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9
最新-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1902019 精品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19 篇一:2019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的修改说明-2019年3月2日2019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的修改说明修改页次:正文第68页。
修改内容如下:将原“488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280℃。
”修改为“488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补风管道的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
”篇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勘误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分册)》勘误表以上根据截止到2019年9月23日收到的反馈意见整理。
篇三:2019年图审暖通专业要点2019年图审暖通专业要点一、防火: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415条规定,储油间的油箱应设通气管呼吸阀等。
注:审图过程中发现漏掉的情况比较多。
即便绘制排往(室外地点)也往往忽视。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42条规定,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需要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注:在多层建筑中容易被忽视,尤其是仅仅为了泵房或配电房设置的地下楼梯间(建筑定义为封闭楼梯间)。
3、封闭楼梯间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注:同上条情况,如泵房排风直接开口在楼梯间隔墙上,即使加防火阀、防火风口仍不允许。
4、消防风机应设专用机房,空间条件受限时满足《纪要》118条;(注意两侧需有足够维修空间);注:图审过程中应强调“条件受限”,新建建筑很多时候地下室非机库或者汽车库有条件设置机房却仍吊装不允许。
5、设置气体灭火的场所应设置灭火后的通风设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是2009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发行的书籍,作者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概述图是整套图书的分册之一
内容简介编辑
分册是对2003 版的修编。
内容涉及建筑装修专业的常用产品以及部分建筑新产品和新技术,用于指导工程设计和相关人员正确应用建筑产品。
本分册的修编,继续秉承2003 年版《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分册的宗旨,对建筑产品选择和应用过程中普遍关注的包括主要技术性能要求、选用要点等内容,给予重点阐述。
并特别增加了一些如隔断、建筑遮阳、防腐木、透水砖等新产品的选用指导内容。
目录编辑
整套书籍基本涵盖了民用建筑设计的全部技术内容,分为以下十个分册:
包括《结构(地基与基础)》、《结构(结构体系)》、《结构(混凝土结构)》、《规划·建筑·景观》、《暖通空调·动力》、《电气》、《给水排水》、《建筑产品选用技术(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燃气、电气)》、《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装修)》、《防空地下室》。
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保证和提高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我部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对《全
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年版)作了第一次修编。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包括《规划·建筑·景观》、《结构》、《给水排水》、《暖气空调·动力》、《电气》、《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和《防空地下室》分册,经审查批准,现予以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九年七月二十日。
2019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doc

2019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篇一: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暖通空调·动力目录1基本规定1.1总则1.2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一.室外空气计算参数二.室内空气计算参数1.3采暖、通风、空气调节方案设计估算指标2采暖与供热2.1采暖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2.2采暖负荷计算2.3散热器2.4室内散热器采暖2.5热风采暖与空气幕2.6地板辐射采暖2.7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2.8室内采暖管道及其他2.9室外供热管道3空气调节3.1一般规定和围护结构建筑热工要求3.2负荷计算3.3系统设计3.4送风量和气流组织3.5空气处理4通风与防火4.1防火排烟4.2厨房通风4.3洗衣房通风4.4汽车库通风4.5电气及设备用房通风4.6卫生间通风及其他4.7通风机及风道系统5消声与减振5.1一般规定5.2噪声及振动标准5.3设备噪声及隔声处理5.4风道系统的消声设计5.5减振设计6制冷装置6.1一般规定6.2制冷机房、制冷机及其辅助设备的布置原则6.3制冷管道的施工设计6.4制冷机控制及安全保护6.5蓄冷系统的设计6.6溴化锂吸收式制冷6.7空调水系统7控制与监测7.1一般规定7.2传感器、调节阀和执行器7.3冷、热源及空调水系统的控制与监测7.4空调机组的控制与监测7.5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的控制与监测7.6采暖通风系统控制7.7防火及防排烟系统的控制7.8中央监控管理系统8锅炉房和热交换站设计8.1民用锅炉房设计概述8.2锅炉房工艺布置和锅炉选型8.3锅炉房的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及给排水设计要求8.4锅炉房烟风系统设计8.5蒸汽锅炉房汽水系统设计8.6热水锅炉房系统设计8.7锅炉水处理8.8锅炉房运煤、除渣和烟气净化系统设计8.9锅炉房燃油系统设计8.10锅炉房燃气系统设计8.11常压热水锅炉、真空相变锅炉及模块化锅炉房设计8.12电锅炉房设计8.13锅炉房的热工监测和热工控制8.14热交换站9燃气供应9.1总则9.2燃气供应方式的确定9.3燃气计算流量的确定9.4燃气管道水力计算9.5室外燃气管道设计9.6室内燃气管道设计9.7调压装置的选择与设计9.8计量装置的选择及布置9.9液化石油气供应9.10用气设备的设置要求9.11排烟设施的设计要求9.12燃气的安全监控设施篇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分册)》勘误表??????????????页??位置??原文(错误处用粗体表示)??更正????????前言??倒数第14行??宋春孝??宋孝春??????第1章??2??1.2.12??……最冷3个月过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2019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doc

