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

合集下载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雅尔塔体系下的1959年世界冷战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11月26日)、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和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

会议达成了以下协议:1.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边界。

3.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

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以上的首脑会议形成一系列影响战后世界秩序的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特别是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有: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3.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4.朝鲜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朝鲜和资本主义的韩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它们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

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

从内容上看,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而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

从起始时间上看,雅尔塔体系确立有一个过程,但大体上以1945年联合国成立作为其确立的标志;而两极格局的确立则是在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美苏走向全面对抗时。

可以说,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它始终以美苏关系为主线,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

雅尔塔体系的演变就是两极格局,应该不能算同时存在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要求两分天下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争霸冷战好象是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的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相当雅尔塔体系是二战之后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就像是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的。

冷战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

两极格局的两极,就是指的美国和苏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美苏争霸。

美国为了实现对苏联的封锁,就实行了冷战政策,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

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两极格局也从此结束,世界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与美苏争霸的关系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中,出现了“两极”、“冷战”“美苏争霸”这些名词,这些国际关系的专有名词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讲述的不是很清楚,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存有不少的疑惑乃至错误,现在将它们连同与之有紧密联系的雅尔塔体系释读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疏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进行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划分政治版图与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ppt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ppt
2 概念:二战中世界大国达成的以雅尔塔会议为中心的一 系列协议,重新划分战后的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而建立起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制 3 主要内容:⑴处置战败国。 ⑵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 ⑶殖民托管。 ⑷建立联合国 “极”——指的是在国际关系 4 评价
如:分区占领德国;对朝 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 ⑴积极性——倡导和平、民主 鲜北纬38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 度线的划分 ⑵消极性—— 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Russia
America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 平
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 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 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
第14课
“冷战”的缘起
汕头市六都中学
郑炳臻
一、雅尔塔体制的确 立
二战中苏、美、英召开__________ 1 确立背景:
1901-1909 西·罗斯福 1909-1913 塔夫脱 1913-1921 威尔逊 1921-1923 哈定 1923-1929 柯立芝
1929-1932 胡佛
1981-1989 里根
1932-1945 弗·罗斯福 1989-1993 乔治·布 什 1945-1952 杜鲁门 1993-2001 克林顿 1953-1961 艾森豪威尔 2001-2008 布什 1961-1963 肯尼迪
基础
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
两极格局形成
美国:
美苏 20 世纪的领导人
1963-1969 约翰逊 1969-1973 尼克松 1974-1977 福特 1977-1981 卡特
苏联:
1922-1924 列宁 1924-1953 斯大林 1953-1964 赫鲁晓夫 1964-1982 勃列日涅夫 1982-1984 安德罗波夫 1984-1985 契尔年科 1985-1991 戈尔巴侨夫 1991-1999 叶利钦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4.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惩处不彻底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的利益考虑 C.日本认罪态度好 B.美国的利益考虑 D.中国政府的宽容

B
5.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D 关于这三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
B.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
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 志。它所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报纸和 广播,内定的选举和对个人自由之压制。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 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 来的压力。 • 我相信,我们必须帮助自由民族通过他们自 己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命运。 • 我相信,我们的帮助主要是通过经济和财政 的支持,这对于经济安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来 说,是必要的。 • ——杜鲁门致国会之咨文
不同点;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 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②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雅尔 塔体系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③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 而雅尔塔体系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
“我们肯定地必须不让那种事重演。这只有这 样做才能达到:在现时,即一九四六年,在 联合国普遍权威之下,就所有问题同俄国达 成良好的谅解;并且通过这个世界性组织, 在讲英语的世界及其一切联系地区的全力支 持下,使上述良好的谅解在许多和平的年份 中维持下去。
“请不要把不列颠帝国和联邦的坚持的能力加 以低估。……如果在美国的人口之外,再加 上英语联邦的人口,再加上这种合作关系所 涉及的在空中、海上、科学和工业各方面的 合作,那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靠不住的力 量均衡,致使野心家和冒险家情不自 禁。……倘若英国所有道义上、物质上的力 量和信念,都同你们的力量和信念兄弟般的 联合在一起,那么,就将不仅为我们、为我 们的时代,而且也将为所有的人,为未来的 世纪,带来一个广阔的前程,这是明确无疑 的。”

