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青紫合剂治疗小儿湿疹经验
归脾汤加味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临证体会

归脾汤加味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临证体会
苏战豹;原丽琼;周晓芸;王金苗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22(14)19
【摘要】特应性皮炎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复发性、难治性皮肤病之一。
近年来,我国该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究其原因,跟现今人们的生活教育方式、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有鉴于此,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运用归脾汤加味治疗此病疗效确切,且口味甘甜,患儿更易接受。
希望文章能给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带来启发,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页数】3页(P100-102)
【作者】苏战豹;原丽琼;周晓芸;王金苗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归脾汤加味治疗抑郁症体会
2.加味归脾汤治疗肝郁血虚证失眠疗效观察
3.归脾汤加味治疗心悸270例体会
4.加味归脾汤治疗崩漏体会
5.归脾汤加味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31例临床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寻遍医书,找出治小儿湿疹的方子!除湿疹,先健脾,请记住

寻遍医书,找出治小儿湿疹的方子!除湿疹,先健脾,请记住(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配伍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儿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谁的病最让人着急?答案是孩子。
每家每户,如果孩子生了病,那是最让人心痛、心急的。
下面我要分享给你的这个配伍,应对的是小儿湿疹。
我要说,这个配伍,包括我下面所述这个医案,都是我从前在学习、整理前人经验的时候,记录下来的。
我只是转述,只是把这些好东西搬运出来,和您一起分享。
读者朋友不要谢我,你要感谢的是中医先贤,是博大精神的中医文化。
话说,有一个孩子的母亲。
她的儿子当时是7岁。
但让人疑惑的是,七岁的孩子,身高还不如人家六岁的,而且面黄肌瘦,精神看上去也萎靡。
这么回事呢?都是湿疹闹的!原来,这个小孩子从生下来不久就开始有湿疹。
几经辗转治疗,见效甚微。
就在湿疹的反复发作中,孩子渐渐长大。
最近这半年来,孩子的湿疹加重了,瘙痒难耐,夜间不眠,精神头一天不如一天,学习成绩也很差。
由于湿疹瘙痒,孩子忍不住抓挠。
结果,当时全身上下体无完肤,伤痕累了,让人看上去十分心疼。
更主要的是,孩子现在食欲特别不好,少食则腹泻。
孩子这个样子,做母亲的心都碎了。
怎么办?他进京求医,找到的是当时我国著名的中医皮肤病临床家朱师。
朱师一看,孩子舌淡,苔薄而根腻,脉象细弱,于是立刻给写了一个配伍:苍术、白术、陈皮、茯苓、泽泻、炒麦芽、六一散各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孩子的母亲看了,觉得和以前相比,药味太少了,认为可能不会奏效。
朱师劝解,说中医治病不在药多药少,全在对症与否。
这个配伍,可以先吃吃看。
结果如何?药用5剂,孩子当夜安睡。
这是许多年来少有的!母亲激动得哭出来。
这么多年了,孩子终于睡好一觉!接着继续服用20剂,孩子的湿疹豁然而愈。
饮食增加,精神头也起来了。
离京之日,孩子的母亲感慨万分,竟叩头谢恩。
这里头什么道理呢?其实这个孩子的问题,属于脾虚有湿,发于皮肤。
陈昭定主任医师应用青紫汤治疗小儿疾病经验

肺 脓 疡 是 临 床较 为严 重 的 肺部 急性 化 脓 性 感 染 ,属 中 医学 “ 痈” 畴 , 肺 范 临床 多采 用 千 金 苇 茎 汤 、 方 活 命 饮 等 清热 泻 肺 、 仙 祛 瘀 排 脓 、 正补 肺 分 期 治 疗 。 师 以青 紫 汤 为 基 础 加 减 观察 治 扶 陈
种 儿 科 疾 病 , 获 效 验 。 现报 告 如 下 。 屡
1 小 儿 肺 脓 疡
病例 : 某 , 性 , 闫 男 1岁 8 月 , 因 “ 规 则 发 热 1个 月 ” 个 主 不 入 院 。 儿 1 月来 反 复 发 热 , 温 波 动 于 3 ~ 0℃ , 有 腹 痛 , 患 个 体 84 伴 泄 泻, 1日 4 5次 , 黏 液便 , 少 , 瘦 。 院 查 体精 神弱 , 瘦 面 — 为 食 消 人 消
