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建设Microsoft

合集下载

微软(Microsoft)公司分析

微软(Microsoft)公司分析

微软(Microsoft)公司分析1:公司发展现状: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宣布达成广泛战略合作,诺基亚将采用Windows Phone 作为主要的智能手机系统以下是双方合作的主要方向:诺基亚将主要采用Windows Phone平台为主要的智能手机系统,在该平台上的多领域进行创新,例如其优势的图像技术。

诺基亚将帮助推动和定义Windows Phone的未来。

诺基亚将贡献其在硬件设计、语言支持方面的经验,帮助Windows Phone手机在价格区间、市场细分和覆盖范围进行拓展。

诺基亚和微软将在未来的移动产品中进行合作开发、联合营销和制定产品开发路线图。

必应将为诺基亚设备和服务提供搜索服务。

微软adCenter将为诺基亚的设备和服务提供搜索广告服务。

诺基亚地图将成为微软地图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

例如,诺基亚地图服务将整合进微软的必应搜索和adCenter广告平台,形成独特的本地搜索和广告体验。

诺基亚与运营商有广泛的合作,将帮助信用卡使用不发达地区用户购买诺基亚Windows Phone手机服务。

Windows Phone手机应用开发将使用微软的开发工具。

微软将继续投资于Windows Phone和云计算的开发。

诺基亚的内容和应用商店将整合进微软的应用商店Marketplace。

收购计划2011年5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BoomTown的消息显示,微软收购Skype的交易已经完成,并将于当地时间明天早晨宣布。

据消息人士透露,这项收购经由微软CEO史蒂芬.鲍尔默(Steve Ballmer)与Skype的详细协商,并通过顶尖收购顾问查尔斯·索尼斯特(Charles Songhurst)的协助,成为了微软近30年来最大的一笔收购。

之前华尔街日报也曾爆出微软收购Skype 消息。

据悉,这项收购将给微软在互联网业务上带来巨大的品牌效益。

而之前在线上业务上,微软的表现一直不尽人意,并已经投资了许多资金。

微软logo发展史

微软logo发展史

微软logo发展史引言微软(Microsoft)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成立于1975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

微软logo是公司的标志性符号,代表着微软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观。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软logo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单设计到如今的现代化风格。

1975-1980年代:起步阶段微软成立之初,公司的logo并不起眼。

最早的微软logo是由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设计的。

这个logo是一个简单的字母组合,采用了现代风格的字体,展现了微软作为技术公司的专业性和创新精神。

随着微软的发展壮大,公司开始逐渐注重品牌形象的建设。

1982年,微软推出了一个新的logo设计。

这个logo保留了之前的字母组合,但采用了更加流畅和现代化的字体。

这个设计更加突出了微软的专业形象,并且呈现出一种新的科技感。

1990-2000年代:品牌升级进入1990年代,微软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

为了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微软决定进行品牌升级,包括logo的重新设计。

1994年,微软推出了一个全新的logo设计。

这个设计采用了三个彩色的方形图案,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窗户效果。

这个设计被称为“Windows旗帜”,象征着微软的核心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

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普及,微软的logo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对于科技的象征。

1995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 95操作系统,同时也更新了logo设计。

这个设计保留了之前的方形图案,但加入了更多的立体感和渐变色彩,使得logo更加生动和现代化。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微软进行了一系列的品牌调整,包括更新了logo设计。

这些更新主要是在细节上进行调整,使得logo更加平滑和精细。

这些改进体现了微软对于品质和用户体验的追求。

2000年代至今:扁平化设计进入21世纪,扁平化设计成为了主流趋势。

微软也紧跟时代潮流,于2012年推出了全新的logo设计。

品牌建设中的关键要素:6大成功案例分享

品牌建设中的关键要素:6大成功案例分享

品牌建设中的关键要素:6大成功案例分享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建设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如何建立和推广品牌,已成为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本文将分享6个成功品牌建设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1.苹果(Apple)苹果最出名的品牌建设策略是其整个品牌生命周期的精细规划。

