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树移植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弊端
浅谈目前大树移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目前大树移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人类绿色家园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重要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地应用小树木栽植绿化已不能满足当前城市建设的需要,尤其是重点工程,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出绿化美化效果,因而需要移植相当数量达到一定规格的大树。
大树移植以其立竿见影的效果优化城市绿地结构、改善城市绿地景观、净化城市空气等特点逐渐被采用,但是如果移植不成功,则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大树移植技术也相应地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移植前处理移植前处理主要包括根部处理,枝干修剪两个步骤。
(一)根部处理大树在移植前要进行断根处理,目前在这一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断根范围把握不当。
在断根过程中,人们往往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断根范围,要么断根过长,要么断根过短,导致苗木难以成活。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断根范围根据主干直径的大小来确定,通常是以干径根部的三至四倍为半径的圆。
视根的深浅挖宽30-40cm,深60 cm 左右的沟,挖到主根分岔以下,截断粗大的侧根,最好用锯子或斧截断,截面必须平齐,以利于伤口愈合和下侧发根,较小的侧根可用剪子剪断。
2、断根季节选择不当。
整个断根过程要分年分段进行,在工期紧张时,断根一至二个月后即可挖起栽植,但也应先断3/4的根系,栽植时再切断剩余的1/4根系,断根最好安排在秋末冬初或早春进行,以利于创口愈合和促发新根。
(二)枝干修剪大树移植前要进行枝干修剪,一般修剪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修剪强度不当。
修剪时,最好先将树干主梢、粗大侧枝的侧梢同步缩截,一般修剪强度为其总长的1/4-1/3,以减少叶面蒸腾,截完后立即对主干、侧枝截口进行包封处理,以防树干水分的散失。
第一,包封时机选择不当。
包封处理在放倒后、栽种前进行比在栽种后包封方便一些。
第二,方法错误影响成活。
正确的包封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塑料薄膜包扎截口,用剪成正方形的薄膜片把截干部位或缩枝剪口包裹严实后捆紧,可有效防止断面水分的损耗,对保证移栽树木成活至关重要。
大树移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树移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总结了大树移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进行大树移植的对策,以期促进城市绿化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树移植;存在问题;对策大树移植给城市和生活带来了美观和情趣,但是如果形成一股风潮,超过一定的尺度以后,就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后果。
1大树移植中存在的问题1.1使城市绿化成为“绿色泡沫”森林型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求城市中具有一定的森林面积,还需要乔灌草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大树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山区森林,是原生存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棵大树自身创造并维持着一个稳定的生境,与生长地的土壤、土中的生物、树下植被以及树上的鸟兽昆虫,形成了和谐的生态关系。
若大树被移走,必然对周围生态与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他植物种类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破坏原生地的生物多样性,并将成为水土流失、泥石流、沙尘暴、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的隐患。
大树在新的地方重新形成稳定生境,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和谐环境的形成需要有时间的历程,这是不能逾越的客观现实,是不能依靠大树移植来实现的;否则无疑会违背自然规律,使城市绿化成为“绿色泡沫”。
1.2形成大面积绿色弱势群体成年大树可塑性下降,适应能力低。
在移植过程中,主根和根系以及主枝树冠大部分被切断,树体受到严重伤害;再加上水土不服,移植技术不过关,管理不善,极易造成大树迅速死亡。
大树在移栽后2~3年内处于假活状态,即使在3~5年内确定成活,也大多会变成缺乏生机的老树,逐步丧失环境生态功能,形成城市大面积绿色弱势群体。
1.3大树移植有时会成为一种破坏历史和环境的违法行为移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树木、古树名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的树木、天然林禁伐区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区的树木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地区的树木,是一种破坏有生命的历史文物的违法行为。
