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层次序号规范
科学技术报告编号规则

科技报告编号规则standar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number(草案稿)(本稿完成日期:2013-01)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中国科学技术报告号的结构 (2)5 中国科学技术报告号的特征 (5)6 中国科学技术报告号的管理 (5)附录A(规范性附录)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名称代码表 (6)附录B(资料性附录)科技报告保密等级代码表 (7)引言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美国国家标准ANSI/NISO Z39.23-1990《标准技术报告号格式和编制》(Standard Technical Report Number Format and Creation)为蓝本,制订并颁布了ISO10444-1994《信息与文献工作-国际标准技术报告号(ISRN)》(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chnical report number (ISRN))国际标准。
随后,法国、德国、中国等国家相继依据该国际标准制定本国国家标准。
特别是MARC21等机读格式的引用,使该标准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统一的标准技术报告号注册、认定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7年撤销了ISO10444-1994《信息与文献工作-国际标准技术报告号(ISRN)》国际标准。
美国早在1974年就制订了科技报告编号标准,此后经过了1983年、1990年、1995和1997年(ANSI/NISOZ39.23-1997)的修订和完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实际上已被许多国家作为在国家层面建立标准科学技术报告编号注册系统的参考依据。
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化的科学技术报告已经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机构收集自己内部的科技报告并形成系统性资源,需要通过对单件科技报告分配ISRN(国际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号)或卷号等识别符、对成系列的科学技术报告分配ISSN(国际标准连续性资源号)进行管理和共享。
公文报告的格式

精选公文范文公文报告的格式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最新国家标准公文格式(2013 新版)最新国家标准公文格式(2013 年)标题(2 号小标宋体)发文对象:(标题下一行顶格,3 号仿宋)X X X X X X X X X X (正文3 号仿宋体字)一、X X X(黑体)X X X X X X X X X X (正文3 号仿宋体字)(一)X X X (楷体)X X X X X X X X X X (正文3 号仿宋体字)X X 仿宋X X X X X X X X X X (正文3 号仿宋体字)(1)X X X 仿宋X X X X X X X X X X X (正文3 号仿宋体字)附件:X X(正文下一行右空两字)X X 单位名称(附件下两行居成文日期中)成文日期(右空四字,用阿拉伯数字)(联系人:⋯⋯;联系电话:⋯⋯)(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 1 -(说明)1.标题:一般用2 号小标宋体字,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2.正文:一般用3 号仿宋体字,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
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 1(. ”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3.附件: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
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
“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 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
4.发文机关署名: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报告书写规范

报告书写规范篇一:研究报告书写规范格式研究报告书写规范格式一、字号和字体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正常二级标题用4号黑体正常三级标题用4号宋体加粗四级标题用4号仿宋加粗正文部分全部用4号仿宋正常,四级以下不再设标题,和正文保持一致。
二、主体部分(正文部分)一般研究报告皆以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束。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
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
全部报告的每一章、条、款、项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统一,层次清楚。
(一)引言(或绪论)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二)正文报告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材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式等有很大的差异。
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
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正确、不得生造词汇,尽量不使用缩略和简称。
(三)序号1.如报告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
可以完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
用外文撰写的报告,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2.报告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号。
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长篇报告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
其标注形式应便于相互区别,可以分别为: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
3.报告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
页码应由引言首页开始作为第一页,并为右页另页。
有关报告字体大小及序号结构层次顺序的说明

有关勘察设计报告、地灾评估报告、施工组织设计等字体大小及常用层次和序号的几点说明一、业内圈目前字体大小的常用做法二、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一)数字序号的级别顺序为:第一层为汉字数字加顿号,例如:“一、”“二、”“三、”;第二层为括号中包含汉字数字,例如:“(一)”“(二)”“(三)”;第三层为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例如:“1. ”“2.”“3.”;第四层为括号中包含阿拉伯数字,例如:“(1)”“(2)”“(3)”;第五层为带圈的阿拉伯数字,例如:“①”“②”“③”或者“1)”“2)”“3)”;第六层为大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B)”“(C)”;第七层为小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b)”“(c)”;……(二)理工科类论文的正文层次标题序号理工科类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
如“1”,“1.2”,“1.2.1”等;各层次的标题序号均左顶格排写,最后一个序号之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
如“5.3.2 测量的方法”,表示第五章第三节第二条的标题是“测量的方法”。
注意:同一层次各段内容是否列标题应一致,各层次的下一级序号标法应一致,若层次较少可不用若干加括号的序号。
(三)正文中图、表、公式、算式等的序号正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表2、式(5)”等;对长篇研究报告也可以分章(条)依序编码,如“图2.1、表4.2、式(3.3)”等,其前一个数字表示章(条)序号,后一个数字表示本章中图表、公式的序号。
三、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一)“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等后面用顿号不规范,应该用逗号“,”,即“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等。
(二)“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或“壹”的后面不用标点,与后面的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即可。
公文常用序号数字序号顺序结构层次

