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技术地域性表达
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doc

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摘要: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绿色建筑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绿色建筑技术在传统建筑技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然环境对建筑业发展的影响,逐渐形成一套先进的建筑技术体系。
本文从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出发,结合柯里亚的地域建筑理论,分析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进而探讨地域建筑对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地域性;结合一、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绿色建筑理念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各项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绿色建筑的产生,是人们对目前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反思。
自然条件恶化,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绿色建筑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约能源资源,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球建筑业发展的新方向。
2006年,我国出台了绿色建筑的三星认证,大大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技术隶属技术学研究的范畴,是建立在传统建筑技术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念重新审视传统建筑技术,对传统建筑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建筑技术体系。
布赖恩在《可持续建筑》中曾表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一项重要原则,即尊重和理解乡土建筑的风格和结构,以当地传统工艺和能源供应为基础,主张向过去学习。
因此,绿色建筑技术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对自然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以循环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减少资源的浪费现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建筑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自然环境部分、人类建筑部分和社会经济部分。
其中,自然环境部分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地域环境,指自然环境对绿色建筑的影响。
人类建筑部分主要包括国家为规范建筑业的运行秩序而制定的法规和程序,由此形成一定的人工环境。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地域可行性研究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地域可行性研究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追捧。
但是,在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中,不同地域存在着差异。
因此,对绿色建筑技术在不同地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应该认识到的是,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全然可行的,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来制定具体的应用方案。
比如,热带地区如果过于关注建筑的隔热性能,可能会影响室内通风效果,在空调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会使得室内环境变得不可忍受。
因此,在热带地区的绿色建筑中,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通风设计,以及空调资源的优化利用。
而在北欧等寒冷地区,建筑的隔热性能就显得非常重要。
由于该地区气温较低,如果建筑的保温设计不合理,室内温度会非常低,导致热量的浪费。
因此,在北欧等寒冷地区的绿色建筑中,应该特别注重建筑的隔热设计。
其次,在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中,其适用于不同地域的主要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包括气候、环境、经济等因素。
气候是影响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对于热带地区来说,由于其高温多湿的特点,建筑的隔热和通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采用外遮阳、外保温和人工通风等手段来达到。
而在北欧等寒冷地区,建筑的隔热性和保温性非常重要。
这需要使用高效的隔热和保温材料,比如使用保温性能较好的岩棉等材料。
此外,经济因素也是影响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较高,通常被视为高档、高热值的建筑设计。
因此,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因素除去了因子,其绿色建筑项目比较少。
最后,我们认为,在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中,其可行性与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不同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关注的问题和需求也不同。
因此,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例如,在欧洲一些地区,人们比较注重室内的自然采光、景观和美学设施;而在一些亚洲城市,人们更关注房子的安全、节能和环保。
因此,在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地域性绿色建筑设计探讨_刘显成

2007年第5期安徽建筑1概述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自然环境有很大差异。
历史上形成了根据不同地域气候和生活方式而建造的民居,朴素、实用、灵活,可以借鉴的地方很多,如北京四合院、闽南土楼住宅、四川山地住宅、陕西窑洞住宅、蒙古包、东北民居等。
它们有的反映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有的采取聚族而居以防卫械斗侵袭;有的适应地形,防潮,灵活自由;有的利用黄土高原土质的特点,在土层中挖穴为居室;有的住所可折卸迁移,适应放牧;有的防水、防蛇毒害;有的保暖,抵御风寒。
这些都反映了民居在对建筑的形式处理、材料运用、通风及热环境等方面与地方气候、地理条件的吻合。
而绿色建筑强调辨识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以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和能源,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与环境持续和谐相处。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规划设计思想,从环境和气候出发,将建筑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在这里,主要讨论选址、朝向、形体、空间系统、窗户和遮阳设计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2地域性绿色建筑的设计2.1选址建筑的选址是设计前首要考虑的问题,建筑选址遵循的是“争取日照避风建宅”的原则。
所以,选址要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物、地貌、主导风向,合理布局建筑物。
建筑基地应选在向阳的地段上,为争取日照创造先决条件,而不宜选择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处,因为冬季冷气流易在凹地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位于凹地的建筑所消耗的能量,就会相应地增加。
2.2朝向在南方炎热地区,建筑朝向应与夏季主导风向入射角小于45°的朝向上,以获得良好的夏季穿堂风,这就形成了如岭南一些地区“坐西北朝东南为佳”“有钱难买东南楼”的民俗。
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为了建筑防寒,大部分主要居室的布置应避免对着冬季主导风,以免热损耗过大影响室内温度,应将朝向定在北偏东60°到南偏西60°的范围内。
该范围处于背风面,是冬季建筑物防寒的适宜朝向,近年来,北方的风沙天气也应考虑在内,在多风沙地区,宜使建筑物的纵轴平行于风沙季节的主导风向,以保持室内的卫生,减少大面积墙面遭受风沙侵袭。
基于参数化技术的绿色建筑地域性设计优化方法初探