1.4大树移植劳民伤财移植1棵普通大树,包括购树费、挖树费、打包费、吊装费、维护费、运输费、枝叶保水费、根系生根费等,开支不菲。
城镇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养护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养护的问题及对策城镇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绿化景观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也能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苗木栽植养护是城镇园林绿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问题一:苗木品种选择不当在城镇园林绿化工作中,苗木的品种选择非常重要。
一些地方在进行苗木栽植时,未能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和景观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树种,导致后期很多苗木无法适应环境,长势不佳。
解决对策:针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和景观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树种,可以通过对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调查研究,选取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绿化效果。
问题二:苗木栽植技术不到位在城镇园林绿化工作中,苗木的栽植技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些地方在进行苗木栽植时,未能采用科学的栽植方法,导致苗木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解决对策:对苗木栽植技术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采用科学的栽植方法,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
城镇园林绿化苗木的养护管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很多地方在苗木养护管理中存在着疏于管理、人员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苗木的生长受到影响。
解决对策:建立健全苗木养护管理制度,加强对苗木的保护和管理,增加养护人员数量,提高养护质量,确保苗木的生长和成活。
问题四:苗木被破坏在城镇园林绿化工作中,有时会出现苗木被人为破坏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绿化的效果,还浪费了社会资源。
解决对策:加强苗木的安全防范工作,增加安保措施,加强对苗木的监管和保护,提高苗木的安全系数,减少苗木被破坏的情况发生。
问题五:城市建设对苗木造成破坏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很多时候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周围的苗木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解决对策:加强对城市建设工程对苗木的保护和维护,规范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周围苗木的管理,提高城市建设对环境的适应性,保护城市绿化。
浅谈园林工程中大树移植的利弊

浅谈园林工程中大树移植的利弊作者:游海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摘要:目前,面对如火如茶的“大树进城”热,人们持有两种观点:一部分人认为,大树入城能够快速解决城市景观生态问题,使人们在短时间内就能感受到绿色带来的舒适;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大树入城会对树源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且移植大树的成活率偏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然而大树移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如何认清园林工程中大树移植存在着的利与弊,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 大树移植;城市建设;利弊1 大树移植的概述1.1 相关概念大树移植,由来已久。
我国早在1959年,天安门广场园林工程就成功移植了大批油松、元宝枫等。
近年来,大树移植如火如荼,上海在8万人体育场周围移植过一批大树,1998年种植的广玉兰、香樟、银杏等大规格乔木,经质监部门核验,成活率达到96.9%;南京市城市绿化工程每年移植大树数万株,使城市面貌上了一个新台阶。
可以说,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过大树移植的尝试,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教训。
大树移植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绿化手段,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会存在下去。
【1】通常称的“大树”一般指“乔木”而言,《辞海》中“乔木”的解释为“主干明显而自立,分枝茂盛的木本植物”。
不同地区对大树范围有不同的定义。
就温州而言,大树移植范围为:落叶乔木胸径20cm以上,常绿乔木胸径15cm(或高度6m)以上,即视为大树移植范围。
采用大树移植法一旦成活,少则1-2年,多则3-5年就可以达到决策者或者设计人员的目的。
1.2 苗圃苗与移栽苗的区别从解放后我国城乡大规模绿化所积累的经验来看,苗圃苗木(指大苗)移栽比“大树移植”来的成功。
从工程角度比较,进行“大树移植”费工、费时,装运十分不便,劳动强度大,有时不得不借助机械,常使树体出现机械损伤,栽种也十分困难,成活率低。
