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郑和下西洋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大地二中张清泉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
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目前已知最远曾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政治方面•加强边防经过洪武时期的多次打击,蒙古人已经基本退出了漠南,对明朝边境并不构成直接威胁,有人认为永乐派郑和下西洋是为安定海外,使永乐没有后顾之忧,以利明朝专注防御北方之乱。
但此说不可能成立,因为当时海外诸国武力都不强,没有攻侵明朝海域之可能。
另有一说是,下西洋是为控制遗存在中南亚及印度北境之蒙古汗国。
这也不可能,因在永乐年初,此国之可汗死亡,对明朝已没有威胁。
郑和七次下西洋,碰到三次战役,其一为帮助某一小国政权转换,一为某国想偷袭郑和船队,一为海盗集团,三者都是小战役(下篇会再详述)。
有人依此视为郑和下西洋有当“国际警察”之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ppt课件

葡萄牙占据澳门
阅读课文,思考: 1、西方殖民者何时侵入我国? 2、葡萄牙用何种手段取得澳门 居住权?
郑和下西洋的远航特点:
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 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对吗?请 说明理由。
郑和从小能吃苦耐 劳,培养了英雄无 畏的气概。
宋元以来我国的 造船业发达,能 造出巨大的海船。
1.是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是造船技术的发达; 3.是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 泛运用; 4.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 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课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殖民者 攫取在我国澳门 的居住权
冲突
反 映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 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知识梳理(画一画,标一标,记一记)
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 7次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原因 2、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 二、戚继光的抗倭 1、倭寇 2、“戚家军” 3、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4、民族英雄戚继光 5、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外国殖民者开始对中国的侵略 2、葡萄牙通过欺骗(假意借用)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观察下列一组邮票
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 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 柬埔寨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泰国
【最新名师精品】岳麓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PPT课件 (1)

戚继光 (1528~1587年)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 抗倭的民族英雄,今山东蓬莱 人。17岁时就担负起防御倭寇 的任务。他先后在山东、浙江、 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 性的胜利.
台州 福建
广东
平远台
想一想,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你认为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郑和,本姓马, 小名三宝,云南人, 回族。12岁入王府为 宦官,明成祖即位后, 赐他姓郑,升为内官 监太监,世称三宝太监。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1)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 强盛; (2)造船水平的高超; (3)航海技术的掌握; (4)指南针的使用; (5)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6)有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7)优秀的经验丰富的船长、 水手通力合作等。
船的数 壮大号举宝船!62艘(共 百余艘)
17艘
4艘
船只 大小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长24.5米 宽6米
120吨 100吨 0吨
郑和远航促成的经济文化交流图表
出使国
输入当地的技术
带回中国的技术
占城(今越 南)
①种植一年三熟的稻米 ②制作豆腐 ③铸钱技术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 ①种植小麦
4. (2010·扬州中考)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 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的 “戚爷”( B )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5. (2010·聊城学业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五课ppt课件

二 戚继光抗倭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20
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业了伟大贡献
第十五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 郑和下西洋
1.阅读课文,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范围、 路线、次数、出发地、最远到达地几意义?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 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2 航海事业作业了伟大贡献。
2.郑和下西洋船传载及用途? 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1)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的强国。 (2)明朝统治者的支持。 (3)政治稳定 (4)合适人选—郑和具备出使西洋的条件。 (5)科技的进步—指南针、航海图的出现。 (6)造船技术的提高—有经得起风浪的大海船。
时间 次数 到达范围 出发地
最远 到达地
目的
意义
1
1.阅读课文,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范围、 路线、次数、出发地、最远到达地几意义?
时间 次数 到达范围 出发地
1405—1433 七 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刘家港
最远 到达地 目的
意义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 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课件123

玄奘画像
鉴真坐像
马可·波罗画像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武威第23中学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 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事实。
2、分析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 原因。
3、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自学指导1:交往----郑和下西洋
阅读书本P93—95“郑和下西洋”的内容, 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然后完成下 列问题:
而 这 一 切 都 只是因 为她喜 欢你, 而这一 切都因 为你还 不够在 意她不 够懂她 …… 于 是 , 你 们 时常争 吵,你 认为她 脾气不 好,她 认为你 不够迁 就她……于 是 ,你们 总 是 冷 战 , 你以为 她不喜 欢你, 她以为 你不在 乎她……于 是 ,你们 总莫名 其妙的 彼 此 错 过 , 也许擦 身而过 本身就 是一种 悲伤着 的无奈 与幸福 …… 要 知 道 ,凄 美 依 然 是 美 的一种 ,并且 美的绚 丽悲凉 而沧桑 ,那是 更加的 美~因 为她喜 欢你, 所 以 才 偶 尔 冲你发 火,时 常对你 撒娇。 因为她 喜欢你 ,所以 才会生 你的气 ;而又 是 因 为 喜 欢 你,她 才不会 去生气 那么久 。 你 可 知 道 ,每 个女孩 子的心 都是水
本课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 在我国澳门的居住 权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 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冲突
反 映
课堂检测:
1、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 对外侵略扩张
C 学习外国的技术
D显示明政府强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4张ppt)