苹果不仅关注产品的创新、设计和质量,还注重与客户沟通和互动,强调消费者体验,实现了“产品+服务”的一体化体验。

同时,苹果还通过“病毒式推广”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

苹果品牌的成功源于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忠诚客户的支持。

2.可口可乐(Coca-Cola)可口可乐是一个全球知名的饮料品牌。

它不仅限于产品销售,而是通过建立品牌意识来改变人们的饮料习惯。

可口可乐始终坚持品牌一致性,将其品牌形象映射到各种广告、活动以及包装上。

此外,它还通过广泛的市场营销和赞助活动、跨国运营和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其品牌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3.耐克(Nike)耐克是全球领先的运动鞋和运动服装品牌。

耐克最成功的品牌建设策略是以体验为导向,通过创新设计以及各种赞助和体育营销活动塑造了其品牌形象。

耐克也注重与社交媒体互动,与消费者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为其品牌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忠诚度。

4.微软(Microsoft)微软是一家软件巨头,其成功的品牌建设策略是通过与许多大型公司的合作,为其客户提供完整的软件解决方案。

它还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推广自己的品牌,如与电视剧制片商合作以及自己的零售店等。

微软持续改进和创新其产品和服务,实现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5.百事可乐(PepsiCo)百事可乐是一家全球性的食品和饮料公司,包括百事可乐、乐事薯片和奇多等知名品牌。

百事可乐的成功在于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多样化的产品线,以及营销和广告活动吸引了年轻族群的关注。

通过与流行文化的结合、各种艺人合作等方式,已经成功地建立起了品牌形象,并保持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6.巴西世界杯(FIFA World Cup)国际足球联盟(FIFA)世界杯是全球最大的足球盛事之一。

成都外资企业精选名单

成都外资企业精选名单

成都外资企业精选名单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 英特尔(Intel)2. 微软(Microsoft)3. 戴尔(Dell)4. SAP5. ORACLE6. 阿里巴巴(Alibaba)7. 腾讯(Tencent)二、金融业1. 汇丰银行(HSBC)2. 花旗银行(Citibank)3.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4.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5. 星展银行(DBS)6. 平安保险(Ping An Insurance)7. 太平洋保险(Pacific Insurance)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1. 大众(Volkswagen)2. 丰田(Toyota)3. 本田(Honda)4. 福特(Ford)5. 现代(Hyundai)6. 戴姆勒(Daimler)7. 标致雪铁龙(PSA Peugeot Citroën)四、航空及物流业1. 汉莎航空(Lufthansa)2. 星空联盟(Star Alliance)3. 达美航空(Delta Air Lines)4. 联邦快递(FedEx)5. UPS6. DHL7. 四川航空(Sichuan Airlines)五、零售和消费品业1. 宜家(IKEA)2. 乐购(Tesco)3. 家乐福(Carrefour)4. 麦当劳(McDonald's)5. 星巴克(Starbucks)6. 欧莱雅(L'Oréal)7. 耐克(Nike)六、房地产和建筑业1. 世邦魏理仕(CBRE)2. 仲量联行(JLL)3. 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4. 万科(Vanke)5. 新鸿基(Sun Hung Kai Properties)6. 恒基兆业地产(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7. 成都置信集团(Chengdu Zhenxin Group)七、其他行业1. 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2. 成都戴尔川苏科技有限公司3. 成都SAP中国研究院4. 阿里巴巴成都分公司5. 腾讯成都分公司6. 汇丰银行成都分行7. 花旗银行成都分行1. 英特尔(Intel)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英特尔在成都投资建设了英特尔芯片封装测试工厂,为我国电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简述常用的品牌命名方法,并举例说明