2019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篇一: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暖通空调·动力目录1基本规定1.1总则1.2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一.室外空气计算参数二.室内空气计算参数1.3采暖、通风、空气调节方案设计估算指标2采暖与供热2.1采暖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2.2采暖负荷计算2.3散热器2.4室内散热器采暖2.5热风采暖与空气幕2.6地板辐射采暖2.7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2.8室内采暖管道及其他2.9室外供热管道3空气调节3.1一般规定和围护结构建筑热工要求3.2负荷计算3.3系统设计3.4送风量和气流组织3.5空气处理4通风与防火4.1防火排烟4.2厨房通风4.3洗衣房通风4.4汽车库通风4.5电气及设备用房通风4.6卫生间通风及其他4.7通风机及风道系统5消声与减振5.1一般规定5.2噪声及振动标准5.3设备噪声及隔声处理5.4风道系统的消声设计5.5减振设计6制冷装置6.1一般规定6.2制冷机房、制冷机及其辅助设备的布置原则6.3制冷管道的施工设计6.4制冷机控制及安全保护6.5蓄冷系统的设计6.6溴化锂吸收式制冷6.7空调水系统7控制与监测7.1一般规定7.2传感器、调节阀和执行器7.3冷、热源及空调水系统的控制与监测7.4空调机组的控制与监测7.5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的控制与监测7.6采暖通风系统控制7.7防火及防排烟系统的控制7.8中央监控管理系统8锅炉房和热交换站设计8.1民用锅炉房设计概述8.2锅炉房工艺布置和锅炉选型8.3锅炉房的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及给排水设计要求8.4锅炉房烟风系统设计8.5蒸汽锅炉房汽水系统设计8.6热水锅炉房系统设计8.7锅炉水处理8.8锅炉房运煤、除渣和烟气净化系统设计8.9锅炉房燃油系统设计8.10锅炉房燃气系统设计8.11常压热水锅炉、真空相变锅炉及模块化锅炉房设计8.12电锅炉房设计8.13锅炉房的热工监测和热工控制8.14热交换站9燃气供应9.1总则9.2燃气供应方式的确定9.3燃气计算流量的确定9.4燃气管道水力计算9.5室外燃气管道设计9.6室内燃气管道设计9.7调压装置的选择与设计9.8计量装置的选择及布置9.9液化石油气供应9.10用气设备的设置要求9.11排烟设施的设计要求9.12燃气的安全监控设施篇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分册)》勘误表??????????????页??位置??原文(错误处用粗体表示)??更正????????前言??倒数第14行??宋春孝??宋孝春??????第1章??2??1.2.12??……最冷3个月过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意义及技术措施 高建文

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意义及技术措施高建文发表时间:2019-08-02T14:42:07.2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8期作者:高建文[导读] 根据一项美国官方的调查,建筑业约占用电量的76%,占美国一次能源使用和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0%。
珠海市建筑设计院武汉分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61摘要:能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只有加强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关键能源资源的消耗才能够保障能源资源的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由于我国国家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所以对能源消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而如果无节制的消耗,不仅会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很容易造成社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赖以生存的家园不复存在,为此必须要加强对能源资源消耗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民用建筑工程中运用节能技术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而且还能够确保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环保保证生态平衡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意义;技术措施一、建筑节能意义根据一项美国官方的调查,建筑业约占用电量的76%,占美国一次能源使用和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0%,因此,必须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以应对国家能源和环境挑战,并降低业主和租户的成本。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机会多种多样,比如采用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物的主要能源消耗领域是供暖、通风和空调、照明、主要电气用具(水加热,冰箱和冰柜,烘干机)以及包括电子产品在内的其他领域,这些领域也就是我们建筑物中的主要能耗部分。
上述的建筑节能部分到2030年,使用已知具有成本效益的节能技术,建筑能耗可降低20%以上,如果达到相应研究目标,则可降低35%以上,而且也可以节省更多的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节能设计有着其充分的必要性,必须将建筑节能设计运用于建筑物的修建中,通过提高建筑内部复杂的电气系统的性能或者降低建筑修建过程中的能耗,不仅能有效节约能源,还可以为居住者提供节能且舒适、安全和有吸引力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 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则1总语2术3基本规定民用建筑分类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建筑与环境建筑模数防灾避难规划控制4防灾避难城乡规划及城市设计建筑基地建筑突出物建筑连接体建筑高度5场地设计建筑布局道路与停车场竖向化绿工程管线布置6建筑物设计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平面布置层高和室内净高地下室和半地下室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台阶、坡道和栏杆楼梯梯楼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墙身和变形缝窗门建筑幕墙地面楼面屋顶吊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室内外装修境声环室内环境7境光环风通热湿环境境环声8建筑设备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气燃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总则1则总1卫生、环保等基本要为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满足安全、求,统一各类民用建筑的通用设计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1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2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3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4应满足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宜体现地域文化、时代特色。
5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6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有障碍的人士使用。
7历史建筑和风景名胜文物保护单位、 8 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区、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建设,应符合相关保护规划的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民用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2语术2civil building 民用建筑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residential building居住建筑供人们居住使用建筑。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1总则1.0.1为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满足安全、卫生、环保等基本要求,统一各类民用建筑的通用设计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1.0.3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2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3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4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5应满足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宜体现地域文化、时代特色。