CN 2 1 2 / 2 - 3 5 N
长 春工 程学 院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2 1 0 1年 第 1 2卷 第 4 期
j Ch n c u n t Te h ( t S i Ed . 2 1 , 1 1 , . . a g h n I s . c . Na . c. i ), 0 1 Vo . 2 No 4
1/ 0 8 4
63 65 —
基 于 参 数 化 技 术 的绿 色 建 筑 地 域 性 设 计优 化 方 法初 探
迟 庆 娜 孙睿 珩 。 ,
( . 林建 筑工 程 学院建 筑规 划学 院 , 1吉 长春 1 0 1 ;2 长 春工程 学院建 筑 与设 计 学院 , 3 18 . 长春 1 0 2 ) 3 0 1
2 绿 色建 筑 设 计 的地 域 属 性
地 域 性是 绿 色 建筑 的重要 属 性 之一 , 色 建筑 绿
作 为一级 系统 , 在 于其 所 在地域 内, 赖于 一定范 存 依 围 内的 自然 环境 进行 能量 与信息 的输 入和输 出 。绿 色 建筑 的 策划与设 计 , 定要 考 虑 其地 域 属 性 带来 一 的气候 特 征 、 济条 件 、 经 文化 传 统 等关 联 信 息 , 里 这
化、 技术 和气候 等 。绿 色 建 筑在 系统 中的 空 间 组织
方 式可 以按 照某 种 秩 序 , 种秩 序 可 以类 似 于 自然 这 界 中的生长规 律 , 有 自生 长 、 具 自适 应 的 特性 , 时 同
与其 保持 动态 发展 的平 衡关 系 ; 计 时 考 虑 以 当地 设 建筑 技术 和 材料 的使用 为 主 ; 建筑 的朝 向 、 高度 和外 围 护结构 的设 计应 因地 制宜 。
地域性绿色建筑设计探讨

地域性绿色建筑设计探讨【摘要】绿色建筑是我国21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技术、人文内涵的和谐统一。
地域性绿色建筑源自于对绿色建筑与地域建筑设计理念的综合思考,两种设计理念均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地域性绿色建筑的创作不应当只注重应用节能技术和采用环保材料,更强调结合当地气候的设计、尊重地域文化,融入自然环境,满足人们现代生活与地域文化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绿色建筑;地域建筑;地域环境;绿色技术;人文内涵Discussion about the regional-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Liu Yan-fei【Abstract】Green architec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this article subjects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nd it emphasizes the harmony of architecture, natural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and culture connotation. The regional-green architecture is rooting in 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and green architecture. Both of them are emphasizing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reation of green architecture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the use of energy-efficient technologies and the adop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but also need to respect the local culture an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esides, it should meetthe harmony of the people’s modern life and local culture.【Keywords】Green architecture; Regional architecture; Regional Environment; Green technology; Culture connotation【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2-0031-03在地球环境被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困扰的今天,生态学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日渐受到重视,以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为原则的绿色建筑,逐渐成为我国实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的地域性设计浅析

绿色建筑的地域性设计浅析摘要:绿色建筑即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绿色建筑是一个建筑全过程概念,要在全过程周期里做到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包括设计、建造、运维、拆除,达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统一协调,同时又提供给人们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在建筑、自然、人三者关系的联系处理中,利用地域性理论的指导能更好的处理三者的关系。
关键词:绿色建筑;地域性;设计浅析一、地域性指导绿色建筑设计(一)尊重场址地域主义强调尊重场址,营造场所感,认为场所决定建筑形式,强调要与建筑对话。
地域性文化与地域性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通过对文化的分析解读场所时间、空间上的特点,找到场址地域性内涵,进而指导设计。
从地域性内涵出发,采用相应材料、结构、构造方式,顺应地形条件、约资源,创造出与场地符合的建筑形象、景观、空间,体现对自然环境和场所文化的尊重,达到人、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二)外部环境地域性建筑强调将建筑与建筑周围环境结合整体考虑,关注周围小环境对场地建筑的影响。
场地小环境(绿化水体等)与周围空气湿度、气流和辐射等物理参数有密切关系,对于绿化和水体进行恰当设计对于建筑周围的小气候有很大作用,降低能耗的同时又为人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例如,在北方地区降水偏少,环境较为干燥,在建筑周边考虑适当设置水域,并结合草坪树木等景观设计保水的同时又对风起到阻挡过滤作用,很好的提高建筑周围环境的舒适感,而在江南地区考虑到降水多湿度大,可以将水体细化分片布置。
(三)建筑朝向、形体和间距地域性建筑经过历史时间的积累和筛选,累积的建筑智慧对于场地条件有很高的适应性,发展出的建筑朝向、形体、间距都是对场地的风、光、热、声环境等组织利用的结果。
通过这样被动式的处理,节约了建筑保持舒适内环境的能耗。
建筑应该朝着最有力的朝向展开,建筑尽可能的南向,确保对自然光最大程度利用;保持南北通透,同时应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将自然风引入室内,确保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
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