简述常用的品牌命名方法,并举例说明

一、基于创始人的命名方法1. 将创始人的尊称作为品牌名称,如狄克斯运动用品(Dick's Sporting Goods)以创始人名字作为品牌名称。

2. 将创始人的姓氏或名字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词语组合,如福特汽车(Ford Motor Company)以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姓氏命名。

二、基于产品特性的命名方法1. 使用产品的特点或功能作为品牌名称,如联想(Lenovo)直接使用英文单词"Leverage"的音译为品牌名称,暗示产品能够带来优势和影响力。

2. 将产品的特性融入品牌名称中,如飞利浦(Philips)品牌名称中包含了"light"的音译,暗示产品与光线相关。

三、基于故事情节的命名方法1. 根据产品或服务的背后故事或理念进行命名,如耐克(Nike)品牌名称来自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尼刻。

2. 以品牌的愿景或目标故事为基础进行命名,如阿迪达斯(Adidas)品牌名称来自创始人阿道夫·达斯勒的名字。

四、基于词语造型的命名方法1. 创造新词或造型鲜明的品牌名称,如谷歌(Google)这个词是创始人发明的一个新词,与“搜索引擎”的概念相关联。

2. 将单词或词组的字母进行组合或变形,形成独特的品牌名称,如亚马逊(Amazon)这个词取名自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寓意广阔、丰富。

五、组合命名方法1. 将多个词语或元素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品牌名称,如百事可乐(PepsiCo),将两个元素"Pepsi"和"Co"结合在一起。

2. 将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品牌名称,如索尼(Sony)是从拉丁文的"sonus"(声音)和英文的"sonny"(年轻的男孩)中组成的。

命名品牌是一门艺术,不同的命名方法在不同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合适的品牌命名方法能够帮助品牌树立独特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

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似乎已经是类似公理的存在,使得我们必须反复申明品牌之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要做,然后才是如何做。

虽然看似八股,但清晰的前景描绘确是能对接下来的工作有所激励。

所谓师出有名。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竟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

这是来自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

对于品牌本身的界定,并无过多争议。

当我们从结果的角度阐述品牌可以带来了收益时,品牌资产(Brand Equity)这个概念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企业,作为品牌资产的拥有者和创建者,可以从以下方面享受其成果。

1. 从财务角度,品牌本身就是一种资产,在资本市场中可以直接换算为价值2007年Interbrand公布的品牌价值评估中,可口可乐Coca-Cola以高达653.2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居榜首,第二名微软Microsoft的品牌价值也超过了580亿美元。

这笔庞大的财富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数字坐标,而是包含了多年品牌建设的成本投入与获益,体现了当前的股票市值,并折现了未来的盈利能力,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构成。

事物一旦拥有可以折现的价值,其意义就变得非常直白和简单,无需赘述。

2. 品牌生命周期越长,核心竞争力越大寿命,是一个企业除去规模和高回报之外的另一个目标,甚至也有可能是被排在第一位的。

我们难以理解某些企业的一夜骤富,更难理解他们的瞬息死亡,这其中涉及投资与经营链条中的诸多关节,我们没有篇幅和能力全面解析,但其中有一部分,可以解释为核心竞争力的缺乏。

企业依靠产品、服务等产出物生存,而一般来说,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且并不长久。

如果不希望企业的寿命与产品的生命周期吻合,那么企业需要具备一些生产和营销之外的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或者管理理念当然可能会是这种能力的构成部分,但是,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价值的复制能力都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刻。

如何巩固并始终确立这种核心能力,使企业得到长久的生命?品牌可能是答案之一。

to b公司社交媒体传播案例

to b公司社交媒体传播案例

to b公司社交媒体传播案例
以下是一些To B公司如何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有效传播的案例:
1. HubSpot: 作为一家To B公司,HubSpot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来展示其
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他们定期发布有关其产品和行业趋势的博客文章,以吸引和参与其目标受众。

他们还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来与客户互动,回答问题并解决疑虑。

2. Microsoft: Microsoft使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品牌建设和产品推广。

他们的社交媒体策略包括发布有关其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以及与受众互动。

他们还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来展示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