6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7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有障碍的人士使用。
8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建设,应符合相关保护规划的规定。
1.0.4民用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民用建筑civilbuilding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2.0.2居住建筑residentialbuilding供人们居住使用建筑。
2.0.3公共建筑publicbuilding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0.4无障碍设施accessibilityfacilities保障人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与民用建筑工程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2.0.5建筑基地constructionsite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
2.0.6道路红线boundarylineofroads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2.0.7用地红线propertyline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用地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2.0.8建筑控制线buildingline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道路红线、建设用地边界内,另行划定的地面以上建(构)筑物主体不得超出的界线。
暖通空调 动力 201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word资料7页

暖通空调动力 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内容简介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制冷、锅炉房和燃气供应技术,对现行的国家规范、规定和标准进行了细化、延伸和补充。
对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正确选择和应用节能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基本规定;2 采暖;3 供热、供冷管网;4 通风与防火;5 空调;6 空调系统的冷(热)源;7 热泵系统;8 锅炉房;9 消声隔振;10 绝热;11 监测与控制;12 燃气供应及附录等。
目录1 基本规定1.1 总则1.2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1.3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2 采暖2.1 一般规定2.2 热负荷计算2.3 散热器2.4 散热器热水采暖系统2.5 居住建筑散热器集中热水采暖系统2.6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系统2.7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2.8 热风采暖与热风幕2.9 热水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2.10 热水采暖系统的水质要求及防腐设计3 供热与供冷管网3.1 一般规定3.2 直埋敷设3.3 管沟敷设和地上敷设3.4 管网的计算3.5 管网的调节与控制4通风与防火4.1 通风的一般规定4.2 厨房通风4.3 汽车库通风4.4 电气和设备用房通风4.5 洗衣房、卫生间及其他通风系统4.6 通风机、风管及其他4.7 排风热回收4.8 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4.9 建筑防排烟的自然通风方式4.10 机械防烟(加压送风)4.11 机械排烟4.12 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防烟和防爆5空调5.1 一般规定、建筑物围护结构建筑热工要求5.2 空调负荷计算5.3 空调系统的划分、选择与设计5.4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与送风量5.5 空气处理5.6 空气输送、空调机房与管道层5.7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形式与分区5.8 空调冷热水温度、水力计算和管路平衡5.9 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泵及附件5.10 空调冷凝水管道5.11 变风量空调系统5.12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5.13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5.14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5.15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5.16 地板送风空调系统5.17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6 空调系统的冷(热)源6.1 冷(热)源方案及设备的选择6.2 冷(热)源机房的设置原则6.3 区域供冷6.4 蓄冷蓄热系统的设计6.5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6.6 冷却水系统6.7 换热器的设置与选择6.8 换热站的工艺设计6.9 采暖空调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定压、膨胀7 热泵系统7.1 空气源热泵系统7.2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7.3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7.4 海水源热泵系统7.5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7.6污水源热泵系统8 锅炉房8.1一般规定8.2锅炉房设计及设备选型8.3锅炉房烟风系统设计8.4蒸汽锅炉房的汽水系统设计8.5热水锅炉房的水系统设计8.6锅炉水处理8.7锅炉排污8.8燃煤锅炉房运煤、除渣8.9水煤浆锅炉房设计8.10锅炉房燃油、燃气系统设计8.11 常压热水锅炉、真空相变锅炉及模块炉锅炉房设计8.12电锅炉房设计8.13烟气净化、噪声治理、烟气余热利用8.14锅炉房的热工监测和热工控制8.15 锅炉房对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及给排水专业的设计要求9消声隔振9.1一般规定9.2噪声与振动的控制标准9.3设备噪声及隔声处理9.4风管系统的消声设计9.5减振设计10绝热10.1一般规定10.2圆管道保温10.3圆管道保冷10.4平面绝热11监测与控制11.1一般规定11.2传感器、执行器11.3控制阀的选择计算11.4现场控制器和中央监控管理系统11.5冷热源和空调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11.6空调系统和空气处理装置的监测与控制11.7采暖、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监测与控制12燃气供应12.1一般规定12.2燃气供应方式的选择12.3燃气用气量和计算流量12.4燃气管道水力计算12.5室外埋地燃气管道设计12.6室内燃气管道设计12.7调压设施的选择与布置12.8燃气计量装置的选择与布置12.9液化石油气供应12.10用气设备的设置要求12.11燃烧烟气的排放设计要求12.12燃气的监控设施及防雷、防静电设计要求附录附录A常用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附录B塑料管及铝塑复合管水力计算附录C设置隔膜式气压罐定压的采暖空调系统设备选择和补水泵工作压力计算例题附录D居民和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气量附录E居民生活用燃具的同时工作系数附录F城市燃气种类及参考热值附录G主要依据的标准规范和参考文献文摘4空气通过冷却器的迎风面质量流速宜采用2.5~3.5kg/(m2·s);当大于3.0kg/(m2·s)时,应在空气冷却器后设挡水板;5 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系统中,空气冷却器的迎风风速不应大于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