换不换城:90后流动意愿最强,新一线依旧是主流选择4. 深不深造:“学历通胀”,新中产如何避免出局PART 4 职业选择题跳槽、换城、深造,每道选择题都不简单。

85后的发展趋势

85后的发展趋势

85后的发展趋势
85后是指出生在1985年至1989年期间的人群,他们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

以下是85后的发展趋势:
1. 教育水平提高:相比较前几代,85后普遍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他们接受的教育更全面、更专业化,其中很多人获得了硕士及以上学位。

2. 职业发展:85后代表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他们成长的同时也经历了职业发展的机会和挑战。

很多85后在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新兴行业中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成为了企业家、高级管理者或创业者。

3. 个人价值观的变化:85后有着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思维,他们更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的追求。

相对于前辈,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幸福感,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4. 独特的消费观念:85后是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更加习惯于线上购物和线上娱乐,对于个性化和高品质的消费有着更高的追求。

他们愿意为品质和服务付出更多。

5. 全球化视野:85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获取国际信息更加便利。

他们对于全球事务和国际视野有着更高关注度,更愿意跨国界进行交流和学习。

6. 家庭观念变化:相对于前几代,85后对于传统家庭结构的价值观有所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平等和开放的家庭关系,更关注孩子的个人发展和教育。

7.社会责任感:85后成长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社会和环境问题有着更高的关注度。

越来越多的85后开始关注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总体来说,85后是充满活力和求知欲的一代,他们不断努力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也不忘承担起社会责任,致力于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80后白领走进“奴时代”

80后白领走进“奴时代”

80后白领走进“奴时代”如何才能摆脱奴生活“白奴”即白领奴隶,拥有自己的办公桌、电脑,靠为雇主服务赚取报酬;同时,须向某个或几个“债主”提供财力支持或无报酬的服务,不能反抗,只能默默承受。

房奴、车奴、孩奴、股奴、卡奴、节奴……突然一夜之间,职场人发现自己不经意间进入了“奴时代”,并且有了一个新名词——白奴。

“不好意思,从今天起我做房奴了,吃喝玩乐的以后少喊我。

”这是无奈的声音。

“成孩奴了,没办法和你们疯玩了,我要照顾小宝宝了。

”这无奈的声音中又好似多了分幸福。

做新式奴隶,到底是无奈还是幸福,抑或有更复杂的心态,本期周刊和你一起探讨。

现象:职场人高调走进“奴时代”2009年,在房价不断攀升的状况下,电视剧《蜗居》让很多买不起房或者刚刚凑够首付走进“房奴”行列的年轻人找到了共鸣,大家讨厌当房奴,大家痛恨房地产商,可大家又拼了命似的给自己套上枷锁,有的甚至是掏空全家三代人的积蓄,再借外债。

记者身边的一位朋友,看中了一套军产房,比市场价便宜三分之一,但必须分两次付清,冲动中的他开始疯狂借钱,包括好多年都不联系的高中同学,结果还真借够了一半,只是剩下的一半让他感到不知所措。

2009年年底,网络上一则《80后孩奴妈妈晒百万账单,你还敢要孩子吗?》又引发了一场关于“孩奴”的讨论。

此帖一出,引起深有同感的妈妈们纷纷抱怨养孩子经济成本高,时间成本高,以至于在工作中都胆战心惊,生怕有差错,断了孩子的口粮。

2010年春节刚过,又有热心的职场人开始大晒春节中的各种开支及人情往来,结果有人竟将攒了一年的钱奉送出去,直喊春节为“春劫”,自己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节奴”。

至于“卡奴”、“车奴”,其实由来已久,只是在这种“奴时代”的熏陶下,又开始大放异彩。

此外,在“奴文化”的影射下,也衍生出其他新名词,比如“班奴”、“情奴”等。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造词运动,这里面包含着职场人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观点PK台:做新式奴隶,无奈还是幸福正方观点:“奴”也幸福确切地说,西西还不是房奴,她暂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刚生完孩子的她正在休产假,两人在今年初看中了郊区的一套房子,已经付了首付,明年才开始供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