3. Salesforce: Salesforce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来推广其产品和服务。

他们的社交媒体策略包括发布有关其产品和行业趋势的博客文章,以及与客户互动。

他们还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来展示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

4. Adobe: Adobe使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品牌建设和产品推广。

他们的社交媒体策略包括发布有关其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以及与受众互动。

他们还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来展示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

这些案例表明,To B公司可以通过发布有价值的内容,与客户互动,以及展示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来有效地使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品牌建设和产品推广。

战略管理案例微软的战略转型案例

战略管理案例微软的战略转型案例

战略管理案例微软的战略转型案例战略管理案例:微软的战略转型案例微软(Microsoft)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经历了多次战略转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本文将以微软为案例,探讨其成功的战略管理和转型策略。

一、引言在科技行业的竞争中,战略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微软作为20世纪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曾主导了个人电脑时代。

然而,在2000年代初,微软开始面临来自谷歌、苹果等竞争对手的挑战,并逐渐失去市场份额。

微软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

二、分析微软的问题及战略转型1. 问题分析微软在2000年代初遇到了若干问题,主要包括市场份额下降、产品创新滞后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挑战。

这些问题威胁了微软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迫使其进行战略转型。

2. 战略转型策略为了应对市场挑战,微软采取了以下几项关键战略转型策略:(1)从产品导向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微软意识到需求驱动的市场模式的重要性,开始聚焦于以客户为中心,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这种转变有助于微软重新塑造品牌形象和增强竞争力。

(2)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为了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微软加大了研发投入,并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项目。

例如,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不断更新版本,以及Azure云计算平台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微软的市场地位和产品竞争力。

(3)开放合作,拓展生态系统微软意识到合作是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手段,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例如,与谷歌达成了搜索交易协议,与诺基亚合作推出了Lumia系列智能手机等。

这样的合作有助于微软拓展生态系统,扩大产品应用范围。

(4)加强企业文化转型微软通过加强企业文化转型来推动战略变革。

其新任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提倡开放、协作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承担责任和创新,并推动了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战略调整。

三、战略转型的效果和启示1. 效果分析微软的战略转型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城市品牌建设陈柳钦(天津社会科学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内容提要】城市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从商品品牌、企业品牌延伸出来的概念。

如何理解城市品牌?目前并没有权威、公认的定义。

城市品牌建设,也就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它与一般的企业品牌建设的过程类似,都是包括品牌定位、品牌选择、品牌开发、品牌传播等具体过程。

城市品牌的定位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核心,城市品牌的选择是城市品牌定位的延续,城市品牌的开发着眼于凸显城市品牌的价值,城市品牌通过传播塑造出城市品牌独有的魅力。

城市品牌追求的是长期的存续和发展,是持续的竞争力。

纽约象征着财富,自然会有花旗、摩根斯坦利;底特律是汽车城,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就齐聚于此;硅谷象征高科技,惠普就在这里的一间车库里创建了IT帝国;巴黎化身为时尚与浪漫,欧莱雅与香奈尔则芬芳弥漫;法兰克福掌握着顶尖的机械制造技术,奔驰则选择在这里下线……。

一个企业需要品牌,一个城市同样需要名片,没有好名声、好信誉的城市就不可能吸引好的企业。

相反,城市有了自己的知名度,有了品牌,就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形成更大的竞争力。

当今地球已经形成了一个由无数城市节点组成的城市网络,我们凭借着一种有效的工具在城市网络中有目的地前行,这就是城市品牌。

清晰的城市品牌系统不仅使人们能够方便迅速地迁移,更是资金、技术等资源流动与分配的最重要指引。

城市品牌不仅为单个城市自身提供了一种标识,对于“网络”中的其它城市来说,它还提供了一种参照系,使得整个“网络”更具层次性和方向性。

品牌是城市竞争力的制高点。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系统概念,它涵盖城市生产、生活贸易、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建立在城市形象的质量和可达性上。