而苗圃生产的规范苗木,由于起苗装运便捷、起苗至种植前根系裸露时间短,种植成活率高。
大树移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园艺园林种植穴的直径大40厘米左右,深度适当增加50厘米左右,并在穴坑四周围上油毡、厚塑膜等。
坑底铺设20厘米左右的碎石块,其上加10厘米左右的大粒砂或炉灰渣,再铺上一层10厘米左右厚的麦秸,最后在铺20厘米左右厚的基肥和种植土。
施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定期施用酸性肥,平时每平方米施肥4~5公斤。
每年5月上中旬、6月上旬各浇灌0.2%~0.3%硫酸亚铁一次,9月上旬施用酸性有机肥一次,按树穴面积每平方米施加肥料3~4公斤,施肥时需在树穴外围适当多施,中心部位不需要施加太多的肥料。
施肥结束后,需要进行一次翻地工作,将酸性肥翻入地下,但需注意把握好翻地的深度,不能损伤植物根系。
浇水时采取合适的灌溉方式,盐碱地区注意尽量不要采用大水漫灌,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但要确保每次浇水都要浇透,保持植物充足水量。
冬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寒处理,可通过在树冠上遮盖草席、蒲帘等,用草或塑料薄膜包扎等方式进行防寒。
3 做好管理和修剪工作需要加强树种管理,摘除枝梢顶芽,抑制主枝生长,促进分枝枝条数目增加。
摘心还能够使植株矮化,促使植株花繁枝密。
将长势过旺的枝条进行曲枝处理,顺直长势较弱的枝条,促使枝条生长均衡、分布均匀。
及时剪除枯枝、病虫害枝、交叉枝、密生枝、徒长枝及花后残枝等,改善植株的通风和透光条件,有效减少养分消耗。
例如,乔木树种如中华红叶杨、中华金叶榆、金叶国槐等应剪除多余侧枝、老枝,对植株进行适当短截顶梢。
灌木树种如美人梅、紫叶碧桃、紫叶矮樱等需要在冬春季节及时剪除病弱枝和徒长枝,适当疏剪;红叶石楠需要剪除多余侧枝,刺激萌发新枝,确保植物更好的生长。
综上所述,盐碱地区彩叶树种的引进和栽培需要针对盐碱地区的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气候干燥、全年的降水量少、土壤碱性等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技术进行管理,提高彩叶树种在盐碱地区的成活率。
大树移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吴艳玲(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 123100)摘要:大树移植是园林绿化、城市绿色景观建设等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树移植进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种植新闻

大树移植进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种植新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中出现了“大树进城”热现象。
本文对“大树进城”这一现象做了仔细的走访调查,总结出“大树进城”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对策。
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城市建设发展也越来越快。
人们在满足物质问题后,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对城市进行绿化建设。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树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树苗培植技术和护理技术不行等原因,让很多城市从其他的乡村地方运来有一定园林观赏价值的大树。
这种能够快速实现城市园林景观效果的方法让很多城市争先模仿,从而出现“大树进城”现象。
二、“大树进城”带来的问题1.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由于城市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树,而很多偏远地方拥有丰富的树木资源。
为了增加收入,很多树被采挖走,特别是那些珍惜的、生长茂盛的参天大树,有些树在挖掘过程中会造成其他周围树死亡。
这种做法违背了自然规律,造成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树作为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若树被大量移走,很可能导致整个食物链的崩溃,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进城树”成活率不高,成本高据相关文献显示[1]: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种植和护理技术不到位、移植树的季节不合适、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等原因造成移植后的大树死亡率能高达70%。
即使移植后的树能够发芽和吐叶,但是存在“假活”现象。
这种树会在三到五年后死去。
进城的大树不仅要支付买树、运输等到达城市前的费用,还要支付种植、护理等后期的费用。
再加上进城树存活率比较低,种植成功一棵树就需要高昂的成本。
3.绿化效果不理想树在挖掘中往往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树体损伤严重,在运输过程中又缺乏专业的护理,导致很多树种植成功后再生能力弱,要恢复其原来的茂盛状态需要很多年。
大树移植利弊谈

2016年第8期现代园艺大树移植利弊谈许兵(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46)大树移植作为城市绿化的一种途径与方法,因其成林迅速,能在较短时间内满足人们对绿化的需要,近年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但从大树移植的实践来看,大树移植成活率、生长势、移植成本等方面弊端也很明显。