欲 减 退 , 大 便 干 结 。 血 常 规 : 白细 胞 1 × O L 中性 粒 细 胞 3 ll ,
7 . , 巴细 胞 2 .% , 细 胞 4 1 x 0 / , 红 蛋 白 l 6 / , 23 淋 % 71 红 .5 1 L 血 2 1 L g 血 小 板 5 4 1 9 。X 线 胸 片 提 示 右 上 肺 可 见 致 密 暗 影 , 中 可 2 x 0/ L 其
下 行 之 功 效 ;长 沙 药 解 》 “ 荚 辛 烈 , 冲 通 关 透 窍 , 罗 痰 《 云 皂 开 搜
涎 , 荡 瘀 浊 , 其 粘 联 胶 热 之 性 , 其 根 据 攀 附 之援 ” 洗 化 失 。与 清 热 豁 痰 的天 竺 黄 配伍 , 痰 开 窍 , 瘀 腐 脓 浊 最 为 快 捷 , 药 合 用 涤 清 诸 共 同达 到 清 热 解 毒 , 血 化 瘀 , 肿 排 脓 的 目的 。后 期 加 用 白果 活 消
湿疹的艾灸治疗(摘自单桂敏博客)

湿疹的艾灸治疗(摘自单桂敏博客)湿疹的艾灸治疗(摘自单桂敏博客)针对疾病:湿疹治疗方法:温和灸湿疹部位、足三里、涌泉、合谷每天一次(每处约10-20分钟)。
湿疹部位用梅花针点刺后、拔罐,把毒血从局部拔出后,用艾灸使其干结、结痂,可以反复这样治疗,直至痊愈。
以局部治疗为主,其他穴位为辅。
(梅花针比较适合百姓使用,因为它就是那么点的深度,想深刺都不可能,只是刺破皮,百姓使用很安全)依我临床经验,血海和曲泽治疗皮肤病疗效较好,上肢的湿疹,可以选择曲泽放血,艾灸。
下肢的湿疹可以选择血海放血,艾灸。
我建议加上这两个穴位。
治疗皮肤病,主要是患处的艾灸,如果是顽疾,治疗的效果不好,可以配合点刺放血,也是患处点刺放血为主,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艾灸。
觉得自己身体的问题很多,可以加灸中脘,神阙,关元,命门,足三里,这样做一下全身性的调整。
其实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用艾灸治疗疾病,尤其是治疗皮肤病,因为湿疹也属于皮肤病的范畴,取穴并不重要,关键是患处治疗,这点非常重要。
尤其是患处点刺放血后,艾灸。
我感觉这一步对于湿疹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方法:在长湿疹的部位,小面积的,可以用一次性点此针,三棱针,密刺,然后拔罐,最好能够拔出毒血,给局部一个新陈代谢的机会,每次点刺放血拔罐都是对患处的一个小刺激。
拔罐拔到没有毒血流出为止,可以多拔几次。
有的人初次点刺放血后,可能没有血排出,这就是局部的湿疹,或皮炎的表层太厚,也许点刺针还没有接触到真皮,这个时候扎到死皮是不会出血的,如果是这样,请买一个大的三棱针,预备点刺放血,即使是几滴血,也会在真皮层有一个微量的血运。
如果初次放血出血量不大,或者第二天继续点刺放血直到你自己感觉在点刺放血的过程中,皮下很痛了,而且每次点刺后。
每罐里面有最低不少于10-20毫升的鲜血,就可以隔一周或几天点刺放血。
记住一点,点刺放血后,必须拔罐,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压力出血,然后这里最好使用好一点的艾条熏灸,要知道这里经过点刺放血后已经有了创伤,好的艾条可以加速元气的进入,可以加速皮损的修复,可以加速湿疹的痊愈。
中西药方内服外敷治疗湿疹120例疗效观察

中西药方内服外敷治疗湿疹120例疗效观察
李泽玲;林金海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1(005)012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内服外敷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炉甘石洗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内服汤剂,外敷中药汤剂涂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内服外敷治疗湿疹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李泽玲;林金海
【作者单位】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外敷治疗劳损性肩胛部软组织疼痛综合征120例疗效观察[J], 侯立军
2.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治疗痤疮120例 [J], 张新莲;原玉芬
3.100例湿疹采用中西药方内服外敷临床治疗与分析 [J], 杨辉
4.中药内服配合湿疡气雾剂治疗小儿湿疹120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J], 邓敏
5.内服加外敷治疗盗汗120例的疗效观察 [J], 于丽华;丛亚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辨证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56例