添加 标题
闽南建筑注重生态保护,如采用雨水收集 系统、太阳能利用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06
当代闽南建筑的传承与创新
章节副标题
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建筑文化 的传承:保留 传统建筑元素, 如红砖、灰瓦、
木结构等
传统建筑文化 的发展:结合 现代建筑技术 和设计理念, 创新传统建筑
形式
传统建筑文化 的创新:融入 现代生活需求, 如节能、环保、
石雕:闽南建筑 中常用的装饰材 料,具有艺术性 和文化性
砖雕:闽南建筑 中常用的装饰材 料,具有艺术性 和文化性
彩绘:闽南建筑 中常用的装饰工 艺,具有艺术性 和文化性
03
当代闽南建筑的演变
章节副标题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 建筑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技术对传统 建筑的改造和提升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 筑在功能、形式、 材料等方面的融合
05
闽南建筑的生态理念
章节副色设计理念
闽南建筑中的 绿色建筑材料
闽南建筑中的 绿色建筑技术
闽南建筑中的 绿色建筑环境
闽南建筑中的 绿色建筑文化
闽南建筑中的 绿色建筑实践
节能技术在闽南建筑中的应用
太阳能利用:利用太阳能进行热水供应和照明 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和清洁 自然通风:利用自然风进行室内通风,减少空调使用 绿色屋顶:种植植物,降低屋顶温度,减少空调使用 节能材料:使用节能材料,如保温材料、隔热材料等,降低能耗。
彩绘艺术与建筑装饰
彩绘艺术:闽 南建筑的重要 装饰艺术之一, 具有独特的地
域特色
建筑装饰:彩 绘艺术在闽南 建筑中的应用, 如门楼、窗棂、
屋顶等
彩绘内容:以 民间传说、神 话故事、历史 人物等为主题, 寓意吉祥如意
地域建筑艺术形态与绿色建筑理念的结合