通过阐述大树移植的利与弊,意在为广大园林工作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大树移植技术,推动园林事业正常发展提供参考。
大树移植;园林绿化;优点;弊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许多大树已不再是一棵常规意义上的普通树木,而是具有了一定的底蕴、故事、内涵的历史见证者,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亲历者。
这些树木镌刻着时代变迁的轨迹,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通过移植保护等措施,改善树木原本已经逐渐恶化的生存环境,对于展示历史风貌、弘扬地域文化,凝聚和提升当地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3.3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创收。
大树移植为一些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民种植的树木提供了变现机会,并在挖掘、运输等环节创造出一定的劳动力需求,催生了数量不菲的“经纪人”队伍,为农民创收拓宽了渠道。
继而推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许多荒山荒滩、田边宅院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使得农民不用背井离乡便可实现脱贫致富。
4大树移植的缺点(弊)4.1破坏生态系统,浪费自然资源大树移植固然迅速美化了新的环境,但对树木原来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
野生大树是当地植物群落中的优势树种,是稳定当地生态环境的核心与骨干。
过量移植野生大树,必然会干扰当地的稳定有序的自然环境,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引起气候变化、水土流失,植被紊乱。
大树移植以商业行为居多,树贩子和绿化商们往往缺乏相应的植物学知识,不熟悉树木的生长特性,在时间选择、土壤处理、断根促根、树冠修剪、遮阴防晒、施肥灌水等方面难以严格遵循科学要求,易导致移植树木的大量死亡,对有限的大树资源造成浪费[2]。
4.2移植成活率低,养护费用高经过多年生长,大树已经适应了原生存环境,突然间移植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会在土壤、光照、水分、养分、温度、湿度、酸碱度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不适,连同挖掘、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机械损伤等,都会造成树势生长衰弱甚至死亡。
论大树移植的利与弊

论大树移植的利与弊摘要:城市园林建设中,采取大树移植的施工方法是一种快速绿化的捷径,近年来常被大量应用于城市绿化工程中。
本文阐述了大树移植的概念,分析了在大树移植过程中的利与弊,同时指出如何把握好几个相关的要点,才能保证大树移植的成活,并提出大树的移植要有坚实的科学技术做保证,以期实现经济和生态和谐的双赢。
关键词:大树移植生态保护技术要点引言近几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广泛采用大树移植,此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改善城市绿化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的生态效应,优化绿地结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良与提升。
但这种快速捷径被采用、实施过程中,不免也带来了一些社会和生态的负面影响。
在大树移植过程中应充分注意施工的技术要点、采用正确施工方法,保证最大程度的移植成活率,真正做到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水平。
1大树移植的相关概念1.1大树移植的概念大树移植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成熟和公认的统一标准和概念。
国内同行业内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各省市园林局的《大树移植技术规程》中各有不同的标准来确定“大树”的标准。
仅在《城市园林绿化手册》中,明确指出移植干径在lOcm以上的大型树木的工程为大树移植。
所谓“大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被泛指为园林绿化工程中,使用的干径在lOcm以上的大规格苗木。
“大树”大多数来自于苗圃,且为经过多次定植修剪后的苗木,其在出圃前有较发达的根系、较为合理的冠幅。
至于大树移植,在国外,正常情况下,因大树移植费用较高,故大树移植较少应用。
在国内,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规模的膨胀和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大树移植演绎成了城市绿化的常用手段,由于城市园林设计中一味追求大树的应用,造成了苗圃里大规格苗木的供不应求。
挖移“大树”的利润丰厚,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在畸形心态的怂恿下,不惜“铤而走险”“上山下乡”挖移倒卖lOcm干径以上的野生大树、古树,且此风越刮越烈,大树移植演变成了农民“快速致富”,官员捞取政绩的手段,这与大树移植的本义大相径庭,变成了一场“竭泽而渔”的荒诞闹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大树移植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弊端[摘要]:生活在现代化城市里的人不能没有树,但是,我们是应该种一个树苗等它长成参天大树,还是直接挖来参天大树让我们的世界绿树成荫呢?近期俞孔坚教授等有关专家针对大树移植中的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要尊重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真正使城市变成生态型的园林或森林城市,对我国不少城市而言,没有10-20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绿化建设,对待树木越种越大的现象。