雅尔塔体系中国的内容

雅尔塔体系中国的内容

雅尔塔体系中国的内容
雅尔塔体系(Yalta Syste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它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框架。

中国在雅尔塔体系中的地位和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雅尔塔协议承认了中国的大国地
位,确认了中国在战后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这为中国在后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础。

2.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系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中国
被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这一安排决定了战后中国与苏联的关系走向,也对中国内政产生了深远影响。

3.建立联合国:雅尔塔协议促成了联合国的建立,中国成
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这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承诺归还中国领土:雅尔塔协议承诺战后归还中国被日
本侵占的领土,如台湾、东北等地区。

这为战后中国的领土完整提供了保障。

5.确定战犯审判:雅尔塔协议确定了战犯审判的原则和程
序,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与了战犯审判的国际合作。

总之,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形势的
变化,雅尔塔体系逐渐瓦解,中国在其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两极世界的形成1、雅尔塔体系(1)概念二战后,在雅尔塔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

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

(2)形成条件1)西欧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2)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3)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和美国抗衡的国家。

4)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实质按美苏一直划分势力范围。

(4)内容惩治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所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5)评价1)积极作用:倡导和平、民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2)消极作用: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重划国界、分裂国家,形成和保持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的根源。

2、“冷战”(1)含义“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对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

(2)表现1)资本主义阵营:二战后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它以“冷战”形式对抗社会主义阵营。

对抗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社会主义阵营:为抗衡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条约、协定等形式加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对抗措施: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

(3)原因美苏两国国际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3、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1947年6月,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时提出。

其目的在于复兴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使西欧成为对抗苏联的“冷战”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同时还有扩大美国商品市场、拉动经济发展的企图。

二次世界大战后所产生的国际政治新结构雅尔塔体系

二次世界大战后所产生的国际政治新结构雅尔塔体系

二次世界大战后所产生的国际政治新结构雅尔塔体系一、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战略格局是英、美、德、法、日五强并列,英国居首,意大利还不能真正算作一强,苏联虽然渐渐赶上来,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但终究是被西方视为异端而大受排斥。

嗣后,德、意、日结为轴心,发动了大战;战争中敌对和联盟关系重组,英、美、法、苏、中等国终于结成反法西斯侵略的同盟。

1940年法国战败投降,退出了世界舞台中心;英国国力衰竭,不得不仰仗美国;美国逐步取代了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地位,就像美国人说的那样,它们“换岗”了。

苏联在战争初期虽然遭到严重损失,但却越战越强;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大战的全局,苏联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已凌驾于英国之上。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世界上最早的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虽在被捕后被德国突击队所营救,但已成为希特勒手上的一个玩偶。

1944年6月,英、美终于在诺曼底登陆,苏联在东线发起强大攻势并迅速打出国境。

虽然战争尚在进行,但轴心国败局已定,同盟国的胜利已是时间问题。

胜利以后的世界如何安排?由谁来安排?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质并没有摆脱掉强权政治的定律。

美、苏、英三大国,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巨头,竟对偌大个战后世界“指点江山”了。

1945年2月初,罗斯福、丘吉尔先后来到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南岸的雅尔塔。

这里刚刚解放不久,虽是战争残迹随处可见,但它背山面海,风光独到;2月4日下午,由罗斯福主持的第一次会议召开,尔后经多次商谈,取得了两项结果。

二、雅尔塔协定的产生过程第一项是建立“联合国组织”。

这是根据罗斯福的倡议和他的“四个警察”的设想,经过争论取得的协议。

他们协议:“联合国组织”的安全理事会由大国任常任理事国,并选举若干非常任理事国,负有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的主要责任;常任理事国在实质问题上拥有否决权。

在这次会议后的《雅尔塔会议公报》中邀请法国、中国同美、苏、英共同作为“联合国组织的发起国”,实际上确定了以后《联合国宪章》中规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名单,“四个警察”变成“五个警察”了。

雅尔塔体系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雅尔塔体系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雅尔塔体系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由美国、苏联和英国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镇达成的一项协议,它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雅尔塔体系确立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根据协议,德国被分为四个占领区,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各占一个,同时德国被迫赔偿战争损失,这些措施奠定了战后欧洲的基础。