世界范围内,城市竞争已经逐渐聚焦在城市的品牌之争,城市品牌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的关注,因为城市品牌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

“不管这座城市愿不愿意, 商业化社会的进程必然将城市带入一个开放后的市场交易平台之中, 如果这座城市不想被淘汰,就必须像营销产品一样营销这座城市, 并把城市做出品牌,进而继续保持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周文辉,2004)。

城市品牌是21世纪城市建设、规划和发展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动力。

进入21世纪之后,各级城市对此更是深有感悟,城市品牌化的进程正在加速。

一、城市品牌的内涵品牌一词来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布兰多””(brand),意思是“燃烧、烙印”,原来是牲畜归属性的标识。

从最初被农场主用于将自家牲畜同别人相区分的标记,到如今承载了功能性价值、情感性价值、标签性价值等多重价值属性的伟大资产,品牌(brand)内涵的不断深化归根结底是市场竞争不断升级的结果。

同样,在以价值为杠杆、以竞争为驱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与商品经济相比,市场化进程后知后觉的城市竞争在经历了初期的粗放式、同质化竞争模式后,逐步向品牌化时代迈进。

那么究竟什么是品牌呢?对品牌的定义有多种,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 在其1960年出版的《营销学词典》中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这一定义的核心思想是:品牌是同质事物的区分标志。

在此定义中,我们把这些创造品牌的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它们的组合,称为品牌元素。

可见,品牌实质上代表着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

哈金森和柯金(Hankison、Cowking,1993)从下述六大方面阐述了品牌的定义:视觉印象和效果;可感知性;市场定位;附加价值;形象;个性化。

广告专家约翰•菲利普•琼斯(J.P.Jones,1999)认为品牌是指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的产品。

20世纪最伟大的广告人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

它是品牌属性、品牌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总和”。

品牌的核心内涵是要传递给消费者的核心利益(即品牌究竟要带给消费者什么),是企业针对消费者的市场承诺。

品牌的整体含义又可分为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用户这六个层次的含义,是一组包含了丰富、复杂信息的符号(郭国庆、刘彦平,2003)。

品牌原是市场营销学的重要概念,现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品牌的主体不仅仅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还可以包括城市、个人、文化,等等。

如果用经营的眼光来看待整个城市资源,城市可以作为最大的产品来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

因此,城市也是我们经营的产品,也应有自己的品牌,自然也可以成为品牌的主体。

根据品牌的相关概念和定义,对于非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或商品类型的城市而言,城市也需要自己的一个类似于品牌的属性。

跟许多大型企业一样,城市也可以重新检验体质、改造品牌形象,并建立起全新的品牌认知。

英国营销学家威斯特(West)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几乎所有英国“后工业革命时代”的每一座主要都市或城镇,无不采用营销技术为自己重新定位和改造品牌形象, 其主要目的乃在于唤起政府官方的激情、让市民以自己的城市为荣、凸显出自家城市与其他城市的与众不同。

对于城市而言,品牌是市场竞争中的王牌,企业家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一流的城市做品牌,二流的城市忙推销”。

对于城市的管理者而言,必须要树立城市的品牌。

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自然资源和人文创造之精华的高度凝炼,“春城”、“冰城”、“泉城”、“榕城”、“汽车城”、“石油城”……这些城市名称就是相应城市的城市品牌,都是从某一个角度对城市的文化与精神的凝炼,并将城市的核心精神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城市消费者,便于消费者选择和消费。

如何理解城市品牌?目前并没有权威、公认的定义。

从笔者在EBSCO的商业资源数据库中检索发现,国外有关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文献较少。

国外关于城市品牌的研究是由地区营销(或城市营销)理论发展而来的。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等人(1993,1999)将地区营销分为三个阶段:地区推广、地区推销和地区营销。