2008年第9卷第5期辨证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56例高飞凌(山西省阳泉市中医医院,山西阳泉045000)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
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痊愈36例,显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7%。
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辨证论治;四妙勇安汤;五根汤中图分类号:R758.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58(2008)05-0029-02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组以紫癜、色素沉着为特点的皮肤病,临床上包括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样皮肤病、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3种疾病。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5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例病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2岁,平均52岁;病程未超过1个月者24例,超过1月者32例;未使用西药治疗者36例,已使用西药治疗者20例。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诊断均参照《皮肤病诊疗常规》[1]中关于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诊断标准,但应与淤积性皮炎及过敏性紫癜相鉴别。
中医诊断根据其病程和临床特点,从血从络辨证分为血热妄行和血瘀阻络两种证型。
血热妄行证:病程短,起病急,表现为双下肢群集性瘀点、瘀斑,似辣椒粉样,新的瘀点陆续出现,部分有痒感,舌红苔黄,脉弦。
血瘀阻络证:病程长,表现为双下肢辣椒粉瘀点瘀斑,日久不退,少有新的瘀点瘀斑出现,舌黯红,脉细涩。
2治疗方法血热妄行证患者治宜清热凉血安络,予四妙勇安合凉血五根汤化裁,药物组成:炒槐花30g,银花30g,玄参12g,当归12g,甘草10g,茜草12g,紫草12g,白茅根15g,板蓝根18g,丹皮12g,生地25g。
每日1剂,水煎服。
血瘀阻络证患者治宜化瘀通络,药物组成:水蛭粉2g吞服,地龙粉8g吞服,黄芪25g,茜草12g,紫草12 g,白茅根12g,当归12g,川芎15g,红花12g,赤芍12 g,鸡血藤30g,川牛膝10g。
青紫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50例临床疗效观察

青紫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5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中药结合西医疗法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效果。
方法:将10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5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6%,总有效率92.0%。
对照组治愈率46.0%,总有效率80.0%,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好比单纯西医治疗更具优势而且价格低廉。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儿童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常反复发作,使肾受累的发生率进一步增高,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治疗。
为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减轻激素免疫抑制剂给患儿带来的副作用,多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为我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标准[1]。
治疗组50例:其中男30 例,女20 例,3~6岁12例,6~14 38例。
表现单纯皮肤型23 例,合并消化道症状12 例,紫癜性肾炎12 例,混合型36 例。
对照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
3~6岁10 例,6~14岁40例。