此外,雅尔塔体系还规定了联合国的组成和职责,这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雅尔塔体系对于东欧国家的影响尤为显著。

根据协议,苏联在东欧国家拥有影响力,这导致了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化进程,这一进程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

同时,雅尔塔体系也为东欧国家的分裂和冷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第三,雅尔塔体系对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协议中规定了美国和苏联在战后的利益分配,这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影响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直到苏联解体才逐渐结束。

最后,雅尔塔体系对于国际法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协议中规定了战争罪和人权问题的处理,这为二战后的国际法奠定了基础。

此外,雅尔塔体系还规定了国际法的适用范围和原则,这对于国际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雅尔塔体系对于当今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影响了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化进程,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摘要:雅尔塔体系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国际体系,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新格局,即美苏两极主导世界的格局。

它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产物,它维持了战后的世界和平近半个世纪,美国在雅尔塔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至今影响着世界各国。

对雅尔塔体系和在雅尔塔体系下各国的探索,对于研究当代国际关系及更好地研究与资本主义同时并存的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也具有长远意义。

关键词:雅尔塔体系;战后国际关系(一)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等大国从当时的现实出发,在肯定了战争形势所造成的既成事实的基础上,按照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经过妥协,并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而建立起来的国际关系格局。

美苏两国成为战后“雅尔塔体系”的主导力量。

这一体制是大国安排世界的产物,但这不可能消除两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随形势的发展,雅尔塔体制成为战后国际关系中矛盾冲突的根源,这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

二战中,1941年8月,美英首脑罗斯福与丘吉尔就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并发表《大西洋宪章》的联合宣言,提出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从而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

1943年底,美、中、英三国首脑召开了开罗会议,美、苏、英三国首脑召开了德黑兰会议。

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确定了战后德国由盟国分区占领和苏联有条件参加对日作战等议题。

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的世界格局,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在雅尔塔体系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全球范围的争夺和对抗,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进行严重对抗,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斗争,而两大阵营的对峙,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发展的产物。

它的形成标志着世界近代史上以欧洲为世界格局核心的格局被打破,随着美苏崛起,两级力量成为国际结构的中心,世界近代史上以欧洲为世界格局核心的地位一去不返,欧洲国家的力量受到限制,而随着美、苏的崛起,两极力量开始成为国际结构的中心,大西洋时代逐步被太平洋时代所取代。

雅尔塔体系仍然带有大国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等旧的色彩,但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着苏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同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国际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与和平的原则,从而有助于一些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雅尔塔体系前期是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工具 ,它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建立战后世界经济秩序是盟国对战后世界设想和安排的重要内容。

实际上,创建雅尔塔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活动几乎一直是相伴进行的, 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会议。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摧毁了以金本位与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秩序后, 英美各国就在积极思考、酝酿新的经济体系。

1933年6月, 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召开, 会议持续一个多月, 除了英美相互摸清了对方的意图外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1938年11月, 断断续续持续达10个月的英美贸易谈判结束, 双方签署了5美国和英国互惠贸易条约6, 调解由于1941年5月, 国务卿赫尔以广播讲话的形式, 正式向外界公布了美国关于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原则。

如不歧视必须成为国际贸易关系的准则; 必须进行有关国际安排, 建立国际机构, 向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援助等。

雅尔塔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到后来形成美、苏两极格局,最后因为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而解体。

与历来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所不同的它是在大致和平的环境中结束的,作为“雅尔塔体系”主体之一的苏联不复存在,使得美国在国际领域中的优势进一步凸现出来,成了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解体根本原因是世界各种力量竞争、相互消长和不平衡发展变化的综合产物。

(二)美苏争霸下的世界美国在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的同时,在20世纪50年代也着手推行以和平的手段推翻共产党的“和平演变”战略,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用武力消灭社会主义国家受挫后,为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恢复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手段所采取的战略举措。

雅尔塔体系集中体现了在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方面的重大变化,英、法、德、日、意等国退居二线,美、苏走上了前台。

一方面美国走上了全球扩张霸权主义道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苏联的力量壮大,影响扩大,与此同时,苏联膨胀了老沙皇扩张主义的图谋。

以美苏为首的两种社会制度,进行着新的论战,在雅尔塔体系下,美国开始着手新的战略举措。

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并有利于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有利于美苏称霸和争霸。