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 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 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 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 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动脑时间: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 义战争,得到沿海一带 爱国军民的支持; 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 战英勇; ③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 支持。 ④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 能和治军严明。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
三、葡萄牙㨦取在澳门居住权
1、原由
随着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 民者相继来到东方,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骗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1573年,葡萄牙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3、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四、课堂小结
明 交往 -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
达·加马
到达 地点
下“西洋”,最远 到红海沿岸和非洲
东海岸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 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共百余艘
17艘
4艘
船只 大宝船长151.8米, 旗舰100吨,长 120吨、100吨、
大小
宽61.6米
24.5米,宽6米
物品用途 用来慷慨送礼,或用于贸易。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到达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南亚国家、阿拉伯地区国家、非洲国 家欢迎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 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 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 兽麒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戚继光
读了戚继光的诗句, 你有何感想?
旗舰 大福船
戚继光抗倭 舰队的船只
侦察敌情 的渔船
开浪船
2.读史料: 材料一:
鸳 鸯 阵
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俞大猷均为名 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 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 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 知矣。
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难点)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故里的三宝亭
(位于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
郑和墓
(位于南京市江宁区 牛首山南麓 )
西洋:明代把文莱以西各地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称作西洋
宝船:又称“西洋取宝船”,意为郑和下西洋是为皇室采办 域外的珍宝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红海沿岸
苏禄王的王妃和次
子温哈剌、三子安
都鲁留居中国守墓,
苏
今天该地温、安两
禄 王
姓,多是苏禄王的 后裔。
墓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 花布、铁器、金属货币等
中国
西洋
香料、染料、
榜
药物、珍珠、
葛 剌
玛瑙、宝石、
进
象牙等
麒
麟
南洋纪念郑和
图
的宝山寺
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猜猜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
1405-1433 年七下西洋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151.8米
郑和宝船
24.5米
哥伦布 旗舰
郑和宝船的舵杆 长11米,南京出土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课件(23张PPT)

知识记忆
内容
不同 点
开始时间 目的
性质 规模
影响
共同点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1405年
1492年
宣扬国威,发展与海商业利益 利益驱动、暴力掠夺
大
小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 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 的友好关系,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 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 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B.玄奘 C.迪亚士
D.郑和
练一练
有学者认为,“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
事件之一,它使真正的世界性联系成为可
能。世界走向一体,正是从这时开始的。
”美洲大陆被发现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现
者是( A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迪亚士
二、航海的影响
2.哥伦布航 海的影响
(3)不同的评价:
①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 后的美洲走向文明,是一个功臣。 ②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把欧洲的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了他们的文 化,掠夺了他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
拓展提升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进行这样 的远航;统治者的支持;政治的稳定。 (2)先进的航海手段与工具:应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 拥有罗盘针、航海图和大海船。 (3)合适的人选:郑和具备出使西洋的条件。
二、航海的影响
1.郑和下西 洋的影响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 各国的友好关系,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 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航海的影响
2.哥伦布航 海的影响
1492年到1502年间,哥伦布 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 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 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在帕 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 陆,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 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 书 Last one
目录
郑和下西洋
探究活动
郑和下西洋
课堂练习
退出
郑和
下一页
关于郑和
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保(宝)”,回族,云南昆明人,生于明 洪武四年(1371年),殁于宣德八年(1433年)。 洪武十五年(1383年)被掳成为燕王朱棣家奴,后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 变中有功,朱棣夺取政权后,即任用为“内官监太监”,列入内迁高级 官员,并赐姓“郑”。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从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 年(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明代称加里曼丹岛以西的 海域为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 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 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空 前创举。这一光辉业绩,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创 新精神,也使中华民族的声望远播于海外,促进了与亚非国家人民的友 好交往。
返回
郑和航海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先进的造船技术 先进的航海技术
下一页
郑和乘坐的宝船(模型)
返回
从江苏太仓出发,经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印尼、 新加坡、泰国、缅甸、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巴基斯 坦 伊朗、阿联酋、安曼,最后抵达肯尼亚.
下一页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返回
郑和下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2.壮举:规模大 时间长 次数多 时间早 航程远 3.作用: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 南洋地区社会经
下一页
旧金山唐人街
下一页
“凤凰号”单桅帆船整装待发与抛锚起航
返回
探究活动
探索与思考:郑和下西洋 任务:搜集有关郑和及其远航的历史资 料。根据你的视角撰写历史小论文《郑 和下西洋》。
返回
课堂练习
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B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明英宗
规模大,(船只多,人数多)船队由200多艘船 组成,参加航行的人数达2万多人; 造船技术先进,最大的船长151.8米,宽61.6米; 时间长,次数多,1404—1433年共远航七次; 时间早,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航程远,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这些无一不证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 前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