表现单纯皮肤型25例,合并消化道症状15例,紫癜性肾炎13 例,混合型38例。
两组病情轻重,临床资料基本相同,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抗组胺,大剂量维生素C,钙剂,并酌情给予抗感染治疗,关节型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紫癜性肾炎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以老中医王鹏飞大夫的经验方“青紫汤”为基础方和“玉屏风散”加减治疗。
青紫合剂治疗血瘀型儿童过敏性紫癜74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陕西 中医 2014年 第 35卷第 3期
腹泻 主要 因小儿 胃肠 功 能 发 育 不完 善 ,加之 病 毒 侵 入 导致 肠壁水 肿 、痉挛 、微循 环 障碍 。这与 中医 的肠 胃功 能失 调 、水 湿滞 留 而致 泄 泻 的认 识 基 本 一 致 。醒 脾 养 儿颗 粒为 中药 制剂 。组 方 的毛 大 丁 草 清热 解 毒 ,主治 脾 胃虚弱 、反 复吐 、久 泻不 止 。现代 药理 研究认 为本 品 所含 紫花前 胡 甙元 的异构 体对 氯化 钡引 起 的大 鼠离体 肠管 痉挛 有抑 制作 用E 。山栀 茶解 毒止 痛 。一点 红清 热 利水 ,凉血 解毒 ,主治 痢疾 ,腹泻 ,便血 。蜘蛛香 理气 和中 ,散 寒 除湿 ;活血 消 肿 ,主 治 胃脘 胀 痛 ,泄 泻 、小 儿 疳 积 。 四药合 用 ,醒 脾 开 胃、养血 定 神 、固汤止 泻 。从 而恢 复 消化 系统正 常功 能 。
临 床 资 料 选 取 2010年 4月 ~ 2013年 4月 我 院 治疗 的过 敏性 紫癜 患 儿 148例 ,使 用 随 机 数 字表 法 将 患者 分成 治疗 组 与治疗组 ,每 组各 74例 。治 疗组 中男 性 患者 51例 ,女性 患者 23例 ,年龄 2~ 14岁 ,平 均 年 龄 (8.74±2.21)岁 ;对 照 组 中 男性 患者 50例 ,女 性 患 者 24例 ,年 龄 2~ 13岁 ,平 均 年 龄 (8.87±2.18)岁 。 两组 患 儿年 龄 、性 别 、疾 病情 况等基 础 资料采 取组 间 比 较 ,差异 不具 有统计 学 意义 (P>0.05)。
青 紫合 剂治 疗 血瘀 型 儿 童 过敏 性 紫癜 74例
黄 静 首都 医科 大学 附属北 京儿 童 医院(北 京 1000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应麟青紫合剂治疗小儿湿疹经验
发表时间:2015-10-12T10:33:31.61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作者:陶洋[导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湿疹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
陶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
【摘要】湿疹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
本文从病因病机、气血脏腑辨证、治疗方法等方面总结王应麟教授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经验。
认为婴儿湿疹首要病因在母亲,多是出生前后从母体传带的,因母所致,其病因多为血分有热有毒史,治疗从“血”论治,以其家方“青紫合剂”为核心随证用药。
用药特点咸寒甘淡,酌用苦寒,强调耐心服药,内服外用并重。
【关键词】小儿湿疹;青紫合剂;王应麟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25-01 王应麟, 我国知名的儿科临床专家,为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至今已从医50余年,出身于中医世家,为京城“小儿王”第四代传人。
本人有幸拜王老为师,侍诊抄方学习二年余获益甚多。
现将老师治疗小儿湿疹经验简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湿疹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
《诸病源候论》记载: “小儿五脏有热,熏发皮肤,外为风湿所折,湿热相搏身体,其疮初出甚小,后有脓汁浸淫渐大,故谓之浸淫疮也。
”此病在中医文献中因皮疹形态不同、发疹部位不同,而有很多病名,古人称之为“浸淫疮”、“旋耳疮”、“栗疮”等等。
”发生于1 岁以内的哺乳儿的婴儿湿疹,中医称之为“奶癣”。
古代医家对本病认识较早亦较深刻。
如《外科正宗?奶癣》记载: “奶癣因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滋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