在一定意义上说,雅尔塔体系决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潮流。

在雅尔塔体系下,欧洲在衰落中走向复兴。

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比较强的大国,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处置法西斯国家、战后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对雅尔塔体系格局的形成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着手推行新的战略举措,实行以和平的手段推翻共产党的“和平演变”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和平取胜战略”,肯尼迪政府推行“和平战略”和尼克松的“缓和战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在东西关系缓和和交往不断的条件下,利用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正面临着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发动了一场和平演变的新攻势。

美国参加雅尔塔会议的目的一是争取苏联尽速参加远东作战,但主要目的是安排战后世界。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等国家按照新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对比,为各自的国家争得尽量多的利益。

由于美国在战争中极大地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作为最强大的交战国,美国在以实力对比变化为依据的战后世界安排的规划中,对建立维护国际和平的国际组织施加了强大的影响。

这就为美国在战后企图通过国际组织称霸世界的目的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这一体系下,美、苏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大国在国际安全中的一致原则得到确认,美国和苏联占据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被分割为二,美国夺取了西欧的控制权,西欧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东欧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德国和朝鲜被一分为二,出现了东、西德国和南、北朝鲜。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东方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西方对峙和对抗,冷战成为美苏之间和东西方之间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美国在二战后其军事经济实力膨胀,根据自身的战略需要,意欲领导整个世界,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美苏关系面临新的前景。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美国所扮演的主角从远东太平洋地区扩展到全球各个角落。

美国走上了全球扩张霸权主义的道路。

美国即使在其地位衰落的情况下仍未放弃霸权主义,只是实行了灵活的均衡政策。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直是美国推行的重要的外交策略。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美国此刻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

对美国民主来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

拥有最大的力量,也就是对未来负有令人敬畏的责任。

放眼四顾,你不但觉得已经尽了应尽的责任,也感到忧虑,恐怕以后的成就未必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

对你我两国来说,现在都有一个机会在这里,一个明确的、光彩夺目的机会。

如果拒绝、忽视、或糟蹋这个机会,我们将受到后世长期的责备。

……当美国的军事人员在立场严重的局势时,他们习惯于在他们的指令的头上写上‘全面战略概念’字样。

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因为它能使思想明朗化。

那么,什么是我们为今天所应题写的全面战略概念呢?它不应该低于在一切地方的所有男女的所有家庭的安全和幸福以及自由和进步。

……为了使这些无数的家庭得到安全,必须保护他们,使他们不受两个可怕的掠夺者——战争和暴政——的侵犯。

……在横跨欧洲的铁幕前面,还有其它令人焦虑的因素。

意大利共产党由于不得不支持共产党训练的铁托元帅对亚得里亚海顶端的前意大利领土的要求,受到严重的牵制。

尽管如此,意大利还是前途未卜。

再一点,欧洲的复兴,如无一个强大的法国,这是不可思议的。

在我的全部公职生活中,我总是为使法国强大而工作着。

甚至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我也不曾对它的命运丧失信心。

现在也不会丧失信心。

请不要把不列颠帝国和联邦的坚持的能力加以低估。

……如果在美国的人口之外,再加上英语联邦的人口,再加上这种合作关系所涉及的在空中、海上、科学和工业各方面的合作,那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靠不住的力量均衡,致使野心家和冒险家情不自禁。

……倘若英国所有道义上、物质上的力量和信念,都同你们的力量和信念兄弟般的联合在一起,那末,就将不仅为我们、为我们的时代,而且也将为所有的人,为未来的世纪,带来一个广阔的前程,这是明确无疑的为了实现欧洲复兴,为了防止苏联“赤化”世界,也为了实现美国的大国强权。

美国总统杜鲁门实施国务卿马谢尔的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

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

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

重建计划最初于1947年7月在一个由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参加的会议上被提出。

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

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的战前的水平。

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西欧经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空前发展。

当历史学家研究这些成就到底是否或者有多少应该归功于马歇尔计划至今尚存争论,多数认为这样的经济奇迹并非只是马歇尔计划的功劳,因为迹象表明当时欧洲已经露出了的经济复苏的兆头。

现在普遍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并非启动了欧洲经济的腾飞。

马歇尔计划的政治影响亦不亚于其经济影响。

该计划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减少了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