公文常用序号数字序号顺序结构层次一.序号序号Sequence Number,有顺序的号码,如数字序号:X、X、X……,大写汉字也算数字序号,如:一、二、三……序号可以清晰的分清同一类事物,也可以用序号作文章的小标题。
我们在写文章,特别是在写论文中经常会用一些数字序号,正确地运用序号,能使我们的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引述;目前较多论文在序号的写法上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如:层次大小不分、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前后序号形式不统一,等等。
用得不好,让人看着别扭,甚至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可见序号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范与否同样很重要。
在评选论文时,常常会为一些文章感到惋惜,内容、文字很精彩,可数字序号的运用不规范或者混乱,让人看着不舒服。
正文层次标题序号要注意大小分级,为此,我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并参考一些资料,在此谈谈有关数字序号的用法,对序号规范写法作一详细说明:二、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一)数字序号的级别顺序为:第一层为汉字数字加顿号,例如:“一、”“二、”“三、”;第二层为括号中包含汉字数字,例如:“(一)”“(二)”“(三)”;第三层为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例如:“X. ”“X.”“X.”;第四层为括号中包含阿拉伯数字,例如:“(X)”“(X)”“(X)”;第五层为带圈的阿拉伯数字,例如:“①”“②”“③”或者“X)”“X)”“X)”;第六层为大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B)”“(C)”;第七层为小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b)”“(c)”;……数字序号级别一览表:(二)理科类论文的正文层次标题序号理科类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X 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
如“X”,“X.X”,“X.X.X”等;各层次的标题序号均左顶格排写,最后一个序号之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
研究报告书写规范格式

研究报告书写规范格式一、字号和字体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正常二级标题用4号黑体正常三级标题用4号宋体加粗四级标题用4号仿宋加粗正文部分全部用4号仿宋正常,四级以下不再设标题,和正文保持一致。
二、主体部分(正文部分)一般研究报告皆以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束。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
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
全部报告的每一章、条、款、项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统一,层次清楚。
(一)引言(或绪论)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二)正文报告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材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式等有很大的差异。
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
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正确、不得生造词汇,尽量不使用缩略和简称。
(三)序号1.如报告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
可以完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
用外文撰写的报告,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2.报告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号。
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长篇报告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
其标注形式应便于相互区别,可以分别为: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
3.报告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
页码应由引言首页开始作为第一页,并为右页另页。
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
文章分层符号及其用法

文章分层符号及其用法一、序号序号是有顺序的号码,如数字序号:1、2、3……,大写汉字也算数字序号,如:一、二、三……序号可以清晰的分清同一类事物,也可以用序号做文章的小标题。
我们在写文章,特别是在写论文中经常会用一些数字序号,正确地运用序号,能使我们的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引述;目前较多论文在序号的写法上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如:层次大小不分、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前后序号形式不统一,等等。
在此谈谈有关数字序号的用法,对序号规范写法详细说明:二、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一)数字序号的级别顺序为:第一层为汉字数字加顿号,例如:“一、”“二、”“三、”;第二层为括号中包含汉字数字,例如:“(一)”“(二)”“(三)”;第三层为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例如:“1. ”“2. ”“3. ”;第四层为括号中包含阿拉伯数字,例如:“(1)”“(2)”“(3)”;第五层为带圈的阿拉伯数字,例如:“①”“②”“③”或者“1)”“2)”“3)”;第六层为大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 )”“(B )”“(C )”;第七层为小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 ”“(b )”“(c) ”;(二)理科类论文的正文层次标题序号理科类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
如“1”,“1.2”,“1.2.1”等;各层次的标题序号均左顶格排写,最后一个序号之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
如“5.3.2 测量的方法”,表示第五章第三节第二条的标题是“测量的方法”。
注意:同一层次各段内容是否列标题应一致,各层次的下一级序号标法应一致,若层次较少可不用若干加括号的序号。
(三)正文中图、表、公式、算式等的序号正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表2、式(5)”等;对长篇研究报告也可以分章(条)依序编码,如“图2.1、表4.2、式(3.3)”等,其前一个数字表示章(条)序号,后一个数字表示本章中图表、公式的序号。
打印:报告书排版规范要求(自行设计)

《项目报告书》排版规范要求一、页面设置无论是表皮、扉页、目录或是正文,统一按:页边距“上2.8厘米、下2.5厘米、左2.7厘米、右2.5厘米”设置页面。
二、表皮及扉页设置1、表皮上边空(三号宋体、单倍行距)两行,下边也是空(三号宋体、单倍行距)两行。
第一行标题(副标题)采用:一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居中设置。
一般情况下只排一行即可,两边不能到边,要留有2个字的空格。
根据字的多少,可用字体中字符间距的缩放功能调整。
第二行标题(正标题)采用:小初宋体加粗、单倍行距、段前一行、居中设置。
一般情况下只排一行,两边要到边。
根据字的多少,可用字体中字符间距的缩放功能或间距或空格调整。
下边提交单位采用:三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居中设置。
时间采用:三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居中设置。
标题与提交单位之间采用:“三号宋体、单倍行距”调整。
2、扉页扉页基本与表皮相同,不作调整。
3、题名页正、副标题同表皮。
在正标题下方空(三号宋体、单倍行距)两行,插入编制单位和人员。
编制单位和人员采用:四号宋体、单倍行距设置,位置以编制单位一行差1—2个字到右边为准,用首行缩进功能调整。
所有插入的编制单位和人员左边和冒号要对齐,可用首行缩进、字符间距、空格等功能调整。
下边提交单位和提交时间,采用:三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设置,左边与插入的编制单位和人员首字对齐或略靠左边。
提交时间下边空(三号宋体、单倍行距)两行。
插入的编制单位和人员底行与提交单位之间采用:“三号宋体、单倍行距”调整。
三、目录设置“正文目录”采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段后0.5行距设置。
“正文目录”上方不留空行。
“正文目录”字符之间留一空格。
目录内容采用“插入”方式,自动生成。
目录内容一般情况下,只插入“章、节”。
目录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设置,两边到边。
“章”的文字部分加粗、“节”、破折号及页码不加粗。
“节”的开头空两格。
为了版面的整体效果,根据目录内容多少可用段落中的行距功能适当调整行距,保持版面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