关键词:大树移植存在弊端应对措施目录1.大树移植在绿化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1)2.大树移植的种种弊端 (2)3.针对大树移植现象应采取的对策 (4)试论大树移植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弊端最近又见报纸报道了在河东顺驰立交桥下四五十棵胸径在30-40厘米的法桐死亡,报道中写道“枝干已枯萎,树叶所剩无几”。
情况介绍为这些法桐是去年10月移栽,今年春天出现了树木枯萎死亡现象,7月份彻底死亡。
有关专家讲到死亡原因是:1、土壤太浅,树根下扎时吸收不到应有的养分;2、其次病虫害,无论那种原因,如果在护理方面周全认真的话,应该可以避免,至少不会造成如此多的树木死亡。
报道中还提到周围的居民看到如此多的树木死亡,感到非常痛惜。
生活在现代化城市里的人不能没有树,但是,我们是应该种一个树苗等它长成参天大树,还是直接挖来参天大树让我们的世界绿树成荫呢?近期俞孔坚教授等有关专家针对大树移植中的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要尊重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真正使城市变成生态型的园林或森林城市,对我国不少城市而言,没有10-20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绿化建设,对待树木越种越大的现象。
1.大树移植在绿化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很多绿地由于需要在近期就显现出成熟的绿化景观,一些大树的使用能够向人们展示以前经过多年的养管才能达到的绿化效果,使我们看到很多建设中的绿地已经“长出”了大树,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好的效果。
长势良好的大树在短期内确能改变城市面貌,对改善居住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移栽大树可缩短培育时间,迅速产生绿化效果。
其枝繁叶茂,能够进行强有力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进而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和氧气的含量。
从而起到良好的生态作用。
大树树体高大,树冠开阔,枝繁叶茂,其垂直投影面积显然要比使用灌木、草坪大得多,从而除提高绿地率外还可以较大地提高绿地覆盖率和绿视率指标。
但是笔者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从近几年天津市大树移植的绿化效果上来看,我们认为应尽量控制大树在绿化工程中的使用,它对改善城市及大地环境毫无益处。
2.大树移植的弊端:2.1移植大树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现今,一些绿化公司愿意种大树,原因是利润高并且符合某些业主和领导的意图,但是极大程度上损坏了现有的生态平衡,破坏了在原有基地条件下长势良好的树木,对地球上的地被保护意识淡漠,造成极大的资源和财力的浪费。
大树移植的效果是有限的,和大树移植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付出的代价不成正比。
每一棵大树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与生长地的土壤、土中的生物、树下地被、树上的鸟兽昆虫,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生态关系趋于和谐。
而将大树移开其生长地后,整个群落的生态必将受到严重破坏,地被毁坏,鸟兽无居,更直接的恶果是水土流失,殃及区域环境,与其改善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相比,可谓得不偿失。
2.2移植的大树原树体被破坏,起不到应有的绿化效果移植大树为保成活,需要大抹头、强修剪,原来的枝繁叶茂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树体主干或主干上孤零零的几个大枝,这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吗?在大树恢复期,表现为树形衰败,只象个光秃秃的老树桩,因而也不能立即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另外,大树再生能力弱,可塑性较差,一但移植,树体加速老化,移栽后2—3年内处于假活状态,即使3—5年后能成活,由于被移植大树的根系和树冠创伤难于恢复,树体逐渐衰弱,大多在几年至十几年内变成缺乏生机的“小老头树” (尤其萌蘖能力较差的树种),逐步丧失环境与生态功能,形成城市新的绿色弱势群体。
因此依靠大树进城所形成的绿化成果最终会成为“绿色泡沫”。
宝成锅炉园内从全国各地收集了很多的古树异石,有胸径达20多厘米的紫薇,当初看到有不少死亡的,成活的树木长势也不是很茂盛,粗粗的树干上只有很小的树冠,根本提不上对城市生态系统起着改善的作用。
愈孔坚教授把现代城市美化绿化中的大树移植之风比喻成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人们对自然梅花的摧残、是一种病态心理,以此来形容并不为过。
那么多大树的死亡,简直是暴聄天物。
2.3大树移植养管保护费用甚高、成活率极低,得不偿失有的城市一味追求大树,不惜花大价钱从数千里之外的深山老林向城市移植大树。
由于气候、植树季节、移植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以及成年大树可塑性下降,适应能力低,在移植过程中,主根、根系和主枝树冠大部分被切断,树体受到严重伤害,往往会造成大树移植后不适应,树体枝枯、叶落,降低了绿化效果,有些大树甚至不适应而死亡。
去年津汉公路绿化按照甲方意图、设计有大约600多棵7-8米的云杉,据说是从哪座山里采购来的,种植的第二年春天几乎所剩无几,现在已经一棵不剩了。
而2002年从苗圃移植月牙河的云杉3米高左右,适应性强、成活率非常高,长势也很好、绿油油的起到了良好的绿化效果。