地域建筑艺术形态与绿色建筑理念的结合摘要:本文以三星堆文物保护中心设计为例,尝试将蕴涵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形态与绿色建筑理念有机结合,在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体现节能环保意识的同时,唤起人们对场所的记忆,更深层次地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文的关怀。
一、引言我国幅员辽阔,国土区域贯穿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显著的自然环境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建筑风格与特色。
从北京四合院、闽南土楼、四川民居、陕西窑洞到蒙古包和东北民居等,这些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建筑具备了既朴素实用又舒适节能的建筑形态和建造技术。
可以说,这些乡土建筑是技术与形态高度统一的绿色建筑,其形态真实坦诚地体现着地域特征与逻辑,符合了当代建筑审美要求和节能环保需要。
“地域性”与“绿色建筑”是两个并行不悖并能够在实践上相辅相成的理念。
“地域”与“绿色”两概念的融合实质上就是材料利用与施工技艺方面的结合,是地域特色与气候特征之间的妥协。
当前,随着中外交流力度的加大和国际化建筑设计浪潮的兴起,“全球化”成为了极具扩张意识的“现代化”概念。
短短几年内,国内各领域的大量大型项目纷纷由国外建筑师或者事务所捉刀挥锋,而本土建筑师也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部分无意识地去除“本土化”,“千城一面”现象在所难免,使我们不得不用一个新的视角来进行建筑的批判和反思。
与之相反的是,国家国力的日益强盛,民族文化处于觉醒之中,民族自信心也得以急剧增强,使大批有识之士开始在建筑领域对本土文化进行新审议,“地域性文化”理念已成为建筑师进行建筑创作的原动力。
而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全球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存环境逐渐成为各个领域所遵从的重要原则之一。
随着地球资源的大量消耗,资源逐渐匮乏,“绿色建筑”已更多地被关注、推崇。
如何在“地域性”建筑创作当中融入“绿色建筑”理念是中国建筑师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时下“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建筑师们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下面我们以“三星堆文物保护中心”方案设计为例就该问题进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技术的地域性表达
【摘要】本论文从绿色建筑技术和建筑地域性方式两个层面,结合建筑发展中的诸多优秀实例,探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采取怎样的手段使现代技术与地域特征较好的相结合,寻找创作的结合点。
旨在从中获得对现代绿色建筑设计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技术,地域性
一总论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对的主题,而绿色建筑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业的实践成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建筑在欧美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同时在我国也得到稳步地推进。
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共识和方向。
在强调绿色建筑要素的同时,还有一个原则是不能被忽略的——因地制宜,即绿色建筑的建设必须与所在国家、地区的条件相适应。
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在气候、资源、经济、自然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别,不能要求全世界的绿色建筑都采用同样的技术,达到同样的标准。
即使在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绿色建筑时,也不能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而盲目采用不适宜的技术和标准,这正是现代建筑技术地域性表达的最终目的。
二绿色建筑技术的地域性表达方式分析
所谓绿色技术是受环境价值观影响而产生的一类科学技术,即指在发展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或优化产品效果的同时,能够提高资源
和能源利用率,减轻污染负荷,改善环境质量的技术。
绿色技术的地域性表达具体表现在:
(1)尽量利用自然能利用环保再生材料,减少能源消耗。
直接利用地方技术装置,将太阳能,风能转化为人们生活的动力来源,间接利用生物能循环;不搞过度装饰,减少视觉污染,减少人力,物力的滥用和浪费,使建筑更贴近自然;建筑是内外设计中尽可能的多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才智,创造出自然质朴的生活工作环境。
(2)在地域性的表达中加强绿化设计。
城市与建筑的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要提高环境的绿化覆盖,除了增加绿地面积以外,还可以立体发展,向空中拓宽,采取屋顶绿化,窗,墙垂直绿化等手段。
这样不但调节了室内外的气候,也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好的融合。
(3)本土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充分结合各地域气候特性,延续地方文化和风俗,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并从中探索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与地方适用的结合。
(4)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在自然界中,虽然保持原有的环境生态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使人们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守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联系的规律,合理的利用地域自然环境和资源。
三国内外优秀实例分析
1 森斯伯瑞超市
森斯伯瑞超市的前期场所设计主要集中在对旧有的工业废区加
以重新改造和利用方面,其中主要是对被工业污染的物质比如褐色土地的回收及再利用,很好的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
这个设计中的可持续景园的生态策略为场所提供了适宜的微气候。
建筑两侧被土坡覆盖为建筑增加了绿化率并提供了优良的保温隔热层。
2 北京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
3 香港大学卡多丽生物科学馆
香港,其高速增长的人口及建筑密度似乎与所有的”绿色”、“自然”的东西相矛盾。
有限的资源和适于开发土地的短缺,已经使得“节约”成为这样一个岛上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香港是亚热带的气候,半年的时间是炎热且潮湿的,夏季的亚热带季风会带来强烈的降雨和强劲的达到150千米/小时或更大的风暴。
从环境的角度来说,为香港设计建筑物并不困难,关键的策略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最小限度地获得日光照射,并且要提供坚固的遮蔽物来阻挡强烈的亚热带暴雨和季风的侵袭。
4 河西走廊地区传统生土民居
河西走廊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干旱少雨,多大风和风沙天气,冬季漫长达半年且气温低寒。
该地区经济水平落后,水资源极度缺乏。
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千百年来,当地居民学会了如何顺应自然并且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出与自然相和谐的传统建造模式和技术。
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中蕴含的自然而朴素的气候观和建造技
术是当地先民千百年来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结晶。
尊重当地
气候条件,选用当地绿色建筑材料,结合建筑场地的光热环境,因势利导使民居院落融入自然,不造成能源的消耗及环境的污染,同时结合传统的施工建造工艺,因材设计、就料施工,使传统生土民居造价低廉而又富有地方特色,使院落布局、民居形式、民居构造朝有利于民居使用舒适性的方向发展。
这是绿色建筑技术地域性表达的突出案例。
四结语
《北京宪章》中提出“认识到人类面临的生态挑战,运用多层次的技术观念,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和建设条件,寻求具体的整合的途径”无疑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在全球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地域性回归,即在积极主动地接纳和倡导先进技术的同时,强调以地域社会的需求为立足点进行比较和选择,强调技术与地域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发展状态的协调,强调技术使用的“适宜性”。
参考文献
[1] 郝林.未来超市的绿色独白-森斯伯瑞之英国格林威治店评析[j].世界建筑,2004/08,p60
[2] 李延俊,杜高潮,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生态性解析[j] .城镇风貌与建筑设计.p27
[3] 布莱恩·爱德华兹编,朱玲,郑志宇译.绿色建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m].2005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22102310408)
作者简介
苏阳(1979—),女,籍贯:河南南阳,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