”指出奶癣的发病与禀受胎温热毒密切相关。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癣候》曰: “小儿面上,癣皮如甲错,起干燥,谓之乳癣。
言儿饮奶,奶汁渍污儿面,变生此症。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 “胎疮,此症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乳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 有误用烫洗,皮肤起粟,搔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
” 王老师在前人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小儿湿疹由先天禀赋热毒蕴于血分,后天饮食喂养不当,伤及脾胃,致使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又兼外受风邪,内邪外风相搏,浸淫血脉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久形成毒火,发于肌肤腠理之间,故皮肤疹出色红,瘙痒或津水流溢。
湿疹病位虽在肌表,但与内脏病机密切相关。
病理因素在于湿、热,湿热化毒化火,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标实为主。
内因有素体本虚、心火、脾湿、肝风肝火等,外因则由风、湿、热三邪夹杂所致,内外两因相合,充于腠理,浸淫肌肤,血热肉湿发为本病。
2 临证体会
2.1从“血”论治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强调从“血”论治,多从血热、毒火、湿毒、风燥入手。
应用“凉血清热,化湿解毒,除风止痒”的原则进行治疗,以其家方“青紫合剂”为核心随证用药。
基本方药组成:青黛3克、紫草5克、草河车10克、土茯苓10克、白鲜皮10克、山慈菇6克。
常用加减药如下:路路通、地肤子、白芷、防风、丹皮、地丁、赤芍。
瘙痒尤甚加防风10克、地肤子10克;夜间痒甚,睡眠不安加钩藤10克、蝉蜕3克;皮损干燥、粗厚加路路通10克、赤芍10克。
皮疹鲜红,瘙痒剧烈,渗出流水的皮损加白芷10克、丹皮10克、生地10克、地丁10克。
“青紫合剂”全方凉血解毒,选药以入肝经之品为主,组成中除白鲜皮外,青黛、紫草、草河车、土茯苓、山慈菇,均入肝经为血分用药。
而加减用药亦本乎此原则,如路路通、防风、丹皮、地丁、赤芍均为肝经用药,能出入血分。
对于湿疹的外洗药物也选择活血、疏风、燥湿为法,以防风、生艾叶、透骨草、红花、白矾,加蒜辫子煎汤外洗。
故不论内服外用王老均不离从血论治的根本。
2.2咸寒甘淡,酌用苦寒
湿疹病程既长,凉血清热,化湿解毒,祛风止痒又为常法,为免久服伤脾胃阳气,尽量选咸寒甘淡代替直折伤阳、败胃苦寒之品,如:青黛、紫草、白鲜皮,俱为咸寒之品,土茯苓为甘淡之品,山慈菇甘、微辛寒。
仅草河车苦,微寒,故既不伤脾胃,服药治疗不影响食欲,又口感不苦。
比之芩、连、柏、胆草、苦参,口感尚能接受,充分照顾到小儿服药的依从性。
并且青紫合剂的加减选药,亦尽量选择甘平或辛,微寒的配伍用药。
如:甘,寒地肤子;辛,微甘,温的白芷;味辛,甘,性微温防风;苦平的路路通;味苦、微辛地丁,苦微寒的赤芍。
如本人在成人湿疹治疗过程中,常以龙胆泻肝汤、皮炎汤、除湿胃苓汤为主,曾有湿疹患儿就医,余曾以之治疗,虽部分患儿亦能见效,但小儿服之每每多见食欲下降,反胃、呃逆,损伤脾胃的副作用,更有甚者去儿科医治脾胃炎症,并由此中断湿疹的治疗。
2.3耐心服药,内服外用并重
小儿湿疹为各种原因所触发,食物、外界环境、天气变化等。
故湿疹多反复易复发,或久而迁延不愈,故治疗疗程均比较长,在坚持治疗、耐心服药及加用外用药的情况下,可以痊愈的。
王老师在湿疹患儿治疗过程中重视外用药的使用,但一般不提倡使用激素类药膏,外用药多选用润肤剂,或清热解毒的中药膏剂。
对于红肿瘙痒剧烈的患儿选用中药煎汤外洗,外洗方以活血、疏风、燥湿为法,以防风、生艾叶、透骨草、红花、白矾,加蒜辫子煎汤外洗。
疗效显著,对于服药实在困难的患儿,亦有不少单纯应用外洗汤剂治愈的病例。
3 小结
王老师的经验认为,婴儿湿疹首要病因在母亲,多是出生前后从母体传带的,因母所致,其病因多为血分有热有毒史,表现湿疹的疹、疮、流水疹痒等现象。
湿疹当然与湿有关,但其表现皮肤的疮疹、红肿、黄水、瘙痒就绝非是湿毒可致了,一定是血分(营血)的毒火,毒热外溢现象。
故治疗清热解毒、凉血泻火、除风止痒等药应为主要治疗内容。
常用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由青紫合剂化裁,青黛、白芷、土茯苓、白鲜皮必用。
而紫草凉血解毒透疹良好,但其有一定的致敏作用,应适当减量应用。
地丁、公英比草河车、山慈菇更适合小儿用。
小儿湿疹治疗疗程比较长,小儿吃药有一定难度,最好有母奶的一同服药,奶中带药,奶中的余毒亦可清,是最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陈实功.外科正宗[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