大树移植成活率可以很高,但是也只能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有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少量移植才有可能实现。
园林界的专家教授说:一般近距离移植且技术到位,成活率也只能达到60%左右。
即使按照90%的高标准计算,也会连累大量大树“死于非命”。
其结果就是毁了原生态的大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2.4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苗圃的发展大树的成长不是短时间的事情,由于大量的大树的集中使用,苗圃不能供给,在利益的驱动下,只能四处搜罗大树,而不是去认真培植和经营苗圃,将其作为囤积倒卖外来大树古木的场地,使本来奇缺的苗圃基地丧失了应有的功能。
园林界的专家教授提出:“大树移栽,暴露了中国过去50年来城市绿化工作特别是苗圃建设的不足和短视,它告诉我们未来城市绿化工作的一个方向,尽快建立全国和区域性的苗圃系统,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现在就应该有计划的在苗圃中培植大树,避免在营造环境的同时,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情况。
3.针对大树移植现象应采取的策略3.1合理规划、尽量保护大树的原有生态环境:伴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这就要求规划师本着爱护我们共同生活的空间环境的宗旨,合理规划、尽量保护大树的原有生态环境。
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规划设计认真仔细地分析现有环境,保留历史的蕴脉,给后人创造了深厚的历史积淀,留下了很多的佳话。
东丽广场和东丽公园进行建设改造时,把大树的保护放在首位,合理规划,原有的大树基本上都给予保留,使得新建成的东丽广场就枝繁叶茂、绿意盎然。
但是树木周围的硬地铺装削弱了树木的长势,现在正在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比如将不透气的铺装改为透气的嵌草砖,相信这些树木会恢复良好的树势。
3.2必须移植的大树注意保护国外权威专家曾对“一棵大树价值几何”进行过精确的评估:一棵中等大小(胸径25厘米左右)的树木,按生长50年算,其生产氧气的价值为3.1万美元,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为6.2万美元,保持水土的价值为3.7万美元,增加肥力的价值为3.1万美元,加上为牲畜遮风挡雨、提供鸟巢和制造蛋白质等所有价值,共值19.6万美元。
树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保护大树尤其重要。
3.3在相关的专业规划设计中及时调整设计规范园林绿化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许多专业的都会影响到绿化的实施。
比如2002年种植卫国道的行道树法桐时,法桐规格为胸径12-15厘米左右,但是便道上预留的树穴是一贯沿用的1.0*1.0米,导致树木运到种植地点后不得不铲掉部分土台,更加破坏了树木的原有根系,成活率很低,到现在长势也不好,根本谈不上取得应有的行道树的观赏价值和功能作用。
目前,天津新建和改造道路的基础不透水层越来越厚、越来越宽,地下管线日益增多,影响树木生长的有效土层厚度,栽植小一些的树木尚达不到植物健康生长需要的最小营养土层。
导致行道树生长没有足够的营养面积,栽种后不能很好的生长,甚至死亡。
栽植大树更加存在很多的问题。
3.4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适地适树、尽量控制大树的使用绿化景观的营造设计手法有很多,不能单靠种植大树来取得绿化效果,完全可以合理设计、精心配植,以取得整体景观效果。
可以合理密植,等树木长大,再合理间苗利用到其它的工程中。
要控制苗木规格,胸径在5~15厘米左右的苗木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是移栽的最佳时期。
3.5必须由专业队伍严格按照《大树移植技术规程》来进行施工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许多大树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移植,应由专业队伍严格按照大树移植技术规程(天津)来进行,有条件的提前2-3年进行有计划的断根。
东丽公园进行改造时在2004年8月份,有五株胸径40CM左右的法桐和四株胸径25CM左右的青桐,专业人员对法桐和青桐进行强剪,只在保证其观赏价值的基础上保留一级分枝和部分二级分枝,树干及一级分枝缠满草绳,然后喷水保湿。
土台直径约为2.5米,起重机起吊树木到运输车,每次运输两株,距离也就是一公里以内,有专业人员在种植地点等候及时种植、及时浇水养护,到当年树木全部成活。
2005年春天法桐能够及时萌芽,但青桐有一株死亡,其它树木现在长势基本还可以,有待进一步养管观察。
今年5月份,按照甲方的要求,东丽区政府院内种植胸径20公分左右的法桐37株,考虑到树木的规格,在设计时种植地点的地面铺装采用了嵌草砖和水泥砖的合理运用,加上技术措施到位、养管精心,现在看来达到了100%的成活率。
3.6种植大树后加强养管力度由于绿地建设经费的匮乏,使园林施工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工程造价降到最低价,施工队伍只有靠偷工减料才能获得利润,致使建成后的绿地在今后的养管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树木勉强成活后养管经费的不足导致树木死亡率很高。
4.小结:随着生态园林理念的提出,绿化苗木在绿地中运用的数量越来越大、分量越来越重,绿化水平也成为一个城市进步的标志。
希望能够克服在植物的运用中的误区,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绿化建设,真正做到建设生态型的园林城市、建设生态型的大环境,给人们创造一个生态和谐的地球。
东丽区园林管理所张玉会赵以江 2005-9-27参考文献:《天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标准》绿色家园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