在第三阶段的地区营销理论中突出了竞争因素、选择性市场和品牌研究的特征。

城市品牌理论是城市营销的重要方法论思想,也是城市营销理论专业化、深入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国外,作为市场营销学科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品牌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但关于城市品牌理论的研究却极少。

一般认为,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的凯文·菜恩·凯勒(Kevin Lane Keller)教授(1998)在他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城市品牌”的概念。

凯文·菜恩·凯勒(Kevin Lane Keller,1998)认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

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让竞争与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

”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名被相对固化在一处地理名称上,我们称之为地理品牌。

按照所辖范围的大小,地理品牌可以分为国家、区域(如省区或行政大区) 、城市、地域品牌四个层次。

城市品牌属于第三个层次,是品牌概念的合理延伸,从属于地理品牌。

城市品牌化就是从城市的层次去看待地理品牌,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个部分。

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Kvein Lane Keller教授认为:城市品牌应该具备四大特征:一是,城市品牌是一个相对固定地理名称,体现着城市的个性和价值取向:二是,城市品牌是一种象征,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综合象征;三是,城市品牌是一个品牌体系,是城市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所创造的品牌的综合;四是,城市品牌是城市的一种资源和无形资产。

该论断是大部分中文文献在论证“城市品牌”这一提法的合理性及其内涵时的主要依据,也有部分学者将其作为城市品牌的定义使用。

我们认为,凯文·菜恩·凯勒这一论断只是对城市是否可以成为品牌这一问题给出了肯定回答,但并未就城市品牌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

在地区与城市层面进行地区或城市品牌研究的学者还有Donald(1999)、Hankin-son(2001)、Rainisto(2003)等。

芬兰著名城市营销专家Rainstobo博士(2003)吸收了凯文·菜恩·凯勒等人的思想,给出了地区品牌的概念,他认为“地区品牌化是指增加地区吸引力的方法,其核心问题在于构建地区识别(place identity),而地区产品则是提供给地区顾客的提供物的总体组合。

在其定义中品牌识别(如品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特征)被凸显。

Rainisto 博士运用已有的品牌理论对地区品牌资产(place brand equity)、地区品牌重新定位(place’s brand repositioning)等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和探讨。

国外关于城市品牌的理论研究还处于一个初期阶段,但是实践中却已经积累了许多城市品牌塑造的成功案例。

比如水城威尼斯、瑞士小镇达沃斯、汽车城底特律、新经济代表的硅谷……。

这些案例都会带给我们许多经验和启示,丰富了城市品牌研究的内容。

近年来,国内关于城市品牌及相关研究的文献开始剧增。

我国许多学者给出了城市品牌的众多定义。

李成勋(2003)认为,城市品牌,并非简单地指城市的名称,而是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地理资源、经济技术等要素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同的某种最具典型意义的称谓。

而这一称谓是社会公众对城市最具典型意义的形象的概括,如提到“春城”人们就知道是昆明,提到“冰城”人们会想到哈尔滨,并能够感觉到昆明和哈尔滨的城市形象特色。

夏玉曾、谢健(2003) 认为,城市品牌是某城市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是众多企业通过合作拼搏的结果,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与提炼,是该地域形成的某个行业或某个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尹启华、魏海涛(2003)认为城市品牌是在特定的地域生产出的产品,并经过促销形成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

而城市品牌营销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行为营销外部社会(包括政府、企业、消费者、社会组织),形成对该地的感性或理性认知,使之形成一定的情感评价与思维取向,从而引导社会公众行为(如投资、消费选择等)趋利于该地区的活动过程。

陈跃兵(2004)认为,城市品牌是城市标志、城市形象和城市关系的总称,是城市可转化的无形资产。

黄江松(2004)认为,城市品牌是城市长期积淀起来的社会公众对它的稳定印象和整体评价的集中表现。

城市品牌是一个系统集成,构成城市品牌的要素有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若干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